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云的发展历程-云简史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物理设备时期,企业构建自己的机房来让用户使用,用户的需求提高之后,企业就要专门去采购物理机,用户要一点,企业就专门采购一点。而且企业采购也需要时间,时用性,实用性都很差。

场景:A公司一共有100GB的内存算力,1TB的物理存储能力,100MB的带宽,供给十个用户平均使用。突然一个用户要求提高一倍的算力,A公司就要马上联系厂家,购买,运输,上架等等,前前后后花了一周时间,然后这个用户因为某些原因破产了,那么A公司马上空闲了20GB的内存算力,100GB的存储能力和10MB的带宽。

这个时代所谓的机房就是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的集合体,用户用一点就要申请一点,用户申请一点企业就要采购一点。这个时候的痛点就是:工作人员怎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虚拟化时期,虚拟化时代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灵活,人们用上了机房提供的服务后,开始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比如我要1个GB的内存,10GB的存储,机房里面任意一台服务器提供的能力就是他的十倍以上,但是人家只要这么一点,难道企业还要专门去采购一个这样的机型吗?

场景:A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能够提供1000GB的内存算力,10TB的物理存储能力,1000MB的带宽,突然一个用户说我要1个2GB内存,10GB存储的独立PC。这时A公司研发了一个新的软件,能够将一台服务器虚拟化成许多小的服务器来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

这个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时间灵活性,用户什么时候要用,就可以马上虚拟化一个这样的电脑;第二个是空间灵活性,用户要用一个多大的,马上就能给弄一个多大的,一点也不少。

在虚拟化阶段,最牛的公司是VMware,但是他是一个闭源虚拟化技术厂商。既然有闭源的,牛逼哄哄的开源大佬们马上弄了很多开源的虚拟化技术,例如KVM和Xen。

然后物理资源不断增强,更加的灵活了,企业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发展自己的机房了吗?这就是第二阶段的痛点:如何管理数量日益增长的服务器。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闭源云时期,也可以称为云化开端。最开始从事虚拟化是要有一个牛皮哄哄的虚拟化工程师认证,他们要很高的工资的,而且虚拟化一台服务器很容易,那么一千台呢?一万台呢?

假设公司每日增加100个用户,但是每天提供的虚拟化资源也只有100个,那么随便业务爆发一下,这些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人马上辞职跑路。

然后人们发明了一种算法,叫做调度算法,也可以叫资源池,就是把所有的服务器都放进去,然后用户要用的话就自动虚拟化一个服务器出来提供给用户。这个阶段叫做资源池管理或者云化,他们提供的服务就叫做云服务。

06年是云计算厂商的元年,这一年亚马逊AWS成立,09年阿里巴巴决定”每年投入10亿,连续投入10年“坚定来做阿里云,12年微软改革AZURE,成立自己的云平台。至此,云服务平台的3A时代开始。

为什么引发公有云浪潮的公司是电商公司呢?这是因为亚马逊和阿里的业务痛点,他们会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促,那么就需要很大的基础硬件支持,但是平常不需要这么多的基础硬件,总不能就干放着亏损。

那么为什么叫做闭源云呢?如果VM提供的闭源虚拟化技术,成本就过高了,所以亚马逊选择了开源的KVM技术和Xen技术,但是亚马逊云化的技术是闭源的。

阿里和微软也是使用的KVM和Xen。

第三阶段就是对爆炸增长的虚拟服务套上缰绳,让企业可以控制虚拟化这个技术,并提供稳定,高效的云服务。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就是开源云时代,千姿百态的时代。上面说过了,有闭源的技术,肯定就有开源的技术。

12年云计算厂商老二Rackspace发现自己干不过老大AWS,决定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开源,之后他与NASA合作开发了开源的OpenStack。让眼馋云计算,但是受技术限制没有开拓云计算市场的公司开始抢夺市场。

OpenStack架构

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OpenStack的架构有Compute(计算),Networking(网络),Storage(存储)。

就算Rackspace是老二,但是技术好歹也不赖,OpenStack成为了开源云平台的事实标准,当时的社区里面有IBM、惠普、戴尔、华为、联想等等巨头。

2019年云服务厂商市场份额

第五阶段

第五个阶段就是服务化阶段。OpenStack随着不断探索也变得很成熟,然后厂商们会在北京来一套,广东来一套,上海来一套,在多个OpenStack集群的合并管理下,普通用户似乎感觉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但是大家想想某度网盘,假设每个用户都是1TB存储空间(还有2TB,5TB的),2019年某度网盘公布有6亿用户,也就是最少有6亿TB,也就是600EB(价值六千亿人民币)。要知道2015年全年产生的数据量才是6EB。

背后的机制其实是小明在网盘里面存放50GB的文件,那么小明占用的空间只有50GB,而不是1TB。这些存储设备是作为公共服务给大家提供服务,大家用了多少就是多少。这就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实现了基础资源的弹性管理,厂商们想要多少服务器就来多少服务器,但是虚拟化出来的服务器都是空白的,就和刚刚激活的系统一样,那么就需要运维人员再一台一台的装需要用到的应用。

既然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弹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在安装什么应用上面也实现弹性管理,比如容器Docker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对应用的弹性管理叫做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常用的平台给用户,用户需要用到的应用提前在这个平台上集成好,或者我们提供自己的应用给用户使用。

应用的最终是软件服务,应用即服务最终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说白一点就是厂商为用户个性化定制软件,但是定制是基于PaaS,将用户需要用到的PaaS集合到一起,然后进行最外层的封装。SaaS还在发展中,现在主流的是PaaS。

  • 8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寒 暄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