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全球首个通用AI智能体Manus横空出世,迅速引爆科技圈。这款由中国团队Monica.im开发的产品,不仅能够理解复杂指令,还能自主规划并执行任务,真正实现从“思考”到“行动”的闭环。Manus的出现,标志着AI从“对话工具”向“执行引擎”的范式跃迁,为生产力变革带来了无限可能。
Manus的核心能力
Manus的核心能力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它不仅仅是生成建议的AI,更是一个能够自主调用工具、编写代码、分析数据,甚至生成可运行网站和应用程序的智能体。例如:
• 简历筛选:从15份简历中自动筛选出适合某个职位的候选人,并生成Excel排名表。
• 股票分析:自动抓取特斯拉、英伟达等公司的财务数据,生成包含趋势图和分析报告的PDF文档。
• 旅行规划:根据预算和兴趣,自动生成详细的日本7天行程,包括景点推荐、地图和必备日语短语。
这些任务在传统AI工具中需要人工干预,而Manus能够独立完成,真正实现了“端到端”的任务闭环。
技术架构:多智能体协同
Manus的技术架构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由多个AI组件协同完成任务:
- 规划代理(Planner Agent):将复杂需求拆解为可执行步骤,例如将“建网站”分解为域名注册、前端开发、数据库搭建等。
- 执行代理(Executor Agent):调用200+工具,包括Python解释器、浏览器自动化和API接口,完成具体任务。
- 验证代理(Validator Agent):通过形式化验证和对抗性测试,确保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架构使得Manus能够高效处理复杂任务,同时保证结果的可用性。
产业变革潜力
Manus的出现,标志着AI Agent进入第三阶段:
- 第一阶段:ChatGPT等对答式机器人,依赖用户提问能力。
- 第二阶段:通过“扣子”等平台搭建分步骤执行的Agent,但仍需人工拆解任务。
- 第三阶段:Manus为代表的通用Agent,能够自主拆解任务并执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变革将推动AI深入医疗、金融、制造等行业,成为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未来展望
尽管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但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
• 技术突破:Manus依赖于现有大模型的API调用,未来需进一步提升自主能力。
• 市场竞争:OpenAI、DeepSeek等巨头可能推出类似功能,Manus需保持技术领先。
• 用户体验:过度营销可能带来反效果,需确保用户满意度。
无论如何,Manus的出现为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拉开序幕,让我们提前一瞥未来智能助手的样子。
如何申请
目前,Manus正处于内测阶段,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内测资格并获取邀请码:
-
官网申请:访问Manus官网,点击“Get Started”按钮,使用Google或Apple账号登录,然后点击“Apply for access”,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申请。通过审核后,官方会通过邮件将邀请码发送至你的邮箱。
-
官方社区获取:加入Manus官方Discord频道(https://discord.gg/gjuXBWaU),官方会不定期在社区内发放邀请码或更新申请进度。此外,关注Manus官方X账号(@ManusAI_HQ)或创始人肖弘的X账号(@imxiaohu),也可能获取邀请码。
-
注意事项:官方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任何声称“付费购买邀请码”的信息均为诈骗。请通过官方渠道申请,避免上当受骗。
Manus的内测阶段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申请人数已超过10万+,建议尽早提交申请并耐心等待审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