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考系统架构师 —— 系统架构术语速记表(分类+解释)
一、软件质量属性(6大核心质量属性)
属性 | 解释 |
---|---|
功能性 | 系统是否正确执行了需求中的功能 |
可靠性 |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持续正常工作的能力 |
可用性 | 用户可以随时访问系统的程度,强调“可访问性” |
可维护性 | 系统易于修改、修复和升级的能力 |
性能 | 系统处理任务的速度、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
安全性 | 系统保护数据和资源不被非法访问或破坏的能力 |
⚠️ 这六个是最基础的质量属性,常用于架构风格选择、评估标准等。
二、常见质量属性扩展(12项)
属性 | 解释 |
---|---|
可扩展性 / 可伸缩性 | 系统在负载增加时能平滑扩容的能力(如加入更多服务器) |
稳定性 | 系统长时间运行不出错、不崩溃的能力 |
健壮性 | 面对异常输入或错误时仍能稳定运行的能力 |
容错性 | 系统发生故障后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如冗余机制) |
高效性 / 效率 | 系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资源最少化 |
可读性 | 代码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维护 |
耦合度低 | 模块之间依赖关系少,独立性强 |
内聚度高 | 一个模块内部功能高度相关 |
可复用性 / 重用性 | 模块或组件能在多个系统中重复使用的能力 |
互操作性 | 系统与其他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 |
异构性 / 屏蔽差异性 | 处理不同平台、协议、技术的能力;屏蔽底层差异统一对外接口 |
无缝集成 | 系统间对接顺畅,无需复杂协调 |
三、开发与设计原则
原则 | 解释 |
---|---|
简化 | 架构尽量简洁,避免过度设计 |
自动化 | 自动部署、测试、监控等,提高效率 |
可更改性 | 设计上支持未来变更,适应业务变化 |
面向对象 | 强调封装、继承、多态,适合复杂系统 |
面向过程 | 强调流程控制,适用于结构简单、逻辑清晰的程序 |
并行 / 并发性 | 支持多任务同时执行,提高系统效率 |
四、系统架构相关术语
术语 | 解释 |
---|---|
负载均衡 | 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提升并发处理能力和可用性 |
高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处理大量请求的能力 |
交互性 | 系统与用户或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力 |
复杂性 | 描述系统结构或逻辑的难易程度 |
隐蔽性 | 隐藏实现细节,只暴露接口,增强安全性和灵活性 |
五、成本与效率类
术语 | 解释 |
---|---|
提高开发效率 | 使用工具、框架、规范等方式加快开发进度 |
降低费用 | 减少人力、硬件、运维等方面的投入 |
成本控制 | 在预算范围内完成项目目标 |
质量优先 |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系统质量,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
六、应用示例(如何答题逻辑)
✅ 示例问题:
“请说明为什么要采用微服务架构?”
✅ 答题思路参考:
- 微服务架构具有 高可扩展性、解耦、可维护性强 的特点;
- 各个服务模块之间 耦合度低、内聚度高;
- 支持 并行开发、独立部署、快速迭代;
- 可结合 负载均衡、容器化部署 提升整体 性能与可用性;
- 但也带来一定的 复杂性与管理成本,需要引入 自动化运维、服务治理 等手段。
七、记忆技巧总结(口诀/顺口溜)
六质为基:功可性靠安维美(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性能、安全性)
六扩为辅:稳错强读耦聚源(稳定性、容错性、健壮性、可读性、低耦合、高内聚、可复用)
设为精要:简自改面均并发(简化、自动化、可更改性、面向对象、负载均衡、并发)
八、补充:架构风格与质量属性对应表(常考内容)
架构风格 | 所适用的主要质量属性 |
---|---|
分层架构 | 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 |
客户端-服务器 | 性能、可扩展性、交互性 |
MVC架构 | 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 |
微服务架构 | 可扩展性、解耦、可部署性、高性能 |
事件驱动架构 | 可扩展性、松耦合、响应性 |
分布式架构 | 高可用性、负载均衡、容错性 |
RESTful API | 互操作性、可伸缩性、标准化 |
SOA(面向服务架构) | 松耦合、可复用性、互操作性 |
九、答题模板建议(应对案例分析题)
对于某系统选择某种架构/模式的问题,建议回答结构如下:
- 说明该架构的基本原理;
- 列出其主要优缺点;
- 结合题目背景(如高并发、分布式、需扩展等)指出匹配点;
- 引入相关质量属性进行佐证;
- 若有不足,提出改进或配合方案(如缓存、CDN、负载均衡等)。
注意:
- 区分质量属性与架构风格的关系
- 掌握典型架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 熟悉答题套路和语言风格(术语准确、条理清晰)
备注:
《系统架构设计师》专栏精心整理了成为系统架构师所需的核心知识体系,涵盖以下12大关键主题:
核心特色
- 全面覆盖:本专栏内容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各个方面,确保读者能够全面掌握系统架构设计所需的各项技能。
- 精简易懂:每个主题模块经过精心优化,概念清晰、易于理解,帮助读者快速构建坚实的知识基础框架。
- 实用性强:无论是复习备考还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专栏内容均能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目标受众
本专栏专为准备软考的考生及希望入门系统架构设计领域的初学者量身打造。无论你是希望系统性学习相关知识的新手,还是需要巩固和提升已有技能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受益。
持续更新与反馈机制
- 持续更新:专栏内容将根据最新的技术和行业趋势进行持续更新优化,确保读者始终获取最前沿的信息。
- 互动反馈:我们鼓励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指出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您的反馈将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资料的质量和准确性,共同提升学习体验。
通过本专栏的学习,你不仅能掌握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知识,还能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助力你在系统架构设计的职业道路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