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宽带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没有它,我们会坐立难安、心绪不宁。
那么,你知道宽带背后的技术原理吗?从最早期的56k“猫”拨号,到现在的千兆城市、千兆家庭,我们的宽带技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宽带的故事”。
█ xDSL和ISDN
下面这个界面,你见过吗?
我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小伙伴,肯定见过,并且非常熟悉。
没错,这就是当年我们最初接触互联网时,进行“拨号上网”的界面。
那还是20多年前,小枣君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上网,我需要买一块调制解调器卡(Modem,俗称“猫”),插在电脑上。然后把宿舍仅有的一根电话线,插在“猫”上,设置完毕,才能开始拨号。
Modem
一阵“撕心裂肺”的咯咯吱吱声之后,显示拨号已成功,那就是连上了互联网。
拨号上网的网速有多少呢?5KB/s……(号称是56K拨号,实际速率是45Kbps。真正使用时,经常是1~2KB/s……)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慢。当初我们整个宿舍就靠这“涓涓细流”,连到学校系统上选课。当时的心情,请大家自行体会...
采用这种原始方式,一旦你拨号上网,电话就无法打通,处于“占线”状态。
而且,拨号上网的费用还特别贵,和打电话一样,按照分钟计费(大约3毛一分钟)。速度本来就慢,眼看着钱哗哗流走,能把你急死。
如果你觉得宿舍的网速慢,那么,也可以选择去网吧。
最早的网吧,也是拨号上网。后来,部分网吧开始升级。在这些网吧的门口,往往会写几个大字——“ISDN专线,高速冲浪”。
2000年代的网吧
ISDN,就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它仍然是基于已有的电话网络(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信号在同一条线路上进行传输。
ISDN的成本比较高,网速也没快多少。当时中国电信提供的是窄带ISDN标准,速率只有128Kbps,比拨号快2倍多一点。
几年后,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电信师傅带了一个设备上门,说只要用了这个设备,网速就能“飞升”。
就是这个设备
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设备,叫ADSL猫(Modem)。电话线插在ADSL猫上,然后用网线连接ADSL猫和电脑,就可以拨号上网。
采用ADSL之后,网络速率确实得到了明显提升,从56Kbps一下子变成了1Mbps。到后面,又变成了2Mbps。
这个速率提升,带来了巨大的体验改善——访问网页什么的,都很流畅。聊天发QQ,就更快了。下载软件、电影和电视剧,也变得可行(以前56K根本不敢想)。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小枣君当时并不知道,ADSL的全名叫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