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为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的2学分的现代通信原理c
课程设计要求如下
我们选择设计的是2ASK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一:2ASK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1.设计思路
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
1. 基本参数设置:定义码元数M、每码元复制次数L、每码元宽度Ts、码元速率Rb等参数,用于生成基带信号。
2. 生成基带信号:首先生成随机的二进制码元序列,然后根据每码元复制次数L和每码元宽度Ts的定义,复制形成波形。生成的基带信号经过2ASK调制,生成2ASK信号,具有一定的调制深度。
3. 加入噪声:利用awgn函数向信号中添加高斯白噪声,通过设置信噪比EbN0来控制信号的信噪比,模拟信道中的噪声干扰。
4. 解调:采用相干解调的方式,将加噪声信号与载波相乘,实现信号的解调,得到解调后的信号。
5. 滤波:设计并生成一个低通滤波器,计算其频率响应,然后将解调后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和无用频率成分。
6. 抽样判决:根据设定的抽样限值,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抽样判决,用于恢复发送的二进制码元序列。
7. 绘制频谱图:最后,通过绘制基带信号、2ASK信号以及经过处理后的信号的频谱图,可以观察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并进行频谱分析。
综合以上步骤,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涵盖了从信号生成、调制、传输、解调、滤波到信号恢复的完整过程,帮助理解和分析数字通信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和特性
8. 绘制波形图:通过绘制基带信号波形和2ASK信号波形,可以直观地了解信号的时域波形特征。
2.代码部分
% 基本参数
M=10; % 产生码元数
L=100; % 每码元复制L次,每个码元采样次数
Ts=0.001; % 每个码元的宽度,即码元的持续时间
Rb=1/Ts; % 码元速率1K
dt=Ts/L; % 采样间隔,dt = 1e-5
TotalT=M*Ts; % 总时间(总共10个码元,一个码元持续时间Ts)
t=0:dt:TotalT-dt; % 时间(删去dt会报错)
Fs=1/dt; % 采样间隔的倒数即采样频率,Fs = 1e5
% 产生单极性波形,并做出原始信号图形
wave=randi([0,1],1,M); % 产生二进制随机码。randi([0,1],1,M)为生成1*M大小的矩阵,且矩阵内元素为0或1(随机),这里M为码元个数
fz=ones(1,L); % 定义复制的次数L,L为每码元的采样点数
x1=wave(fz,:); % 将原来wave的第一行复制L次,称为L*M的矩阵(矩阵索引:A(i, :):引用矩阵 A 的第 i 行的所有列。A(:, j):引用矩阵 A 的第 j 列的所有行。)
jidai=reshape(x1,1,L*M); % 产生单极性不归零矩形脉冲波形,将刚得到的L*M矩阵,按列重新排列形成1*(L*M)的矩阵
fc=10000; % 载波频率10kHz ;Fs = 1e5,Fs = 10 Fc,一个码元周期内十个载波 。
zb=cos(2*pi*fc*t); % 载波
ask2=jidai.*zb; % 2ASK的模拟调制 S2ASK(t)=f(t)*cos2piFct
figure(1); % 绘制第1幅图
subplot(211); % 窗口分割成2*1的,当前是第1个子图
plot(t,jidai,'LineWidth',2);% 绘制基带码元波形,线宽为2
title('基带信号波形'); % 标题
xlabel('时间/s'); % x轴标签
ylabel('幅度'); % y轴标签
axis([0,TotalT,-0.1,1.1]) % 坐标范围限制
%作调制信号图
subplot(212) % 窗口分割成2*1的,当前是第2个子图
plot(t,ask2,'LineWidth',2); % 绘制2ASK的波形
title('2ASK信号波形') % 标题
axis([0,TotalT,-1.1,1.1]); % 坐标范围限制
xlabel('时间/s'); % x轴标签
ylabel('幅度'); % y轴标签
%输入噪声
tz=awgn(ask2,20); % 信号ask2中加入白噪声,信噪比为SNR=20dB
figure(2); % 绘制第2幅图
subplot(211); % 窗口分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