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层模型是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目录

 

tcp/ip协议

五层模型

传输

名词解释

ip数据报

数据帧

局域网


 

tcp/ip协议


TCP/IP 协议是一组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信的协议集合,其中最常用的协议是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Internet 协议)。

在 TCP/IP 协议中,连接的建立是通过 TCP 协议来完成的。TCP 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下面是 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

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客户端应用程序向目标主机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发送连接请求。

三次握手过程:

        a. 第一次握手(SYN):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特殊的 TCP 报文段,称为 SYN(同步)报文段。这个报文段中包含了一些初始连接的参数,比如序列号等。客户端进入 SYN-SENT 状态。

        b. 第二次握手(SYN+ACK):服务器收到 SYN 报文段后,会发送一个 SYN+ACK 报文段作为响应。这个报文段中确认了客户端的请求,并且服务器也会给客户端分配一些连接参数。服务器进入 SYN-RECEIVED 状态。

        c. 第三次握手(ACK):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 SYN+ACK 报文段后,会发送一个 ACK(确认)报文段作为响应。客户端和服务器都确认了彼此的连接请求,并且建立了连接。客户端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在收到 ACK 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连接建立:一旦完成三次握手,连接就建立起来了。现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了。

TCP 连接的建立过程使用了三次握手,这是为了确保双方都能正常收发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客户端和服务器在建立连接时都确认了彼此的可用性,并且同步了连接的参数,以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交换和组装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TCP/IP 协议还提供了连接的释放过程,即四次挥手。在关闭连接时,客户端和服务器都需要发送特定的报文段来关闭连接,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TCP/IP 协议通过三次握手过程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以实现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这种连接的建立确保了数据的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五层模型


网络通信中的寻址和五层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五层模型是指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这些层次是: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处理物理介质的传输,如电缆、光纤等。它负责传输比特流,并定义了连接的物理特性,如电压、频率和编码方式。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处理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它负责将原始比特流组织为数据帧,并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在数据链路层中,每个网络接口卡(NIC)都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称为 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它使用 IP 地址来识别网络上的设备,并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网络层中最常用的协议是 IP(Internet Protocol)。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它负责将数据分割为适当的大小,并在源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高级的层次,它提供了用户与网络服务之间的接口。应用层协议包括 HTTP、FTP、SMTP、SSH 等,它们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在寻址方面,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地址类型和寻址方式:

  • 物理层:在物理层,寻址通过 MAC 地址实现。MAC 地址是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网络上的每个网络接口卡。
  • 网络层:在网络层,寻址使用 IP 地址实现。IP 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设备。IP 地址由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组成,通过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
  • 传输层和应用层:在传输层和应用层,寻址通常使用端口号实现。端口号用于标识应用程序或服务在主机上的特定通信端口。

 

e63960bed61c4c95bd5c07b56b55f405.png

传输


当应用程序发送数据时,数据经过应用层封装为应用层协议的数据,然后通过传输层封装为 TCP 或 UDP 报文段。接下来,网络层将报文段封装为 IP 数据报,其中包含源 IP 地址和目标 IP 地址。接着,数据链路层将 IP 数据报封装为数据帧,添加源和目标 MAC 地址。最后,数据帧通过物理层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目标主机上,接收端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解封装和处理。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后,将其转换为数据帧。然后,数据链路层解析数据帧,提取出 IP 数据报。接着,网络层根据 IP 数据报中的目标 IP 地址将数据传递给上层。最后,传输层解析 TCP 或 UDP 报文段,并将数据传递给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名词解释


TCP 或 UDP 报文段


TCP 报文段是在传输层使用 TCP 协议封装应用层数据的单位。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字段和信息,用于控制和管理 TCP 连接的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的关闭。下面是一个常见的 TCP 报文段的结构和字段:

  1. 源端口号(Source Port):16 位字段,用于标识发送方应用程序的端口号。
  2. 目标端口号(Destination Port):16 位字段,用于标识接收方应用程序的端口号。
  3.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32 位字段,用于标识 TCP 数据流中的每个字节的序号。它在连接建立时初始化,并用于有序地组装和重组数据流。
  4.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32 位字段,用于确认接收到的字节序列号。它表示期望接收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号。
  5. 数据偏移(Data Offset):4 位字段,指示 TCP 报文段头部的长度,以 32 位字长为单位。这个字段用于定位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
  6. 控制标志(Control Flags):6 位字段,用于控制 TCP 连接的各种状态和行为。常见的标志包括:
    • SYN(Synchronize):用于发起连接的同步序列号请求。
    • ACK(Acknowledgment):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数据。
    • FIN(Finish):用于关闭连接。
    • RST(Reset):用于重置连接。
    • PSH(Push):用于立即传输数据,而不进行缓存。
  7. 窗口大小(Window Size):16 位字段,用于指示发送方的接收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表示接收方的可用缓冲区大小,用于控制流量和流量控制。
  8. 校验和(Checksum):16 位字段,用于检测 TCP 报文段的完整性和数据的正确性。
  9.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16 位字段,仅在 URG 控制标志被设置时使用。它指示紧急数据的末尾位置。
  10. 选项(Options):可选字段,用于在 TCP 报文段中传递附加的控制信息和参数。

TCP 报文段的结构和字段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协议版本进行调整和扩展。这些字段和信息在 TCP 连接的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的关闭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处理

 

ip数据报


IP 数据包是在网络层使用 IP 协议进行通信时传输的数据单位。它是在 TCP/IP 协议栈中位于网络层的数据单元。IP 数据包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跨越不同的网络节点。

IP 数据包通常包含以下字段和信息:

  1. 版本号(Version):4 位字段,用于指示 IP 协议的版本号,如 IPv4 或 IPv6。
  2.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4 位字段,表示 IP 首部的长度,以 32 位字长为单位。
  3. 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8 位字段,用于指定数据包的服务质量要求、优先级或流量分类。
  4. 总长度(Total Length):16 位字段,表示整个 IP 数据包的长度,包括 IP 首部和数据部分。
  5. 标识(Identification):16 位字段,用于标识 IP 数据包的唯一性。在分片传输时,标识字段被用于重新组装数据包。
  6. 标志位(Flags):3 位字段,用于指示数据包的特定标志,如是否分片、是否为最后一个分片等。
  7. 分段偏移(Fragment Offset):13 位字段,用于指示数据包在原始数据中的位置,以 8 字节为单位。
  8.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8 位字段,表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生存时间(跳数),用于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9. 协议(Protocol):8 位字段,指示 IP 数据包承载的上层协议,如 TCP、UDP 或 ICMP。
  10. 源 IP 地址(Source IP Address):32 位字段,表示发送者的 IP 地址。
  11. 目标 IP 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32 位字段,表示接收者的 IP 地址。
  12. 校验和(Header Checksum):16 位字段,用于检验 IP 首部的完整性。
  13. 选项(Options):可选字段,用于在 IP 数据包中传递附加的控制信息和参数。

IP 数据包的作用是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源主机将数据封装为 IP 数据包,根据目标 IP 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中间路由器根据 IP 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和路由表信息进行转发,最终将数据包送达目标主机。

IP 数据包的结构和字段允许网络中的路由器进行分组转发和重新组装,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传输需求。它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的主机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数据帧


数据帧是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数据传输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帧是对数据进行封装和传输的基本单位,用于在物理网络中传递和交换数据。数据帧包含了一系列字段和信息,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的传输。

数据帧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1. 帧起始标志(Frame Start Delimiter):一组特定的比特模式,用于标识数据帧的起始。
  2. 目标 MAC 地址(Destination MAC Address):48 位字段,表示数据帧的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
  3. 源 MAC 地址(Source MAC Address):48 位字段,表示数据帧的发送设备的 MAC 地址。
  4. 类型/长度字段(Type/Length Field):16 位字段,指示数据帧中有效数据的类型或长度。
  5. 数据(Data):数据帧中的有效数据部分,包含传输的实际数据。
  6.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32 位字段,用于检测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数据帧的结构和字段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链路协议和网络设备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数据链路协议包括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Fi)、令牌环网(Token Ring)等。不同的数据链路协议可能会有不同的帧格式和字段定义。

数据帧在物理层中通过物理媒体(如以太网电缆、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发送设备将数据封装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将数据帧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帧后,解析数据帧中的字段,提取出有效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过使用数据帧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数据链路层实现了对数据的分组、封装和传输。数据帧的使用使得数据在网络中能够准确地传输到目标设备,并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局域网

                        +--------------------------------------------------+
      				    |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
                                            |
                                            |
                                  +-----++-----++-----+
                                  | Modem (Cable/DSL) |
                                  +-----++-----++-----+
                                            |
                                            |
                                  +-----++-----++-----+
                                  | Router/Firewall   |
                                  +-----++-----++-----+
                                            |
                                            |
                              		 +---------------+
                             	     |    Switch     |
                             		 +---------------+
                              |            |              |
                              |            |              |
                        +--------+    +--------+     +--------+
                        | Device1 |   | Device2 |   | Device3 |
                        +--------+    +--------+     +--------+

 

在上面的拓扑图中,说明了一个基本的家庭网络结构。具体说明如下:

  1.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您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过光猫或调制解调器(Modem)提供互联网连接。
  2. Modem:光猫或调制解调器将互联网信号转换为家庭网络可以使用的形式。
  3. Router/Firewall:路由器或防火墙设备是连接您的家庭网络到互联网的关键设备。它提供了网络地址转换(NAT)、防火墙和路由功能。
  4. Switch:交换机是一个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实现内部网络的数据包转发。它允许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局域网内的通信。
  5. Device1, Device2, Device3:这些代表您的设备,例如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它们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家庭网络,并可以访问互联网。

在这个拓扑图中,光猫将互联网信号传输到路由器,路由器负责将信号转发到家庭网络中的设备。交换机允许设备之间进行局域网内的通信。

 

 

  • 21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