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管理2024》019 “成长七要素之三:文化”1/5

本文探讨了文化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语言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等七要素。文章详细阐述了文化的概念、分类,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应用,强调了语言作为文化核心在交际、认知发展和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同时特别聚焦了汉语言文化的独特特点和相关学科领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节摘要:文化是指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认清这一环境才能融入人类社会当中,掌握社会中的规则与禁忌,才能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文化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人文条件或自然条件,以实现与群体成员之间或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及融合。把们文件要素划分为语言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六个要素内容。

关键词: 成长要素、文化、语言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一) 基本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
  1. 广义文化:
    • 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产品,如工具、建筑、艺术品、科技成果等;
    • 以及非物质遗产,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法律、道德、价值观、习俗、礼仪、节庆、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知识体系;
    • 还包括社会组织方式、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家庭结构等社会存在方式。
    1. 狭义文化:
    • 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如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创作等;
    • 有时候特指某一民族、社群或国家的独特精神财富,体现为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 考古学角度:
    • 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综合体现的特征,例如仰韶文化等古代文明阶段的特定文化标志。
    1. 动态视角:
    • 文化是不断演进的,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历史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同时也受制于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总的来说,文化是一个复杂多面的概念,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未来的导向,它既包含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也包含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人类群体区分自身和塑造共同身份的重要手段。

(二) 文化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层次,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这是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科技设备、工艺品等,这些实物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
  2. 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又称社会文化,涉及社会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经济体制、政治结构、教育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它们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基本框架,指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3. 精神文化(Spiritual or Intellectual Culture):又称为观念文化或心理文化,涵盖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科学理论、美学观念、文学艺术、哲学思考等领域。它是文化的核心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特质。
  4. 行为文化(Behavioral Culture):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风俗习惯、社交礼节、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体育运动等形式。这些行为文化既受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并传承了特定社区或民族的精神内涵。
  5. 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包含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本身的形式与规则,还包括由语言表达出的各种知识、观念和情感,即通过口头传统、书面记录以及象征符号传递的文化信息。
  6.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地方特色文化,如地方方言、民间传说、乡土艺术、地方饮食习惯等。
    7.亚文化(Subculture):在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内部,由于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因素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风格和共享价值观的小群体文化,如青年文化、女性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等。

二、成长要素中的文化

(一)划分规则

界定文化这一成长要素的标准是以成长主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群体生活为目标的知识、观念和能力。文件的内容十分宽泛,主要是指做为个体被动适应群体的那一部分。群体,则包括世界、国家、地域、职业、集体、家族、家庭、朋友圈等各个不同人类聚集场景。
所谓有文化,就是能够深入掌握人文环境的总体及要点,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比如说对人脉资源的把握能力,就是文化要素的体现,你可能办不了的事,但有人办起来就很容易,这实际上是“文化”水平及文化水平影响的能力。
在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社会中,能“识字”,会“算账”不仅是有“文化”而且还是专业能力了,但在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只能较低层次的文化。
在成长要素,为了与后面其他的成长要素有一个界限,把直接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知识,称为“知识”要素,把不能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更为基础的知识称为“文化”要素。
按照这一区分,把文化的要素内容做以下分类:语言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科学文化。一共是七个子要素或者叫要素内容。

(二)要素内容

1.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既指代语言本身的内在文化属性,也指向围绕语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语言教学、翻译、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要求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以促进有效的沟通与理解。
2.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你生活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如地方方言、民间传说、乡土艺术、地方饮食习惯等。
3.群体文化。主要是指你所处群体的特定文化。比如你的单位、班级、专业团体、党团组织等。
4.行为文化。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风俗习惯、社交礼节、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体育运动等形式。这些行为文化既受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并传承了特定社区或民族的精神内涵。
5.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科技设备、工艺品等,这些实物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
6.精神文化。又称为观念文化或心理文化,涵盖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科学理论、美学观念、文学艺术、哲学思考等领域。它是文化的核心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特质。还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也是文化要素的组成部分,一般是大学之前的科学知识。它和专业或职业尚未产生较为直接的关系。
文化的概念范围较产广泛,不同内容之间重叠和交叉较多。
我们还可这样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就是一个人能通过非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而取得收获的多少。比如的有的人,专业能力非常出色,但并不太成功,就有可能是因为文化水平上有欠缺。
为方便表达,后面将文化要素的水平的高低用“文化素养”或文化成长来表示。

三、语言文化

(一)语言文化及其内容

语言文化是指由语言这一核心要素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现象和学术研究领域。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基础工具,更是文化的基石,它承载了一个族群的历史、智慧、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语言文化的研究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语言文化的主要内容:

  1.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从语言结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到话语分析,研究语言的系统性、功能性和使用规律。
  2. 文学与艺术表达:文学作品、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构建和传达深层文化意蕴、民族情感和审美取向。
  3. 历史文化积淀:语言中的成语、谚语、民间故事等元素体现了特定文化的历史传承和集体记忆。
  4. 社会文化与交际习俗:礼仪用语、日常对话、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与礼节反映出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文化特点。
  5. 思维与认知模式:不同语言可能对应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如空间定位、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6. 语言政策与规划:政府制定的语言政策对语言的保护、推广、教育、标准化等起到关键作用,这也属于语言文化的范畴。

(二)语言分类

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依据形态变化特性:

  • 孤立语(如汉语普通话):主要依赖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词形变化相对较少。
  • 黏着语(如土耳其语、日语):词缀较多,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语法关系。
  • 屈折语(如拉丁语、俄语):词根通过丰富的词尾变化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
  • 复综语(如乔克托语、纳瓦霍语):词语通过复合结构(词内成分组合)表达语法关系。
    依据语言的谱系关系:
  • 语系:根据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划分,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
    依据用途或功能:
  • 对话语言: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 独白语言:个人内心的思考或朗诵、演讲等单向传播。
  • 书面语言:以文字形式记录并阅读的语言。
  • 内部语言:个体内心的无声语言,常用于思考过程。
    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域、民族、社会功能等多种标准对语言进行分类。在全球范围内,语言不仅多样而且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景观。
    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知识可能因为职业的原因转换为专业知识。

(三)掌握多种语言

掌握多种不同语言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涵盖了认知发展、职业发展、人际交往、文化理解和生活质量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中一些显著的优势:

  1. 认知发展:
    • 大脑功能增强: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能够激活和锻炼大脑的不同区域,提高认知灵活性和执行力,比如增强注意力控制、信息处理速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 延缓认知退化:多项研究表明,双语或多语人士在晚年可能较单语者更能抵抗认知退化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2. 职业发展:
    • 拓宽就业机会:在全球化的市场中,雇主越来越重视具备多语言能力的员工,这对于跨国合作、国际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至关重要。
    • 增强竞争力:掌握一门或多门小语种尤其有价值,能够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外交、国际贸易、教育、翻译、旅游等行业。
  3. 跨文化交流:
    • 加深文化理解:每种语言都是其背后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语言,能够增进对他国文化和传统的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 提高社交效率: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对方的母语交流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4. 个人成长:
    • 自我表达:多语言能力增加了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使得个体在不同语境下都能自如地展现自我。
    • 增强自信心:成功地学习和运用多种语言能够提高个人自尊和自信,尤其是在面对多元文化环境时。
  5. 生活质量提升:
    • 娱乐与休闲:掌握多国语言意味着可以无障碍地享受更多元的文学、音乐、电影和其他文化产品,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
    • 旅行与迁徙:无论是短期旅游还是长期居住在国外,流利的语言技能都能够帮助克服沟通障碍,使体验更为顺畅和深入。
  6. 教育投资回报:
    学习非主流语言通常成本相对较低,而掌握这些语言却可以带来同样高的价值回报,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背景下。
    综上所述,掌握多种语言不仅可以提供实际的生活和职业优势,还能对个人的认知健康、社交技能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接纳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汉语言文化的特点

汉语言文化,即以汉语作为载体并传承发展的中国文化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概述:

  1. 历史久远与连续性:
    汉语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起源于甲骨文、金文,历经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写形态演变至今,具有数千年不间断的文字记录历史,这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
  2. 汉字系统: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系统,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且许多字由部首和部件组合而成,富含深厚的文化寓意。汉字结构复杂多样,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社会的理解。
  3. 音韵与声调:
    汉语在语音方面具有声调特征,四个基本声调对于区分词义起到关键作用,且各地域还有各自的方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地域性和多样性。
  4. 语法特点:
    汉语语法特点是主谓宾的基本句式,强调意合,语序相对灵活,依靠上下文和虚词来体现语法关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是通过词序、助词、量词等方式来表达复杂的语义关系。
  5. 诗词歌赋与古典文学:
    汉语言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形式严谨、韵律优美,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展现了汉语的高度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6. 哲学思想与文化积淀:
    汉语承载着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的思想,以及诸如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中的深邃哲理,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7. 成语典故与寓言故事:
    汉语中包含大量成语和典故,它们源自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民间传说等,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内涵。
  8. 和谐理念与修辞美学:
    汉语文化崇尚和谐之美,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含蓄、婉约、平衡,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学境界。
  9. 书面与口头传统并重:
    汉语文化既注重书面记载,也注重口头传承,像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口传文化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民间智慧和民俗风情。
    总之,汉语言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体系、语音特征、语法结构、文学成就以及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五)汉语言学科

以汉语言知识为主的学科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类别:

  1. 汉语言文学专业:
    • 该专业全面涵盖汉语言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主要学科包括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汉语史、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影视文学、写作学等。
  2. 语言学类专业:
    • 包括语言学理论、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特别是针对汉语及其方言的研究,如汉语方言调查、汉语方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3. 文献学:
    • 侧重于古典文献的整理、校勘、注释和研究,涉及古代文献学、版本目录学、校雠学等。
  4. 中国古典文献与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中国历代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等,这些课程深入探讨古代文献及其所反映的哲学、历史、艺术和社会现象。
  5. 教育学分支:
    • 如语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关注如何教授和推广汉语,并将语言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
      此外,还有一些交叉学科或相关的专业领域,如汉英双语教育、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媒体语言研究、法律语言学、网络语言学等,也会大量依赖和应用汉语言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诸如人工智能语言处理、自然语言生成等相关学科,这些领域都需要扎实的汉语言学基础。(未完待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