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之Tcache Attack(2):tcache dup与tcache house of spirit

这篇文章介绍了两种tcache的利用方法,tcache dup和tcache house of spirit,两种方法都是用how2heap中的例题作为讲解。由于tcache attack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分开几篇文章去写。例题后补,写完例题后可能会进行重新排版,内容不会少的!!!

往期回顾:
好好说话之Tcache Attack(1):tcache基础与tcache poisoning
好好说话之Large Bin Attack
好好说话之Unsorted Bin Attack
好好说话之Fastbin Attack(4):Arbitrary Alloc
(补题)2015 9447 CTF : Search Engine
好好说话之Fastbin Attack(3):Alloc to Stack
好好说话之Fastbin Attack(2):House Of Spirit
好好说话之Fastbin Attack(1):Fastbin Double Free
好好说话之Use After Free
好好说话之unlink

编写不易,如果能够帮助到你,希望能够点赞收藏加关注哦Thanks♪(・ω・)ノ

tcache dup

这种利用方式和前面fastbin attack中的fastbin dup很像,tcache dup利用的是tcache_put()未做安全检查的缺陷,我们来回顾一下tcache_put()函数:

static __always_inline void *
tcache_get (size_t tc_idx)
{
  tcache_entry *e = tcache->entries[tc_idx];
  assert (tc_idx < TCACHE_MAX_BINS);
  assert (tcache->entries[tc_idx] > 0);
  tcache->entries[tc_idx] = e->next;
  --(tcache->counts[tc_idx]); 
  return (void *) e;
}

在具备tcache机制的情况下,申请释放内存的时候,_int_free()函数会调用tcache_put()函数,tcache_put()函数会按照size对应的idx将已释放块挂进tcache bins链表中。插入的过程也很简单,根据_int_free()函数传入的参数,将被释放块的malloc指针交给next成员变量。其中没有任何安全检查和保护机制,在大服务提高性能的同时,安全性几乎舍弃了大半

因为没有做任何的检查,所以我们可以对同一个chunk多次free,这就会造成cycliced list。我们在fastbin attack中经常用到

例题:how2heap 中的 tcache_dup

源码如下,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将不重要的输出省略了,不影响正常执行:

  1 //gcc -g -no-pie hollk.c -o hollk
  2 //glibc_2_27:
  3 //patchelf --set-rpath 路径/2.27-3ubuntu1_amd64/ hollk
  4 //patchelf --set-interpreter 路径/2.27-3ubuntu1_amd64/ld-linux-x86-64.so.2 hollk
  5 #include <stdio.h>
  6 #include <stdlib.h>
  7 #include <assert.h>
  8 
  9 int main()
 10 {
 11         int *a = malloc(8);
 12 
 13         free(a);
 14         free(a);
 15 
 16         void *b = malloc(8);
 17         void *c = malloc(8);
 18         printf("Next allocated buffers will be same: [ %p, %p ].\n", b, c);
 19 
 20         assert((long)b == (long)c);
 21         return 0;
 22 }

我们来简单的解读一下这个程序的执行流程:首先创建了一个size为0x20大小的chunk,并将chunk的malloc指针赋给了指针变量a,接下来连续释放了两次chunk_a。然后重新申请了两个size为0x20大小的chunk,并分别将两个chunk的malloc指针付给了指针变量b和指针变量c。最后打印出chunk_b和chunk_c的malloc指针

由于我们在编译的时候使用-g参数,所以在使用gdb进行动态调试的时候可以在对应代码行下断点,首先我们在第13行下断点,看一下已创建的chunk_a的地址在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chunk_a的头指针为0x602250,fd所在位置为0x602260,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在第14行,看一下第一次释放chunk_a后bin中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由于我们利用patchelf将程序执行的glibc修改为2.27版本,所以是存在tcache机制的,所以第一次释放chunk_a之后会被挂在tcache bin中0x20这条单向链表中。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载第15行,再一次释放chunk_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看上图的上半部分,再次释放chunk_a之后chunk_a的malloc指针又一次被挂进了tcache bin中,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gdb给我们的提示,在0x20后有一个标识当前idx链表中chunk的数量,这里显示的是2,tcache_put()函数并没有意识到chunk_a是一个已被释放的chunk,这就造成了cycliced list,chunk_a有指向了自己(是我S了我! )。我们再来看下半部分的chunk_a内部状况,可以看到chunk_a的fd此时指向的是自身的malloc地址。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在第17行,看一下重新申请一个0x20大小的chunk时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由于tcache bin中有符合申请size要求的空闲块,所以在申请0x20大小的chunk时,tcache bin中0x20链表最后一个被释放的chunk_a理所应当的被重新启用。这个时候可以看一下gdb标识当前链表中的chunk数量的确从2变为了1,但是chunk_a虽然被启用,链表中依然还会存在chunk_a的malloc指针,这是由于第一次被启用的是第二次被释放的chunk_a

接下来我们间断点下在第20行,完成第二次申请0x20的chunk,并打印出chunk_b和chunk_c的malloc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打印出的chunk_b和chunk_c的malloc指针都是chunk_a的malloc指针,这是因为chunk_a被释放的两次,第一次申请的chunk_b启用了第二次释放的chunk_a,第二次申请的chunk_c启用了第一次被释放的chunk_a。

总体来说和前面的fastbin attack构造循环单项链表的方式差不多,只是对利用的机制不一样

tcache house of spirit

tcache house of spirit这种利用方式是由于tcache_put()函数检查不严格造成的,在释放的时候没有检查被释放的指针是否真的是堆块的malloc指针,如果我们构造一个size符合tcache bin size的fake_chunk,那么理论上讲其实可以将任意地址作为chunk进行释放。这里就直接采用wiki上面列出的例子进行讲解了:

how2heap中的tcache_house_of_spirit

源码如下,稍作改动,去掉了一些输出语句,不影响正常程序执行流程:

  1 //gcc -g -no-pie hollk.c -o hollk
  2 //patchelf --set-rpath 路径/2.27-3ubuntu1_amd64/ hollk
  3 //patchelf --set-interpreter 路径/2.27-3ubuntu1_amd64/ld-linux-x86-64.so.2 hollk
  4 #include <stdio.h>
  5 #include <stdlib.h>
  6 #include <assert.h>
  7 
  8 int main()
  9 {
 10         setbuf(stdout, NULL);
 11 
 12         malloc(1);
 13 
 14         unsigned long long *a;
 15         unsigned long long fake_chunks[10];
 16 
 17         printf("fake_chunk addr is %p\n", &fake_chunks[0]);
 18 
 19         fake_chunks[1] = 0x40; 
 20 
 21         a = &fake_chunks[2];
 22 
 23         free(a);
 24 
 25         void *b = malloc(0x30);
 26         printf("malloc(0x30): %p\n", b);
 27 
 28         assert((long)b == (long)&fake_chunks[2]);
 29 }

我们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程序的执行流程:首先使用setbuf()函数进行初始化,然后创建了一个堆块,这个堆块的作用其实是为了防止后面的chunk与top chunk合并的。接下来定义了一个指针变量a,还定义了一个整型数组fake_chunk[10]。接下来打印了fake_chunk的起始地址,将fake_chunk[1]中的内容修改成了0x40。接下来将fake_chunk[2]所在地址赋给指针变量a,然后释放a。接着重新申请一个size为0x40大小的chunk,并将其malloc地址赋给指针变量b,最后打印出chunk_b的malloc地址

由于我们在编译阶段使用了-g参数,所以在使用gdb调试过程中可以在代码行下断点。首先我们在第19行下断点,看一下打印出来的fake_chunk[]的起始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fake_chunk[]的起始地址为0x7fffffffdea0,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在第21行,执行fake_chunks[1] = 0x40;这段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ake_chunks[1] = 0x40这段代码修改了fake_chunk[1]中的内容,这其实是一个构造fake_chunk的过程,0x40就是这个fake_chunk的size,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在第25行,我们看一下在释放fake_chunk后bin中的状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由于我们使用了patchelf将程序的glibc修改成了2.27版本,所以存在tcache机制,释放的chunk会被挂进tcache bin中。那么由于我们将fake_chunk[2]所在地址赋给了指针变量a,并且free(a)。由于tcache_put()函数没有做任何的安全检查,所以就将fake_chunk看作为一个正常的chunk给释放了。所以我们可以在tcache bin的0x40这条单向链表中看到fake_chunk的malloc指针。接下来我们将断点下在第28行,重新申请一个size为0x40大小的chunk_b,并打印其malloc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打印出的chunk_b的malloc地址就是fake_chunk的malloc地址。这是由于在tcache bin中的0x40链表里刚好有符合申请size要求的空闲块,这个空闲块就是fake_chunk,所以再次申请的时候fake_chunk作为链表中最后一个chunk,就被重新启用了

例题后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8
    评论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hollk

要不赏点?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