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例模式中的final关键字:
懒汉式中一开始声明的类的实例化对象为什么只用private static 声明了而没有加final关键字?
声明final的变量,必须在类加载完成时已经赋值,如果你是final非static成员,必须在构造器、代码块、或者直接定义赋值;
如果是fainal static 成员变量,必须直接复制或者在静态代码块中赋值
static {//静态代码块
instance = new MyObject();
}
然而直接赋值 或 静态代码块中赋值 就变成饿汉模式了,所以懒汉模式中,不能用final修饰
饿汉式中关于用不用final关键字?
在单例模式中,如果存在释放资源的情况下,就不能加final修饰了
public void release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ull;
}
}
释放资源之后,如果需要重新使用这个单例,就必须存在重新初始化的过程,所以不能加final,对于不需要释放资源的情况,可以加final
总而言之,要不要加final修饰,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static修饰的属性强调它们只有一个,final修饰的属性表示创建后不能被修改
单例模式中,将构造方法私有化避免了类在外部被实例化,在同一个虚拟机范围内,类的唯一实例只能通过获取实例的方法访问。
(事实上,通过java反射机制是能够实例化构造方法为private的类的,那那基本上会使所有的java单例实现失效)
一、饿汉式:
下面这个可以不加final,因为静态方法只在编译期间执行一次初始化,也就是只会有一个对象
//饿汉式单例类.在类初始化时,已经自行实例化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
//私有的默认构造子
private Singleton1() {}
//已经自行实例化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1 single = new Singleton1();
//静态工厂方法
public static Singleton1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
}
}
二、懒汉式:
那个if判断确保对象只创建一次
//懒汉式单例类.在第一次调用的时候实例化
①直接加锁锁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2 {
//私有的默认构造子
private Singleton2() {}
//注意,这里没有final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2 single=null;
//静态工厂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2 getInstance() {
if (single == null) {
single = new Singleton2();
}
return single;
}
}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synchronized是锁方法, 当两个线程都要进入getInstance()时, 只有一个能进入, 并创建出实例, 然后另外一个进入后, 判断 instace不为null, 然后直接得到instance. 这种做法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由于线程都需要通过getInstance()来获取对象, 所以getInstance()调用频率很高, 所以线程被锁的频率也很高, 所以这种做法效率低.
②syschronized放在getInstance()里面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写法看似没有问题, 其实却有一个很大的隐患, 在于: 如果两个线程同时执行getInstance(),判断 instance都为null后, 进入if判断语句. 这个时候一个线程获得锁, 然后进入new了一个对象, 并开心的执行完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线程获得了锁, 但让它也不会再去判断 instace是否为null, 所以它也会再执行一次new操作. 所以这里执行了两次new操作. 当然最后instance还是只指向后一次new的对象.
三、双重锁定
①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new两次, 也是相对比较正确的, 并且效率也很高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完美,很可惜,它是有问题。主要在于instance = new Singleton()这句,这并非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实上在 JVM 中这句话大概做了下面 3 件事情。
1.给 instance 分配内存
2.调用 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成员变量
3.将instance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执行完这步 instance 就为非 null 了)
但是在 JVM 的即时编译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也就是说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 也可能是 1-3-2。如果是后者,则在 3 执行完毕、2 未执行之前,被线程二抢占了,这时 instance 已经是非 null 了(但却没有初始化),所以线程二会直接返回 instance,然后使用,然后顺理成章地报错。
我们只需要将 instance 变量声明成 volatile 就可以了
②将instance变量声明成volatile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声明成 volatil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有些人认为使用 volatile 的原因是可见性,也就是可以保证线程在本地不会存有 instance 的副本,每次都是去主内存中读取。但其实是不对的。使用 volatile 的主要原因是其另一个特性: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也就是说,在 volatile 变量的赋值操作后面会有一个内存屏障(生成的汇编代码上),读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内存屏障之前。比如上面的例子,取操作必须在执行完 1-2-3 之后或者 1-3-2 之后,不存在执行到 1-3 然后取到值的情况。从「先行发生原则」的角度理解的话,就是对于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里的“后面”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但是特别注意在 Java 5 以前的版本使用了 volatile 的双检锁还是有问题的。其原因是 Java 5 以前的 JMM (Java 内存模型)是存在缺陷的,即时将变量声明成 volatile 也不能完全避免重排序,主要是 volatile 变量前后的代码仍然存在重排序问题。这个 volatile 屏蔽重排序的问题在 Java 5 中才得以修复,所以在这之后才可以放心使用 volatile。
四、静态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这种写法仍然使用JVM本身机制保证了线程安全问题;由于 SingletonHolder 是私有的,除了 getInstance() 之外没有办法访问它,因此它是懒汉式的;同时读取实例的时候不会进行同步,没有性能缺陷;也不依赖 JDK 版本
五、枚举 Enum:
public enum EasySingleton{
INSTANCE;
}
我们可以通过EasySingleton.INSTANCE来访问实例,这比调用getInstance()方法简单多了。创建枚举默认就是线程安全的,所以不需要担心double checked locking,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导致重新创建新的对象
枚举的使用:
public enum Color {
RED("红色", 1), GREEN("绿色", 2), BLANK("白色", 3), YELLO("黄色", 4);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index;
// 构造方法
private Color(String name, int index) {
this.name = name;
this.index = index;
}
// 普通方法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Name(int index) {
for (Color c : Color.values()) {
if (c.getIndex() == index) {
return c.name;
}
}
return null;
}
// get set 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Index() {
return index;
}
public void setIndex(int index) {
this.index = index;
}
}
枚举的使用:
public enum D {
intanc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
System.out.println("这是D的构造方法");
this.name="hello";
}
public static D getIntance(){
return D.intanc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注意枚举自己重写了toString方法,默认返回的是枚举对象的名字(即instance)
return name; //当自己再重写toString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输出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 d0=D.getIntance();
D d1=D.getIntance();
if(d0==d1){
System.out.println("是单例模式");
}else{
System.out.println("不是单例模式");
}
}
}
懒汉式中一开始声明的类的实例化对象为什么只用private static 声明了而没有加final关键字?
声明final的变量,必须在类加载完成时已经赋值,如果你是final非static成员,必须在构造器、代码块、或者直接定义赋值;
如果是fainal static 成员变量,必须直接复制或者在静态代码块中赋值
static {//静态代码块
instance = new MyObject();
}
然而直接赋值 或 静态代码块中赋值 就变成饿汉模式了,所以懒汉模式中,不能用final修饰
饿汉式中关于用不用final关键字?
在单例模式中,如果存在释放资源的情况下,就不能加final修饰了
public void release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ull;
}
}
释放资源之后,如果需要重新使用这个单例,就必须存在重新初始化的过程,所以不能加final,对于不需要释放资源的情况,可以加final
总而言之,要不要加final修饰,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static修饰的属性强调它们只有一个,final修饰的属性表示创建后不能被修改
单例模式中,将构造方法私有化避免了类在外部被实例化,在同一个虚拟机范围内,类的唯一实例只能通过获取实例的方法访问。
(事实上,通过java反射机制是能够实例化构造方法为private的类的,那那基本上会使所有的java单例实现失效)
一、饿汉式:
下面这个可以不加final,因为静态方法只在编译期间执行一次初始化,也就是只会有一个对象
//饿汉式单例类.在类初始化时,已经自行实例化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
//私有的默认构造子
private Singleton1() {}
//已经自行实例化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1 single = new Singleton1();
//静态工厂方法
public static Singleton1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
}
}
二、懒汉式:
那个if判断确保对象只创建一次
//懒汉式单例类.在第一次调用的时候实例化
①直接加锁锁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2 {
//私有的默认构造子
private Singleton2() {}
//注意,这里没有final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2 single=null;
//静态工厂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2 getInstance() {
if (single == null) {
single = new Singleton2();
}
return single;
}
}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synchronized是锁方法, 当两个线程都要进入getInstance()时, 只有一个能进入, 并创建出实例, 然后另外一个进入后, 判断 instace不为null, 然后直接得到instance. 这种做法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由于线程都需要通过getInstance()来获取对象, 所以getInstance()调用频率很高, 所以线程被锁的频率也很高, 所以这种做法效率低.
②syschronized放在getInstance()里面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写法看似没有问题, 其实却有一个很大的隐患, 在于: 如果两个线程同时执行getInstance(),判断 instance都为null后, 进入if判断语句. 这个时候一个线程获得锁, 然后进入new了一个对象, 并开心的执行完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线程获得了锁, 但让它也不会再去判断 instace是否为null, 所以它也会再执行一次new操作. 所以这里执行了两次new操作. 当然最后instance还是只指向后一次new的对象.
三、双重锁定
①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new两次, 也是相对比较正确的, 并且效率也很高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完美,很可惜,它是有问题。主要在于instance = new Singleton()这句,这并非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实上在 JVM 中这句话大概做了下面 3 件事情。
1.给 instance 分配内存
2.调用 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成员变量
3.将instance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执行完这步 instance 就为非 null 了)
但是在 JVM 的即时编译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也就是说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 也可能是 1-3-2。如果是后者,则在 3 执行完毕、2 未执行之前,被线程二抢占了,这时 instance 已经是非 null 了(但却没有初始化),所以线程二会直接返回 instance,然后使用,然后顺理成章地报错。
我们只需要将 instance 变量声明成 volatile 就可以了
②将instance变量声明成volatile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声明成 volatil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有些人认为使用 volatile 的原因是可见性,也就是可以保证线程在本地不会存有 instance 的副本,每次都是去主内存中读取。但其实是不对的。使用 volatile 的主要原因是其另一个特性: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也就是说,在 volatile 变量的赋值操作后面会有一个内存屏障(生成的汇编代码上),读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内存屏障之前。比如上面的例子,取操作必须在执行完 1-2-3 之后或者 1-3-2 之后,不存在执行到 1-3 然后取到值的情况。从「先行发生原则」的角度理解的话,就是对于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里的“后面”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但是特别注意在 Java 5 以前的版本使用了 volatile 的双检锁还是有问题的。其原因是 Java 5 以前的 JMM (Java 内存模型)是存在缺陷的,即时将变量声明成 volatile 也不能完全避免重排序,主要是 volatile 变量前后的代码仍然存在重排序问题。这个 volatile 屏蔽重排序的问题在 Java 5 中才得以修复,所以在这之后才可以放心使用 volatile。
四、静态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这种写法仍然使用JVM本身机制保证了线程安全问题;由于 SingletonHolder 是私有的,除了 getInstance() 之外没有办法访问它,因此它是懒汉式的;同时读取实例的时候不会进行同步,没有性能缺陷;也不依赖 JDK 版本
五、枚举 Enum:
public enum EasySingleton{
INSTANCE;
}
我们可以通过EasySingleton.INSTANCE来访问实例,这比调用getInstance()方法简单多了。创建枚举默认就是线程安全的,所以不需要担心double checked locking,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导致重新创建新的对象
枚举的使用:
public enum Color {
RED("红色", 1), GREEN("绿色", 2), BLANK("白色", 3), YELLO("黄色", 4);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index;
// 构造方法
private Color(String name, int index) {
this.name = name;
this.index = index;
}
// 普通方法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Name(int index) {
for (Color c : Color.values()) {
if (c.getIndex() == index) {
return c.name;
}
}
return null;
}
// get set 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Index() {
return index;
}
public void setIndex(int index) {
this.index = index;
}
}
枚举的使用:
public enum D {
intanc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
System.out.println("这是D的构造方法");
this.name="hello";
}
public static D getIntance(){
return D.intanc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注意枚举自己重写了toString方法,默认返回的是枚举对象的名字(即instance)
return name; //当自己再重写toString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输出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 d0=D.getIntance();
D d1=D.getIntance();
if(d0==d1){
System.out.println("是单例模式");
}else{
System.out.println("不是单例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