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
9.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9.1.1组成部分
-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9.1.2各部分作用
- 电源变压器:
- 作用原理: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压(如市电220V)变换为适合整流电路处理的较低交流电压。它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初级绕组接入交流电网,通过铁芯的磁耦合,在次级绕组感应出所需的交流电压。例如,如果需要得到一个较低的直流输出电压,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匝数比,将220V交流电压降为合适的较低电压(如12V、9V等)。
- 重要性:起到电压变换的作用,使得后续电路能够在合适的电压下工作,同时还能实现电气隔离,提高电路的安全性。
- 整流电路:
- 作用原理:将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常见的整流电路有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以桥式整流为例,它利用四个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交流电压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使电流通过不同的二极管路径,从而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在正半周,两个二极管导通,电流从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一端流出,经过负载,再通过另外两个二极管返回绕组的另一端;在负半周,另外两个二极管导通,电流方向相反,但依然能使电流通过负载,实现全周期整流。
- 重要性:是将交流转换为直流的关键环节,为后续的滤波和稳压提供直流基础。
- 滤波电路:
- 作用原理:对整流后的单向脉动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去除其中的交流成分,使输出电压变得更加平滑。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组成。例如,电容滤波电路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在整流后的电压升高时,电容充电;在电压下降时,电容放电,从而减小电压的波动。电感滤波则是利用电感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使电流更加平滑,进而使输出电压更平稳。
- 重要性:可以有效减少输出电压中的纹波,提高直流电压的质量,满足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负载的需求。
- 稳压电路:
- 作用原理: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保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它通过负反馈等机制来调节输出电压。例如,简单的串联型稳压电路是由调整管、基准电压源、比较放大电路和取样电路组成。取样电路获取输出电压的一部分并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比较放大电路将差值信号放大后控制调整管的导通程度,从而调节输出电压,使其保持稳定。
- 重要性: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对于对电压精度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主板、精密仪器等)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9.2整流电路
9.2.1半波整流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半波整流电路由一个二极管和负载电阻组成。当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为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电流通过二极管和负载电阻,此时负载电阻上有电压输出;当交流电压为负半周时,二极管截止,负载电阻上没有电流通过,输出电压为零。这样,在一个完整的交流周期内,只有正半周的电压被利用,输出是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
- 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设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为 U 2 U_2 U2,则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 U O ( A V ) = 0.45 U 2 U_{O(AV)} = 0.45U_2 UO(AV)=0.45U2。输出电流平均值 I O ( A V ) = U O ( A V ) R L I_{O(AV)} = \frac{U_{O(AV)}}{R_L} IO(AV)=RLUO(AV),其中 R L R_L RL为负载电阻。
- 优缺点:
- 优点:电路简单,元件少,成本低。
- 缺点:只利用了交流电压的半个周期,输出电压的脉动较大,整流效率低,并且变压器利用率也较低。
9.2.2全波整流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全波整流电路需要一个带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和两个二极管。在交流电压的正半周,一个二极管导通,另一个二极管截止,电流从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上半部分流出,经过导通的二极管和负载电阻回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在负半周,另一个二极管导通,第一个二极管截止,电流从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下半部分流出,经过导通的二极管和负载电阻回到中心抽头。这样,在整个交流周期内,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负载电阻上始终有电流通过,输出的也是单向脉动直流电压。
- 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 U O ( A V ) = 0.9 U 2 U_{O(AV)} = 0.9U_2 UO(AV)=0.9U2( U 2 U_2 U2为变压器次级绕组半部分电压的有效值),输出电流平均值 I O ( A V ) = U O ( A V ) R L I_{O(AV)} = \frac{U_{O(AV)}}{R_L} IO(AV)=RLUO(AV)。
- 优缺点:
- 优点:输出电压的脉动比半波整流小,整流效率相对较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比半波整流高。
- 缺点:需要一个带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增加了变压器的成本和体积;并且每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是半波整流的两倍。
9.2.3桥式整流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桥式整流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一个桥式结构,负载电阻连接在桥的对角线上。在交流电压的正半周,两个二极管导通,另外两个二极管截止,电流从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一端流出,经过导通的两个二极管和负载电阻,再通过另外两个截止的二极管返回绕组的另一端;在负半周,另外两个二极管导通,原来导通的两个二极管截止,电流方向改变,但依然通过负载电阻,从而实现全周期整流。
- 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 U O ( A V ) = 0.9 U 2 U_{O(AV)} = 0.9U_2 UO(AV)=0.9U2( U 2 U_2 U2为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输出电流平均值 I O ( A V ) = U O ( A V ) R L I_{O(AV)} = \frac{U_{O(AV)}}{R_L} IO(AV)=RLUO(AV)。
- 优缺点:
- 优点:输出电压的脉动和全波整流相同,但不需要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对变压器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每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和半波整流相同,相对全波整流较低。因此,桥式整流电路是应用最广泛的整流电路。
- 缺点:使用的二极管数量较多,电路相对复杂一些。
9.3滤波电路
9.3.1电容滤波电路
- 工作原理:在整流电路之后连接一个大容量的电容。当整流后的电压升高时,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跟随上升;当整流后的电压下降时,电容通过负载电阻放电,由于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输出电压不会立即下降,从而减小了电压的波动。例如,在桥式整流后接一个电容滤波电路,当桥式整流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达到峰值时,电容充电至峰值电压,之后在电压下降过程中,电容缓慢放电,使输出电压保持相对平滑。
- 输出特性: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与电容大小、负载电阻以及整流电路的类型有关。在空载(负载电阻无穷大)时,输出电压接近整流后的峰值电压;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输出电压平均值会逐渐降低。一般来说,电容越大、负载电阻越大,滤波效果越好,输出电压越平滑。
- 适用场合: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小且对电压稳定性要求不是极高的场合。因为当负载电流较大时,电容的放电速度会加快,导致输出电压波动较大。
9.3.2电感滤波电路
- 工作原理:电感滤波是将电感串联在整流电路和负载之间。根据电感的特性,它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当整流后的电流增大时,电感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止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电感又阻止电流的减小,从而使通过负载的电流更加平滑,输出电压也更加稳定。例如,在一个全波整流电路后接入电感滤波电路,电感会使电流的脉动减小,进而使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动减小。
- 输出特性:电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基本等于整流后的电压平均值,输出电压的脉动程度与电感大小和负载电流有关。电感越大、负载电流越小,滤波效果越好。
- 适用场合: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大的场合,因为电感滤波不会像电容滤波那样,在负载电流增大时输出电压明显下降。
9.3.3LC滤波电路和π型滤波电路
- LC滤波电路: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电感串联在电路中,电容并联在负载两端。它结合了电感滤波和电容滤波的优点,先通过电感对整流后的电流进行平滑,再通过电容进一步减小电压的波动,滤波效果比单独的电容滤波或电感滤波更好,适用于对输出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 π型滤波电路:它的形状类似希腊字母“π”,一般由一个电容、一个电感和另一个电容组成。第一个电容先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初步滤波,电感再对电流进行平滑,最后一个电容进一步减小电压波动。π型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减少纹波,通常用于对电源质量要求很高的精密电子设备中。
9.4稳压电路
9.4.1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由稳压二极管和限流电阻组成。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当输入电压变化或负载变化导致输出电压变化时,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会发生变化。通过限流电阻的作用,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两端的电压会相应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例如,当输入电压升高时,输出电压有升高的趋势,此时稳压二极管的电流增大,限流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从而抵消了输入电压的升高,保持输出电压不变。
- 性能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稳压性能有限,输出电流较小,一般适用于对稳压精度要求不高、负载电流较小的场合。
9.4.2串联型稳压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由调整管、基准电压源、比较放大电路和取样电路组成。取样电路从输出电压中取出一部分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比较放大电路将差值信号放大后控制调整管的导通程度。当输出电压变化时,通过这个负反馈机制,调整管的管压降会相应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例如,若输出电压升高,取样电压高于基准电压,比较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使调整管的导通程度降低,管压降增大,从而使输出电压下降,恢复到稳定值。
- 性能特点:输出电压稳定性较高,输出电流较大,并且输出电压可以通过改变取样电路的分压比来调节。但电路相对复杂,功耗较大,效率相对较低。
9.4.3开关型稳压电路
-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开关型稳压电路主要包括开关管、储能电感、滤波电容和控制电路。开关管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以很高的频率导通和截止。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源向储能电感充电,同时向负载供电;当开关管截止时,储能电感通过续流二极管向负载放电。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占空比),可以调节输出电压。例如,当需要提高输出电压时,增大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占空比,使储能电感储存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输出电压。
- 性能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由于开关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功耗较低。但电路复杂,输出纹波相对较大,需要较好的滤波电路,并且会产生电磁干扰。
9.5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
9.5.1集成稳压器的分类与特点
- 分类:
- 线性集成稳压器:工作原理类似于串联型稳压电路,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具有输出电压稳定性高、纹波小、电路简单等优点,但效率相对较低。例如,常见的78XX和79XX系列(XX代表输出电压值),78XX系列为正电压输出,79XX系列为负电压输出。
- 开关集成稳压器:基于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它可以实现降压、升压、升降压等多种电压转换功能,适用于对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
- 特点:集成度高,将稳压电路的主要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外部只需连接少量元件即可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并且输出电压精度较高,方便使用。
9.5.2典型应用电路
- 固定输出电压的应用:以78XX系列线性集成稳压器为例,在输入电压端接入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输出端连接负载,同时在输入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用于滤波和改善瞬态响应。只需根据需要的输出电压选择合适的78XX型号,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正输出电压。对于79XX系列,操作类似,可得到稳定的负输出电压。
- 可调输出电压的应用:有些集成稳压器(如LM317)可以通过外接电阻来调节输出电压。在电路中,除了连接输入和输出电容外,还需连接两个电阻,通过改变电阻的比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输出电压,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这种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在实验电路和需要多种输出电压的设备中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