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域门测量背景
天线测试技术发展到目前,其测量方法涉及到频域、时域、空域及数字域,但常用的的测量方法目前仍以频域为主,而频域测试的指标只是得到该指标对应于频率的综合响应,而无法分析和区分其他因素如接头,传输线,馈电点,测试场环境反射对其影响和干扰程度,也难以去除这些影响测试准确度的干扰。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软件处理功能的强大,时域测试技术开始进入从业者的视野,该技术应用在天线方向图的测试场,可有效解决为保证测试准确性而不断追求低反射的方式所造成建设成本高的缺陷。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同时,时域测试还能有效解决反射和干扰的问题,还原实际天线辐射性能,及对故障进行定位等问题。
本文关于时域门的说明主要是指具有时域选件的矢网关于时域门的应用。
2.时域门测量原理

天线方向图测量采集的信号一般指频率域的信号。此数据经过反傅里叶变换到时间域,在时间域下不同的时间点反映的是从发射天线经不同路径到达被测天线的信号强度。很显然,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被测天线的路径最短,所以最先到达。当被测天线的主波束对准发射天线,且极化相同时,这一到达信号幅度最大。其它各反射信号,因为所经历的路径比直射波长,花费了更多时间,所以到达时间晚于直射波。一般来说,反射信号因为反射体的材料,形状以及空间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其强度要显著低于上述的直射波。从时域图上可以看到,在时间轴上,很明显看到直射波和反射波分布在不同区域,也就是明显被分开了。而频域响应是多径信号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区分。为了滤除反射波,在直射波附近加一个“门”,只让直射信号通过,反射信号被阻挡在“门”外。在数学上,时间域信号乘以一个“门”函数就达到了这个目的。经这样处理后的时域信号再变换回频域。此时,频率域的响应信号仅剩下直射波的响应信号,反射波信号被滤除掉了。这就是时域“门”的原理。
矢网实现时域测量通常依赖于以下原理:
-
傅里叶变换: 利用傅里叶变换将频域数据转换为时域数据。由于频域和时域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逆傅里叶变换(IFFT)从S参数数据中获得时域响应。
-
时域门控: 时域门控是一种技术,它允许矢网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测量,从而提取与该时间窗口相关的频域信息。
3.时域“门”应用要考虑的因素
3.1时域截断
时域的截断即加窗对应于频域上与窗函数频谱的卷积,窗函数频谱的大副瓣会造成较大的频谱泄漏误差,高低边频误差相对较大,因而实际测试频带需展宽为天线工作带宽的5%-10%。
3.2.测量距离与采样点数
距离参数是重复响应之间隔的距离(或时间长度),由于频域采样间隔使时域响应周期性的变化,因而它限定了最大的测量距离(m),其计算公式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采样点数和频带宽度决定了时域测试最大距离,为了提高测量范围,可修改两项设置:增加扫描点数; 减小频率跨度;对于确定的场及测试系统,所测试的频带越宽,所需要的扫描频率点越多,然而,频率点数与测量速度是矛盾的,频率点数越多,扫描速度越慢。但能“看”到的距离也越远。在能“看清”整个被测天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测量点数,以提高测试速度。
3.3确定直射波
应用时域门时,必须要将时域门的中心设置到直射波到测试转台的旋转中心,保证在旋转过程中,天线长度加上距离分辨率不超出门之外。对一个确定场来说,此参数只需要确定一次。如果精确知道测试距离,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及介质特性,直射波传输时间可以精确计算。但有时确定这些并不容易。甚至,当更换一根测试电缆时,如果新电缆的长度或介质特性与原来的不一致,此参数必须重新计算。
而通过矢网的时域功能可自动确定此参数。当被测天线的主波束大致与发射天线相对且极化相同时,在时域,直射波电平必然最高。利用此特性,可以用如下方案自动确定直射波:
- 被测天线大致对准发射天线,极化转到一致。
- VNA(矢量网络分析仪)设置足够多扫描点,并变换到时域。
- 打开VNA的Marker,用Marker找到最高值。
- 将时域门的中心设置到最高值处。
- 注意第一条件很重要,否则有可能找到的不是直射波。
3.4“门”的宽度问题

时域门的宽度选择要遵循的原则是既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太窄过滤掉了本应被被测天线接收的那部分信号,造成测量失准;太宽有可能放进来反射信号。
为了保证第一点,门的宽度应该是天线长度,两端再各加一个天线距离的分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3.5附加效应问题
时域加“门”后,门函数在频域的响应必须与原函数的频域响应进行卷积,结果就造成频域响应的畸变(响应曲线有差异)。正常情况下需要对畸变进行校准,以恢复正常响应。但在方向图测量过程中,由于只是看各位置的相对信号比,可以不必校准。但要注意,因为畸变的程度与被测信号的频带密切相关,如果需要与标准增益喇叭对比确定被测天线增益,则测量标准增益喇叭电平的条件必须与被测天线的相同。
4.矢网时域门设置部分参数说明
4.1.门形状
门与窗口滤波器类似也有滤波器的形状,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滤波器形状:最小、标准、宽和最大来优化测量。不同形状的门有不同的特性,门的特性通过以下指标定义:
-
通带波纹和旁瓣电平:描述门的形状。
-
截止时间:是门的终止时间(滤波器边缘-6dB 处)和第一个旁瓣峰值点之间的时间。
-
最小门跨度:是截止时间的两倍。
门形状 | 通带波纹 | 旁瓣电平 | 截止时间 | 最小门跨度 |
最小 | ±0.10dB | -48dB | 1.4/频率跨度 | 2.8/频率跨度 |
标准 | ±0.01dB | -68dB | 2.8/频率跨度 | 5.6/频率跨度 |
宽 | ±0.01dB | -57dB | 4.4/频率跨度 | 8.8/频率跨度 |
最大 | ±0.01dB | -70dB | 12.7/频率跨度 | 25.4/频率跨度 |

4.2.门特性
4.3.时域变换模式

1)带通模式:在时域带通模式下,频率设置比较随意,起始频率不必从0Hz开始。适用于工作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器件进行测量,比如带通滤波器。频率点也不具有谐波相关性,只能提供冲击激励。

2) 低通模式:是对传统的TDR测量方式的模拟,能提供阶跃和冲击两种激励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测量结果不但描述了阻抗不连续性所在的位置,而且可以表示出阻抗变化的类型。由于时域变换后虚部为0,因此将显示格式设为实部格式能更直观的观察测量结果。
低通冲激是一个从 0 到最大然后在到 0 的电压波形。脉冲宽度是通过在频域测量时的频率跨度确定的。
低通阶跃是一个从 0 到最大的电压波形。步进上升时间是通过在频域测量是的最高频率确定的。

5.参考链接
https://www.doc88.com/p-5874401470552.html
https://www.mwrf.net/tech/antenna/2013/1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