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台计算机
讲一切东西我们都从它的历史开始嘛。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它在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说也有别的计算机比它早,但这要看你对计算机怎么定义,反正这个是比较接近目前计算机设计思路的,所以叫做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你要较真的话,也可以说1623年,帕斯卡发明了人类第一台机械计算机,帕斯卡加法器,也可以算是计算机。还有很多很多先贤,尤其是数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在这之前做出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计算机。还有1937年设计,1942年成功测试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不可编程,仅能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
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它每秒才5000次加法,还没有现在的计算器快,但对当时的技术已经是很先进了。它占地颇多,极其笨重,出了问题排查起来又非常费事。
举另一个例子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下面这个图是1965年的硬盘,你猜猜有多大呀?5M!!!对,就5M!!!现在一张高清照片都放不进去。当时还要用叉车来搬运。到后面你就会知道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东西都那么巨大了。
二、计算机发展史
从1946年的ENIAC开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特点: 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特点: 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使用磁芯存储器。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编程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完善。
-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至今):
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