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呀!我是妮酱,一个白天写代码、晚上码字的程序员✨
最近我看了很多梁文锋的采访,还有很多博主对他的分析,这也提升了小编的很多认知。
这位在 AI 领域的大佬可是有不少真知灼见呢,而且从他的采访中,咱们普通人也能找到一些抓住 AI 机会的思路。
如果你能看懂,也许就能抓住一些未来的机会!
一、为什么做大模型研究,而非应用研究?
- 现在是技术创新的爆发期,而不是应用的爆发期
梁文锋说认为,现在是技术创新的爆发期,而不是应用的爆发期。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
- 希望DeepSeek能够形成一种业界生态
长远来说,DeepSeek希望形成一种业界生态,他们他们只负责搞基础模型和前沿创新,直接用将他们的技术和产出直接输出给业界,然后其他公司在 DeepSeek的基础上构建toB、toC业务。
通俗来讲:
这就像是在盖房子,他们想先打好地基,建好框架,后面的人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盖出各种各样的房子。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站在这些基础之上,利用这些大模型开发一些有趣的小应用,那该多酷啊?
个人思考:
如果未来AI大模型的产品降得足够低,跨行业的壁垒也将变得更低,未来将是将会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大爆发的时代,这很可能会是一波不亚于移动互联网浪潮。
二、为什么开源?
- 技术不是护城河,“创新的组织和文化”才是
他说:
“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积累很多的konw-how,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 开源更容易形成生态和标准
如果很好用,而且还免费,那大家都还会来用。大家的产品也会基于他这个架构来进行开发和更新,那DeepSeek就会形成行业的标准。
比如,国内之前的“盗版的windows系统”,还有开源的“安卓”,都是因为免费,没有其他同类产品和他们竞争,这也就导致我们自己没有操作系统能够在市场里跑出来。
个人灼见:
未来DeepSeek会不会被超越呢?答案是“一定的” 。
但恰恰是这种胸怀,这种宽广的格局,让技术能够不断的在产业当中,不同的企业中间,相互式的跳跃和迁移,不断的去升级强大。
而其他人成就有一天就可能反过来成为DeepSeek的成就。科技是没有边界的。
这个时代伟大就在,只要你有思想,你有热情,你有工具,只能你能找到好的子弹,你就能够有很大的机会把你的理想变成现实。
三、创新需要什么?
- 创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梁文锋提到,创新就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还伴随着浪费。所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
- 信心与高密度人才组织
中国目前市场缺乏的是创新的信心,以及如何组织高密度人才进行创新。
信心就像强心剂,有了信心才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创新,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人才组织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创新的成功与否。
- 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信心与好奇心
个人思考:
我觉得这是关于创新最好的答案,第一,肯定是需要钱。第二,是需要人才,以及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去实现创新。第三,还需要心和好奇心。这三点才是创新最重要的。
以前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的AI水平处在第二梯队,比不上上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现在DeepSeek的出现彻底打了他们的脸。
以前缺少创新,主要限制一个是经济原因,还=一个是人才积累的不够,现在这两个都有了,更多缺的是心、好奇心,以及能够促进创新的人才组织形式,未来都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创新,都会变成我们这边来主导。
四、初创企业怎么和大厂竞争?
他说:
“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条件,而是一种适应和调整变化的能力。很多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快速响应和快速做事,而且他们很容易让之前的经验和惯性成为束缚,这波AI新浪潮之下,一定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
发挥自身优势是关键
这一点就很像以弱胜强的思维,以弱胜强是可能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让自己的劣势变得不重要。
很多初创企业都是有机会的
能够找到并发挥自己优势 ,很多初创企业都是有机会的。在新的浪潮之下肯定会有新的公司成长起来
通俗来讲:
虽然初创企业在资源上不如大厂丰富,但它们决策灵活、创新意识强,更能贴近用户需求。
就像小餐馆比不上大酒店的规模,但它们能做出更有特色的饭菜。所以,如果你们正在考虑创业,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找对市场定位,或许就能闯出一片天。
个人观点:
DeepSeek之所以可以以小博大,是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不断要诞生出新增量的创新时代。
而创新其实恰恰是的壁垒,因为大厂在创新上的约束太多,有思想上的边界,有资本的边界,有风险的边界,有行为规范的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走入了区块链化,小众化和区中心化的时代。因为小企业转向快,成本低,试错成本更低。有想法,可以立马去尝试。而大厂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五、怎么招人?
他说:
“ 如果追求短期目标,找现成有经验的人是对的。但如果看长远,经验就没那么重要。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更重要。”
-
短期目标看经验,长期看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
-
经验,也可能是局限。
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应该这样做。但是,没经验的人,会反复摸索,很认真的去想,应该怎么做。然后找到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简单说说:
通过上一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规律正在发生变化。那到底什么样的人,在区块链化、去中心化的时代下,能够成就。
梁文峰在访谈中,对人才的定义就是热情。
所以普通人就需要去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环境,对新事务始终保持开发的态度,找到自己的热情。
六、怎么培养人?
他说:
“交给他重要的是,并且不干预他。让他自己想办法,自己发挥。”
其实一家公司的基因是很难被模仿的,比如,招没有经验的人,怎么判断他的潜力,招进来之后,如何才能让他成长,这些都没法模仿。
简单来说:
就像家长让孩子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不一直在旁边指手画脚,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成长。这样的做法不仅能锻炼个人能力,也能帮助发现更多的潜力。
七、怎么打造创新型组织?
他说:
“我们的总结是,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让每个人有自由的 发挥空间和试错机会。”
-
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
-
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
总的来说:
减少干预和管理,给员工更多自由空间和试错机会。
就像花园里的花朵需要自由生长一样。这样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工作环境。
结语
通过这次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梁文锋的观点中获得灵感,并且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实践这些理念。无论是探索新的技术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每一步都可能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关注 妮酱的AI日记 公众号,和小编一起成长,提升认知,打破信息茧房。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错,麻烦,点赞、推荐加关注一下呦!
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和机会。
福利:
妮酱的AI日记 ------公众号回复“本地部署”,可获取DeepSeek R1模型的本地部署视频教程。
更多文章:
Cursor 新版本上线!DeepSeek R1 加持,这套组合拳真是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