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1.8 内存模型(运行时数据区)

1 JVM内存模型图

  根据JVM规范,JVM内存共分为五个部分。方法区、堆、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其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是线程私有的。方法区、堆是线程公有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JDK1.8内存模型概览

  1.8同1.7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元空间取代了永久代。元空间的本质和永久代类似,都是堆JVM规范中方法区的实现。不过元空间与永久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并不存在虚拟机中,而是使用本地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运行时数据区

2.1 程序计数器

2.1.1 什么是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可以看做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2.1.2 为什么需要程序计数器

  Java在编译后的字节码未经过JIT(实时编译器)编译前,其执行方式是通过“字节码解释器”解释执行。可以简单理解为解释器读取装入内存的字节码,按照顺序读区字节码指令,并翻译成指定的操作,并根据这些操作进行计算、跳转、循环等操作。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怀疑程序计数器还有必要吗?如果程序永远只有一个线程,指令按顺序执行即可,确实程序计数器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Java程序是多线程协同合作执行的,而JVM的多线程是通过CPU的时间片轮转算法实现,也就是说线程可能还没有执行完,但是由于时间片耗尽,不得不挂起,等待下次分配时间片,才能继续执行。所以需要计数器记住被挂起时,程序执行的位置。

2.1.3 程序计数器的特点

  1 、每条线程都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
  2、程序计数器的值为对应线程执行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3、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一个 Java 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 Native 方法,这个计数器的值则为空 (Undefined)。
  4、程序计数器占用内存空间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 Java 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 OutOfMemoryError 情况的区域。

2.2 虚拟机栈

   和程序计数器一样,虚拟机栈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和线程相同。

   虚拟机栈描述的是方法执行的线程内存模型,方法执行的时候,Java虚拟机都会在虚拟机栈里面创建一个栈帧,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毕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2.2.1 入栈出栈图解

  符合后入先出的栈规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栈的溢出(StackOverflowError)

  1 如果栈帧的数量过多,或者某些栈帧过大会引发SOE(StackOverflowError)

  2 如果允许虚拟机栈动态扩展,那么当内存不足时,会导致OOM(OutOfMemoryErr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 栈帧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局部变量表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这个栈帧对应的方法的局部变量(基本类型是值、引用类型是句柄或者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申: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是否线程安全?
如果对象是在方法内部产生,并在内部消亡,没有返回到外部,那么它就是线程安全的,反之则是线程不安全的。

操作数栈

主要用于保存计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同时作为计算过程中变量临时的存储空间

当一个方法开始执行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操作数栈是空的,在方法的执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字节码指令向操作数栈中写入和提取内容,也就是出栈和入栈操作。

例如整数加法(2+3)的字节码指令iadd,这条指令在运行的时候要求操作数栈中最接近栈顶的两个元素已经存入了int类型的数据,当执行这个指令时,会把这两个int值出栈并相加,然后将相加的结果重新入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态连接

动态连接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符号引用: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够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也可以是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还可以是相对偏移量。

每个栈帧都包含一个指向运行时常量池(在方法区中,后面介绍)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持有这个引用是为了支持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动态连接

方法出口

无论是程序正常返回或者是异常调用完成返回,都必须回到最初方法被调用时的位置。

2.3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也是线程私有的。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类似的,区别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本地Native方法服务。

  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也会在栈深度溢出或者栈扩展失败时分别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

2.4 方法区

  方法区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JDK1.8元空间是方法区的实现。方法区是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经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缓存等数据。

  Class对象是存放在堆区的,不是方法区!这点很多人容易犯错。
  类的元数据(元数据并不是类的Class对象!Class对象是加载的最终产品,类的方法代码,变量名,方法名,访问权限,返回值等等都是在方法区的)才是存在方法区。

类型信息:对于加载的类型包括class、interface、enum、annotation,JVM必须在方法区中存储以下类型信息:
① 这个类型的完整有效名称(全名=包名.类名)
② 这个类型直接父类完整有效名(对于interface或者是java.langlObject,都没有父类)
③ 这个类型的修饰符(public、abstract、final的某个子集)
④ 这个类型直接接口的一个有序列表

2.4.1 运行时常量池

  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表的引用,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与符号引用。

  Java中的字节码需要数据支持,通常这种数据很大以至于不能直接存到字节码里面,所以就存到常量池,而字节码文件存储的就是指向常量池的引用,在动态链接的时候会用到运行时常量池。

  在方法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运行时常量池,它是每一个类或接口的常量池表的运行时表示形式,在类或接口被加载到JVM后,对应的运行时常量池就被创建出来,常量池表的字面量与符号引用就会放到运行时常量池。

2.4.1 方法区版本优化

   java7之前,方法区位于永久代(PermGen),永久代和堆相互隔离,永久代的大小在启动JVM时可以设置一个固定值,不可变;

   java7中,存储在永久代的部分数据就已经转移到Java Heap(堆)或者Native memory(本地内存)。但永久代仍存在于JDK 1.7中,并没有完全移除,譬如符号引用(Symbols)转移到了native memory;字符串常量池(interned strings)转移到了Java heap;类的静态变量(class statics)转移到了Java heap。

   java8中,取消永久代,方法存放于元空间(Metaspace),元空间仍然与堆不相连。所以1.8之后,字符串常量池和静态变量在堆中,运行时常量池在元空间里,元空间虽然用的本地内存,也是会进行垃圾回收的。

为什么移除永久代?
1、字符串存在永久代中,容易出现性能问题和内存溢出。
2、永久代大小不容易确定,PermSize指定太小容易造成永久代OOM
3、永久代会为 GC 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度,并且回收效率偏低。
4、Oracle 可能会将HotSpot 与 JRockit 合二为一。

2.5

  堆是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是虚拟机管理内存中最大的一块。堆主要用于存放各种类的实例对象和数组。Java世界里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当堆中没有内存分配给对象实例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

新生代gc流程:
  1 刚刚新建的对象在Eden中,经历一次Minor GC,Eden中存活对象就会被移动到s0,Eden被清空。
  2 等Eden区再满了,就出发一次Minor GC,Eden和s0中存活的对象又会被复制到s1中(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复制算法保证了s1中来自s0和Eden两部分的存活对象占用了连续的空间,避免碎片化)
  3 s0和Eden被清空,然后下一轮s0与s1互换角色,如此循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3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Java应用分层架构及软件模型  1.1 应用程序的分层体系结构   1.1.1 分物理层和逻辑层   1.1.2 软件层的特征   1.1.3 软件分层的优点   1.1.4 软件分层的缺点   1.1.5 Java应用的持久化层  1.2 软件的模型   1.2.1 概念模型   1.2.2 关系数据模型   1.2.3 域模型   1.2.4 域对象   1.2.5 域对象之间的关系   1.2.6 域对象的持久化概念  1.3 小结  1.4 思考题 第2章 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概述  2.1 直接通过JDBC API来持久化实体域对象  2.2 ORM简介   2.2.1 对象-关系映射的概念   2.2.2 ORM中间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2.3 常用的ORM中间件  2.3 实体域对象的其他持久化模式   2.3.1 主动域对象模式   2.3.2 JDO模式   2.3.3 CMP模式  2.4 Hibernate API简介   2.4.1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   2.4.2 事件处理接口   2.4.3 Hibernate映射类型接口   2.4.4 可供扩展的接口  2.5 小结  2.6 思考题 第3章 第一个Hibernate应用  3.1 创建Hibernate的配置文件  3.2 创建持久化类  3.3 创建数据库Schema  3.4 创建对象-关系映射文件   3.4.1 映射文件的文档类型定义(DTD)   3.4.2 把Customer持久化类映射到CUSTOMERS表  3.5 通过Hibernate API操纵数据库   3.5.1 Hibernate的初始化   3.5.2 访问Hibernate的Session接口  3.6 运行helloapp应用   3.6.1 创建运行本书范例的系统环境   3.6.2 创建helloapp应用的目录结构   3.6.3 把helloapp应用作为独立应用程序运行   3.6.4 把helloapp应用作为Java Web应用运行  3.7 小结  3.8 思考题 第4章 hbm2java和hbm2ddl工具  4.1 创建对象-关系映射文件   4.1.1 定制持久化类   4.1.2 定制数据库表  4.2 建立项目的目录结构  4.3 运行hbm2java工具  4.4 运行hbm2ddl工具  4.5 使用XML格式的配置文件  4.6 小结  4.7 思考题 第5章 对象-关系映射基础  5.1 持久化类的属性及访问方法   5.1.1 基本类型属性和包装类型属性   5.1.2 Hibernate访问持久化类属性的策略   5.1.3 在持久化类的访问方法中加入程序逻辑   5.1.4 设置派生属性   5.1.5 控制insert和update语句  5.2 处理SQL引用标识符  5.3 创建命名策略  5.4 设置数据库Schema  5.5 设置类的包名  5.6 运行本章的范例程序  5.7 小结  5.8 思考题 第6章 映射对象标识符  6.1 关系数据库按主键分不同的记录   6.1.1 把主键定义为自动增长标识符类型   6.1.2 从序列(Sequence)中获取自动增长的标识符 6.2 Java语言按内存地址分不同的对象 6.3 Hibernate用对象标识符(OID)来分对象 6.4 Hibernate的内置标识符生成器的用法   6.4.1 increment标识符生成器   6.4.2 identity标识符生成器   6.4.3 sequence标识符生成器   6.4.4 hilo标识符生成器   6.4.5 native标识符生成器  6.5 映射自然主键   6.5.1 映射单个自然主键   6.5.2 映射复合自然主键  6.6 小结  6.7 思考题 第7章 映射一对多关联关系  7.1 建立多对一的单向关联关系   7.1.1 元素的not-null属性   7.1.2 级联保存和更新  7.2 映射一对多双向关联关系   7.2.1 元素的inverse属性   7.2.2 级联删除   7.2.3 父子关系  7.3 映射一对多双向自身关联关系  7.4 改进持久化类  7.5 小结  7.6 思考题 第8章 通过Hibernate操纵对象(上)  8.1 Java对象在JVM中的生命周期  8.2 理解Session的缓存   8.2.1 Session的缓存的作用   8.2.2 脏检查及清理缓存的机制  8.3 Java对象在Hibernate持久化层的状态   8.3.1 临时对象的特征   8.3.2 持久化对象的特征   8.3.3 被删除对象的特征   8.3.4 游离对象的特征  8.4 Session接口的详细用法   8.4.1 Session的save()和persist()方法   8.4.2 Session的load()和get()方法   8.4.3 Session的update()方法   8.4.4 Session的saveOrUpdate()方法   8.4.5 Session的merge()方法   8.4.6 Session的delete()方法   8.4.7 Session的replicate()方法  8.5 级联操纵对象图   8.5.1 级联保存临时对象   8.5.2 更新持久化对象   8.5.3 持久化临时对象   8.5.4 更新游离对象   8.5.5 遍历对象图  8.6 小结  8.7 思考题 第9章 通过Hibernate操纵对象(下)  9.1 与触发器协同工作  9.2 利用拦截器(Interceptor)生成审计日志  9.3 Hibernate的事件处理机制  9.4 批量处理数据   9.4.1 通过Session来进行批量操作   9.4.2 通过StatelessSession来进行批量操作   9.4.3 通过HQL来进行批量操作   9.4.4 直接通过JDBC API来进行批量操作  9.5 使用元数据  9.6 通过Hibernate调用存储过程  9.7 小结  9.8 思考题 第10章 映射组成关系  10.1 建立精粒度对象模型  10.2 建立粗粒度关系数据模型  10.3 映射组成关系   10.3.1 分值(Value)类型和实体(Entity)类型   10.3.2 在应用程序中访问具有组成关系的持久化类  10.4 映射复合组成关系  10.5 小结  10.6 思考题 第11章 Hibernate的映射类型  11.1 Hibernate的内置映射类型   11.1.1 Java基本类型的Hibernate映射类型   11.1.2 Java时间和日期类型的Hibernate映射类型   11.1.3 Java大对象类型的Hibernate映射类型   11.1.4 JDK自带的个别Java类的Hibernate映射类型   11.1.5 使用Hibernate内置映射类型  11.2 客户化映射类型   11.2.1 用客户化映射类型取代Hibernate组件   11.2.2 用UserType映射枚举类型   11.2.3 实现CompositeUserType接口   11.2.4 运行本节范例程序  11.3 操纵Blob和Clob类型数据  11.4 小结  11.5 思考题 第12章 映射继承关系  12.1 继承关系树的每个具体类对应一个表   12.1.1 创建映射文件   12.1.2 操纵持久化对象  12.2 继承关系树的根类对应一个表   12.2.1 创建映射文件   12.2.2 操纵持久化对象  12.3 继承关系树的每个类对应一个表   12.3.1 创建映射文件   12.3.2 操纵持久化对象  12.4 选择继承关系的映射方式  12.5 映射多对一多态关联  12.6 小结  12.7 思考题 第13章 Java集合类  13.1 Set(集)   13.1.1 Set的一般用法   13.1.2 HashSet类   13.1.3 TreeSet类   13.1.4 向Set中加入持久化类的对象  13.2 List(列表)  13.3 Map(映射)  13.4 小结  13.5 思考题 第14章 映射值类型集合  14.1 映射Set(集)  14.2 映射Bag(包)  14.3 映射List(列表)  14.4 映射Map  14.5 对集合排序   14.5.1 在数据库中对集合排序   14.5.2 在内存中对集合排序  14.6 映射组件类型集合  14.7 小结  14.8 思考题 第15章 映射实体关联关系  15.1 映射一对一关联   15.1.1 按照外键映射     15.1.2 按照主键映射  15.2 映射单向多对多关联  15.3 映射双向多对多关联关系   15.3.1 关联两端使用元素   15.3.2 在inverse端使用元素   15.3.3 使用组件类集合   15.3.4 把多对多关联分解为两个一对多关联  15.4 小结  15.5 思考题 第16章 Hibernate的检索策略  16.1 Hibernate的检索策略简介  16.2 类级别的检索策略   16.2.1 立即检索   16.2.2 延迟检索  16.3 一对多和多对多关联的检索策略   16.3.1 立即检索(lazy属性为“false”)   16.3.2 延迟检索(lazy属性为默认值“true”)   16.3.3 增强延迟检索(lazy属性为“extra”)   16.3.4 批量延迟检索和批量立即检索(使用batch-size属性)   16.3.5 用带子查询的select语句整批量初始化orders集合(fetch属性为“subselect”)   16.3.6 迫切左外连接检索(fetch属性为“join”)  16.4 多对一和一对一关联的检索策略   16.4.1 迫切左外连接检索(fetch属性为“join”)   16.4.2 延迟检索(lazy属性为默认值“proxy”)   16.4.3 无代理延迟检索(lazy属性为“no-proxy”)   16.4.4 立即检索(lazy属性为“false”)   16.4.5 批量延迟检索和批量立即检索(使用batch-size属性)  16.5 控制迫切左外连接检索的深度  16.6 在应用程序中显式指定迫切左外连接检索策略  16.7 属性级别的检索策略  16.8 小结  16.9 思考题 第17章 Hibernate的检索方式(上)  17.1 Hibernate的检索方式简介   17.1.1 HQL检索方式   17.1.2 QBC检索方式   17.1.3 本地SQL检索方式   17.1.4 关于本章范例程序   17.1.5 使用别名   17.1.6 多态查询   17.1.7 对查询结果排序   17.1.8 分页查询   17.1.9 检索单个对象(uniqueResult()方法)   17.1.10 按主键逐个处理查询结果(iterate()方法)   17.1.11 可滚动的结果集   17.1.12 在HQL查询语句中绑定参数   17.1.13 设置查询附属事项   17.1.14 在映射文件中定义命名查询语句   17.1.15 在HQL查询语句中调用函数  17.2 设定查询条件   17.2.1 比较运算   17.2.2 范围运算   17.2.3 字符串模式匹配   17.2.4 逻辑运算   17.2.5 集合运算  17.3 小结  17.4 思考题 第18章 Hibernate的检索方式(下)  18.1 连接查询   18.1.1 默认情况下关联级别的运行时检索策略   18.1.2 迫切左外连接   18.1.3 左外连接   18.1.4 内连接   18.1.5 迫切内连接   18.1.6 隐式内连接   18.1.7 右外连接   18.1.8 使用SQL风格的交叉连接和隐式内连接   18.1.9 关联级别运行时的检索策略  18.2 投影查询  18.3 报表查询   18.3.1 使用聚集函数   18.3.2 分组查询   18.3.3 优化报表查询的性能  18.4 高级查询技巧   18.4.1 动态查询   18.4.2 集合过滤   18.4.3 子查询   18.4.4 本地SQL查询   18.4.5 查询结果转换器  18.5 查询性能优化   18.5.1 iterate()方法   18.5.2 查询缓存  18.6 小结  18.7 思考题 第19章 Hibernate高级配置  19.1 配置数据库连接池   19.1.1 使用默认的数据库连接池   19.1.2 使用配置文件指定的数据库连接池   19.1.3 从容器中获得数据源   19.1.4 由Java应用本身提供数据库连接  19.2 配置事务类型  19.3 把SessionFactory与JNDI绑定  19.4 配置日志  19.5 使用XML格式的配置文件  19.6 小结  19.7 思考题 第20章 声明数据库事务  20.1 数据库事务的概念  20.2 声明事务边界的方式  20.3 在mysql.exe程序中声明事务  20.4 Java应用通过JDBC API声明JDBC事务  20.5 Java应用通过Hibernate API声明JDBC事务   20.5.1 处理异常   20.5.2 Session与事务的关系   20.5.3 设定事务超时  20.6 Java应用通过Hibernate API声明JTA事务  20.7 Java应用通过JTA API声明JTA事务  20.8 小结  20.9 思考题 第21章 处理并发问题  21.1 多个事务并发运行时的并发问题   21.1.1 第一类丢失更新   21.1.2 脏读   21.1.3 虚读   21.1.4 不可重复读   21.1.5 第二类丢失更新  21.2 数据库系统的锁的基本原理   21.2.1 锁的多粒度性及自动锁升级   21.2.2 锁的类型和兼容性   21.2.3 死锁及其防止办法  21.3 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   21.3.1 在mysql.exe程序中设置隔离级别   21.3.2 在应用程序中设置隔离级别  21.4 在应用程序中采用悲观锁   21.4.1 利用数据库系统的独占锁来实现悲观锁   21.4.2 由应用程序实现悲观锁  21.5 利用Hibernate的版本控制来实现乐观锁   21.5.1 使用元素   21.5.2 使用元素   21.5.3 对游离对象进行版本检查   21.5.4 强制更新版本  21.6 实现乐观锁的其他方法  21.7 小结  21.8 思考题 第22章 管理Hibernate的缓存  22.1 缓存的基本原理   22.1.1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范围   22.1.2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22.2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结构  22.3 管理Hibernate的第一级缓存  22.4 管理Hibernate的第二级缓存   22.4.1 配置进程范围内的第二级缓存   22.4.2 配置集群范围内的第二级缓存   22.4.3 在应用程序中管理第二级缓存   22.4.4 Session与第二级缓存的交互模式  22.5 运行本章的范例程序  22.6 小结  22.7 思考题 第23章 管理Session和实现对话  23.1 管理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   23.1.1 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与本地线程绑定   23.1.2 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与JTA事务绑定  23.2 实现对话   23.2.1 使用游离对象   23.2.2 使用手工清理缓存模式下的Session  23.3 小结  23.4 思考题 第24章 Hibernate与Struts框架  24.1 实现业务数据  24.2 实现业务逻辑  24.3 netstore应用的订单业务  24.4 小结 第25章 Hibernate与EJB组件  25.1 创建EJB组件   25.1.1 编写Remote接口   25.1.2 编写Home接口   25.1.3 编写Enterprise Java Bean类  25.2 在业务代理类中访问EJB组件  25.3 发布J2EE应用   25.3.1 在JBoss上部署EJB组件   25.3.2 在JBoss上部署Web应用   25.3.3 在JBoss上部署J2EE应用  25.4 小结 附录A 标准SQL语言的用法  A.1 数据完整性   A.1.1 实体完整性   A.1.2 域完整性   A.1.3 参照完整性  A.2 DDL数据定义语言  A.3 DML数据操纵语言  A.4 DQL数据查询语言   A.4.1 简单查询   A.4.2 连接查询   A.4.3 子查询   A.4.4 联合查询   A.4.5 报表查询 附录B 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B.1 Java Reflection API简介  B.2 运用反射机制来持久化Java对象 附录C 用XDoclet工具生成映射文件  C.1 创建带有@hibernate标记的Java源文件  C.2 建立项目的目录结构  C.3 运行XDoclet工具 附录D 发布和运行netstore应用  D.1 运行netstore所需的软件  D.2 netstore应用的目录结构  D.3 安装SAMPLEDB数据库  D.4 安装和配置JBoss服务器  D.5 发布netstore应用   D.5.1 在工作模式1下发布netstore应用   D.5.2 在工作模式2下发布netstore应用  D.6 运行netstore应用 附录E Hibernate 3升级指南  E.1 Hibernate API 变化   E.1.1 包名   E.1.2 org.hibernate.classic包   E.1.3 Hibernate所依赖的第三方软件包   E.1.4 异常模型   E.1.5 Session接口   E.1.6 createSQLQuery()   E.1.7 Lifecycle 和 Validatable 接口   E.1.8 Interceptor接口   E.1.9 UserType和CompositeUserType接口   E.1.10 FetchMode类   E.1.11 PersistentEnum类   E.1.12 对Blob 和Clob的支持   E.1.13 Hibernate中供扩展的API的变化  E.2 元数据的变化   E.2.1 检索策略   E.2.2 对象标识符的映射   E.2.3 集合映射   E.2.4 DTD  E.3 查询语句的变化  E.4 把Hibernate 2应用升级到Hibernate 3应用
JVM内存模型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所使用的内存分配和管理方式。它包括了运行时数据,也就是JVM在内存中划分的不同域,用来存储程序的数据和指令。 JVM运行时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堆(Heap):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和数组。堆是线程共享的域,所有线程共同使用堆来创建和访问对象。 2. 方法(Method Area):用于存储已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和编译后的代码等。方法也是线程共享的域,它在内存中占用一块连续的空间。 3. 虚拟机栈(VM Stack):每个线程在创建时都会分配一个虚拟机栈,用来存储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信息。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虚拟机栈。 4.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与虚拟机栈类似,用于存储本地方法调用的相关信息。 5.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用于存储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这些不同的运行时数据JVM内存模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可以提供给程序运行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环境。例如,堆用于存储对象实例,方法用于存储类信息和静态变量,虚拟机栈用于存储方法的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信息等。 总的来说,JVM内存模型运行时数据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所使用的内存管理和分配方式。它们的不同域有不同的作用,用来存储程序的数据和指令。<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运行时数据JVM内存模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59364/article/details/124027073)[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2* [JVM:Java内存模型运行时数据域](https://blog.csdn.net/m0_71777195/article/details/131655107)[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3* [Java内存模型JVM运行时数据别详解](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648037/12745990)[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