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整体重量为2350千克,自身重量1150千克,设计工作寿命为一年,本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六面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共携带8种科学仪器,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测月表不同物质的化学元素和地月空间环境,首次用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
嫦娥一号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利用CCD相机结合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三维地形图、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划分月球断裂和环形影像纲要图,并为月面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通过γ/X射线谱仪和干涉程序光谱仪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不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研究月球形成和演化历史、起源方式提供直接和有效的证据,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提供依据。探测月壤特性。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分析月壤成熟度与表面年龄的关系,概略估算月球表面氦-3的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利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低能离子探测器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的相互作用,深入认识空间物理现象对地球空间以及对月球空间的影响。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