这篇文章并不是特别技术相关的,它更偏向于逻辑和哲学,是从软件技术方面看待理论的逻辑和哲学。
首先看一句话“我的这句话是谎言”,从逻辑上判断这句话是真是假,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就产生了矛盾,因为这句话是真的,就正好说明了我说了谎,这句话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正好说明了我讲了真话,这句话是真的。
. “我的这句话是谎言” .......推论这句话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做调用一个带有入参的函数f,这个入参在句子中就是“这句话”,你需要给它传一个参数值,根据这个参数进行判断,最后返回一个参数是boolean类型的参数,因为根据语意它的结果只能是真或假,现在关键是看这个入参类型是什么。
现在看看用编程语言(java)表示它: public boolean 我的这句话是谎言(这句话){
if(这句话){
return 真;
}else{
return 假;
}
}
这样就可以看出这个入参(这句话)的类型是boolean类型的,或者说起码这个入参是可以判断出真假的,它是有真假值的。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当初的那个矛盾,当我们调用“我的这句话是谎言” 时,入参是什么?哦,我们相当于把“我的这句话是谎言” 本身当成了入参传入了函数,而“我的这句话是谎言”这个函数作为入参,其是否有真假值,没有。这样做造成了矛盾和无限循环,更像是对函数的递归。
总的来说,这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从人类语言到编程语言,看待问题角度发生了变化,问题也变得更清晰了。
如有谬误,欢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