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服务器性能指标:QPS、TPS、RT、Load、PV、UV、带宽

目录

一:QPS

二:TPS

三:RT(响应时长)

四:Load(系统负载)

五:PV

六:UV

七:带宽

八:并发连接数

码字不易,如果看懂了,期待五连点赞⬇⬇⬇⬇⬇


一:QPS

原理:每天80%的访问集中在20%的时间里,这20%时间叫做峰值时间。 

公式:( 总PV数 * 80% ) / ( 每天秒数 * 20% ) = 峰值时间每秒请求数(QPS) 。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网站甚至一条网络新闻的主要指标。网页浏览数是评价网站流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简称为PV。

机器:峰值时间每秒QPS / 单台机器的QPS = 需要的机器 。

每天300w PV 的在单台机器上,这台机器需要多少QPS? 

( 3000000 * 0.8 ) / (86400 * 0.2 ) = 139 (QPS)。

一般需要达到139QPS,因为是峰值。(200万pv才有100峰值qps)

二:TPS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传输的事物处理个数),即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TPS包括一条消息入和一条消息出,加上一次用户数据库访问。(业务TPS = CAPS × 每个呼叫平均TPS)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

一般的,评价系统性能均以每秒钟完成的技术交易的数量来衡量。系统整体处理能力取决于处理能力最低模块的TPS值。

三:RT(响应时长)

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一次请求耗时)。

直观上看,这个指标与人对软件性能的主观感受是非常一致的,因为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由于一个系统通常会提供许多功能,而不同功能的处理逻辑也千差万别,因而不同功能的响应时间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功能在不同输入数据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在讨论一个系统的响应时间时,人们通常是指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平均时间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大响应时间。当然,往往也需要对每个或每组功能讨论其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
对于单机的没有并发操作的应用系统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响应时间是一个合理且准确的性能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响应时间的绝对值并不能直接反映软件的性能的高低,软件性能的高低实际上取决于用户对该响应时间的接受程度。

对于一个游戏软件来说,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应该是不错的,响应时间在1秒左右可能属于勉强可以接受,如果响应时间达到3秒就完全难以接受了。而对于编译系统来说,完整编译一个较大规模软件的源代码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但这些响应时间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四:Load(系统负载)

Linux的Load(系统负载),是一个让新手不太容易了解的概念。load的就是一定时间内计算机有多少个active_tasks,也就是说是计算机的任务执行队列的长度,cpu计算的队列。

top/uptime等工具默认会显示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Load。

具体来说,平均Load是指,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统计的正在CPU中运行的(R状态)、正在等待CPU运行的、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的(D状态)的任务数量的平均值。        

最后,说一下CPU使用率和Load的关系吧。如果主要是CPU密集型的程序在运行(If CPU utilization is near 100 percent (user + nice  +  system), the workload sampled is CPU-bound.),

那么CPU利用率高,Load一般也会比较高。而I/O密集型的程序在运行,

可能看到CPU的%user, %system都不高,%iowait可能会有点高,这时的Load通常比较高。

同理,程序读写慢速I/O设备(如磁盘、NFS)比较多时,Load可能会比较高,而CPU利用率不一定高。这种情况,还经常发生在系统内存不足并开始使用swap的时候,Load一般会比较高,而CPU使用率并不高。

五:PV

页面访问次数:Page View

六:UV

访客数(去重复):Unique Visitor

七:带宽

带宽(bps)=总流量数(bit)/产生流量的时长(秒)=(PV*页面平均大小*8)/统计时间(秒)

说明:公式中的 8 指的是将 Byte 转换为 bit,即 8b/B,因为带宽的单位是 bps(比特率),即bit per second,每秒二进制位数,而容量单位一般使用 Byte

假设某站点的日均 PV 10w,页面平均大小 0.4 M,那么其平均带宽需求是:

平均带宽 = 10w * 0.4M * 8/ 60 * 60 * 24= 3.7 Mbps

以上计算的仅仅是平均带宽,我们在进行容量预估时需要的是峰值带宽,即必须要保证站点在峰值流量时能够正常运转。假设,峰值流量是平均流量的5倍,这个5倍称为峰值因 子。按照这个计算,实际需要的带宽大约在3.7 Mbps * 5=18.5 Mbps

带宽需求 = 平均带宽 * 峰值因子

 

八:并发连接数

并发量(并发连接数):指单台服务器每秒处理的连接数

 

码字不易,如果看懂了,期待五连点赞⬇⬇⬇⬇⬇

 

  • 54
    点赞
  • 9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南无南有

为绿色加绿叶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