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磁盘用sda,sdb,sdc…表示,每个磁盘又能分若干区,如:sda1,sda2,sda3… sdb1,sdb2,sdb3…(sd不变,后面只变动abcde和12345等)
假如你现在系统中自带一个磁盘了(因为你在安装linux时就自动有一个盘了,就像Windows系统,只要能开机,它肯定得有一个C盘),那它就是sda,然后内存不够用,你又手动添加一个盘,系统自动取名sdb盘,还不够就再加盘,就叫sdc了。
这个时候你感觉sdb中内存用不完,想留着一部分备用怎么办,就要分区,就像Windows中只有一个C盘,全部放一个盘里感觉太乱,然后就分了D盘,E盘等。
和Windows不同,linux一个硬盘主分区至少有1个,最多4个,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1个。且主分区+扩展分区总共不能超过4个。逻辑分区可以有若干个。简单说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加一起最多只能分4个,就是sdb1,sdb2,sdb3,sdb4(必须按顺序排1-4).大于且包含5以上的就叫逻辑分区,如:sdb5,sdb6…
然后把分区挂载到目录上。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把分区指定和一个目录关联(可以是你手动创建的目录),然后在这个目录里存东西就相当于在分区里存了。
下面举个实例讲解:
我用的是虚拟机测试的,加了一个10G的磁盘,之前创建虚拟机时有个20G的,因为它是第一个硬盘,20G的就是sda,后加的10G盘,因为它是第二块硬盘,盘名肯定叫sdb了
对Linux磁盘分区和挂载的理解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3-25 15:10:01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