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公式: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 动机 * 学习力 * 创造力 * 心流
动力:好奇心 + 激情 + 运动 + 掌握感
好奇心:你对某件事的基本兴趣,激情的构成元素之一。
从培养好奇心开始,转化为激情,转化为使命感。
- 好奇心
写下 25 件你最好奇的事情,要具体,越具体越好。
多种好奇心的交集不仅能提升好奇心强度,还能为模式识别或联想创造必要条件。2模式识别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大多数神经元的基本工作。
作为结果,每当我们识别出一种模式,大脑都会奖励我们少量的多巴胺。
创意会螺旋式上升,一个好点子往往会带来下一个好点子的原因。
将动机叠加起来,也就是将好奇心一层层叠加起来,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提升驱动力。
当我们面临重压时,内在的生物机制会为我们分担压力。
你会更努力地工作,但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工作。
此外,由于多巴胺提供了一系列额外的认知益处更强的注意力、学习力以及更快的模式识别能力,你的工作也会更高效。
- 好奇心 + 环境正反馈,激情十足
产生激情,还要有环境和角色,生命的本质是,渴望被看见。
他人的积极关注通过激发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分泌,创造信任与爱的感觉,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并加深对激情的追求。
- 运动
运动最关键的是,可以调节神经系统。
挑战任何不可能,都会让你经历情绪上的波折。
我经常因为有点害怕或模糊不清,就逃避了;锻炼是真好用,你会觉得锻炼是取悦自己,而不是自找苦吃。
如果你不能定期调节你的神经系统,让自己镇静下来,你就会感到崩溃或筋疲力尽。
运动不仅能降低我们身体系统中的应激激素水平,还会促进,让我们更加冷静,这分泌内啡肽和大麻素等情绪助推器对于长期保持巅峰表现至关重要。
但我只有早上想锻炼,所以我必须早睡,所以我必须玩的足够尽兴(玩几盘闹闹天宫),然后眼睛按摩,10点睡觉。
- 掌控感
掌控感被称为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心流状态总是在专注中出现。
现在有大模型不一样了,不用特意按照 85% 熟悉 + 15% 意外 来安排学习教程。
什么微积分,高等数学或者数学分析,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很难,一堆符号跟天书似的。
你如果是用不断问答的方式去学的话,就会产生降维打击的效果。
上文的 XXX,我看不懂
尝试用连续问答,来深度理解一个知识点。
重点对名词 、动词分析提问,从而关联到之前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和脑海中依然模糊的内容。
例如,生物的减数分裂,我的连续问答是:
问1:目的是什么?答1:使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问2:减去哪些染色体?答2:同源染色体。
问3:为什么要减同源染色体?答3:因为上面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
问4:遗传因子是什么?答4:能控制同一性状的物质。
就这样减数分裂这个概念,会关联到有丝分裂和遗传因子,即深入理解了减数分裂,还回顾了以前的知识点。
为了增进理解,你可以继续提问和回答,直到让思维变得清晰为止。
问着问着就超纲了,很容易就超纲了,超出了大纲的所要求的理解水平。
你再反过来看那个知识就简单了、就容易了。
但是你不去问它,你不想去理解它。
理解的方式只能通过问答,你说你不想去理解这个知识,你不做问答,它当然难了,这是逻辑!
什么是难?难就是它不好理解。你理解不了你觉得难,而你本来就不想理解它,它当然难。
学习力 = 思维策略 + 结果意识 + 迭代意识 + 舒展能量
-
思维策略
-
结果意识
做事情,一定是有目标和结果的。
-
迭代意识
从来不思考问题,而是思考差距,无限迭代差距,周而复始,只做可迭代的事。
不断的模仿一个人,不断缩小差距,第一遍做肯定很差的。
为什么我没有迭代的动力?因为没有正反馈!
市场是 80 分才有正反馈,但你第一次做 20 分,第二次 30 分…,第 20 次 70 分,但没 80 分,因为不确定性,你也不知道你已经 70 分了,你没有正反馈你就放弃了。
不确定性这是好事情,因为确定性的事情,普通人没有机会的。
但唯一确定的是,只有你愿意不停的迭代和缩短差距,是 120% 能获得正反馈的,时间问题和迭代问题(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好)。
这是人和人之间,最核心的区别吧,就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区别。大部分人做事只看结果,TA就不能持续进化。
-
舒展自己
你重复做一件事情,那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你做这件事情是期待、快乐、满足、主动的才行,而且你能够做好。
第一,你喜欢这个行业,由衷的喜欢。
第二,你能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核心人物。
其实我觉得,我的脑子,很难思考出一个深度问题,因为实在是不太灵活。
所以,我的显性意识只负责学习,真正思考部分全部交给潜意识。
创造力 = 放下思维 + 慧觉潜意识 + 模式积累
创造力,我觉得是 潜意识 +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自己需要积累的,比如搞算法,需要每天看论文(积累模式),迁移改进自己的产品。
潜意识,这个是需要训练的,很多科学家都有内观的习惯。
- 让思维放下,以潜意识为主,让想法不受阻碍
比如月影逐波里有这种专门的潜意识思考训练软件,我感觉非常好。
我不是打广告,我是觉得搞科技,TA真的需要潜意识思考,是真正跨越不可能的技艺。
心流 = 永远选择反击 + 风险
进入心流:永远选择反击,而不是后退,这就是我的立场!
战斗信号是在大脑中继站——丘脑中心——产生的。
当这一信号被触发时,我们会经历一种矛盾的体验:既感到挫败,又对这种感觉喜爱有加。
如果人类拥有自主选择刺激大脑任一区域的权力,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这个区域。为什么呢?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沮丧感,而是因为这种沮丧感交织在一种我们永远不会厌倦的感觉中:勇气。
挣扎是一种对话。当大量信息涌入时,大脑会提出一个问题:“嘿,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你是想耗费大量精力反击,还是想后退一步,寻找其他选择?
心流始于我们做出反击的决定。
回答大脑提出的问题可以将挫败感转化为勇气。
我们需要这样回答:“当然,我选择战斗。这就是我的立场!”
这也是勇猛精进的习惯如此重要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缺乏应对挑战的本能,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退缩。
如果我们不能本能地“战斗”,就会倾向于寻找其他选择。
这也是由生物学机制决定的。
大脑是消耗能量的主力,它消耗了我们身体25%的能量,却只占我们体重的不到2%。
因此,其首要任务是提高效率,尽可能储存能量。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脑都会倾向于选择逃跑。
而心流始于我们做出战斗的决定。
在目标不明确或无法获得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不要在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点之外挣扎。
如果你真的陷入了困境,那么就利用新颖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也就是说,去探寻独特、新颖之处。
确保你的模式识别系统已经严阵以待,确保自己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阻碍创造力的涌现。
如果心情不好,可以用感恩练习、正念练习、健身、睡眠等手段来修复你的情绪。
在挣扎阶段,要避开“严重后果”这一触发器。
当然,你需要承担足够的风险来让自己保持在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状态,但试图强行解决这个问题几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强化心流:风险
世间万物有什么比心流体验更妙不可言?
唯有更多、更持久的心流体验,更深层次的心流状态。有什么秘诀可以帮助我们吗?借助神经化学的作用让生活更美好。
本质上,在心流体验中,可以通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将“微心流”转变为“宏心流”。
如果你正处于心流状态,想要持续更久或更加深入,就需要激活更多的心流触发器,比如提升你所做事情的新颖性、复杂性或不可预测性,比如采用更有创意的行事方式,比如稍微提高挑战难度,或者再多冒一点风险。
是的,风险。
在心流体验中,如果我们已经呈现出了巅峰表现,的确可以依靠“严重后果”来推动自己进入更深层次的心流状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发表演讲(一种可以利用众多心流触发器的活动,通常会促使你进入心流状态),偶尔脱稿,即兴发挥一两分钟,是加深心流状态(进而提高演讲质量)的极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