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AI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没有全球统一的答案,它取决于多个因素,尤其是您所在的国家/地区的法律以及您使用的AI工具的服务条款。
总的来说,情况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一、核心争议点
版权法的传统理念是保护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AI的“创作”行为挑战了这一基础。主要争议在于:
- 作者是谁? 是AI模型的使用者(您),是开发AI模型的公司,还是AI模型本身?
- 独创性够吗? 生成结果是否包含了足够多的人类创造性贡献,从而构成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目前的观点与实践
1. 美国:相对明确,倾向于不保护
美国版权局(USCO)和多个法院案例已经表明了相对明确的立场。
- 核心原则: 版权保护只适用于人类创作的作品。
- 关键案例: 2023年,美国版权局在一项关于漫画书《Zarya of the Dawn》的裁决中明确表示,由AI模型Midjourney生成的图像本身不受版权保护,因为创作过程“非人类主导且不可预测”,缺乏人类作者的创造性控制。
- 细微差别: 裁决同时指出,如果作者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具有独创性的人类修改和编排(例如,将多张AI图片组合、添加文字、进行重大修改等),那么这整个编译作品可以作为整体受到版权保护,但保护范围仅限于人类修改的部分,而不延伸至AI生成的原始材料。
- 您的权利: 在美国现行法律下,您直接由AI生成的这幅画很可能不被承认拥有版权。您不能阻止他人复制、传播这幅原始的AI画作。但是,如果您对它进行了显著的、创造性的后期编辑,那么编辑后的版本可能受到保护。
2. 中国:尚未有最终法律定论,但司法实践有倾向
中国的法律和实践也在探索中。
-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 司法实践: 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AI文生图”案(Stable Diffusion模型)具有指导意义。法院的判决要点包括:
- AI生成内容可被认定为作品: 如果生成内容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可以认定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 作者是使用者: 法院认为,原告通过设计提示词(prompt)、设置参数、选择生成结果等过程,投入了智力劳动,体现了使用者的创造性选择和安排。因此,原告(使用者)被认定为作者和著作权人。
- 重要提示: 这个案例的正面结果高度依赖于原告能够详细展示其反复调试提示词、设置参数的全过程,证明了其“智力投入”。
- 您的权利(在中国法下): 您有很大机会被认为是这幅画的作者并享有版权,前提是您能证明您在生成过程中(如构思独特的提示词、调整参数、筛选结果等)付出了独创性的智力劳动。如果只是输入非常简单的指令(如“一只猫”),则被认定为作品的可能性会降低。
3. 欧盟/英国:强调“人类作者”原则
- 欧洲的版权体系同样基于“人类作者”原则。
- 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完全由AI生成的内容不符合版权保护的条件。
- 版权保护可能存在于对AI生成内容进行后续创作的人类作者,或者存在于AI软件的源代码本身。
三、AI工具服务条款的影响
除了法律,您还必须遵守您使用的AI工具(如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DALL-E, 文心一格等)的服务条款。这些条款差异很大:
- Midjourney: 付费用户通常拥有生成图像的所有权(包括商业使用权利),但Midjourney本身也保留一份许可。Midjourney明确声明其生成内容不受版权保护,但允许用户像拥有所有权一样使用它。
- OpenAI (DALL-E, ChatGPT): 对于DALL-E,OpenAI将输出物的所有权转让给用户,允许用户自由使用(包括商业用途),但要求用户遵守其内容政策。
- 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 如果您在本地运行开源模型,情况更复杂,版权归属取决于上述法律分析,但您拥有极大的控制权。
- Adobe Firefly: Adobe承诺,通过Firefly生成的商业安全内容,其版权归用户所有。
您必须仔细阅读您所使用的特定AI工具的条款!
四、给您的实用建议
- 查阅服务条款: 首先去读您所用AI工具的官方条款,了解它授予您什么权利。
- 保留创作过程证据: 无论您在哪个国家,都请保存好您的提示词(Prompt)、迭代过程、参数设置和最终选图的记录。这是在发生争议时证明您付出了创造性劳动的最有力证据。
- 增加人类创造性贡献: 如果您想获得更坚实的版权主张,可以对AI生成的图像进行显著的后期修改(使用Photoshop等工具进行绘制、合成、调色等)。这会使最终作品更接近一个“编译作品”,从而增强其受版权保护的地位。
- 商业使用时务必谨慎: 如果您计划将AI绘画用于商业产品(如印刷在T恤上、作为图书插图),务必做好以上三点,并咨询熟悉知识产权法的律师,特别是当涉及重大利益时。
- 注意训练数据版权: 即使您拥有了生成图像的版权,也要意识到AI模型是基于大量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训练的。理论上,如果生成的画作与某个受保护的现有作品“实质性相似”,仍可能面临侵权诉讼(虽然目前这类案例极少且难以证明)。
总结
| 您所在地区 | 版权归属可能性 | 关键因素 |
|---|---|---|
| 美国 | 较低 | 纯AI生成物本身大概率不受版权保护。需要后续人类创造性修改。 |
| 中国 | 较高 | 如果能证明提示词等过程具有独创性智力投入,您(使用者) 很可能被认定为作者。 |
| 欧盟等 | 较低 | 严格遵循“人类作者”原则,纯AI生成物难获保护。 |
最直接的答案:
根据当前主流法律环境,这幅画的版权很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既不是您,也不是AI公司),而是处于公共领域或不受版权保护的状态。但是, 特别是在中国法下,通过证明您的创造性贡献,您有较大机会成为版权所有者。
由于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法律领域,以上的解读可能随着新的立法或判例而改变。
44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