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系统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I/O系统组成:

管理对象:I/O设备和相应的设备控制器(I/O系统组成)
基本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
提高I/O速率、改善I/O设备的利用率。
为更高层进程方便使用设备提供手段

主要功能:
1)隐藏物理设备细节,方便用户
2)实现设备无关性,方便用户
3)提高处理机和设备的并行性,提高利用率:缓冲区管理
4)对I/O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5)确保对设备正确共享:虚拟设备及设备独立性等
6)错误处理

 

分层结构:

用户层软件:
实现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可直接调用在用户层提供的、与I/O操作有关的库函数,对设备进行操作。
设备独立软件:
用于实现用户程序与设备驱动器的统一接口、设备命名、设备的保护以及设备的分配与释放等,同时为设备管理和数据传送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
设备驱动程序:
与硬件直接相关,用于具体实现系统对设备发出的操作指令,驱动I/O设备工作的驱动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
用于保存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后,返回到被中断进程。

 I/O系统接口
主要包括:
块设备接口
流设备接口
网络通信接口

I/O系统的组成:
需要用于输入、输出和存储信息的设备;
需要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控制器与CPU连接的高速总线;
有的大中型计算机系统,配置I/O通道;

设备控制器
设备并不直接与CPU通信
计算机中的一个实体——“设备控制器”负责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控制器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作为中间人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I/O设备工作,以使处理机脱离繁杂的设备控制事务。
常作成接口卡插入计算机
可编址,不同类

 

基本功能:
1)接收和识别CPU命令(控制寄存器:存放命令和参数)
2)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状态寄存器)
3)数据交换(数据寄存器)
4)地址识别(控制器识别设备地址、寄存器地址。地址译码器)
5)数据缓冲(协调I/O与CPU的速度差距)
6)差错控制
组成:
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
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I/O逻辑

【I/O逻辑】:
1.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
2.CPU要启动一个设备时,将启动命令发送给控制器;
同时通过地址线把地址发送给控制器
3.控制器的I/O逻辑对收到的地址和命令进行译码,再根据所译出的命令选择设备进行控制。

4.驱动程序把抽象的I/O命令转换成一系列具体的命令、参数等数据;如何将上述数据装入设备控制器的相应寄存器?从而触发I/O逻辑运作,实施对设备的控制。
1)利用特定的I/O指令
2)内存映像I/O

5.编址不区分内存单元地址和设备控制器中的寄存器地址,都采用k。
当k值处于0—n-1范围时,被认为是内存地址
若k大于等于n时,被认为是某个控制器的寄存器地址。 

处理机与设备控制器间
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共有三类信号线: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

I/O通道
建立更独立的I/O操作,解放CPU。
   数据传送的独立
   I/0操作的组织、管理及结束处理也尽量独立。
实际上I/O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机:
   指令类型单一,只用于I/O操作;
   通道没有内存,它与CPU共享内存

通道类型
根据其控制的外围设备的不同类型:
字节多路通道
数组选择通道
数组多路通道

“瓶颈”问题:
由于通道价格昂贵,致使数量较少,使它成为I/O系统的瓶颈,进而造成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解决“瓶颈”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

中断机构
中断在操作系统中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没有它就不可能实现多道程序。
中断是I/O系统最低的一层,也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中断:CPU对I/O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的一种响应,中断是由外部设备引起的,又称外中断

对多中断源的处理方式
①屏蔽(禁止)中断
所有中断都将按顺序依次处理。
当处理机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将屏蔽掉所有新到的中断,让它们等待,直到处理机已完成本次中断的处理后,处理机再去检查并处理。
优点是简单,但不能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中断请求。
②嵌套中断
中断优先级:系统根据不同中断信号源,对服务要求的紧急程度的不同,它们分别规定不同的优先级。
当同时有多个不同优先级的中断请求时,CPU优先响应最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
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可以抢占正在运行低优先级中断的处理机,该方式类似于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进程调度。

【中断处理程序】
主要工作:
①进行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②对处理中断信号源进行测试
③读取设备状态 
④修改进程状态
中断处理流程

驱动程序的功能
(1)接收由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发来的命令和参数,并将命令中的抽象要求,转换为与设备相关的低层操作序列;
(2)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工作状态,传递与I/O设备操作有关的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3)发出I/O命令,如果设备空闲,便立即启动I/O设备,完成指定的I/O操作;如果设备忙碌,则将请求者挂在设备队列上等待;
(4)及时响应由设备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断类型,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1)驱动程序是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和设备控制器之间通信和转换的程序。
(2)驱动程序,与设备控制器和I/O设备的硬件特性,紧密相关。      
(3)驱动程序与I/O设备所采用的I/O控制方式紧密相关。
(4)由于驱动程序与硬件紧密相关,因而其中的一部分必须用汇编语言编写。
(5)驱动程序应允许可重入,一个正在运行的驱动程序常会在一次调用完成前被再次调用。
设备处理方式:
(1)为每一类设备设置一个进程,专门用于执行这类设备的I/O操作。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较大的系统;
(2)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I/O进程,专门用于执行系统中所有各类设备的I/O操作。也可以设置一个输入进程和一个输出进程,分别处理系统中的输入或输出操作;
(3)不设置专门的设备处理进程,而只为各类设备设置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供用户或系统进程调用。这种方式目前用得较多。

驱动程序处理过程
I/O设备与控制器间的通信转换程序
了解抽象命令,了解控制器内部的寄存器结构
与硬件密切相关,每类设备配备一种驱动程序
功能:接受解释指令(有通道的系统,自动通道程序)、相关判断、发送设备命令、响应中断
特点,控制方式不同程序不同,部分固化进硬件,代码可重入。

中断处理过程:

 I/O控制方式
程序I/O方式
中断驱动I/O方式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字节—块)
I/O通道控制方式(组织传送的独立)
宗旨: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将CPU从繁杂的I/O控制事物中解脱出来。
1)程序I/O方式
cpu对I/O设备的控制采取程序I/O方式,或称忙—等待方式
高速CPU空闲等待低速I/O设备,致使CPU极大浪费。
2)中断驱动I/O方式
CPU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I/O命令
然后立即返回继续执行任务。
设备控制器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控制指定I/O设备。
这时CPU与I/O设备并行操作。
I/O设备输入数据中,无需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及吞吐量。
【中断方式比程序I/O方式更有效】
CPU虽然可与I/O并行,但效率不高,存在频繁的中断干扰。
【改进】:
CPU下指令通知控制器完成一块数据的I/O,控制器完成后才发中断,而不是每个字节都要向CPU发中断;
多字节传输入内存过程不需要CPU搬运,由控制器控制完成(所以称直接存储器访问)——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方式引入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方式
特点: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
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直接从内存进设备;不需要CPU操作。
CPU干预进一步减少: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可见DMA方式又是成百倍的减少了CPU对I/O的干预,进一步提高了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程度。
DMA控制器由三部分组成:
主机与DMA控制器的接口;
DMA控制器与块设备的接口;
I/O控制逻辑。

DMA工作方式流程图

4)I/O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主机(CPU和内存)与I/O操作之间达到更高的并行程度。由于它的任务是管理实现输入/输出操作,提供一种传送通道,所以将这种部件称作“通道”
【通道程序】
通道 通过执行通道程序,与设备控制器共同实现对I/O设备的控制。

通道程序由一系列通道指令构成。
CPU指令——设备驱动程序解读——通道程序——通道
通道指令一般包含下列信息:
操作码。规定指令所执行的操作。
内存地址。
计数。表示本指令所要操作的字节数。
通道程序结束位。用以表示程序是否结束。
记录结束标志。表示该指令是否与下条指令有关。


设备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设备,不局限于使用某个具体的物理设备,也称为设备无关性
用户编程时所用的设备名(逻辑上的)与实际物理设备无关;
优点:
设备分配时的灵活性
易于实现I/O重定向
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映射:
逻辑设备表LUT(Logical Unit Table)
LUT的设置问题

设备分配
1)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记录相应设备或控制器的状态,及对设备或控制器进行控制所需的信息。所需数据结构:
设备控制表
控制器控制表
通道控制表
系统设备(总)表
2)设备分配需考虑的因素
设备固有属性:独占、共享、独占但可虚拟。根据属性采取互斥、次序调度、虚拟等不同分配策略。
设备分配算法(对不同进程的设备请求序列,如何进行选择),常采用两种:
FCFS
优先级高者优先
3)独占设备的分配过程
分配设备——分配控制器——分配通道

分配设备:

分配控制器:

 

 

用户层的I/O软件
库函数(与应用程序链接)
假脱机技术(虚拟设备)

1)系统调用与库函数
不允许运行在用户态的应用进程,去直接调用运行在核心态(系统态)的OS过程。
应用进程在运行时,又必须取得OS所提供的服务。
OS在用户层中引入了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它,间接调用OS中的I/O过程,对I/O设备进行操作。

2)设备分配中的虚拟技术
多道程序技术将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CPU,实现多个用户共享一台主机;
假脱机技术
多道程序技术,专门利用程序模拟脱机I/O的外围机,完成设备I/O操作。
称这种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为SPOOLing 技术(或称为假脱机操作)
一般进程对独占设备的需求被假脱机模拟到磁盘上。所以实现设备虚拟,多道是前提,还需高速、大容量、可随机存取的外存支持。
SPOOLing系统的组成
1)输入井和输出井:磁盘上开辟两大存储空间。输入井模拟脱机输入的磁盘设备,输出井模拟脱机输出时的磁盘。
2)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为缓解速度矛盾,内存中开辟两大缓冲空间,输入缓冲区暂存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再送给输入井;输出缓冲区暂存输出井送来的数据,再送输出设备。
3)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
用一进程模拟脱机输入时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功能,把低速输入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
用另一进程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功能,把数据从磁盘上传送到低速输出设备上。
 

SPOOLing系统的特点
提高了I/O的速度。
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
最终,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缓冲区管理

 

I/O控制方式减少CPU对I/O的干预提高利用率;
缓冲则通过缓和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矛盾,增加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提高利用率。
现代OS中,几乎所有的I/O设备与处理机交换数据时,都用了缓冲区。

1)单缓冲与多缓冲
每当用户进程发出一I/O请求时,OS在主存中为之分配一个缓冲区。
CPU和外设轮流使用,一方处理完后等待对方处理。
2)循环缓冲(circular buffer)
设置多块缓冲区
用循环结构组织,只供两个相关进程使用
顺一个方向放入或取出
3)缓冲池(Buffer Pool)
不能同时双向通讯
利用率不高。缓冲区是专用缓冲。(每个进程都要维护自己的一个循环缓冲区),使用有剩余时也不给其他进程使用,消耗大量内存空间。
系统并发程序很多时,许多这样的循环缓冲需要管理,比较复杂。
为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目前广泛流行缓冲池,在池中设置多个可供若干个进程共享的缓冲区。
 

 

 

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
1)磁盘性能简述
数据的组织和格式
盘片、面、磁道、扇区
为方便处理,每条磁道存储容量相同,每个磁道上的每个扇区相当于一个盘块。磁盘”格式化”的过程就是按规定的格式规划盘块。
2)磁盘调度方法
对所有请求访问磁盘的进程进行合理调度,使对磁盘的平均访问时间最小。
目标:使平均寻道时间最少。
算法:
FCFS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扫描算法SCAN(磁盘电梯调度算法)
   循环扫描算法CSCAN
   N-Step-SCAN算法
   FSCAN算法
 

  • 4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如约而至3786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