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概述

                                                                  总体概述

3种比较规范或认可的·定义:

  •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得方式来构建和维护有效的,高质量的,实用的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平台,系统平台,标准和设计模式等方面。
  •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 软件工程过程是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内涵:

  •  软件工程过程是指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P(Plan)——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时的限制。

  • 2、D(DO)——软件开发。开发出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3、C(Check)——软件确认。确认开发的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4、A(Action)——软件演进。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 从软件开发的观点看,它就是使用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软硬件资源,时间等),为开发软件进行的一组开发活动,在活动结束时输入(即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输出(最终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 三个阶段:定义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项目计划、需求分析;开发阶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运行和维护阶段:运行、维护、废弃

七个原理:

  • 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的管理。
  •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 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 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 软件工程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 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四个原则

  •  选取适宜开发范型
  •  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  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
  •  重视开发过程的管理

方法和开发方法:

  •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即所谓的SASD 方 法, 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它首先用结构化分析(SA)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用结构化设计(SD)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最后是结构化编程(SP)。它给出了两类典型的软件结构(变换型和事务型)使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 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Jackson方法是最典型的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Jackson方法把问题分解为可由三种基本结构形式表示的各部分的层次结构。三种基本的结构形式就是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数据结构可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这一方法从目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入手,导出程序框架结构,再补充其它细节,就可得到完整的程序结构图。这一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明确的中小型系统特别有效,如商业应用中的文件表格处理。该方法也可与其它方法结合,用于模块的详细设计。

  • 面向问题的分析法

       PAM(Problem Analysis Method)是80年代末由日立公司提出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考虑到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指导系统的分解,在系统分析指导下逐步综 合。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从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导出基本处理框;分析这些处理框之间的先后关系;按先后关系逐步综合处理框,直到画出整个系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统的PAD图。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综合的自底向上的方法,但在逐步综合之前已进行了有目的的分解,这个目的就是充分考虑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PAM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用PAD图。这是一种二维树形结构图,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详细设计表示方法之一。当然由于在输入、输出数据结构与整个系统之间同样存在着鸿沟,这一方法仍只适用于中小型问题。

  • 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的方法包括专案管理,分析,设计,程序的编写,测试和质量控制。

       软件设计方法可以区别为重量级的方法和轻量级的方法。重量级的方法中产生大量的正式文档。

       著名的重量级开发方法包括ISO9000CMM,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

       轻量级的开发过过程没有对大量正式文档的要求。著名的轻量级开发方法包括极限编程(XP)和敏捷流程(AgileProcesses)。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专题九:数据结构知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及有关的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语言编译要使用栈、散列表及语法树;操作系统中用队列、存储管理表及目录树等;数据库系统运用线性表、多链表及索引树等进行数据管理;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依求解问题性质的差异将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如广义表、集合、搜索树及各种有向图等等。学习数据结构目的是要熟悉一些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明确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知道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并结合各种典型应用说明它们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动态性质及实际的执行算法,进一步提高软件计和编程水平。通过对不同存储结构和相应算法的对比,增强我们根据求解问题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将问题求解算法的空间、时间及复杂性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能力。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对数据结构部分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因此,本专题从数据结构的概述出发,对基本的概念引出常用的数据结构类型的介绍和讲解,同时在讲解各种数据结构中间采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算法步骤中使用数据结构,对数据结构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讲解了与数据结构紧密相关的排序和查找算法,以及一些以往考试题的分析。 1. 数据结构概述 数据结构研究了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刻画了应用中涉及到的数据的逻辑组织;也描述了数据在计算机中如何存储、传送、转换。 学习数据结构注意的问题:  系统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及其不同实现。  了解并掌握各种数据结构上主要操作的实现及其性能(时间、空间)的分析。  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使用特性,在算法设计中能够进行选择。  掌握常用的递归、回溯、迭代、递推等方法的设计  掌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 掌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在学习数据结构的知识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概念。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中就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项: 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上的基本操作: ◆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 ◆更新操作 ◆查找操作 ◆排序操作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对象及相互关系和构造方法,一个数据结构B形式上可以用一个二元组表示为B=(A,R)。其中,A是数据结构中的数据(称为结点)的非空有限集合,R是定义在A上的关系的非空有限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4类基本结构。 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数据结构中,结点与结点间的相互关系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为映象)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也称存储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任何一个算法的设计取决于选定的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两类: 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串 非线性结构:树、图 数据的存储方法有四类: 顺序存储方法 链接存储方法 索引存储方法 散列存储方法 2. 常用数据结构 2.1线性表 在数据结构中,线性结构常称为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n个相同数据类型的结点组成的有限序列。 其特点是:在数据元素的非空有限集合中,  ◆存在唯一的一个被称做“第一个”的数据元素  ◆存在唯一的一个被称做“最后一个”的元素数据元素  ◆除第一个之外,集合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前驱  ◆除最后一个之外,集合中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后继 一个由n个结点e0,e1…,en-1组成的线性表记为:(e0,e1…,en-1)。线性表的结点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长度为0的线性表称为空的线性表,简称空表。对于非空线性表,e0是线性表的第一个结点,en-1是线性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线性表的结点构成了一个序列,对序列中两个相邻结点ei和ei-1,称前者是后者的前驱结点,后者是前者的后继结点。 线性表最重要的性质是线性表中结点和相对位置是确定的。 线性表的结点也称为表元,或称为记录,要求线性表的结点一定是同一类型的数据。线性表的结点可由若干个成分组成,其中唯一标识表元的成分成为关键字,简称键。 线性表是一个相当灵活的数据结构,它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增长或缩短。对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如下:  INITIATE(L)初始化操作  LENGTH(L) 求长度函数  GET(L,i) 取元素函数  PRIOR(L,elm)求前驱函数  NEXT(L,elm) 求后继函数  LOCATE(L,x) 定位函数  INSERT(L,i,b)插入操作  DELETE(L,i) 删除操作 有多种存储方式能将线性表存储在计算机内,其中最常用的是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其上述的运算实现也不一样。 ◆ 顺序存储:是最简单的存储方式,其特点是逻辑关系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通常使用一个足够大的数组,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线性表的结点依次存储在数组中。 顺序存储方式优点:能直接访问线性表中的任意结点。 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a[i]的存储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 LOC(ai)=LOC(a1)+(i-1)*l 式中LOC(a1)是线性表的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存储位置,通常称做线性表的起始位置或基地址。 顺序存储的缺点: 1) 线性表的大小固定,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不利于节点的增加和减少; 执行线性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要移动其他元素,不够方便; ◆链式存储 线性表链接存储是用链表来存储线性表。 单链表(线性链表): 从链表的第一个表元开始,将线性表的结点依次存储在链表的各表元中。链表的每个表元除要存储线性表结点的信息以外,还要有一个成分来存储其后继结点的指针。 线性链表的特点是:每个链表都有一个头指针,整个链表的存取必须从头指针开始,头指针指向第一个数据元素的位置,最后的节点指针为空。当链表为空时,头指针为空值;链表非空时,头指针指向第一个节点。 链式存储的缺点: 1) 由于要存储地址指针,所以浪费空间; 直接访问节点不方便; 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是另一种形式的链式存储结构,是单链表的变形。它的特点就是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头结点,整个链表形成一个环。因此,从表中任意一个结点出发都可以找到表中的其他结点。 循环链表和单向链表基本一致,差别仅在于算法中循环的条件不是结点的指针是否为空,而是他们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 循环链表最后一个结点的 link 指针不为 0 (NULL),而是指向了表的前端。 为简化操作,在循环链表中往往加入表头结点。 循环链表的特点是:只要知道表中某一结点的地址,就可搜寻到所有其他结点的地址。 循环链表的示例: 带表头结点的循环链表 :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是另一种形式的链式结构,双向链表的结点中有两个指针域,其一指向直接后继,另一指向直接前趋。双向链表克服了单链表的单向性的缺点。 前驱方向 后继方向 双向链表也可以有循环表,链表中存在两个环。一个结点的前趋的后继和该结点的后继的前趋都是指向该结点的。 p == p→lLink→rLink == p→rLink→lLink 2.2 栈 栈(Stack)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表尾端称栈顶(top),表头端称栈底(bottom)。 若有栈 S=(s0,s1,…,sn-1)则s0为栈底结点,sn-1为栈顶结点。通常称栈的结点插入为进栈,栈的结点删除为出栈。因为最后进栈的结点必定最先出栈,所以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可以用一下一个图形来形象的表示: 栈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栈和链栈 顺序栈即栈的顺序存储结构是,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设指针top指示栈顶元素的当前位置。 栈也可以用链表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简称链栈。若同时需两个以上的栈,则最好采用这种结构。对于栈上的操作,总结如下,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些程序,一个大的程序都是由一些对数据结构的小的操作组成的。 顺序存储的栈的基本操作如下: 判断栈满: int stackfull(seqstack *s) { return (s->top= =stacksize-1); } 进栈: void push(seqstack *s,datatype x) { if (stackfull(s)) error(“stack verflow”); s->data[++s->top]=x; } 判断栈空: int stackempty(seqstack *s) { return (s->top= = -1) } 出栈: datatype pop(seqstack *s) { if (stackempty(s)) error(“stack underflow”); x=s->data[top]; s->top--; return (x);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