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800万公里。若按到太阳距离排名,水星最近,但我们以质量和体积给行星排名。好巧不巧的是,按照这两个指标排名,水星都是“老八”。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面最小的一个。水星的直径为4879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8%。水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5.5%。它的直径和体积大小甚至还不如土卫六和木卫三这些卫星大!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小的是水星
别看水星很小,它却是八大行星里面公转速度最快的。水星的平均公转速度达到了每秒钟48公里,也就是每小时172800公里,是地球平均公转速度的1.6倍,更是公转速度最慢的行星海王星的9倍。水星只需要88天就能围绕太阳一周。小小的水星为什么会跑得这么快呢?这是因为它离着太阳太近了。它必须以高速自转产生的向外的离心力来抵抗太阳强大的引力。这让小小的水星如同处在一个巨大旋涡的中心一样,但凡它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就会坠入太阳这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水星如此的靠近太阳让它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自然现象。水星的轨道偏心率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如果说一颗行星的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形,那么它的偏心率是0;如果轨道非常的扁长,那么它的偏心率就接近于1。水星轨道的近日点距离为4600万公里,远日点为6980万公里,轨道偏心率为0.21。也就是说,水星是八大行星中轨道最扁的。
地球的轨道偏心率约为0.0167。倘若地球的轨道偏心率跟水星一样是0.21,那么地球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就会相差6281.6万公里。那样的话,地球上的气候将会非常的极端。
在水星那里我们看到的太阳要比在地球上大2.5倍。在如此巨大的太阳烘烤下,水星极为炎热。正午时分,水星表面的温度会上升到430℃。但是到了晚上,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温,水星的表面温度又会骤降至零下170℃。水星表面的昼夜温差高达600℃。它是太阳系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
好在水星上的一天非常的漫长,不然一会儿430℃的高温,一会儿零下170℃的低温,非得感冒了不可。水星的自转非常的特别。它以3∶2的自转轨道共振锁定公转。也就是说,水星每公转2圈就会精准的自转3圈。因此水星日的长度是水星年的两倍,也就是相当于176个地球日。水星上的一天要比水星上的一年还要长。
也许你会觉得水星在太阳的炙烤下早就变成了一片焦土。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水星上也是有水存在的。离太阳这么近的水星怎么会有水存在呢?原来,水星的自转轴倾角几乎为零度,所以在它的两极陨石坑中和一些地形特殊的区域永远不会被阳光直射。此外,再加上水星没有大气层传导热量,这些区域会一直处于零下一百几十摄氏度的太空低温中。于是,水星上最不可思议的物质——水便永久的保存在了这些地方。一些科学家估计,水星上的北极地区就有数十亿吨的水冰。
科学家认为水星可能是太阳系中陨石坑最多的地方。在水星成千上万的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卡路里盆地。这个盆地的直径为1525公里,面积达183万平方公里,跟印度尼西亚的面积相当。它周围环绕着2公里高的山脉。这些山脉围绕着卡路里盆地形成的宽达1000公里的边界区。科学家推测,大约39亿年前,水星遭到了一次猛烈的撞击而形成了卡路里盆地。这次撞击的威力有多大?它不仅形成了直径1500多公里的卡路里盆地,撞击所产生的冲击波还让和卡路里盆地正对的水星背面形成了奇特的隆起构造。
迄今为止,只有这两个探测器到访过水星。除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个离地球过于遥远的行星外,水星是探测器到访次数最少的行星。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只说其中的一个原因吧!那就是把一个探测器发射到水星那里可是非常困难的。水星位于太阳的身边。它只有保持非常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掉到太阳上面。因此,水星高速的运转和它所处的位置使得它成为一个难以接近的天体。探测器必须有足够快的速度才能追上水星从而进入到水星轨道,但是速度又不能太快,否则当它抵达水星时因为不能及时减速而掉到太阳上面。
但就这一点而言,探测器抵达水星是非常困难的。2004年8月3日,信使号发射升空。它用了6年7个月零16天,一共飞行了79亿公里的路程,借助于地球、金星和水星进行了多次加速和减速才平安进入水星轨道。要知道,地球和水星最近距离仅 9170 万公里,而信使号飞行距离是其 86 倍,比冥王星远日点还远 5 亿公里。
由此可见,探测器进入水星轨道是非常困难的。信使号进入水星轨道后获取了大量关于水星的信息。信使号发现水星内部有一个巨大的铁核。其大小超过了水星直径的75%。而地球的内核则刚刚超过了50%。从这个比例上看,水星的内核是非常大的。它也使得水星的平均密度达到了5.43克/厘米³,仅次于地球的5.5克/厘米³。
水手10号于1973年11月3日发射,水手10号以飞掠的方式探测水星与金星,也是第一个探测过水星的太空船。主要任务包括探测水星与金星的环境、大气、地表与行星的特征。水手10号也是第1艘利用行星重力(重力弹弓效应加速)来同时探测2颗行星的探测船,先进入金星重力影响区内,接着靠金星的重力将探测船抛至另一个轨道来接近水星。
水手10号在1974年3月29日首次近距离飞掠水星,当时距离水星为703公里。在水星完成2次公转后,水手10号在1974年9月21日再度接近水星,当时距离为48,069公里。水手10号最后一次接近水星是在1975年3月16日,距离水星仅327公里,也是最接近的一次。
在1975年3月24日,因探测器能源即将耗尽,NASA对水手10号发送了紧急命令来关闭它的发报机,于是水手10号对地球停止了信号传输。水手10号开始环绕太阳运行。
直到现今,尽管船身上的电子仪器可能受到太阳辐射线的影响而损坏,水手10号仍旧在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国家太空科学资料中心的大卫威廉斯在2005年表示:“水手10号自从关闭发报机之后并未从地球上被追踪或发现过。我们只能假设它还在绕着太阳运行,因为只有它受到小行星撞击或受到大型物体的接近而扰乱重力才可能离开轨道,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非常的小所以我们假设它仍旧绕着太阳运行。”
水星为什么会有一个占比如此大的内核呢?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一颗直径约为100公里的原始星球撞击了水星,将其大部分外壳和地幔物质溅射到了太空中。从而让水星拥有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内核。可能是水星铁质内核的缘故吧,水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唯一拥有磁场的类地行星。
不仅如此,信使号还发现水星上还有大量的钾、硫、磷等易挥发的元素。特别是钾和硫这两种元素是地球的10倍。这些易挥发的物质的大量存在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水冰物质似乎暗示着水星的起源。如果水星一开始就形成于现在的位置的话,这些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存在于水星之上。因此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年轻的水星形成于一个至少远于地球轨道的位置。只有在这些区域,水、钾、硫、磷等这些物质才能大量存在于形成行星的原始材料中。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这样推测水星的起源。水星形成于至少地球轨道以外的区域。形成后不久的水星便遭遇了一次猛烈的撞击。它与一颗原始行星发生了碰撞。撞击使它剥离了大部分外壳物质,并把它推到了太阳的身边,成为了太阳系中最小而且离太阳最近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