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表面厚度变化是冰川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地形、气候、环境因素等影响的缘故,使得使用传统的监测方法变得较为困难,如进行大范围的花杆测量等。近些年,星载激光测高技术以及摄影测量的方法在冰面高程信息获取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且高程精度也有一定的保证。如采用ICESat-1/GLAS和ICESat-2/ATLAS激光高度计数据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进行研究。
自卫星测高概念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射了15颗各类测高卫星。ICESat-1激光测高卫星足迹范围较小,在冰面上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数据的垂直精度可达到34cm,可提供可靠的冰面高程信息。十年后,美国宇航局上周于东部时间9月15日上午发射了搭载激光雷达的ICESat-2。根据任务要求,它主要用于测量全球解冻变化和指标的三维信息、植被管层高度和总生物量。
图1老虎沟冰川位置示意图
Figure 1location of Laohugou glacier
NASA于2003年1月13日发射了ICESat激光测高卫星,其搭载的 GLAS激光雷达测高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进行全球连续观测的星载激光雷达系统。GLAS 的主要科学目的是测量两极冰原高度和海冰变化,测量海冰物质平衡、云和气溶胶高度,以及地形和植被特征参数。由于激光器故障以及其他等多种原因,ICESat 已于 2009 年 10 月 11 日停止采集数据工作。卫星飞行近极地,高度600KM。卫星飞行在两条轨道;第一阶段:8天,对卫星有效载荷进行校准。第二阶段:91天,对地球大部分地区进行高密度采样。载荷的主要作用:①测量冰层的地质学特征②云层高度③行星边界层的高度④气溶胶的垂直结构。ICESat上搭载的GLAS有较高的精度,其地面垂直分辨率能达到10cm,水平分辨率为170 m,能较为精确测量到冰面特征和冰层厚度,ICESat/GLAS数据也是经常用于监测冰川变化的重要数据。ICESat-1在运行7年后退役。ICESat-1有十四种数据产品类型,其中本文使用的是GLA14号数据产品,见NSIDC(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官网:https://nsidc.org/data/ICESat/
处理过程如下:
通过Python,读取HDF5里面的的高程、经纬度,并清洗外围的NoDate数据,从而可以从原始数据获取到shapefile文件。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了主要包括4个参数的数据。高程单位为m参数i_lat为所测点大地纬度;参数i_lon为所测点大地经度;参数i_elev是相对于参考椭球体的高度,将其设为Ii_elev;i_gdHt为大地水准面差距,是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面的距离,将其设为Ii_gdHt。由于ICESat/GLAS数据采用了Topex/Poseidon椭球体和EGM96大地水准面,将地面高程值设为ITopex/Poseidon,由公式可以得:
ITopex/Poseidon=Ii_elev- Ii_gdHt (1)
表1 Topex/Poseidon椭球体与WGS84椭球体参数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Topex/Poseidon ellipsoid and WGS84 ellipsoid
Topex/Poseidon椭球体 | WGS84椭球体 | |
长半轴/a | 6378136.3(m) | 6378137.0(m) |
短半轴/b | 6356751.600563(m) | 6356752.314245(m) |
扁率/f | 1/298.257 | 1/298.25722356 |
偏心率/e | 0.081819221456 | 0.081819190843 |
将Topex/Poseidon椭球体与WGS84椭球体转化为统一的椭球体,高程差在70~71cm,所以ICESat高程数据为:
IWGS84=ITopex/Poseidon-Offset; (2)
其中Offset为Topex/Poseidon椭球体与WGS84椭球体的垂直偏差,Offset常采用常数为0.7米。
完整代码请见公众号获取:
结果展示:
图2 ICESAT1脚点轨迹以及时间
Figure 2 trajectory and time of ICESat1 footpoint
#下期介绍ICESat-2/ATLAS06号陆地表面高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