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发展史
1846年,卡尔·蔡司先生在耶拿市Neugasse街7号开设一间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的小作坊。
1866年,销售第1000台显微镜。ErnstAbbe先生加入蔡司先生企业,使蔡司公司显微镜技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1884年至1891年:耶拿“Schott& Gemossen玻璃厂”成立,卡尔·蔡司先生于1888年逝世,成立了卡尔·蔡司基金会。
1900年,在AugustKöhler先生的帮助下,蔡司先生的小作坊开始全球性扩展,同样,奠定荧光显微镜坚实基石。
1936年,通过与FritsZernike先生的合作,第一台用于活细胞检测分析的相衬显微镜问世。FritsZernike先生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年,经济奇迹和电子时代:与AEG公司合作实现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商业化。
1989年,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显微镜成为图像处理工作站,高速发展起来的软件技术和数字相机扩展了显微镜的应用领域。
2000年,操作控制技术辅助成像技术,显微镜成为自动化图像显示系统。
明视野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
组成:
- 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和聚光器;
- 光学放大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显微镜的主体,目镜和物镜是由复杂的透镜组构成;
- 机械装置:用于固定材料和观察方便,包括镜台(载物台)、调节器和物镜转换器等。
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于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于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原理: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因而视野的背景是黑的,物体的边缘是亮的。
适用范围:生活细菌运动性观察。
特点:只能看到物体的存在与运动,不能辨清其微细结构。
相差显微镜
基本原理: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
光的波长长短具体表现为颜色差别,光的振幅高低具体表现为明亮程度的不同。
由于微生物细胞的个体微小,含水量大,与背景反差小,光线透过标本时,光的波长和振幅发生的改变不明显,无法被眼睛识别。因此利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常常采用染色的方式增加细菌与背景的反差(利用了标本的颜色变化——波长的改变)。
暗视野显微镜:利用明暗反差。
适用范围:对透明的活体进行直接观察。
荧光显微镜
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原理:荧光素吸收紫外线并放出部分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背景显现为光亮有色物体。
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主要用于研究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一般具有双折射的物质都可以用这种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如在植物学方面,如鉴别纤维、染色体、纺锤丝、淀粉粒、细胞壁以及细胞质与组织中是否含有晶体等;在植物病理上,病菌的入侵,常引起组织内化学性质的改变,可以偏光显微术进行鉴别;在人体及动物学方面,常利用偏光显微术来鉴别骨骷、牙齿、胆固醇、神经纤维、肿瘤细胞、横纹肌和毛发等。
共聚焦显微镜
从一个点光源发射的探测光通过透镜聚焦到被观测物体上,如果物体恰在焦点上,那么反射光通过原透镜应当汇聚回到光源,这就是所谓的共聚焦,简称共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或LSCM)]在反射光的光路上加上了一块半反半透镜(dichroic mirror),将已经通过透镜的反射光折向其它方向,在其焦点上有一个带有针孔(Pinhole),小孔就位于焦点处,挡板后面是一个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可以想像,探测光焦点前后的反射光通过这一套共焦系统,必不能聚焦到小孔上,会被挡板挡住。于是光度计测量的就是焦点处的反射光强度。其意义是:通过移动透镜系统可以对一个半透明的物体进行三维扫描。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术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术出现于60年代,它不仅能观察无色透明的物体,而且图像呈现出浮雕壮的立体感,并具有相衬镜检术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优点,观察效果更为逼真。
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又称为实体显微镜、立体显微镜,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等。它具有两个完整的光路,所以观察时物体呈现立体感。
主要用途有:
①作为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组织学、考古学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
②做纺织工业中原料及棉毛织物的检验。
③在电子工业,做晶体等装配工具。
④对各种材料气孔形状腐蚀情况等表面现象的检查。
⑤对文书纸币的真假判断。
⑥透镜、棱镜或其它透明物质的表面质量,以及精密刻度的质量检查等。
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主要用于鉴定和分析金属内部结构组织,它是金属学研究金相的重要仪器,是工业部门鉴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金相组织的显微镜。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和普通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
不仅可以鉴别和分析各种金属、合金材料、非金属物质的组织结构及集成电路、微颗粒、线材、纤维、表面喷涂等的一些表面状况,金相显微镜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化工和仪器仪表行业观察不透明的物质和透明的物质。如金属、陶瓷、集成电路、电子芯片、印刷电路板、液晶板、薄膜、粉末、碳粉、线材、纤维、镀涂层以及其它非金属材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所以用金相显微镜来检验分析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在工业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
倒置显微镜
倒置生物显微镜是为了适应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中的组织培养、细胞离体培养、浮游生物、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显微观察。由于上述样品特点的限制,被检物体均放置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这样就要求倒置显微镜的物镜和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很长,能直接对培养皿中的被检物体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因此,物镜、聚光镜和光源的位置都颠倒过来,故称为”倒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多用于无色透明的活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