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深入形象理解频率分辨率,补零,栅栏效应,频谱泄漏

写在前面

不知大家是否对补零的作用是什么,栅栏效应,频谱泄漏,采样频率,采样点数,频率分辨率,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所困惑呢?请耐心读完,并用matlab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频率分辨率

可以理解为在使用DFT时,在频率轴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频率间隔
它实际是作FFT时谱图中的两条相邻谱线之间的频率间隔,也有称作步长。f0=fs/N=1/NTs=1/T,其中N为采样点数,fs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间隔。所以NTs就是采样前模拟信号的时间长度T,所以信号长度越长,频率分辨率越好。是不是采样点数越多,频率分辨力提高了呢?其实不是的,因为一段数据拿来就确定了时间T,注意:f0=1/T,而T=NTs,增加N必然减小Ts ,因此,增加N时f0是不变的。只有增加点数的同时导致增加了数据长度T才能使分辨率越好。还有容易搞混的一点,我们在做DFT时,常常在有效数据后面补零达到对频谱做某种改善的目的,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增加了N,从而使频率分辨率变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补零并没有增加有效数据的长度,仍然为T。也可以从信息论角度来分析,并未增加数据的信息熵,在另一域自然也不会多出信息熵,不仅能量守恒,信息熵也守恒。
补零好处
1)使数据N为2的整次幂,便于使用FFT。
2)补零后,其实是对DFT结果做了插值,克服“栅栏”效应,使谱外观平滑化;我把“栅栏”效应形象理解为,就像站在栅栏旁边透过栅栏看外面风景,肯定有被栅栏挡住比较多风景,此时就可能漏掉较大频域分量,但是补零以后,相当于你站远了,改变了栅栏密度,风景就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栅栏效应:
在DFT过程中,最后对信号的频谱采样,有些重要的峰值会被忽略,fn=(n-1)fs/N;dF=fs/N;N增大,dF减小,使X(k)做插值处理,外观变得平滑。

3)由于对时域数据的截短必然造成频谱泄露,因此在频谱中可能出现难以辨认的谱峰,补零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这种现象,但也可能加重。
频谱泄漏:
信号为无限长序列,运算需要截取其中一部分(截断),于是需要加窗函数,加了窗函数相当于时域相乘,于是相当于频域卷积,于是频谱中除了本来该有的主瓣之外,还会出现本不该有的旁瓣,这就是频谱泄露!为了减弱频谱泄露,可以采用加权的窗函数,加权的窗函数包括平顶窗、汉宁窗、高斯窗等等。而未加权的矩形窗泄露最为严重。
我们考虑窗函数主要是以下几点:
主瓣宽度B最小(相当于矩形窗时的4π/N,频域两个过零点间的宽度)。
最大边瓣峰值A最小(这样旁瓣泄露小,一些高频分量损失少了)。3.边瓣谱峰渐近衰减速度D最大(同样是减少旁瓣泄露)。
 对于周期信号,整周期截断是不发生频谱泄露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抑制频谱泄露应该从源头抓起,尽可能进行整周期截断。
N点的选取
1)由采样定理:fs>=2fh,
2)频率分辨率:f0=fs/N,所以一般情况给定了fh和f0时也就限制了N范围:N>=fs/f0。
频率/采样点数/谱线数的设置要点
1/fs代表采样周期,是时间域上两个相邻离散数据之间的时间差。
fs/N用在频率域,只在DFT以后的谱图中使用,**FFT在matlab中,横轴不是代表真实的频率,而是点数,要通过变换将点数对应频率fn=(n-1)f0=(n-1)fs/N=(n-1)/T;单位Hz,转换为角频率wn=2πfn.**注意区别fourier,它横轴是
真实的频率。
最高分析频率:Fm指需要分析的最高频率,也是经过抗混滤波后的信号最高频率。根据采样定理,Fm与采样频率Fs之间的关系一般为:Fs=2.56Fm;
2)采样点数N与谱线数M有如下的关系:
N=2.56M 其中谱线数M与频率分辨率ΔF及最高分析频率Fm有如下的关系:ΔF=Fm/M 即:M=Fm/ΔF 所以:N=2.56Fm/ΔF

基于matlab实例分析

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中仅包含两个正(余)弦波,一个是1.05MHz ,一个是 1MHz ,即 f(t)=cos(2π1050000t)+cos(2π1000000t)。设定采样频率为Fs=100Mhz,如果采 1000个点,那么时域信号的时长就有 10微秒

NO.1

clear;clc
close all %频率分辨率为1/NTs=fs/N=100e6/1000=100kHz>50kHz 所以分不出来
%% FFT
Fs = 100e6;		    % 采样频率 Hz
T = 1/Fs;		    % 采样周期 s
L0 = 1000;                  % 信号长度
L = 1000;                   % 数据长度
t0 = (0:L0-1)*T;            % 信号时间序列
x = cos(2*pi*1e6*t0) + cos(2*pi*1.05e6*t0); % 信号函数
t = (0:L-1)*T;              % 数据时间序列
%% Plot
figure(1)
plot(t*1e6,x,'b-','linewidth',1.5)
title ('\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Time domain signal')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t /\rm \mus')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t\rm)')
grid on;
axis([0 10 -2 2])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 FFT
Y = fft(x);                   % 快速傅里叶变换
% 计算双侧频谱 P2。然后基于 P2 和偶数信号长度 L 计算单侧频谱 P1 双边普的幅度两倍,对折,移到零点,fftshift是双边频谱移到零点偶对称。
P2 = abs(Y/L0);   %fft除以L0才是真实的fourier系数
P1 = P2(1:L/2+1); %第一个点到
P1(2:end-1) = 2*P1(2:end-1);
f = Fs*(0:(L/2))/L;% Rfft
figure(2)
plot(f,P1,'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axis([0.5e6 1.5e6 0 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Power Spectrum')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f /\rm Hz')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f\rm)')
grid on;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 figure(3)
% f = Fs*(0:(L-1))/L;% Rfft
% plot(f,P2,'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看下双边普
% figure(4)
% plot(f,abs(fftshift(Y)),'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看下fftshift双边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频谱点稀疏,在1MHz附近根本无法将1 MHz 和1.05 MHz 的两个频率分开。
NO.2
在1基础上补0 可以看出时时域上前面与1相同补零6000个,在频谱上显得更加细致,
但补零操作增加了频域的插值点数,让频域曲线看起来更加光滑,即减缓了栅栏效应
频率分辨率不改变Fs/Nfft=100kHz>50kHz 增加了FFT频率分辨率使得频谱细化

clear;clc
close all  
%% FFT
Fs = 100e6;		    % 采样频率 Hz
T = 1/Fs;		    % 采样周期 s
L0 = 1000;                  % 信号长度
L = 7000;                   % 数据长度
t0 = (0:L0-1)*T;            % 信号时间序列
x = cos(2*pi*1e6*t0) + cos(2*pi*1.05e6*t0); % 信号函数
t = (0:L-1)*T;              % 数据时间序列
y = zeros(1,L);
y(1:L0) = x;
%% Plot
figure(1)
plot(t*1e6,y,'b-','linewidth',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Time domain signal with Zero Padding')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t /\rm \mus')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t\rm)')
grid on;
axis([0 70 -2 2])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 FFT
Y = fft(y);                   % 快速傅里叶变换
% 计算双侧频谱 P2。然后基于 P2 和偶数信号长度 L 计算单侧频谱 P1。
P2 = abs(Y/L0);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0:(L/2))/L;% Rfft
figure(2)
plot(f, P1,'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axis([0.5e6 1.5e6 0 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Power Spectrum')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f /\rm Hz')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f\rm)')
grid on;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频谱点密集了不少,但是在 1MHz 附近依然无法将 1.05MHz和 1MHz的两个频率成分分开。
可以看出,波形分辨率只与原始数据的时长T有关
也就是说,补零操作增加了频域的插值点数,让频域曲线看起来更加光滑,也就是增加了FFT频率分辨率.
NO.3
这里不补零而是真实的增加信号长度 频率分辨率=14kHz<50kHz
采样频率对1MHz来说是整周期取样所以无频谱泄漏 但1.05MHz有
但是其周边的点上却都有不小的幅值,这就是所谓的频谱泄露,因为数据点的个数影响,1mhz处有谱线存在,但在1.05处没有谱线存在

clear;clc
close all

%% FFT
Fs = 100e6;		    % 采样频率 Hz  
T = 1/Fs;		    % 采样周期 s
L0 = 7000;                  % 信号长度
L = 7000;                   % 数据长度
t0 = (0:L0-1)*T;            % 信号时间序列
x = cos(2*pi*1e6*t0) + cos(2*pi*1.05e6*t0); % 信号函数
t = (0:L-1)*T;              % 数据时间序列
%% Plot
figure(1)
plot(t*1e6,x,'b-','linewidth',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Time domain signal')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t /\rm \mus')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t\rm)')
grid on;
axis([0 70 -2 2])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 FFT
Y = fft(x);                   % 快速傅里叶变换
% 计算双侧频谱 P2。然后基于 P2 和偶数信号长度 L 计算单侧频谱 P1。
P2 = abs(Y/L0);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2*linspace(0,1,L/2+1);% Rfft
figure(2)
plot(f, P1,'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axis([0.5e6 1.5e6 0 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Power Spectrum')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f /\rm Hz')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f\rm)')
grid on;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O.4
为了解决上个问题,可以设法使得谱线同时经过 1.05MHz 和 1MHz这两个频率点,找到他们的公约数。
如果原始数据不变,在后面再补充 1000 个零点:

clear;clc
close all  %3基础上补零看看对频谱泄漏的影响
%增加了FFT频率分辨率使得频谱细化
%FFT分辨率就是 fs/8000=12.5khz ,是这两个频率的公约数
%所以谱线同时经过 11.05 这两个频率点。 减缓了频谱泄漏 但其余部分任有少量泄漏,会有一些旁瓣出现,这是因为补零影响了原始信号
%所以将L0=8000,试试 这样就不存在补零带来的误差了。
%补零仅是减小了频域采样的间隔。这样有利于克服由于栅栏效应带来的有些频谱泄露的问题 但也可能加重
%% FFT
Fs = 100e6;	            % 采样频率 Hz
T = 1/Fs;		    % 采样周期 s
L0 = input('please 7000 or 8000=');                  % 信号长度
L = 8000;                   % 数据长度  把它改成16000试试 频谱更清晰
t0 = (0:L0-1)*T;            % 信号时间序列
x = cos(2*pi*1e6*t0) + cos(2*pi*1.05e6*t0); % 信号函数
t = (0:L-1)*T;              % 数据时间序列
y = zeros(1,L);
y(1:L0) = x;
%% Plot

figure(1)
plot(t*1e6,y,'b-','linewidth',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Time domain signal')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t /\rm \mus')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t\rm)')
grid on;
axis([0 80 -2 2])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 FFT
Y = fft(y);                   % 快速傅里叶变换
% 计算双侧频谱 P2。然后基于 P2 和偶数信号长度 L 计算单侧频谱 P1。
P2 = abs(Y/L0);  %%%%%%%除以信号长度才是真正幅度  ? 谱密度 乘以1/L0   看一下FT和DFT公式,用fft后乘以dt才是真实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2*linspace(0,1,L/2+1);% Rfft
figure(2)
plot(f, P1,'r-','Marker','.','markersize',10,'linewidth',1.5)
axis([0.5e6 1.5e6 0 1.5])
title('\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Power Spectrum')
x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f /\rm Hz')
ylabel('\fontsize{10}\fontname{Times New Roman}\it y\rm(\itf\rm)')
grid on;
set(gca,'FontSize', 10 ,'FontName', 'Times New Roman')
set(gcf,'unit','centimeters','position',[15 10 13.53 9.03],'color','white')

L0=7000,补零1000个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上图会有一些旁瓣出现,这是因为补零影响了原始信号,如果,直接采8000个点作为原始数据,即将程序中的L0改为8000,那么有: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写在后面

看完这些概念和例子你是否对它们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了?
补零到底改不改变频率分辨率?
补零对于频域有什么影响?
如何增加频率分辨率?
如何减轻或解决频谱泄露的问题?
关于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先定义一个采样频率Fs,它要满足什么条件?
信号N的增大影响了频率分辨率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测一测你是否真的掌握了那些东西。

  • 20
    点赞
  • 9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