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之前就想写写这两本书的读后感了。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极其讨厌写作,坚持写博客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神迹。我喜欢看书因为我喜欢和相信教育的力量。对于我有多讨厌写作,我想讲个我的小故事。
我不喜欢写作文
我不喜欢写作可以说是天生的。从小学开始,我就不写日记、作文。每次寒暑假作业都要每天一篇日记,我一篇也不会写。我还记得开学的时候要交暑假作业,老师威胁我说你补不齐就上不了学,可是我最后还是没有写一个字,坐在教室照常上课。后来我们班主任老师不知道是什么任务,要交几个典型缺点的孩子改正缺点的方法,全班只有4、5个人被选中,有个是体育不好的、有个是脾气不好的,而我是那个作文不好的!关键是要写一篇改正缺点的作文!我不会写作文为什么要我写改掉不会写作文的作文啊???拖了2周,其他同学都交了,我硬是一个字没憋出来。班主任亲自指导我,她说你平时走在路上看到任何东西都可以写成句子,比如看到蓝天,你内心可以造一个“这个天空是万里无云的”这种句子,时常锻炼造句能力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你也可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改掉不爱写作的坏毛病。又过了一周,我把她给我说的话原封不动的写了进去,我能看到她眼里的无奈。后来,到了初中,我机智的跟语文科代表搞好了关系,让她收作业的时候,不要把我的名字写到未交作业名单上去,于是我躲过了3年初中。再后来,到了高中,有次以自己的方式尬写了一篇作文,拿了30分给我心理造成了沉重打击,于是每次月考考语文的时候,我都不会写作文,我想反正是模拟又不是高考,60分哥们不要了。最后我在高考和前2次模拟的时候,像八股文一样把屈原李白硬往作文模板里套,我发现没有套不进去的,于是混过了高考作文这个坎。大学就不用说了,我的手已经不会拿笔了。
是的,就是这种奇特的写作心理,我讨厌作文。但是工作后我逐渐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看再多书也得自己沉淀。理想、家庭、工作的压力使我必须要改变自己,我需不需要这个技能似乎不重要,社会需要这个技能我就应该尝试改变。写东西不仅可以鞭策自己,也是一种记录成长、记录人生的方式。甚至我自己写的技术文章,我几年后还得回来仔细看,仔细复习。
读点原著有利于身心健康
《educated》和《atomic habits》我都是看的英语原版的,自己本身还是有一丢丢英语的底子,加上那段时间考研,我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所以选择了英语原版著作。刚开始读英语原著,还是很困难的,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不认识的就查翻译标注在书上,读的十分缓慢。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标注的单词越来越少。并不是我很快的记住了很多不会的单词,而是一本书,有些重要单词是反复出现的,而有些出现次数很少也不会影响阅读,还有刚开始你并不知道书要讲什么,理解书的内容延迟比较高,后面你知道这本书将要讲什么时候,阅读自然会快很多。比如ridge这个单词,刚开始出现频率非常高,后来就记住这个单词了,有些类似的单词我也记不住了,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某个地理名词,山顶、谷底、田垦什么的,即时没记住也不影响我继续阅读。英语原著都是这样,刚开始看起来比较困难,越往后读越快。
educated
《educated》的中文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十分想吐槽这个标题,educated是全书的精神内涵,在书的最后还终极点题call it educated,十分的精彩。这个中文标题像shit一样,毫无本书的精髓。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一个传奇,从美国的某个角落山咔咔里走出来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读书读到剑桥。他父亲是一个没有文化、反社会、没有基本物理认知的人,自身的无知也导致家人受伤甚至残疾,而且不赞同孩子去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是政府的洗脑方式,有太多奇葩行为。他哥哥也有人格问题,把她的头按在肮脏的马桶上让她求饶,第二天跟任何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当她的好哥哥...后来作者读书靠找到出路,最后也不想回到那个山谷。看到最后我总是想起我自己的经历,当然我没有那么极端的环境,也没有那么传奇的经历,可是我好像可以理解educated后,理解家人的行为总觉得不太自然。不是说上个大学飘了,而是这个代沟是真实存在的。我非常认同education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我家人砸锅卖铁全力支持我读书,我们的家的条件根本不会改变。如果你真的沉溺于贫穷,你才会知道摆脱贫穷的欲望有多么强烈,而教育是我们这类人几乎唯一的出路。《educated》是一本好书,文笔清晰、舒适的语句结构、适合现代人的阅读节奏、精彩的故事、深刻的主旨,作为人生第一本英语原著非常合适。
atomic habits
《atomic habits》中文名《原子习惯》,我也忘记了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它改变了对行为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并不困难,只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去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人都曾经说过,我要在几个月内看几本书、跑多少步减多少肥,但是他们很难完成。养成好习惯需要你真的喜欢这个习惯、改变自己的思维、减少做这个动作的复杂度、把不利因素放远一点、形成奖励机制等等。你想成为某种人时,不应该想着如何成为这种人,而是要思考这种人正在做什么,你应该学着做。比如说戒烟,如果的大脑认为你现在处于戒烟状态,是很难戒烟的,如果一个人给你一根烟,你说你在戒烟,他可能几句话就能让你把烟抽起来。但是如果你本身就认为你不抽烟,注意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别人给你烟的时候,你会说你不抽烟,这烟可能就不用抽了。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养成晚上读书的习惯,你需要戒掉刷手机的习惯。你需要把书从书柜放置在床头,这样更方便你拿取,把手机放在床尾,让起床成为拿手机的屏障,这样更有利于你随手拿书而不是手机。如果拿起书还是有困难,转换一下思想,“看书”这个行为可能困难,但是把这个动作拆解,“把书拿在手上”或者翻看第一页“成为你的思想目标,看书的启动动作很简单,也比较容易完成,看完第一页后再考虑之后的事,实际上你看了第一页很难不看第二页。当然还有很多非常好的关于养成好习惯和扔掉坏习惯的建议,字字珠玑引人入胜。看完《atomic habits》后,如果我想要某种习惯,我会先考虑书中的指导然后再计划如果实施,而不是心血来潮。
最后
At last,这2本书对我自身的影响非常大,一部传奇自传、一部颠覆行为的书,它们都不是那种看完一段时间后就会忘光光的著作。对于培养读书这个习惯的起步书籍非常合适,特别是想看英语原著的小伙伴,真不推荐《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这些著作,虽然他们经典,但是对于读者的影响程度非常低,而且著作时间太久远,有些英语单词和语法太古老了,不太适合刚接触英语著作的人。如果从《atomic habits》这本书来看这个观点,看这些英语经典著作不仅难度较高、而且没有利己收益,很难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