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4.文件系统

四、文件系统

1.给出文件/etc/passwd的五种不同的路径名

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etc/passwd 是系统中所有用户账户信息的标准文件。

  1. 绝对路径:直接使用文件的绝对路径来访问。

    /etc/passwd
    
  2. 使用环境变量:如果设置了环境变量指向某个目录,可以通过环境变量来间接访问。假设你有一个环境变量 ETC_DIR=/etc,那么可以这样访问:

    $ETC_DIR/passwd
    
  3. 使用符号链接:如果创建了一个指向 /etc/passwd 的符号链接(例如在你的用户目录下),可以通过符号链接来访问。

    ~/passwd_link
    

    这里假设在用户目录(~)下创建了一个名为 passwd_link 的符号链接指向 /etc/passwd

  4. 使用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使用相对路径访问。例如,如果你当前在 / 目录下,可以使用:

    etc/passwd
    
  5. 通过文件系统挂载点:如果 /etc 目录被挂载到其他文件系统或挂载点,可以通过那个挂载点来访问。例如,如果有一个挂载点 /mnt/etc 指向 /etc,则可以使用:

    /mnt/etc/passwd
    
2.在Windows中,当用户双击资源管理器中列出的一个文件时,就会运行一个程序,并以这个文件作为参数。操作系统需要知道运行的是哪个程序,请给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当用户双击一个文件时,系统需要确定用哪个程序来打开这个文件。这个决策通常是基于文件扩展名的关联。

  1. 文件关联设置(File Associations)
    Windows使用文件关联来确定用哪个程序打开特定的文件扩展名。每个文件扩展名(如 .txt, .jpg, .docx 等)都可以关联到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这种关联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设置:

    • 通过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器右键点击文件,选择“打开方式”(Open with),然后选择一个应用程序作为默认程序。
    • 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中,用户可以进入“默认程序”(Default Programs)设置,通过“设置默认程序”(Set Default Programs)来为不同的文件类型指定默认的应用程序。
    • 系统设置:在新版Windows系统中,可以在“设置”->“应用”->“默认应用”中配置文件关联。
  2. 注册表设置(Registry Settings)
    Windows还使用注册表来管理文件关联和程序执行的详细信息。注册表中包含了哪个程序与哪个文件扩展名关联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下列注册表键中:

    • HKEY_CLASSES_ROOT:这是注册表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存储了所有文件类型的关联信息。每个文件扩展名都有一个子键,描述了打开该类型文件时要启动的程序的路径和方式。
    • 通过注册表直接编辑:高级用户或管理员可以直接编辑注册表来改变或添加新的文件类型关联。这通常通过运行regedit.exe来实现。

通过这两种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文件与程序之间的关联,确保用户操作文件时能够启动正确的程序。

3.在早期的Unix系统中,可执行文件(a.out文件)以一个特定的魔数而不是一个随机选取的数字开头。这些文件的开头是header,随后是文本段和数据段。为什么可执行文件要选取一个特定的数字,而其他类型的文件会多少有些随机地选择魔数开头?

在Unix系统中,可执行文件通常以特定的魔数(magic number)开头,主要原因是为了让操作系统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文件格式和类型。这些魔数不仅用于标识文件为可执行格式,还帮助操作系统确定如何处理这些文件。下面是一些关于为什么可执行文件选择特定数字作为魔数,而其他文件类型的选择可能较为随机的原因:

  1. 确保正确性:特定的魔数有助于操作系统快速识别文件内容是否为有效的、已知的格式,特别是在尝试执行文件时。如果文件被标识为可执行文件,但不开始于正确的魔数,系统可能拒绝执行,从而防止可能的错误执行或安全风险。

  2. 系统兼容性和一致性:早期Unix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需要在多种硬件和配置上运行。使用统一的魔数可以确保在不同的系统和硬件上可执行文件的一致处理。这对于系统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方便性和兼容性考虑。

  3. 区分文件类型:可执行文件与其他文件(如文本文件、图像文件等)在处理上有根本的不同。特定的魔数允许系统在不打开并读取文件全部内容的情况下,迅速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文件,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4. 简化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可以利用这些魔数来简化文件处理逻辑。例如,在加载可执行文件到内存时,系统可以通过检查魔数来确认文件格式的正确性,然后按照预定的格式解析文件头、文本段和数据段。

  5. 避免随机选择带来的问题:如果魔数是随机选择的,可能会导致与其他文件格式的冲突,或者使得文件格式识别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靠。统一和标准化的魔数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总之,选择特定的魔数作为可执行文件的开头是为了保证操作系统处理文件的准确性、效率和安全性。而其他类型的文件,如文本文件或图像文件,虽然也可能使用魔数,但对于这些类型的文件,魔数的选择可能不需要像可执行文件那样严格,因为它们不涉及直接的执行操作。

4.在Unix中open系统调用绝对需要吗?如果没有会产生什么结果?

在Unix系统中,open 系统调用是基本的且非常重要的。它用于打开文件或设备,以便执行读取、写入或其他操作。open 调用不仅仅打开文件,还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该文件描述符在后续的所有文件操作中都被用作该文件的引用。

如果Unix没有 open 系统调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限制:

  1. 文件访问限制:没有 open 调用,系统将无法分配和管理文件描述符,这些描述符是程序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关键。这会直接影响到基本的文件操作能力,如读取、写入和关闭文件。

  2. 资源管理困难:文件描述符也用于管理系统资源。无法打开文件意味着系统不能有效跟踪哪些文件被哪些进程使用,这将导致资源管理的混乱,如文件锁定、访问权限等处理会变得复杂或不可行。

  3. 系统调用的完整性受损open 是文件操作系统调用中的基础,其他系统调用如 readwriteclose 等都依赖于通过 open 获取的文件描述符。没有 open,整个文件系统调用集会不完整,许多依赖文件描述符的操作将无法执行。

  4. 编程模型复杂化:在没有 open 的情况下,程序员需要通过其他复杂的方式来访问和管理文件。这可能需要设计全新的接口或依赖不标准的方法来处理文件,从而增加了编程的复杂性和错误发生的概率。

  5. 系统功能受限:许多基于Unix的应用和服务都依赖于对文件的操作,如数据库、文本编辑器、网络服务等。缺少 open 系统调用将严重限制这些应用程序的功能,甚至使得许多应用无法实现。

总结来说,open 系统调用在Unix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影响到基本的文件操作,还关系到系统资源管理、程序设计和整个操作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完整性。缺少它将导致Unix系统在功能上受到严重限制。

5.在支持顺序文件的系统中总有一个文件回绕操作,支持随机存取文件的系统是否也需要该操作?

在讨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回绕(rewind)”操作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个操作在顺序文件访问中的含义。在支持顺序访问的文件系统中,文件回绕通常是将文件的读写位置指针重置到文件的开始位置。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操作,因为它允许程序重新开始从文件读取数据,而不必关闭并重新打开文件。这种操作在处理日志文件、数据流等场景时尤其重要。

对于支持随机访问的文件系统,情况略有不同。随机访问文件系统允许程序在文件中任意位置读写数据。这意味着程序可以自由地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文件的任何位置,无论是开头、中间还是末尾。因此,在技术上,随机访问文件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回绕”操作,因为设置文件指针位置到文件起始处(通常通过 seek 操作)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6.某一些操作系统提供系统调用rename给文件重命名,同样也可以通过把文件复制到新文件并删除原文件而实现文件重命名。请问这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文件重命名是常见的文件系统操作,而在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重命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 rename 系统调用和手动复制文件内容到一个新文件然后删除原文件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虽然在结果上可能相似,但在操作效率、资源使用、数据安全性和原子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效率与资源使用

    • 使用 rename 系统调用: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操作,因为它通常只涉及修改文件系统中的目录项信息。文件的物理数据块不需要移动,所以这个操作通常非常快,并且不会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
    • 复制后删除原文件:这种方法涉及到将整个文件的内容从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这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大文件),还会暂时性地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此外,复制过程还可能因为磁盘空间不足等问题失败。
  2. 数据安全性

    • 使用 renamerename 操作通常是原子的,这意味着要么完全执行,要么不执行,中间不会出现只完成一半的情况。这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 复制后删除原文件:这个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复制文件、验证复制成功、删除原文件),每一步都有可能失败。如果在复制后删除原文件之前系统崩溃,可能会导致有两个文件存在,或者在某些失败情况下,数据可能会丢失。
  3. 原子性

    • 使用 rename:如上所述,rename 操作是原子的,这是在文件系统层面确保的。在任何时刻,文件要么在旧位置,要么在新位置。
    • 复制后删除原文件:这种方法的原子性不能保证。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故障(如系统崩溃或电源故障)可能导致不一致状态,例如两个文件同时存在或都不在。
  4. 实用性

    • 使用 rename:更加适合于日常操作,因为它简单、快速且安全。
    • 复制后删除原文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移动文件,可能只能通过复制和删除来完成,因为 rename 可能无法跨文件系统工作。
7.在有些系统中有可能把部分文件映射进内存中。如此一来系统应该施加什么限制?这种部分映射如何实现?

在操作系统中,将文件部分或全部映射到内存中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技术,称为内存映射文件(Memory-Mapped Files)。这种技术允许程序通过内存访问方式来读写文件,使得文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呈现为内存中的地址范围。使用内存映射文件时,系统确实需要施加一些限制,并采取特定的实现方式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应施加的限制

  1. 内存和磁盘空间限制

    • 系统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虚拟内存空间来映射文件。这通常涉及到足够的可用页表条目和对应的物理内存或交换空间(swap space)。
    • 文件映射时,文件大小通常不应超过可用的虚拟地址空间。
  2. 权限和安全限制

    • 只应允许有适当文件访问权限的进程映射文件。例如,如果一个进程没有权限读取某个文件,它也不应被允许创建该文件的内存映射。
    • 映射文件的不同部分时,需要保证访问控制和隔离,以防止非授权访问。
  3.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 映射文件到内存后,对文件的修改应同步到磁盘。系统可能需要实现适当的同步机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在多个进程映射同一文件的情况下,系统需要处理好多进程间的数据同步问题。

部分映射的实现方法

部分文件映射通常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 确定映射区域

    • 进程指定希望映射的文件的特定区域。这包括起始偏移量和映射长度。这使得只映射文件的一部分成为可能。
  2. 创建映射

    • 使用系统调用(如 POSIX 的 mmap())创建映射。调用时,需要传递文件描述符、映射区域的大小、期望的保护级别(如只读、读写)、映射类型(私有或共享)和文件中的偏移量。
  3. 访问和修改映射区域

    • 一旦映射创建成功,应用程序就可以像访问普通内存那样访问和修改映射区域。对这部分的修改(在具有写权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反映到文件上。
  4. 同步和取消映射

    • 修改可以通过调用如 msync() 来同步回磁盘。
    • 使用结束后,应通过 munmap() 系统调用释放映射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存映射文件技术来提高文件操作的效率,同时确保系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数据安全。

8.有一个简单操作系统只支持单一目录结构,但是允许该目录有任意多个文件,且带有任意长度的名字。这样就可以模拟层次文件系统吗?如何进行?

在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中,即使只支持单一目录结构,通过一定的命名约定,确实可以模拟出层次文件系统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文件名的设计,以模拟出目录路径的结构。

步骤和方法

  1. 定义命名约定

    • 选择一个特定的字符作为目录分隔符,例如使用常见的斜杠 /(尽管在实际文件名中不使用)或其他任意字符如冒号 :、竖线 | 等,来模拟层次结构中的目录层级。
    • 定义文件命名规则,其中包括模拟的“路径”和文件名。例如,模拟的文件路径可以是 folder1_folder2_filename,其中 _ 代表目录层级。
  2. 文件创建与命名

    • 当创建一个新文件时,根据其在模拟层次结构中的位置,赋予它相应的命名。例如,如果你想在模拟的目录 folder1 下的子目录 folder2 中创建文件 file.txt,则文件名应为 folder1_folder2_file.txt
    • 这种方法要求文件命名必须严格遵守约定,以保持模拟的目录结构的清晰和一致。
  3. 文件检索

    • 文件检索时,可以通过解析文件名中的分隔符来理解文件的“位置”。例如,通过分解文件名 folder1_folder2_file.txt 来识别出文件位于模拟的 folder1/folder2 目录下。
  4. 文件操作

    • 执行文件操作(如移动、重命名等)时,需要调整文件的“路径”部分。这需要通过字符串操作来完成,确保模拟路径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限制和注意事项

  • 扁平化的限制: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限制是它只是命名上的层次结构,并不提供真正的文件系统层次结构的功能,如权限继承、目录特定操作等。
  • 命名冲突:由于所有文件实际上都在同一个目录下,所以必须小心处理命名冲突。
  • 效率问题:如果文件数量非常大,扁平目录结构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操作系统需要遍历一个可能非常大的文件列表来查找特定的文件。
  • 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适应性:需要确保所有用户和应用程序都严格遵守命名约定,否则模拟的层次结构会很快崩溃。
9.在Unix和Windows中,通过使用一个特殊的系统调用把文件的"当前位置"指针移到指定字节,从而实现了随机访问。请提出一个不使用该系统调用完成随机存取的替代方案

在Uni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规的方法来实现文件的随机访问是使用诸如 lseekSetFilePointer 这样的系统调用来移动文件的"当前位置"指针。然而,如果要提出一个不使用这类系统调用的随机访问替代方案,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

内存映射文件是一种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在不直接使用 seek 类系统调用的情况下实现文件的随机访问。通过将整个文件或文件的一部分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程序可以直接通过指针操作来访问文件数据。

步骤

  • 在Unix中使用 mmap(),在Windows中使用 CreateFileMapping()MapViewOfFile() 来创建内存映射。
  • 一旦文件被映射,就可以通过普通的指针操作来访问文件的任何部分,而不需要移动文件指针。

2. 读取整个文件到内存

如果文件不是非常大,可以将整个文件读入内存(例如到一个字节数组中),然后直接在内存中进行随机访问。

步骤

  • 使用 fread() 或等效的方法将文件内容读取到内存(如数组或列表)。
  • 通过数组索引直接访问任何位置的数据。

3. 块读取法(Block Reading)

如果文件太大不能完全加载到内存,可以采用块读取策略。这种方法涉及按块(block)读取文件,每个块包含固定数量的字节。

步骤

  • 确定块的大小,例如1KB、4KB等。
  • 根据需要访问的字节位置,计算出该位置在哪个块中。
  • 从文件中读取整个块到内存,然后在内存中访问该块内的特定数据。
10.考虑图4-8的目录树,如果当前工作目录是/usr/jim,则相对路径名为…/ast/x的文件的绝对路径名是什么?
/usr/ast/x
11.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文件的连续分配会导致磁盘碎片,因为当一个文件的长度不等于块的整数倍时,文件的最后一个磁盘块中的空间会浪费掉。请问这是内碎片还是外碎片?并将它与先前一章的有关讨论进行比较

在讨论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中的碎片问题时,可以区分为内部碎片外部碎片

文件的连续分配导致的碎片

当文件系统采用连续分配方式时,文件被存储在连续的磁盘块中。如果文件的大小不是磁盘块大小的整数倍,那么最后一个磁盘块可能不会被完全填满。这导致该磁盘块中剩余的部分无法被其他文件使用,即浪费了磁盘空间。

  • 这种情况是内部碎片的例子,因为碎片发生在分配的存储单元内部,剩余空间被锁定在已分配的块中,无法被其他文件利用。

内存管理中的碎片

在内存管理中,尤其是使用固定大小分区分配内存时,如果进程需要的内存小于分配给它的分区大小,那么剩余的内存也无法被其他进程使用。

  • 这同样是内部碎片的例子。例如,如果一个进程需要100KB内存,而系统按照128KB块来分配,那么每个块将有28KB的内存被浪费。

比较

  • 内部碎片在两种情况下都涉及到已分配单元内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无论是文件系统中的磁盘块还是内存管理中的内存块,剩余的空间都不能被其他任务或文件使用。
  • 外部碎片则指由于空闲空间的小块分散在存储或内存中,导致无法满足大块需求的情况。这通常发生在内存或磁盘空间经过多次分配和释放后,剩余空间分布不连续。

总之,文件的连续分配中产生的最后一块磁盘块的空间浪费是内部碎片的典型例子。它与内存管理中因固定分区大小导致的内部碎片类似,都是由于分配单元大小固定而产生的问题。

12.描述一个损坏的数据块对一下三种形式的文件的影响:(a)连续的,(b)链表的 ©索引的

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存储结构会显著影响数据块损坏后的影响范围和恢复难度。这里我们讨论三种不同的文件存储结构:连续的、链表的、索引的,并分析数据块损坏在这三种结构中的影响:

(a) 连续的文件存储结构

在连续存储结构中,文件的数据块在磁盘上连续排列。当一个数据块损坏时:

  • 影响范围:损坏的数据块可能导致整个文件或文件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法访问。如果损坏的块包含文件的关键数据(如文件头信息),整个文件都可能无法打开。
  • 恢复难度:由于数据块紧密相连,损坏的块可能使得从该点到文件末尾的数据都无法恢复,除非有备份或使用了高级的数据恢复技术。

(b) 链表的文件存储结构

在链表存储结构中,文件的数据块通过指针串联,每个块指向下一个块的位置。当一个数据块损坏时:

  • 影响范围:损坏的块会直接影响对后续所有块的访问,因为链中的链接被打断。这通常意味着从损坏点之后的文件部分将不可达。
  • 恢复难度:如果块内的指针信息被破坏,那么恢复文件的这一部分将非常困难。需要依赖于其他技术来尝试定位和恢复后续的块。

© 索引的文件存储结构

在索引存储结构中,一个或多个索引块包含了文件所有其他数据块的引用。当一个数据块损坏时:

  • 影响范围:如果损坏的是数据块,那么只有该块的数据受影响,文件的其他部分仍然可以访问。如果损坏的是索引块,影响可能更广,因为可能无法访问索引块中引用的所有数据块。
  • 恢复难度:索引结构有助于限定损害的范围。即使一个数据块损坏,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并尝试恢复其他未受影响的部分。如果有多级索引,且上级索引未损,恢复工作将更容易进行。
13.一种在磁盘上连续分配并且可以避免空洞的方案是,每次删除一个文件后就紧缩一下磁盘。由于所有的文件都是连续的,复制文件时需要寻道和旋转延迟以便读取文件,然后全速传送。在写回文件时要做同样的工作。假设寻道时间为5ms,旋转延迟为4ms,传输速率为8MB/s,而文件平均长度是8KB,把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写回到磁盘上的一个新位置需要多长时间?运用这些数字,计算紧缩16GB磁盘的一半需要多长时间?

为了计算将一个8KB文件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再写回磁盘所需的总时间,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部分的时间:寻道时间、旋转延迟、读取时间以及写回时间。

读取和写回单个文件的时间

  1. 寻道时间:5ms(读取时) + 5ms(写回时)= 10ms
  2. 旋转延迟:4ms(读取时) + 4ms(写回时)= 8ms
  3. 传输速率:8MB/s,所以传输时间计算为文件大小除以传输速率。
    • 文件大小:8KB = 8 * 1024 bytes = 8192 bytes
    • 传输时间(读取或写回):8192 bytes / (8 * 1024 * 1024 bytes/s) = 0.001 s = 1ms
    • 总传输时间(读取 + 写回):1ms + 1ms = 2ms

将上述时间加总得到操作一个文件所需的总时间:

总时间 = 寻道时间 + 旋转延迟 + 传输时间 = 10ms + 8ms + 2ms = 20ms

紧缩16GB磁盘一半的时间

  1. 总磁盘大小:16GB,紧缩一半即 8GB。
  2. 总文件数量:8GB / 8KB
    • 计算: 8 × 1024 × 1024 × 1024  bytes 8 × 1024  bytes = 1 , 048 , 576 \frac{8 \times 1024 \times 1024 \times 1024 \text{ bytes}}{8 \times 1024 \text{ bytes}} = 1,048,576 8×1024 bytes8×1024×1024×1024 bytes=1,048,576 个文件

总时间 = 文件数量 × 操作一个文件的时间 = 1,048,576 × 20ms

将总时间转换为更易理解的单位:

  • 总毫秒:1,048,576 × 20ms = 20,971,520ms
  • 转换为小时: 20 , 971 , 520 1000 × 3600 ≈ 5.8 \frac{20,971,520}{1000 \times 3600} \approx 5.8 1000×360020,971,5205.8 小时

因此,按照这些参数,紧缩16GB磁盘的一半大约需要5.8小时

14.基于前一个问题的答案,紧缩磁盘有什么作用吗?

紧缩磁盘,也称为磁盘碎片整理,是一个常见的文件系统维护任务,主要目的是提高文件访问速度和优化可用存储空间。虽然在问题中提到的具体方案(每次删除文件后紧缩磁盘)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大型存储设备,但磁盘紧缩作为一项维护任务,确实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好处:

1. 提高文件访问速度

紧缩磁盘通过重新组织文件和文件的片段(或块),使它们在磁盘上连续存储。这种连续存储减少了磁盘在读取单个文件时的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因为文件的所有部分都位于一起,磁盘读写头不需要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来访问文件的不同部分。

2. 减少文件系统碎片

随着文件的不断写入、删除和修改,文件系统可能产生大量碎片。文件碎片是指单个文件的多个部分分散存储在磁盘的不同位置。这种分散会导致磁盘操作效率降低。通过紧缩操作,可以整合这些碎片,恢复文件的连续性。

3. 优化存储空间利用

紧缩过程可以帮助更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通过将文件紧凑地排列,可以释放连续的空闲区域,从而更容易为大文件寻找足够的连续空间,避免未来操作中可能的碎片问题。

4. 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磁盘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当系统需要频繁读写大量数据时,如数据库管理、大规模文件编辑等应用。磁盘紧缩有助于维持这些应用的高效运行。

5. 延长磁盘寿命

虽然这一点对于现代固态硬盘(SSD)来说不太适用,但对于传统的机械硬盘(HDD),减少磁盘读写头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磁盘的磨损,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注意事项

  • 固态硬盘(SSD)与机械硬盘(HDD):对于SSD,频繁的写操作(包括紧缩操作)可能会缩短其寿命,因为SSD有写入次数的限制。因此,通常不推荐对SSD执行传统意义上的磁盘碎片整理。
  • 效率考量:如前所述,对于大容量存储,频繁的磁盘紧缩可能不是最高效的维护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磁盘使用情况和系统性能监测来定期进行紧缩通常更为合理。

总体而言,虽然磁盘紧缩操作耗时且可能对硬件有所负担,但它在维护文件系统效率和优化磁盘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文件操作的环境中。

15.某些数字消费设备需要存储数据,比如存放文件等。给出一个现代设备的名字,该设备需要文件存储,并且适合连续的空间分配

一个现代设备,适用于连续空间分配,并需要文件存储的典型例子是数字视频录像机(DVR)。数字视频录像机通常用于录制和存储高清视频内容,这些内容由于其大尺寸和流媒体的性质,非常适合使用连续空间分配。

为什么连续空间分配适合DVR:

  1. 高效的数据访问

    • 连续空间分配使得整个视频文件保存在硬盘上的连续扇区中,这减少了读取文件时的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对于高清视频文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文件通常非常大,需要高速连续读取才能流畅播放。
  2. 简化的数据管理

    • 在DVR系统中,视频文件通常在创建时就预定了大小,因此可以立即分配足够的连续空间。这简化了文件系统的管理,因为不需要处理文件增长导致的碎片问题。
  3. 提高录制和播放性能

    • 连续的存储空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在需要长时间录制或播放大文件,如电影或电视节目录制时,这种方式能保证录制和回放的性能。
  4. 减少碎片化问题

    • 连续分配减少了随着时间推移因文件修改和删除产生的碎片化问题。对于DVR这类设备,它们经常会删除旧的录像并保存新的录像,连续分配有助于保持磁盘的整洁。

DVR是连续空间分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应用示例,因为它们处理的数据类型(视频文件)非常适合这种分配方式,以确保高效率的数据访问和优化的存储空间使用。

16.考虑图4-13中的i节点。如果它含有四个字节表示的10个直接地址,而且所有的磁盘块大小是1024KB,那么文件最大可能有多大?

要计算一个使用i节点和直接地址来索引磁盘块的文件系统中文件的最大大小,我们可以使用提供的信息:每个i节点包含10个直接地址,每个直接地址占用4个字节,每个磁盘块大小为1024KB。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4字节的地址长度不直接影响文件大小的计算,但它表明了系统可以寻址的磁盘块数量。

计算步骤:

  1. 每个磁盘块的大小:1024KB
  2. i节点中的直接地址数量:10

由于每个直接地址都可以指向一个磁盘块,而每个磁盘块的大小为1024KB,所以一个i节点能直接引用的总磁盘空间是这些直接地址指向的磁盘块的总和。

文件最大大小的计算:
文件最大大小 = 直接地址数量 × 每个磁盘块的大小 \text{文件最大大小} = \text{直接地址数量} \times \text{每个磁盘块的大小} 文件最大大小=直接地址数量×每个磁盘块的大小

文件最大大小 = 10 × 1024  KB = 10240  KB \text{文件最大大小} = 10 \times 1024 \text{ KB} = 10240 \text{ KB} 文件最大大小=10×1024 KB=10240 KB

文件最大大小 = 10240  KB = 10  MB \text{文件最大大小} = 10240 \text{ KB} = 10 \text{ MB} 文件最大大小=10240 KB=10 MB

17.一个班的学生信息存储在一个文件中,这些记录可以被随意访问和更新。假设每个学生的记录大小都相同,那么在连续的、链表的和表格/索引的这三种分配方式中,哪种方式最合适?

在考虑存储一个班级学生信息的场景时,我们面临的主要操作是随意访问和更新每个学生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文件的存储结构应该允许快速查找和修改特定学生的数据。考虑三种提到的分配方式——连续的、链表的和索引(表格)的——每种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如下:

1. 连续分配

优点:

  • 数据连续存储,提高读写速度,尤其是批量操作时(如读取整个班级的记录)。

缺点:

  • 更新记录时若需要改变记录大小,会非常复杂和耗时,因为可能需要移动后续所有记录来保持连续性。
  • 文件大小调整不灵活,增加或删除记录可能导致大量数据移动。

2. 链表分配

优点:

  • 灵活地增加和删除记录,每个记录通过指针连接,易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 不需要预分配大块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记录。

缺点:

  • 访问特定记录可能需要从头遍历链表,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位于链表末尾的记录。
  • 链表结构可能因为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而导致外部碎片。

3. 表格/索引分配

优点:

  • 提供快速的随机访问性能,可以直接跳到特定的记录,不需要遍历其他数据。
  • 更新和访问操作非常高效,尤其是在记录数较大时。
  • 灵活地处理数据大小变化,因为索引或表格指向记录,记录本身可以在磁盘上任意位置。

缺点:

  • 管理索引本身可能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维护开销。
  • 索引结构的复杂性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实现成本更高。

最合适的方法

对于需要频繁随机访问和更新的场景,表格/索引分配方式最合适。它允许快速定位和更新特定学生的记录,且操作效率不受记录位置的影响。尽管实现和维护的复杂性相对较高,但在操作效率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处理此类数据的最佳选择。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数据库系统和其他需要高效读写单条记录的应用场景。

18.考虑一个大小始终在4KB和4MB之间变化的文件,连续的、链表的和表格/索引的这三种分配方式中,哪个方式最合适?

对于一个文件大小频繁变动,范围在4KB到4MB之间的文件,我们需要考虑每种分配方式的灵活性、效率以及如何处理文件大小的动态变化。以下是对连续的、链表的和表格/索引分配方式的评估:

1. 连续分配

优点:

  • 提供快速的顺序读写,因为文件块在磁盘上是连续的。
  • 简单易于实现,文件的物理位置清晰。

缺点:

  • 当文件大小变动时,尤其是增大到接近最大限度时,可能需要移动整个文件以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这可能导致显著的性能开销和磁盘碎片。
  • 对于频繁变化大小的文件不够灵活。

2. 链表分配

优点:

  • 易于增加和删除文件块,因为只需修改链表中的链接。
  • 处理文件大小变化较为灵活,不需要文件块连续存储。

缺点:

  • 随机访问性能较差,因为可能需要遍历多个块才能到达所需的文件部分。
  • 如果文件较大,访问文件末尾的数据可能会非常慢。

3. 表格/索引分配

优点:

  • 提供了非常高效的随机访问性能,无论文件大小如何变化。
  • 文件块可以散布在磁盘的任何位置,对文件增大或缩小的响应迅速。
  • 适合文件大小频繁变动的情况,因为索引/表格容易更新。

缺点:

  • 相对复杂的实现,需要额外的结构来维护索引或表格。
  • 索引本身可能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最合适的方法

考虑到文件大小在4KB到4MB之间变化,表格/索引分配方式最合适。这种方式在处理文件大小动态变化时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和最高的效率,尤其是在需要频繁进行文件大小调整的情况下。虽然实现复杂性较高,但它有效地解决了连续分配和链表分配方式中存在的性能和灵活性问题。

连续分配和链表分配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适用,但考虑到文件大小的频繁变动,它们在处理大量数据或需要快速访问数据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会遇到限制。表格/索引方式因其优异的性能和灵活性,成为处理此类文件的首选方法。

19.有建议说,把短文件的数据存在i节点内会提高效率并且节省磁盘空间。对于图4-13中的i节点,在i节点内可以存放多少字节的数据?

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i节点(inode)是文件系统的一个基本结构,它存储了文件的元数据。如果将短文件的数据直接存放在i节点中,这确实可以减少磁盘操作,因为访问文件数据不再需要额外的磁盘寻址过程来读取数据块。

为了确定在i节点内可以存放多少字节的数据,我们需要知道几个关键信息:

  • i节点的总大小。
  • 除了数据外,i节点需要存储哪些元数据(如文件权限、所有者信息、时间戳、文件大小等)。

假设每个i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通常,元数据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文件类型和权限:通常需要4字节。
  • 所有者ID和组ID:各需要4字节。
  • 文件大小:通常需要4或8字节。
  • 时间戳(如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每个时间戳可能需要4或8字节,通常至少有三个时间戳。
  • 链接计数:通常需要4字节。
  • 指向数据块的指针(如果有):每个指针可能占用4字节。

计算

如果我们简化计算,忽略数据块指针(因为我们假设数据存储在i节点内)并假设时间戳使用8字节:

  • 基本元数据 = 文件类型和权限(4字节)+ 所有者ID(4字节)+ 组ID(4字节)+ 文件大小(4字节)+ 链接计数(4字节)+ 时间戳(3 * 8字节 = 24字节) = 44字节。

这样,如果i节点总大小为128字节,用于存储数据的空间大约是:

  • 可用于数据的空间 = 128字节 - 44字节 = 84字节。

因此,一个i节点可以直接存放大约84字节的数据。

20.两个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Carolyn和Elinor正在讨论i节点。Carolyn认为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便宜,所以当打开文件时,直接取i节点的副本,放在内存i节点表中,建立一个新i节点将更简单、更快,没有必要搜索整个i节点来判断他是否已经存在。Elinor则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两个人谁对?

在Carolyn和Elinor的讨论中,涉及到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关于i节点的处理。这个问题反映了对于i节点管理策略的两种不同观点。

Carolyn的观点:

Carolyn主张由于存储器容量变大且价格下降,系统可以在打开文件时,直接复制i节点到内存中的i节点表,而不用搜索是否已存在该i节点。她的观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优点:

  1. 简化流程:不需要检查i节点是否已经加载到内存,这可能简化文件打开的过程。
  2. 速度可能更快:直接加载i节点到内存可能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尤其是在高并发环境下。

缺点:

  1. 内存使用效率低: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内存中存在重复的i节点副本,因为同一个文件可能被多次打开而没有进行检查是否已存在。
  2. 数据一致性问题:不检查i节点的存在性,可能会导致对同一个文件的多个操作之间出现数据同步的问题,特别是在有文件更新操作时。

Elinor的观点:

Elinor认为应该检查i节点是否已经存在于内存中,这代表了一种更传统的文件系统管理方式。

优点:

  1. 高效的内存使用:避免在内存中重复加载相同的i节点,减少内存浪费。
  2. 维护数据一致性:通过检查和使用已存在的i节点,可以确保所有对文件的操作都基于最新且一致的文件状态。

缺点:

  1. 性能开销:检查i节点是否存在可能增加文件打开的时间,尤其是在i节点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

结论:

Elinor的观点在大多数操作系统的设计中更为常见和实用。这种方法优先考虑内存效率和数据的一致性,这对于文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虽然Carolyn的方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优势,但它牺牲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可能引发的一致性问题。因此,从长远和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Elinor的方法更为合理。

在设计文件系统时,考虑到存储器的便宜和丰富是合理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这些资源,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21.说明硬链接优于符号链接的一个优点,并说明符号链接优于硬链接的一个优点

硬链接和符号链接是文件系统中常用的两种链接类型,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以下是各自的一个主要优点:

硬链接的优点

不受原始文件删除的影响

  • 硬链接是对文件系统中的实际数据的另一个指向。硬链接和原始文件共享相同的i节点和磁盘块。当删除原始文件的一个链接时,只有当所有硬链接都被删除,文件数据和i节点才会被实际删除。这意味着只要至少有一个硬链接存在,文件数据就保持不变和可访问,这在需要确保数据持久性的应用场合非常有用。

符号链接的优点

可以链接到任意文件和目录,包括跨文件系统

  • 符号链接(或软链接)类似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类型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另一个文件或目录的路径。符号链接的这个属性使它们非常灵活,因为它们可以链接到不同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或目录。这在组织分散在多个磁盘或分区上的数据时非常有用。此外,符号链接可以链接到目录,而硬链接通常不能链接到目录(除了在某些特定的UNIX版本中)。

总结

硬链接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即使原始文件名被删除,数据依然存在,这对于确保数据不丢失至关重要。而符号链接的灵活性使其成为管理文件和目录尤其是跨文件系统连接的理想选择。因此,选择使用硬链接还是符号链接,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包括对数据持久性的需求和对链接类型的灵活性需求。

22.分别阐述硬链接和软链接与i节点分配方式的区别

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硬链接和符号链接(软链接)是文件系统管理的两种重要技术。它们与文件的i节点和分配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操作方式和影响各不相同

硬链接

  1. i节点共享

    • 硬链接与原始文件共享相同的i节点和磁盘块。这意味着硬链接和原文件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名字。它们有相同的i节点号,文件的任何变化(包括内容变动、权限修改等)通过任一链接都是可见的,因为所有链接都指向同一个i节点。
  2. 分配方式

    • 在创建硬链接时,不会分配新的i节点或磁盘块,而是简单地增加相关i节点的链接计数。当链接计数减至零时(即没有任何链接指向此i节点),文件系统才会释放该文件占用的i节点和磁盘块。
  3. 限制

    • 硬链接不能跨文件系统创建,因为i节点号只在同一个文件系统内部是唯一的。此外,大多数Unix系统不允许对目录创建硬链接,以防止形成复杂的循环结构,这可能会导致目录结构遍历算法的问题。

符号链接(软链接)

  1. 独立的i节点

    • 符号链接拥有自己的i节点和磁盘块。软链接文件存储的是目标路径的文本信息,而不是像硬链接那样直接指向目标文件的i节点。因此,符号链接可以看作是指向另一个文件或目录路径的特殊文件。
  2. 分配方式

    • 创建符号链接时,文件系统会分配一个新的i节点和磁盘空间来存储目标路径的文本。这个新分配的i节点完全独立于目标文件的i节点。
  3. 灵活性和限制

    • 符号链接可以链接到任意文件或目录,无论目标是否存在。它们甚至可以跨文件系统,因为链接存储的是路径信息,而非直接的i节点信息。但是,如果目标文件被移动或删除,符号链接将变成悬空链接,即它不再指向有效的文件。

总结

硬链接提供了一种在不增加存储负担的情况下,创建文件多个访问点的方法,主要局限在同一文件系统内。而符号链接则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跨文件系统的连接能力,但需要额外的i节点和磁盘空间来存储链接信息,并且它对目标文件的依赖性更强。两者各有优势和用途,选择哪种链接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文件系统的结构。

23.考虑一个大小为4Kb、使用自由列表(free-list method)的4TB的磁盘,多少个块地址可以被存进一个块中?

要计算一个使用自由列表(free-list method)的4TB磁盘中,每个4KB块可以存储多少个块地址,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几个关键的信息:

  1. 磁盘的总大小:4TB
  2. 每个块的大小:4KB
  3. 块地址的大小:这取决于总磁盘块数,因为块地址必须足够表示磁盘上的每个块。

步骤 1: 计算总块数

首先,将磁盘的总大小转换为块数。
总块数 = 磁盘大小 块大小 \text{总块数} = \frac{\text{磁盘大小}}{\text{块大小}} 总块数=块大小磁盘大小
总块数 = 4   TB 4   KB \text{总块数} = \frac{4 \, \text{TB}}{4 \, \text{KB}} 总块数=4KB4TB

把单位统一,1TB = 102 4 4 1024^4 10244 bytes,1KB = 1024 1024 1024 bytes
总块数 = 4 × 102 4 4   bytes 4 × 1024   bytes = 102 4 3 = 1 , 073 , 741 , 824   blocks \text{总块数} = \frac{4 \times 1024^4 \, \text{bytes}}{4 \times 1024 \, \text{bytes}} = 1024^3 = 1,073,741,824 \, \text{blocks} 总块数=4×1024bytes4×10244bytes=10243=1,073,741,824blocks

步骤 2: 确定块地址所需的位数

为了表示1,073,741,824个块,我们需要确定足够的位数。我们使用对数函数计算所需的位数:
所需位数 = log ⁡ 2 ( 1 , 073 , 741 , 824 ) \text{所需位数} = \log_2(1,073,741,824) 所需位数=log2(1,073,741,824)
所需位数 ≈ 30   bits \text{所需位数} \approx 30 \, \text{bits} 所需位数30bits

步骤 3: 计算每个块可以存储多少个地址

每个块大小为4KB,即32,768 bits。现在我们知道每个地址需要30 bits。

每块可存地址数 = 块大小(位) 地址大小(位) \text{每块可存地址数} = \frac{\text{块大小(位)}}{\text{地址大小(位)}} 每块可存地址数=地址大小(位)块大小(位)

每块可存地址数 = 32 , 768   bits 30   bits/address ≈ 1 , 092   addresses/block \text{每块可存地址数} = \frac{32,768 \, \text{bits}}{30 \, \text{bits/address}} \approx 1,092 \, \text{addresses/block} 每块可存地址数=30bits/address32,768bits1,092addresses/block

因此,一个4KB的块可以存储大约1,092个块地址。

24.空闲磁盘空间可用空闲块表或位图来跟踪。假设磁盘地址需要D位,一个磁盘有B个块,其中有F个空闲。在什么条件下,空闲块表采用的空间少于位图?设D位16位,请计算空闲磁盘空间的百分比

要比较空闲块表和位图在管理空闲磁盘空间时的效率,首先需要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存储需求。

位图(Bitmap)

在位图中,磁盘的每个块由一位来表示,无论该块是空闲还是已分配。因此,如果磁盘有 B B B 个块,则位图的大小将是 B B B 位。

空闲块表(Free Block List)

空闲块表使用列表来存储空闲块的磁盘地址。如果每个磁盘地址需要 D D D 位(在我们的案例中 D = 16 D = 16 D=16 位),并且有 F F F 个空闲块,那么空闲块表的大小将是 16 × F 16 \times F 16×F位。

比较两种方法

空闲块表所需的存储空间将少于位图的条件是:
16 F < B 16F < B 16F<B
换句话说,当磁盘的空闲块数量 F F F 相对于总块数 B B B 很少时,使用空闲块表更有效。

计算空闲磁盘空间的百分比

要计算空闲磁盘空间占总磁盘空间的百分比,我们使用以下公式:
空闲磁盘百分比 = ( F B ) × 100 \text{空闲磁盘百分比} = \left(\frac{F}{B}\right) \times 100 空闲磁盘百分比=(BF)×100

如果我们设定 16 F < B 16F < B 16F<B 条件,空闲块表将使用更少的空间。根据这个不等式,我们可以求出当空闲块表更有效时,空闲磁盘的百分比。我们可以重新组织不等式:
F < B 16 F < \frac{B}{16} F<16B

这意味着空闲磁盘百分比为:
百分比 < B 16 B × 100 = 6.25 % \text{百分比} < \frac{\frac{B}{16}}{B} \times 100 = 6.25\% 百分比<B16B×100=6.25%

因此,当磁盘的空闲空间少于总空间的6.25%时,空闲块表的存储效率高于位图。

25.一个空闲块位图开始时和磁盘分区首次初始化类似,比如:1000 0000 0000(首块被根目录使用),系统总是从最小编号的盘块开始寻找空闲块,所以在有6块的文件A写入之后,该位图为1111 1110 0000 0000.请说明在完成如下每一个附加动作之后位图的状态:
  1. 写入有5块的文件B
  2. 删除文件A
  3. 写入有8块的文件C
  4. 删除文件B

根据给定的位图和操作情景,我们可以逐步跟踪每个操作对位图的影响。位图用二进制表示,其中1表示块被占用,0表示块是空闲的。我们从已知的位图状态开始操作:

初始状态

  • 开始状态:1000 0000 0000 (首块被根目录使用)
  • 写入文件A (6块):1111 1110 0000 0000

操作1: 写入有5块的文件B

  • 文件A已经占用了前7块中的6块(除了最初的根目录块),因此文件B将开始占用第8块到第12块。
  • 位图更新后:1111 1111 1110 0000

操作2: 删除文件A

  • 文件A占用的6块(从第2块到第7块)将被释放。
  • 位图更新后:1000 0001 1110 0000

操作3: 写入有8块的文件C

  • 由于文件A已删除,系统会从最小编号的盘块开始寻找空闲块。首块被根目录使用,接下来的6块(之前由文件A占用)现在是空闲的,再加上位图中后续的空闲块。
  • 文件C需要8块,第1块被占用,接下来的6块空闲,但只有6块,因此会继续占用第8块和第9块(文件B释放的块)。
  • 位图更新后:1111 1111 1110 0000

操作4: 删除文件B

  • 文件B占用了第8块到第12块。
  • 位图更新后:1111 0000 0110 0000

最终的位图状态

  • 最终位图:1111 0000 0110 0000

这表明,经过上述操作后,第1块到第4块以及第10块和第11块被占用(第1块为根目录,2-4块和10-11块为文件C),而第5块到第9块以及第12块及之后的所有块都是空闲的。

26.如果因为系统崩溃而使存放空闲磁盘块信息的空闲块表或位图完全丢失,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什么办法从这个灾难中恢复吗,还是该磁盘彻底无法使用?分别就Unix和FAT-16文件系统讨论你的答案

如果存放空闲磁盘块信息的空闲块表或位图因系统崩溃而完全丢失,这将对文件系统的正常操作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文件系统无法准确地识别哪些磁盘块是空闲的,哪些是已被使用的。这不仅影响新文件的存储,还可能导致数据覆盖和损坏。我们可以分别讨论Unix(以inode和位图管理空间)和FAT-16(使用FAT表)的情况:

Unix文件系统(如ext2/ext3)

  1. 影响

    • Unix文件系统(如ext3)使用位图来管理空闲的数据块和inode。如果这些位图丢失,系统将不知道哪些块是空闲的,哪些是已分配的,从而无法正确管理磁盘空间。
    • 这可能会导致新写入的数据覆盖旧数据,从而造成数据丢失。
  2. 恢复方法

    • 超级块备份:在Unix文件系统中,重要信息如超级块有多个副本存于不同的位置。如果主超级块损坏,可以用备份超级块来恢复。
    • fsck工具: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检查工具(fsck)来扫描整个磁盘,检测哪些块是被占用的。这个工具可以尝试重建位图,但这可能不会100%准确。
    • 手动恢复: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可以尝试通过分析磁盘上的数据模式来重建位图。

FAT-16文件系统

  1. 影响

    • 在FAT文件系统中,文件分配表(FAT)是管理磁盘空间的关键,它记录哪些磁盘块是空闲的,哪些已被分配。FAT表的丢失会导致文件系统无法识别已存在的文件和空闲块。
    • 类似于Unix系统,新数据可能会覆盖旧数据,导致原有数据丢失。
  2. 恢复方法

    • FAT拷贝:FAT文件系统通常会有FAT表的备份。如果主FAT损坏,可以使用备份FAT来恢复。
    • 数据恢复软件: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尝试恢复丢失的文件,这类软件可以在没有FAT表的情况下分析原始磁盘数据。
    • 专业恢复服务:专业数据恢复服务可能可以更精确地恢复数据,尤其是在FAT表完全丢失的情况下。
27.Oliver Owl在大学计算中心的工作是更换用于通宵数据备份的磁带,在等待每盘磁盘完成的同时,他在写一篇毕业论文,证明莎士比亚戏剧是由外星访客写成的。由于仅有一个系统,所以只能在正在备份的系统上运行文本编辑程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问题吗?

Oliver Owl在大学计算中心工作时,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数据备份和编辑毕业论文的安排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 性能影响

    • 资源占用:磁盘备份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操作,特别是在涉及大量数据传输时。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和磁盘I/O带宽,从而减慢其他程序的运行速度。
    • 系统响应缓慢:当备份操作正在进行时,系统可能会变得反应迟缓。这会影响文本编辑软件的性能,使得文本编辑体验不佳,例如输入延迟或命令执行缓慢。
  2. 风险增加

    • 系统崩溃的风险:在进行大量磁盘操作的同时运行其他应用程序可能会增加系统崩溃的风险。如果系统崩溃,不仅备份可能会中断,Oliver的毕业论文工作也可能会丢失未保存的进度。
    • 数据丢失:如果备份过程中发生错误,同时编辑的文档也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如果他正在编辑的文件与备份任务共享相同的存储资源。
  3. 效率问题

    • 操作效率降低:在等待磁盘操作完成的同时进行编辑工作听起来是时间管理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性能问题,这种方式可能不如预期的高效。

建议的解决方案:

  • 使用不同的系统:最理想的情况是使用不同的系统进行备份和编辑工作。如果可能,Oliver应该使用一台不同的计算机来编写和研究他的毕业论文,而将数据备份任务留给另一台专门用于此目的的机器。
  • 优化备份时间:安排在系统使用较低的时段进行备份,例如夜间或非工作时间,以减少与其他任务的资源竞争。
  • 定期保存工作:如果必须在同一系统上工作,Oliver应该确保频繁保存他的工作,以防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
  • 增强系统资源:如果只有一台机器可用,可能需要考虑升级硬件(如更快的CPU、更多的RAM、使用SSD等)来更好地处理多任务操作。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Oliver有效地管理他的工作负载,同时减少因系统性能问题导致的潜在风险。

28.在教材中我们详细讨论过增量转储。在WIndows中很容易说明这是要转储一个文件,因为每一个文件都有一个存档位。在Unix中没有这个位,那么Unix备份程序怎样知道哪个文件需要转储?

在Unix系统中,虽然没有类似Windows中的存档位来直接标记文件是否已更改,Unix系统使用其他机制来识别自上次备份以来哪些文件发生了更改,从而决定哪些文件需要进行增量转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修改时间戳(mtime)

  • Unix系统中的每个文件都有与之关联的时间戳,包括文件内容最后修改时间(mtime)。备份程序可以检查文件的mtime来确定自上次备份以来文件是否被修改过。
  • 在进行增量备份时,备份软件会记录上次备份的时间,然后扫描所有文件,比较其mtime与上次备份时间的关系。如果文件的mtime晚于上次备份时间,则表明该文件自上次备份后已被修改,需要被包含在当前的增量备份中。

2. inode更改时间戳(ctime)

  • 在Unix系统中,除了文件的内容修改时间外,还有inode更改时间(ctime)。这个时间戳记录了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等)的最后修改时间。
  • 虽然这不是直接用于追踪内容修改,但它可以帮助识别那些可能因权限或所有权更改而需要重新备份的文件。

3. 使用find命令

  • Unix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命令行工具,如find命令,它可以用来查找和列出在指定时间后修改的文件。例如,使用find命令配合-mtime选项可以找出最近修改过的文件。
  • 这些工具可以被脚本化或集成到备份程序中,以自动化地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集。

4. 备份软件的内置功能

  • 许多专业的Unix备份软件都有内置机制来跟踪文件的更改。这些程序可能会在内部维护一个数据库,记录每个文件的状态,以确定哪些文件自上次备份以来已更改。
  • 一些高级备份解决方案甚至能够监测文件系统活动,实时记录文件的更改。

总结

Unix系统虽然没有Windows系统中的存档位,但通过利用文件的时间戳、系统工具和专业备份软件的高级功能,同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增量备份。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检测文件内容的更改,还能监测文件元数据的变化,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9.假设图4-25中的文件21自上次转储之后没有修改过,在什么情况下图4-26中的四张位图会不同?

图4-25中的文件21自上次转储之后没有修改过,但图4-26中的四张位图可能在以下情况下不同:

  1. 不同的备份策略:位图中的不同可能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备份策略。例如,全备份、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可能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标记需要备份的文件。

  2. 其他文件的更改:即使文件21自上次转储后未进行修改,其他文件的更改也可能影响位图。因为位图通常代表整个文件系统或某个部分的备份状态,不仅仅是单个文件。

  3. 时间戳更新:在某些系统中,即使文件内容未更改,文件的元数据(如访问时间)可能被更新,这在某些配置下可能导致备份系统认为文件已经“改变”,从而影响位图的状态。

  4. 系统或软件的更新:操作系统或备份软件的更新可能改变了文件状态的追踪方式或备份逻辑,可能会导致位图的差异。

  5. 错误或文件系统损坏:位图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文件系统的错误或损坏导致的错误标记。

综上所述,即使单个文件未经修改,其他因素如备份策略、系统更新、其他文件的修改或系统错误也都可能导致位图之间的差异。这些因素都需要在管理和执行备份时考虑,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备份的准确性。

30.有人建议每个Unix文件的第一部分最好和i节点放在同一个磁盘块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将Unix文件的第一部分与其对应的i节点存放在同一个磁盘块中,确实有一些潜在的好处,主要集中在提高文件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上。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优点:

1. 减少磁盘寻址时间

  • 快速访问:当文件被访问时,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大小、权限、所有者等信息,存储在i节点中)以及文件的实际内容通常都需要被读取。如果i节点和文件内容的第一部分位于同一个磁盘块,那么在访问文件时,磁盘的读写头只需要定位到一个位置,从而减少了寻道时间。
  • 效率提升:对于频繁访问的小文件,这种布局尤其有效,因为小文件的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内容可能就在一个块中,这样一次磁盘操作就能获取全部所需数据。

2. 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 数据局部性:将i节点和文件的第一部分放在同一个磁盘块中,利用了局部性原理。文件被访问时,其i节点几乎总是被首先读取,紧接着通常会读取文件内容。这样的布局减少了磁盘读取操作的延迟。
  • 缓存效率:现代操作系统使用磁盘缓存来提高性能。当i节点和文件内容位于同一块时,它们可以一起被缓存,减少了再次访问时的I/O操作。

3. 优化小文件处理

  • 空间利用:对于小文件,如果其内容和i节点可以在同一磁盘块中存储,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磁盘空间,避免因为文件内容和i节点分散在不同块而造成的空间浪费。

4. 减少文件系统碎片

  • 碎片最小化:紧凑的存储可以减少文件系统碎片,尤其是在包含大量小文件的系统中。减少碎片可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5. 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

  • 数据完整性:当i节点和文件数据紧密存放时,对它们的管理也可能更加集中和简化,从而可能提高文件系统的错误恢复能力。

尽管将i节点与文件的第一部分放在同一个磁盘块中有这些优点,但这种设计也需要考虑文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目标用途。例如,这种设计可能需要操作系统或文件系统本身具备特定的支持,而且在处理大文件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机制来管理文件内容的其他部分。此外,这种方法也受限于磁盘块的大小和文件的平均大小。

31.考虑图4-27.对某个特殊的块,计数器的值在两个表中有没有可能都是数值2?这个问题如何纠正?

在图4-27所示的情况中,四组不同的备份策略所使用的计数器值(表现为位图),分别表示不同时间点的文件更改状态。可能出现某个块在两个表中的计数器值都是2,这里主要取决于这两个表代表的备份类型(如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以及这两个表所代表的备份时间点。

是否可能都是2:

  • 可能性:从理论上讲,如果这两个表表示的是某种形式的增量或差异备份,并且在两个连续的备份时间点之间这个特定块都恰好被修改了两次,那么这两个表中对应的计数器值可能都是2。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在高频更新的环境中是可能发生的。

如何纠正这个问题:

  1. 明确备份策略:首先,需要确保备份策略和相关的计数器逻辑明确且适当。比如,在增量备份中,通常我们只关心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变化,因此计数器应该仅反映自上次备份以来该块的变更次数。

  2. 使用适当的计数器重置逻辑:在执行每次备份后,应考虑重置计数器,尤其是在执行全备份后。这样可以避免旧数据影响新的备份周期。

  3. 增强监控和日志记录:改善监控系统,确保对文件或数据块的每次修改都有详细的日志记录,这有助于分析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定期审核和验证备份:定期进行备份验证可以确保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比较不同备份间的数据差异,可以发现并纠正此类问题。

  5. 技术升级:如果经常出现此类问题,可能需要考虑升级备份软件或硬件,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精确度。

确保备份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文件或数据块的更改状态对于数据恢复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如果备份系统在操作中显示不一致或错误,应进行适当的技术调整和逻辑优化。

32.文件系统的性能与高速缓存的命中率有很大的关系(即在高速缓存中找到所需块的概率)。从高速缓存中读取数据需要1ms,从而磁盘上读取需要40ms,若命中率为h,给出读取数据所需平均时间的计算公式。并画出h从0到1.0变化时的函数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读取数据所需的平均时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T = h × T cache + ( 1 − h ) × T disk T = h \times T_{\text{cache}} + (1 - h) \times T_{\text{disk}} T=h×Tcache+(1h)×Tdisk

其中:

  • T T T 是平均读取时间。
  • h h h 是高速缓存的命中率。
  • T cache T_{\text{cache}} Tcache 是从高速缓存读取数据所需的时间(1毫秒)。
  • T disk T_{\text{disk}} Tdisk 是从磁盘读取数据所需的时间(40毫秒)。

在上图中,展示了命中率 h h h 从0到1变化时的平均读取时间的函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命中率的增加,平均读取时间显著减少。当命中率为0时(即所有数据读取都来自磁盘),平均读取时间为40毫秒。当命中率为1时(即所有数据读取都来自高速缓存),平均读取时间降低到1毫秒。这清楚地表明了高速缓存效率对整体文件系统性能的重要影响。

33.对于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一个外部USB硬盘驱动器,通写高速缓存和块高速缓存哪种方式更合适?

对于一个外部USB硬盘驱动器,选择使用通写高速缓存(Write-through caching)或块高速缓存(Block-level caching)主要取决于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需求。以下是两种缓存策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通写高速缓存(Write-through caching)

在通写高速缓存模式中,每次写入操作同时写入高速缓存和磁盘。这种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包括:

  • 数据安全性:由于数据同时写入高速缓存和磁盘,这种方法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即使在写入操作期间发生电源故障或系统崩溃,数据也不会丢失,因为它已被写入到磁盘上。
  • 适用于需要高数据一致性的应用:适合那些对数据完整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如财务记录、关键业务数据等。
  • 适用性:对于外部USB硬盘驱动器,由于其可能会被随时拔出,使用通写高速缓存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因为每次写入都确保了数据的持久化。

块高速缓存(Block-level caching)

在块高速缓存模式中,数据首先写入缓存,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才异步写入磁盘。这种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包括:

  • 性能优化:由于写入操作首先发生在高速缓存中,这可以显著提高写入速度,特别是在频繁写入的场景中。
  • 适用于不频繁移动的硬盘:如果硬盘主要用于存储并且不会频繁移动或断电,块高速缓存可以提高性能而不太担心数据丢失。
  • 风险:使用块高速缓存的主要风险是在突然的电源故障或硬件移除时可能会丢失还未写入磁盘的数据。

结论

对于一个外部USB硬盘驱动器,通写高速缓存通常是更安全的选择,尤其是在数据安全性较为重要,或者设备可能会经常移动(从而有拔出风险)的情况下。这种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及时写入,减少了因意外拔出或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34.考虑一个学生记录存放在文件中的应用,它以学生ID作为输入,随后读入、更新和写相应的学生记录。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应用结束。块预读(block read-ahead)技术在这里适用吗?

块预读(block read-ahead)是一种文件系统优化技术,旨在预测接下来可能被访问的数据块并提前将它们从磁盘读取到缓存中。这种技术通常在连续读取大文件时表现最佳,因为它依赖于数据的连续性和访问模式的可预测性。然而,对于特定情况的适用性,需要考虑数据访问的模式:

学生记录文件的访问模式

在你描述的场景中,应用程序以学生ID为输入,进行读取、更新和写入特定的学生记录。这种访问模式的关键特点包括:

  • 随机访问:如果学生ID的输入是随机的,那么记录的读取可能也是随机发生的。这种情况下,预读可能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需要访问的数据块。
  • 数据局部性:如果学生记录按照ID排序并且存储在文件中,且ID输入有一定的顺序性,例如按照ID递增的顺序进行输入,那么块预读可能会有一定效果,因为接下来的数据块中可能包含接下来几个学生的记录。

块预读的适用性

  • 高效性的条件:如果学生记录在文件中是按ID排序的,并且访问趋向于有序(例如,学生ID通常按顺序或接近顺序输入),块预读可以提前加载后续的记录,从而减少读取延迟。
  • 非适用情况:如果输入的学生ID是随机的,块预读技术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开销而不是性能提升,因为预读的块可能不包含实际需要访问的数据,从而造成I/O资源的浪费。
35.考虑一个有10个数据块的磁盘,这些数据块从块14到23.有两个文件在这个磁盘上:f1和f2.这个目录结构显示f1和f2的一个数据块分别为22和16.给定FAT表项如下,哪些数据块被分配给f1和f2?

(14,18);(15,17);(16,23);(17,21);(18,20);(19,15);(20,-1);(21,-1);(22,19);(23,14)在上面的符号中,(x,y)表示存储在表项x中的值指向数据块y

在给定的FAT(文件分配表)表项中,每个表项的形式是 (x, y),其中 x 代表数据块号,y 是该数据块指向的下一个数据块。如果 y 的值是 -1,这表示 x 是文件的最后一个块。

文件 f1

  • 开始块:22
  • 从块22开始,根据FAT表,块22指向块19。
  • 然后块19指向块15。
  • 接着块15指向块17。
  • 块17指向块21。
  • 块21是链的末尾,因为它指向 -1

因此,文件f1 包括的数据块是:22, 19, 15, 17, 21

文件 f2

  • 开始块:16
  • 从块16开始,根据FAT表,块16指向块23。
  • 然后块23循环回块14。
  • 块14指向块18。
  • 块18指向块20。
  • 块20是链的末尾,因为它指向 -1

因此,文件f2 包括的数据块是:16, 23, 14, 18, 20

结论

  • 文件 f1 的数据块:22, 19, 15, 17, 21
  • 文件 f2 的数据块:16, 23, 14, 18, 20

这些块构成了两个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每个文件的数据块顺序对应其在FAT中的链接顺序,体现了FAT文件系统在管理磁盘数据方面的连续和非连续存储能力。

36.考虑图4.21背后的思想,目前磁盘平均寻道时间为8ms,旋转速率为15000rpm,每道为262144字节。对大小各为1KB、2KB和4KB的磁盘块,传送速率各是多少?

为了计算各个大小(1KB、2KB、4KB)磁盘块的传送速率,需要首先了解一些基础的磁盘操作参数,并计算每个操作的总耗时。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传送速率。

磁盘参数和计算基础

  1. 旋转速率:15000 rpm(转每分钟)

    • 每分钟转15000次,计算每转所需时间(即旋转延迟):
      旋转延迟 = 60 秒 15000 转 = 0.004 秒/转 = 4 毫秒/转 \text{旋转延迟} = \frac{60 \text{秒}}{15000 \text{转}} = 0.004 \text{秒/转} = 4 \text{毫秒/转} 旋转延迟=1500060=0.004/=4毫秒/
    • 平均旋转延迟(等待数据旋转到磁头下方的平均时间)通常是半个旋转周期:
      平均旋转延迟 = 4 毫秒 2 = 2 毫秒 \text{平均旋转延迟} = \frac{4 \text{毫秒}}{2} = 2 \text{毫秒} 平均旋转延迟=24毫秒=2毫秒
  2. 寻道时间:平均为8毫秒。

  3. 每道字节:262144字节(即每道能存储262144字节)。

  4. 数据传输速率:从磁道读取数据的速率,计算为:

    • 每道字节数除以每转时间:
      传输速率 = 262144 字节 0.004 秒 = 65536000 字节/秒 = 65536 KB/秒 \text{传输速率} = \frac{262144 \text{字节}}{0.004 \text{秒}} = 65536000 \text{字节/秒} = 65536 \text{KB/秒} 传输速率=0.004262144字节=65536000字节/=65536KB/

计算各磁盘块的传送速率

对于每种磁盘块大小,传送速率取决于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寻道和旋转延迟。对于单个块的传输:

  1. 总耗时:寻道时间 + 平均旋转延迟 + 数据传输时间。
    • 数据传输时间 = 数据块大小 / 传输速率。

对于1KB、2KB、4KB的数据块:

  • 1KB块的传输时间 = 1 65536 \frac{1}{65536} 655361
  • 2KB块的传输时间 = 2 65536 \frac{2}{65536} 655362
  • 4KB块的传输时间 = 4 65536 \frac{4}{65536} 655364

求解:
总耗时(T) = 8 ms + 2 ms + 传输时间 \text{总耗时(T)} = 8 \text{ms} + 2 \text{ms} + \text{传输时间} 总耗时(T=8ms+2ms+传输时间

  • 对于1KB块:
    T = 8 + 2 + 1 65536 ≈ 10.000015 毫秒 T = 8 + 2 + \frac{1}{65536} \approx 10.000015 \text{毫秒} T=8+2+65536110.000015毫秒
    传送速率 = 1 KB 10.000015 × 1 0 − 3 秒 ≈ 99.9985 MB/s \frac{1 \text{KB}}{10.000015 \times 10^{-3} \text{秒}} \approx 99.9985 \text{MB/s} 10.000015×1031KB99.9985MB/s

  • 对于2KB块:
    T = 8 + 2 + 2 65536 ≈ 10.00003 毫秒 T = 8 + 2 + \frac{2}{65536} \approx 10.00003 \text{毫秒} T=8+2+65536210.00003毫秒
    传送速率 = 2 KB 10.00003 × 1 0 − 3 秒 ≈ 199.997 MB/s \frac{2 \text{KB}}{10.00003 \times 10^{-3} \text{秒}} \approx 199.997 \text{MB/s} 10.00003×1032KB199.997MB/s

  • 对于4KB块:
    T = 8 + 2 + 4 65536 ≈ 10.000061 毫秒 T = 8 + 2 + \frac{4}{65536} \approx 10.000061 \text{毫秒} T=8+2+65536410.000061毫秒
    传送速率 = 4 KB 10.000061 × 1 0 − 3 秒 ≈ 399.994 MB/s \frac{4 \text{KB}}{10.000061 \times 10^{-3} \text{秒}} \approx 399.994 \text{MB/s} 10.000061×1034KB399.994MB/s

这些计算说明,尽管块大小不同,传送速率的差异主要受寻道和旋转延迟的影响,而实际数据传输时间在整个操作中占的比重

37.某个文件系统使用2KB的磁盘块,而中间文件大小值为1KB。如果所有的文件都是正好1KB大,那么浪费掉的磁盘空间的比例是多少?你认为一个真正的文件系统所浪费的空间比这个数值大还是小?请说明理由

浪费的磁盘空间比例计算

在这个假设的文件系统中,每个磁盘块的大小是2KB,但所有文件的大小都是1KB。这意味着每个文件都会浪费一个块中的1KB空间,因为文件系统通常不允许一个磁盘块中存储来自两个不同文件的数据。

  • 每个块的浪费空间:1KB
  • 每个块的总空间:2KB

因此,浪费掉的磁盘空间的比例是:
$ \text{浪费比例} = \frac{1 \text{KB 浪费空间}}{2 \text{KB 总空间}} = 50%$

真实文件系统中的空间浪费情况

在现实中,一个文件系统所浪费的空间比这个假设的50%大还是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1. 文件大小分布

    • 如果文件大小通常远小于磁盘块的大小(例如许多小于几百字节的文件),那么浪费的空间可能会更大,因为每个文件都会导致一个块中大部分空间未被使用。
    • 如果文件大小更均匀地分布,或者更接近块的大小的整数倍,浪费的空间可能会减少。
  2. 块大小

    • 较小的块大小通常可以减少空间的浪费,因为它们允许更紧密地匹配文件的大小。
    • 较大的块大小可能提高读写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文件时),但可能导致更高的空间浪费。
  3. 文件系统的优化和策略

    • 一些文件系统使用了技术如尾部合并(tail merging)或子块分配(sub-blocking),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因小文件而导致的空间浪费。
    • 动态块大小或可变块大小的文件系统可以根据文件大小动态调整块的大小,从而减少空间浪费。
38.给定磁盘块大小为4KB,块指针地址值为4字节,使用10个直接地址(direct address)和一个间接块(indirect block)可以访问的最大文件大小是多少个字节?

要计算给定磁盘块大小和地址配置下的最大文件大小,我们需要理解直接地址和间接块如何工作以及它们各自能指向多少数据。

直接地址

  • 直接地址: 有10个直接地址,每个直接指向一个数据块。
  • 每个数据块的大小为4KB。
  • 因此,10个直接地址可以指向的总数据量为 10 × 4 KB = 40 KB 10 \times 4\text{KB} = 40\text{KB} 10×4KB=40KB .

间接块

  • 间接块:一个间接块不直接存储数据,而是存储指向其他数据块的指针。
  • 每个指针的大小为4字节。
  • 一个块的总大小为4KB,即 4096 字节 4096 \text{字节} 4096字节
  • 因此,一个间接块可以存储的指针数量为 4096 字节 4 字节/指针 = 1024 指针 \frac{4096 \text{字节}}{4 \text{字节/指针}} = 1024 \text{指针} 4字节/指针4096字节=1024指针 .
  • 每个指针指向一个4KB的数据块,所以间接块可以指向的总数据量为 1024 × 4 KB = 4096 KB = 4 MB 1024 \times 4\text{KB} = 4096\text{KB} = 4\text{MB} 1024×4KB=4096KB=4MB .

总可访问文件大小

将直接地址和间接块可以指向的数据总和起来,我们得到:

  • 直接地址指向的数据:40KB
  • 间接块指向的数据:4MB

因此,使用10个直接地址和一个间接块可以访问的最大文件大小为:

40 KB + 4 MB = 40 KB + 4096 KB = 4136 KB 40\text{KB} + 4\text{MB} = 40\text{KB} + 4096\text{KB} = 4136\text{KB} 40KB+4MB=40KB+4096KB=4136KB

或者表达为更常见的单位:

4136 KB = 4.036 MB 4136\text{KB} = 4.036\text{MB} 4136KB=4.036MB

这是在给定的地址和块配置下,可以访问的最大文件大小。

39.MS-DOS中的文件必须在内存中的FAT-16表中竞争空间。如果某个文件使用了k个表项,其他任何文件就不能使用这k个表项,这样会对所有的文件的总长度带来什么限制?

在MS-DOS及其使用的FAT-16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存储结构和管理方式对文件的总长度和系统的整体存储能力有重要影响。理解FAT-16表及其限制是关键,尤其是每个文件所使用的表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FAT-16 表项的基本概念

在FAT-16文件系统中:

  • FAT-16表示“File Allocation Table”中的条目是16位的,这意味着每个FAT表项可以表示2^16个不同的值,包括一些特殊的值如空闲、坏块和文件结尾标记。
  • 每个表项对应一个磁盘块。因此,FAT-16系统中的总块数被限制在65536个块(即2^16个块)。

文件使用FAT-16表项的影响

当一个文件在FAT表中占用了 k k k个表项时,这意味着它占用了 k k k个磁盘块。因为其他文件不能使用这些已经被占用的表项(即磁盘块),这直接影响了系统中可用于其他文件的存储空间。

对所有文件的总长度的限制

  1. 固定数量的磁盘块:FAT-16表的固定大小意味着整个文件系统的磁盘块数量是有限的(最多65536个块)。如果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使用了大量的磁盘块,这将减少其他文件可用的块数。

  2. 存储容量:由于每个块的大小固定(通常在MS-DOS中为512字节到几KB不等),整个系统的最大存储容量也是固定的。例如,如果每个块大小为4KB,则FAT-16可以管理的最大存储容量为:
    65536 块 × 4 KB/块 = 262144 KB = 256 MB 65536 \text{块} \times 4\text{KB/块} = 262144\text{KB} = 256\text{MB} 65536×4KB/=262144KB=256MB

  3. 文件大小和数量的权衡:随着某些文件使用更多的磁盘块,可用于其他文件的块数就会减少,这限制了可以创建的文件数量和文件大小。理论上,如果一个文件使用了所有的65536个块,系统上就不会有空间存储其他任何文件。

总结

在FAT-16文件系统中,每个文件必须在FAT表中竞争有限的磁盘块空间。一个文件占用的表项越多,其他文件能够使用的磁盘块就越少,这限制了系统中所有文件的总长度和数量。这种设计在现代计算中较为受限,因为它不仅限制了单个文件的大小,也限制了存储设备的最大容量,尤其是在数据需求持续增长的今天。因此,现代文件系统如NTFS、ext4等采用了更高效和灵活的方法来管理文件和磁盘空间。

40.一个Unix系统使用4KB磁盘块和4字节磁盘地址。如果每个i节点中有10个直接表项以及一个一次间接块、一个二次间接块和一个三次间接块,那么文件最大为多大?

要计算使用4KB磁盘块、4字节磁盘地址,并且每个i节点包含10个直接表项、一个一次间接块、一个二次间接块和一个三次间接块的Unix文件系统中文件的最大大小,我们需要理解每种类型的指针可以引用的数据量。

基础数据

  • 块大小:4KB (4096 bytes)
  • 地址大小:4 bytes
  • 每块可存地址数 4096  bytes 4  bytes/address = 1024  addresses/block \frac{4096 \text{ bytes}}{4 \text{ bytes/address}} = 1024 \text{ addresses/block} 4 bytes/address4096 bytes=1024 addresses/block

直接地址

  • 10个直接地址,每个直接指向一个4KB的数据块。
  • 直接地址覆盖的总数据 10 × 4 KB = 40 KB 10 \times 4\text{KB} = 40\text{KB} 10×4KB=40KB

一次间接块 (Single Indirect Block)

  • 一个一次间接块可以存储1024个地址,每个地址指向一个4KB的数据块。
  • 一次间接块覆盖的总数据 1024 × 4 KB = 4096 KB = 4 MB 1024 \times 4\text{KB} = 4096\text{KB} = 4\text{MB} 1024×4KB=4096KB=4MB

二次间接块 (Double Indirect Block)

  • 一个二次间接块可以存储1024个一次间接块的地址。
  • 每个一次间接块可以指向4MB的数据。
  • 二次间接块覆盖的总数据 1024 × 4 MB = 4096 MB = 4 GB 1024 \times 4\text{MB} = 4096\text{MB} = 4\text{GB} 1024×4MB=4096MB=4GB

三次间接块 (Triple Indirect Block)

  • 一个三次间接块可以存储1024个二次间接块的地址。
  • 每个二次间接块可以指向4GB的数据。
  • 三次间接块覆盖的总数据 1024 × 4 GB = 4096 GB = 4 TB 1024 \times 4\text{GB} = 4096\text{GB} = 4\text{TB} 1024×4GB=4096GB=4TB

计算文件的最大大小

将所有类型的指针覆盖的数据加总:

  • 直接地址:40KB
  • 一次间接块:4MB
  • 二次间接块:4GB
  • 三次间接块:4TB

总大小 = 40 KB + 4 MB + 4 GB + 4 TB \text{总大小} = 40\text{KB} + 4\text{MB} + 4\text{GB} + 4\text{TB} 总大小=40KB+4MB+4GB+4TB

结论

在给定的文件系统配置中,一个文件的最大可能大小是4TB加上额外的4GB和4MB和40KB。这显示了Unix文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强大能力,可以管理非常大的文件,适用于需要存储大量数据的现代应用场景。

41.对于文件/usr/ast/courses/os/handout.t,若要获取其i节点需要多少个磁盘操作?假设其更目录的i节点在内存中,其他路径都不在内存中,并假设所有的目录都在一个磁盘块中

要理解如何获取文件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的i节点以及需要多少个磁盘操作,首先需要明白Unix系统中文件路径解析和i节点获取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通常涉及逐级访问路径中的每一个目录来获取下一级目录或文件的i节点,最终直至目标文件。

假设条件

  • 根目录的i节点已在内存中(不需要额外的磁盘操作)。
  • 其他所有的目录都不在内存中,意味着对于路径中的每一个目录,我们都需要从磁盘读取其i节点。
  • 假设每个目录的内容都存储在一个磁盘块中。

文件路径解析

路径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包含以下目录和文件:

  1. / (根目录,i节点已在内存中)
  2. /usr
  3. /usr/ast
  4. /usr/ast/courses
  5. /usr/ast/courses/os
  6.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最终的文件)

磁盘操作步骤

  • 获取 /usr 的i节点:由于根目录的i节点已在内存中,我们首先读取根目录的数据块,找到 usr 目录的i节点。需要1个磁盘操作
  • 获取 /usr/ast 的i节点:接着,我们需要读取 /usr 目录的数据块来获取 ast 目录的i节点。需要1个磁盘操作
  • 获取 /usr/ast/courses 的i节点:继续读取 /usr/ast 目录的数据块以查找 courses 目录的i节点。需要1个磁盘操作
  • 获取 /usr/ast/courses/os 的i节点:然后读取 /usr/ast/courses 目录的数据块来定位 os 目录的i节点。需要1个磁盘操作
  • 获取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的i节点:最后,读取 /usr/ast/courses/os 目录的数据块以找到 handout.t 文件的i节点。需要1个磁盘操作

总结

总共需要5个磁盘操作来获取文件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的i节点:

  1. 读取 /usr 目录块
  2. 读取 /usr/ast 目录块
  3. 读取 /usr/ast/courses 目录块
  4. 读取 /usr/ast/courses/os 目录块
  5. 读取 /usr/ast/courses/os/handout.t 文件的目录块

这个过程体现了在Unix文件系统中,从根目录到目标文件,每一级目录都需要磁盘访问以获得下一级的i节点信息。这种机制确保了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安全性,但也导致了在文件访问路径较长时需要多个磁盘操作。

42.在许多Unix系统中,i节点存放在磁盘的开始处。一种替代设计方案是,在文件创建时分配i节点,并把i节点存放在该文件首个磁盘块的开始处。请讨论这个方案的优缺点

将i节点存放在与其对应文件的首个磁盘块的开始处是一种有趣的文件系统设计选择,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在磁盘固定区域集中存放i节点的方法形成对比。这种设计具有一些潜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访问优化

    • 将i节点放在文件的第一个磁盘块可以减少文件访问的磁盘操作次数,特别是在文件被频繁访问的情况下。读取文件时,获取i节点和文件数据可以在单个磁盘操作中完成,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2. 局部性增强

    • 这种方法提高了i节点与其数据的局部性(Locality),尤其是在文件和它们的元数据之间。这有助于缓存管理,因为加载文件数据时自动加载i节点。
  3. 动态管理

    • 在文件创建时动态分配i节点可以更灵活地管理磁盘空间,特别是在磁盘空间紧张或文件系统频繁更改时。

缺点

  1. 碎片化问题

    •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设计可能导致磁盘碎片化加剧。因为文件的删除和重新创建可能会导致i节点和文件数据块之间出现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2. 性能开销

    • 在文件系统进行大量的文件创建和删除操作时,频繁地动态分配和回收i节点可能引起性能开销,尤其是在需要维护大量小文件的情况下。
  3. 数据完整性和恢复

    • 如果文件的首个磁盘块损坏,那么与之关联的i节点也可能丢失,这将严重影响文件的恢复。在传统的集中存放i节点的设计中,即使文件数据块损坏,i节点仍可用于尝试数据恢复。
  4. 管理复杂性

    • 这种设计可能增加文件系统的管理复杂性。例如,需要额外的逻辑来处理i节点的定位,特别是在执行文件系统的完整性检查和维护操作时。

结论

将i节点存放在对应文件的首个磁盘块的开始处的设计可以提高文件访问的效率和局部性,但也可能引入碎片化、数据完整性风险和管理复杂性等问题。这种设计的适用性可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文件系统的使用模式,特别是在考虑文件访问模式和性能需求方面。在设计类似的文件系统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被仔细权衡和考虑。

43.编写一个程序,该程序从给定的目录开始,从此点开始沿目录树向下,记录所找到的所有文件的大小。在完成这一切之后,该程序应该打印出文件大小分布的直方图,以该直方图的区间宽度为参数(比如,区间宽度为1024,那么大小为0-1023的文件同在一个区间宽度,大小为1024~2047的文同在下一个区间宽度,如此类推)

在C++中,编写一个程序来遍历给定目录,记录所有文件的大小,并打印基于给定区间宽度的文件大小分布直方图,你可以使用C++17的文件系统库(<filesystem>)。下面是一个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实现这一功能:

首先,确保你的编译器支持C++17或更高版本,因为<filesystem>是从C++17开始引入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ilesyste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map>

namespace fs = std::filesystem;

// 计算并收集所有文件的大小
void collect_file_sizes(const fs::path& start_path, std::vector<size_t>& sizes) {
    try {
        // 检查路径是否存在并为目录
        if (fs::exists(start_path) && fs::is_directory(start_path)) {
            // 使用迭代器遍历目录和子目录
            for (const auto& entry : fs::recursive_directory_iterator(start_path)) {
                if (fs::is_regular_file(entry)) {
                    auto file_size = fs::file_size(entry);
                    sizes.push_back(file_size);
                }
            }
        } else {
            std::cerr << "Provided path is not a directory or doesn't exist." << std::endl;
        }
    } catch (const fs::filesystem_error& e) {
        std::cerr << "Error: " << e.what() << std::endl;
    }
}

// 打印直方图
void print_histogram(const std::vector<size_t>& sizes, size_t bin_width) {
    std::map<size_t, int> histogram;
    // 将文件大小分配到各个区间
    for (auto size : sizes) {
        size_t bin = size / bin_width;
        histogram[bin]++;
    }

    // 打印直方图
    for (const auto& [bin, count] : histogram) {
        std::cout << "Size range [" << bin * bin_width << ", " << (bin + 1) * bin_width - 1 << "]: ";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std::cout << "*";
        }
        std::cout << std::endl;
    }
}

int main() {
    std::string path;
    size_t bin_width;

    std::cout << "Enter the directory path: ";
    std::cin >> path;

    std::cout << "Enter the histogram bin width: ";
    std::cin >> bin_width;

    std::vector<size_t> file_sizes;
    collect_file_sizes(path, file_sizes);
    print_histogram(file_sizes, bin_width);

    return 0;
}

如何编译和运行程序:

  1. 保存代码到一个.cpp文件中,例如file_histogram.cpp
  2. 使用支持C++17的编译器编译代码。如果你使用g++, 命令可能如下:
    g++ -std=c++17 file_histogram.cpp -o file_histogram
    
  3. 运行编译后的程序:
    ./file_histogram
    

这个程序首先询问用户输入一个目录路径和直方图的区间宽度,然后遍历该目录并子目录,收集所有常规文件的大小,并最终打印出一个简单的直方图,显示文件大小分布。

45.编写一个程序,扫描Unix文件系统中的所有目录,并发现和定位有两个或更多硬链接计数的i节点。对于每个这样的文件,列出指向该文件的所有文件的名称

以下是一个示例程序,该程序遍历Unix文件系统中的所有目录,找到所有硬链接数大于1的文件,并列出这些文件的所有路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a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dirent.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string>

std::map<ino_t, std::vector<std::string>> inodeMap;

void scan_directory(const std::string& path) {
    DIR* dir = opendir(path.c_str());
    if (!dir) {
        std::cerr << "Failed to open directory: " << path << std::endl;
        return;
    }

    struct dirent* entry;
    while ((entry = readdir(dir)) != nullptr) {
        if (strcmp(entry->d_name, ".") == 0 || strcmp(entry->d_name, "..") == 0) {
            continue;
        }

        std::string fullPath = path + "/" + entry->d_name;

        struct stat fileInfo;
        if (stat(fullPath.c_str(), &fileInfo) == -1) {
            std::cerr << "Failed to get stat for file: " << fullPath << std::endl;
            continue;
        }

        if (S_ISDIR(fileInfo.st_mode)) {
            scan_directory(fullPath);  // Recursively scan the directory
        } else {
            if (fileInfo.st_nlink >= 2) {
                inodeMap[fileInfo.st_ino].push_back(fullPath);
            }
        }
    }

    closedir(dir);
}

int main() {
    std::string startPath = "/";  // Start scanning from root directory
    scan_directory(startPath);

    for (const auto& inode : inodeMap) {
        if (inode.second.size() > 1) {  // Check if there are 2 or more links
            std::cout << "Inode " << inode.first << " has " << inode.second.size() << " links:" << std::endl;
            for (const auto& path : inode.second) {
                std::cout << "  " << path << std::endl;
            }
        }
    }

    return 0;
}

解释

  1. 初始化和读取目录: 使用opendirreaddir函数遍历目录。
  2. 文件属性访问: 使用stat函数获取每个文件的属性,这包括i节点编号和硬链接数。
  3. 递归扫描: 对于每个目录,递归调用scan_directory函数。
  4. 保存和输出结果: 如果一个文件的硬链接数大于1,则将其路径保存到inodeMap中,该映射将i节点编号映射到路径列表。最后,遍历此映射并打印出所有硬链接计数大于1的文件及其路径。

编译和运行

使用支持C++11的编译器,如g++,可以这样编译和运行程序:

g++ -std=c++11 -o find_hard_links find_hard_links.cpp
./find_hard_links
46.编写Unix的新版ls程序。这个版本将一个或多个目录名作为变量,并列出每个目录中所有的文件,一个文件一行。每个域应该对其类型进行合理的格式化。仅列出第一个磁盘地址(若该地址存在的话)

要编写一个Unix版本的新版 ls 程序,可以使用C++语言并调用POSIX API。此版本的 ls 程序将接受一个或多个目录名称作为参数,然后列出每个目录中所有文件的名称和它们的第一个磁盘地址(如果存在)。这个程序会对输出进行格式化,以便清楚地显示文件的类型。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C++程序,使用POSIX API来实现这个新版的 ls 功能: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dirent.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vector>

// Function to get the type of the file based on its mode
std::string get_file_type(mode_t mode) {
    if (S_ISREG(mode))
        return "Regular File";
    else if (S_ISDIR(mode))
        return "Directory";
    else if (S_ISCHR(mode))
        return "Character Device";
    else if (S_ISBLK(mode))
        return "Block Device";
    else if (S_ISFIFO(mode))
        return "FIFO";
    else if (S_ISLNK(mode))
        return "Symbolic Link";
    else if (S_ISSOCK(mode))
        return "Socket";
    return "Unknown";
}

// Function to list files in a directory
void list_directory(const char* dir_name) {
    DIR* dir = opendir(dir_name);
    if (!dir) {
        std::cerr << "Cannot open directory: " << dir_name << std::endl;
        return;
    }

    dirent* entry;
    while ((entry = readdir(dir)) != nullptr) {
        if (strcmp(entry->d_name, ".") != 0 && strcmp(entry->d_name, "..") != 0) {
            std::string path = std::string(dir_name) + "/" + entry->d_name;
            struct stat info;
            if (lstat(path.c_str(), &info) == 0) {
                std::cout << path << "\t" << get_file_type(info.st_mode);
                if (info.st_blocks > 0)
                    std::cout << "\tFirst Block: " << info.st_blocks;
                std::cout << std::endl;
            } else {
                std::cerr << "Cannot access the file info: " << path << std::endl;
            }
        }
    }

    closedir(di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1) {
        for (int i = 1; i < argc; i++) {
            list_directory(argv[i]);
        }
    } else {
        std::cout << "Usage: " << argv[0] << " <directory1> [directory2] ..." << std::endl;
    }
    return 0;
}

如何编译和运行:

确保您的系统支持C++和POSIX API,然后使用如下命令编译和运行程序:

g++ -std=c++11 -o my_ls my_ls.cpp
./my_ls /path/to/directory1 /path/to/directory2

注意事项:

  1. 文件类型:程序会尝试显示每个文件的类型。
  2. 错误处理:对于无法打开或读取的目录,程序会输出错误消息。
  3. 磁盘地址:这里的示例简化了磁盘地址的显示,显示的是磁盘块的数量。UNIX系统不直接提供“第一个磁盘地址”的信息,因为这通常需要底层存储的详细数据。如果需要具体的磁盘块信息,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文件系统查询工具或系统调用。
47.实现一个程序,测量应用层缓冲区的大小对读取时间造成的影响。这包括对一个很大的文件(比如2GB)进行写和读操作。改变应用缓冲区大小(如从64B到4KB),用定时测量程序(如Unix上的gettimeodfay和getitimer)来测量不同大小的缓冲区需要的时间。评估结果并报告你的发现:缓冲区的大小会对整个写入事件和每次写入事件造成影响吗?

要测量应用层缓冲区大小对文件读写时间的影响,我们可以编写一个C++程序,该程序将使用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对一个大文件进行多次读写操作,并记录每次操作所需的时间。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创建一个2GB的文件,测试从64字节到4KB的不同缓冲区大小。

这个测试程序将使用POSIX API来实现文件操作,并使用gettimeofday函数来进行时间测量。下面是实现这一功能的程序示例:

C++程序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cstring>

const size_t FILE_SIZE = 2 * 1024 * 1024 * 1024ull; // 2GB

// 获取当前时间的函数
double get_time() {
    struct timeval tv;
    gettimeofday(&tv, NULL);
    return tv.tv_sec + tv.tv_usec / 1000000.0;
}

// 测试指定缓冲区大小的读写性能
void test_buffer_size(size_t buffer_size) {
    std::string filename = "testfile.bin";
    std::vector<char> buffer(buffer_size, 0);

    // 写入测试
    double start_time = get_time();
    std::ofstream outfile(filename, std::ios::binary);
    if (!outfile) {
        std::cerr << "Error opening file for writing." << std::endl;
        return;
    }
    
    size_t bytes_written = 0;
    while (bytes_written < FILE_SIZE) {
        size_t to_write = std::min(buffer_size, FILE_SIZE - bytes_written);
        outfile.write(buffer.data(), to_write);
        bytes_written += to_write;
    }
    outfile.close();
    double write_duration = get_time() - start_time;
    std::cout << "Writing with buffer size " << buffer_size << " took " << write_duration << " seconds." << std::endl;

    // 读取测试
    start_time = get_time();
    std::ifstream infile(filename, std::ios::binary);
    if (!infile) {
        std::cerr << "Error opening file for reading." << std::endl;
        return;
    }

    size_t bytes_read = 0;
    while (bytes_read < FILE_SIZE) {
        size_t to_read = std::min(buffer_size, FILE_SIZE - bytes_read);
        infile.read(buffer.data(), to_read);
        bytes_read += to_read;
    }
    infile.close();
    double read_duration = get_time() - start_time;
    std::cout << "Reading with buffer size " << buffer_size << " took " << read_duration << " seconds." << std::endl;
}

int main() {
    for (size_t buffer_size = 64; buffer_size <= 4096; buffer_size *= 2) {
        test_buffer_size(buffer_size);
    }
    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编译和运行程序

确保你的编译器支持C++11(大多数现代编译器都支持),然后编译运行上述程序:

g++ -std=c++11 -o buffer_test buffer_test.cpp
./buffer_test

期望的结果和分析

此程序将测量不同缓冲区大小对读写操作的影响。预计随着缓冲区大小的增加,单次操作处理的数据量增多,因此操作系统和硬件I/O的效率将提高,整体读写时间可能会减少。但是,这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磁盘类型(SSD或HDD)、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缓冲机制和CPU速度等。

一般而言,使用较小的缓冲区可能会导致频繁的系统调用和磁盘操作,从而增加总体的I/O时间。使用较大的缓冲区则可以减少这些开销,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内存资源,并可能导致单个写入/读取操作延迟增加。通过对比不同缓冲区大小的性能数据,我们可以找到应用性能和资源使用的平衡点。

48.实现一个模拟的文件系统,它被整个存储在磁盘上一个普通文件中。这个磁盘文件会包含目录、i节点、空闲块信息和文件数据块等。选择合适的算法来维护空闲块信息和分配数据块(连续的、索引的、链表的)。你的程序会接受来自用户的系统命令,从而创建、删除目录,创建、删除、打开文件,读取、写入一个指定文件,列出目录的内容

要实现一个模拟的文件系统,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系统,该系统在一个普通的磁盘文件中模拟文件系统的所有特性,包括目录、i节点、空闲块列表和文件数据块。这种模拟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链表或索引的方法来管理文件数据块,这样可以简化块的分配和释放过程。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设计概念,使用C++来实现这个模拟的文件系统。

设计概述

  1. 磁盘布局:

    • 超级块: 存储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如总块数、i节点数、块大小等。
    • i节点列表: 每个i节点存储关于文件的信息,如文件类型(文件或目录)、大小、块指针(数据块的位置)等。
    • 数据块: 实际存储文件数据或目录内容的区域。
  2. 空闲块管理:

    • 使用位图或链表来管理空闲数据块。位图中每个位代表一个块的状态(空闲或占用)。
  3. 文件和目录操作:

    • 创建、删除文件和目录。
    • 打开、关闭文件。
    • 读写文件内容。
    • 列出目录内容。

程序代码示例

这是一个简化的C++程序框架,它实现了上述文件系统的核心功能。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ap>
#include <iomanip>

const int BLOCK_SIZE = 1024; // 定义每个块的大小为1024字节
const int NUM_BLOCKS = 10000; // 假设我们有10000个块可用
const int INODE_SIZE = 128;  // 每个i节点128字节
const int MAX_FILES = 100;   // 最多100个文件

// i节点结构
struct Inode {
    bool is_directory;
    int size;  // 文件大小
    std::vector<int> blocks; // 文件数据块索引
};

// 文件系统类
class FileSystem {
private:
    std::fstream disk;
    std::map<std::string, Inode> inodes; // 文件名到i节点的映射

public:
    FileSystem(const std::string& diskname) {
        disk.open(disk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if (!disk.is_open()) {
            // 如果文件不存在,创建它并初始化文件系统
            disk.open(diskname,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disk.close();
            disk.open(disk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ormatDisk();
        }
        loadMetadata();
    }

    ~FileSystem() {
        saveMetadata();
        disk.close();
    }

    void formatDisk() {
        // 初始化磁盘,例如清空所有块,设置超级块等
    }

    void loadMetadata() {
        // 从磁盘加载元数据,例如i节点信息
    }

    void saveMetadata() {
        // 将元数据保存回磁盘
    }

    void createFile(const std::string& filename) {
        // 创建一个新文件
    }

    void deleteFile(const std::string& filename) {
        // 删除文件
    }

    void writeFile(const std::string& filename, const std::string& content) {
        // 向文件写入内容
    }

    std::string readFile(const std::string& filename) {
        // 读取文件内容
        return "";
    }

    void listDirectory(const std::string& path) {
        // 列出目录内容
    }
};

int main() {
    FileSystem fs("mydisk.bin");

    // 示例命令
    fs.createFile("testfile.txt");
    fs.writeFile("testfile.txt", "Hello, world!");
    std::cout << "File content: " << fs.readFile("testfile.txt") << std::endl;
    fs.listDirectory("/");

    return 0;
}

说明

这个示例程序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更详细的文件系统操作,如分配和释放块、处理目录和子目录、优化性能等。

  • 24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