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的名作,其中写人与人关系,达者心怀,跃然纸上
	人与人俯仰一世,或晤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
	欣于所遇,乐然自足
	但情随事迁过后,一切的欣然,一切的俯仰,都化为陈迹
	虽然都是过眼云烟了,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喻之于怀,所以兴怀
		它们还在我的心头
	
遗憾的是,他用了痛哉,悲夫等感叹词收尾
	这就称不上达观了

真正的,第一等境界的达观不该伤逝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这才是高人一等的境界

不过,也别苛责王羲之,他写这篇兰亭集序时,五十岁
	他还有八年,我想他在最后的八年中应该想通了
		什么痛哉,什么悲夫都是不必要的
	人生该知离合之常与离合之乐
	也知老之已至与死之将至

人之一生,本来的结局就是终期于尽
	就是按一般流程,走过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但是,对某些瑰丽的人来说
	人之一生,流程就不是那么一般,而是奇宕通幽,变化难测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非一般流程的特异流程中
		他的面对,他的诠释,是迥异一般的
	他不做负面的反应,他有欢无悲,有和无离
	他总是从莫忘欢乐时的最高点来做第一流的反应
在他眼中,人的反应,跟着时空变化起伏,是二流以下的反应
第一流的反应绝不如此浅盘
欢乐对他是永久的,花开对他是永恒的,自己对他是瑰丽,不是伤春悲秋
	伤春悲秋的人,感情乍看丰富,其实很浅盘
真正深于情者永远此春常在,永远秋扇不捐,永远及时行乐,并且此乐无穷

感慨或伤感此乐不再的人,所谓感慨系之,是错误的
	狭小的错误的认知,狭小了自己
王羲之是高明的人,但他只高明了一半
	前面一半,他只知欢情,而不知欢情不尽,欢情不灭
	到了后面一半,他的反应竟是世俗的,这是他的美中不足
	
我们新时代的人,不该有这种旧时代的悲情,悲情是狭小的,悲情是没有必要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穿越辩证法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