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转场,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视频过渡效果。
以下介绍的转场方法是基于分别处理两个相邻小片段所形成的转场效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两个剪辑之间的叠化式转场。
效果演示
◆ ◆ ◆
制作要点
要点 1:预留转场用小片段
将剪辑切开为小片段,然后对小片段应用效果。
说明:
为了便于辨别,本文将切开的小段剪辑称为“片段”。
操作提示:
1、定位到两个剪辑相接的编辑点位置,使用光标键向左移动 6 帧,然后切开左侧剪辑,得到左片段。
同样,向右移动 6 帧,切开右侧剪辑,得到右片段。
2、选中左片段和右片段后,右键选择“标签”标记为某种颜色,以便于识别。
要点 2:实现动态模糊
使用“视频效果/扭曲/变换” 效果而不是固定效果来实现缩放、平移或旋转,因为此效果可以实现动态模糊。
效果属性设置:
使用合成的快门角度:取消勾选。
快门角度:270。
提示:
数值越大,动态模糊的效果越明显。
要点 3:创建拼贴预设
为了避免在缩放、平移或旋转过程中出现黑色背景的现象,可以使用“视频效果/扭曲/镜像” 效果制作拼贴效果。
操作提示:
1、添加“视频效果/扭曲/变换”效果。
设置缩放属性值为 50%。
2、添加 4 个“视频效果/扭曲/镜像”效果。
属性值(反射中心 X、Y 以及反射角度)要根据序列帧大小来分别设置。
比如,序列帧大小如果是 1920 x 1080 时,属性值设置可参考下表。
3、再次添加“视频效果/扭曲/变换”效果。
设置缩放属性值为 200%,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原画面大小。
取消勾选“使用合成的快门角度”,设置“快门角度”为 270,从而开启动态模糊。
完成上述设置后,适度地缩放或旋转,就不会再出现黑色背景。
将以上效果全部选中,保存为“拼贴效果”预设,以便重复利用。
为简化起见,将预设中最下方的变换效果简称为“主变换”。
要点 4:调整速度曲线
使用效果控件面板右侧的迷你时间轴调整关键帧的速度。
一般来说,左片段的两个关键帧的速度是“先慢后快”,右片段的两个关键帧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从而实现快闪效果。
◆ ◆ ◆
拉近快闪效果
左片段由正常尺寸到放大,右片段由小尺寸到正常,从而形成连续冲击放大效果。
左片段:由正常尺寸到放大
1、为左片段添加“视频效果/扭曲/变换”效果,设置“缩放”属性关键帧,开始为 100,结束为 200。
2、为开始关键帧设置“缓出”,为结束关键帧设置“缓入”,调整关键帧的速度曲线以实现“先慢后快”。
右片段:由小尺寸到正常尺寸
1、为右片段添加前面创建的“拼贴效果”预设。
2、为“主变换”效果设置“缩放”关键帧。开始为 100,结束为 200(原画面正常尺寸)。
3、同样设置开始关键帧为“缓出”,结束关键帧为“缓入”,调整两个关键帧的速度曲线以实现“先快后慢”。
◆ ◆ ◆
平移快闪效果
左片段向左移出,右片段从左移入,从而形成回弹平移效果。
操作提示:
1、对左片段和右片段都添加“拼贴效果”预设。
2、为左片段中的“主变换”效果设置“位置”关键帧。
开始关键帧在原位,改变结束关键帧的 x 坐标值,以让左片段向左移出。
同样,分别为两个关键帧设置临时插值“缓出”、“缓入”,并调整两个关键帧的速度曲线,以实现“先慢后快”。
3、同样,为右片段的“主变换”效果设置“位置”关键帧。
结束关键帧在原位,改变开始关键帧的 x 坐标值,以让右片段从左移入。
分别为两个关键帧设置临时插值“缓出”、“缓入”,并调整两个关键帧的速度曲线,以实现“先快后慢”。
提示:
如果左片段向右移出,则右片段应该从右移入。
◆ ◆ ◆
旋转快闪效果
与平移快闪制作方法相似,不同的是要设置“主变换”效果中的“旋转”属性。
左片段:顺时针旋转
右片段:逆时针旋转
提示:
如果左片段是逆时针旋转的话,则右片段应该顺时针旋转,以形成回弹旋转的效果。
◆ ◆ ◆
对角线插入快闪效果
与平移快闪制作方法相似,不同的是要设置“主变换”效果中的“位置”参数的 x 坐标和 y 坐标。
左片段:向左下插出
右片段:从左下插入
提示:
如果左片段是向右上插出的话,则右片段应该向右上插入,以形成回弹斜插效果。
◆ ◆ ◆
推远快闪效果
与拉近快闪制作方法相似。
左片段由正常尺寸到变小,右片段由放大到正常,从而形成连续冲击缩小效果。
左片段:由正常尺寸到变小
设置“主变换”效果的缩放属性关键帧:由 200%(原画面正常尺寸) 到 100%。
左片段:由放大到正常
设置“主变换”效果的缩放属性关键帧:由 400%(放大) 到 200%(原画面正常尺寸)。
◆ ◆ ◆
说明
如果将上述效果保存为预设,将省去每次设置的麻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效果面板的预设或预设素材箱上右击,可选择“导入预设”和“导出预设”。
特别提示:可在赞赏后直接下载 MediaTea 所提供的相关资源
“有钱的捧个钱场,好看的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