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 局部变量、局部对象在栈区存放,且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 在堆区开辟空间存放数据需要程序员自己手动进行释放
正文:
先上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string>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p_Name; //用于保存对象名
int * p_Val; //用于保存数据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p_Name = name;
}
Person(int val) //有参构造函数
{
p_Val = new int(val); //在堆区开辟一块空间来存数据
}
~Person() //析构函数,供程序员手动释放自己开辟的堆区中的内存的函数
{
if (p_Val != NULL) //a_Val不为NULL则说明需要手动释放
{
delete p_Val; //手动释放内存
p_Val = NULL; //内容置空
}
cout << p_Name << "的析构函数的调用" << endl;
}
};
void test()
{
Person p(70);
p.setName("p");
cout << "p的数据为:" << *p.p_Val << endl;
Person copy(p);
copy.setName("copy");
cout << "copy的数据为:" << *copy.p_Val << endl;
}
int main()
{
test();
system("pause");
return 0;
}
此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其中copy对象的析构函数正常调用,p对啊ing的析构函数并没有正常运行。
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编译器提供的拷贝构造函数是浅拷贝,只是简单的值的复制。
主函数中执行test函数时会在栈区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其取名为p。p对象中包含两个属性,分别为p_Name和p_Val。其中p_Name存储的是该对象的名字,我们通过setName方法将其修改为p,属性p_Val的情况有些特殊。
p_Val是一个指针变量。通过查看构造函数可知,p_Val中存储的是在堆区中开辟的内存的地址,假设其为0x0044,那么地址为0x0044的位置存储的就是数据70。
接下来,在test函数中会通过拷贝构造函数创建一个p对象的拷贝copy。由于我们没有编写拷贝构造函数,所以编译器会为我们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完成简单的属性值的复制,即浅拷贝。所以新对象copy中属性的值同p完全一致。随后我们通过setName类方法将p_Name更改为copy。由于属性p_Val中存储的地址依旧是0x0044,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运行结果没问题,数据都是70。
接下来 test程序运行完毕,开始执行析构函数将对象销毁。因为栈内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所以会执行copy的析构函数。在析构函数中我们对p_Val所指向的空间进行了释放,即堆区中的地址为0x0044的区域被释放。所以上面的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copy的析构函数的调用,然后开始释放p对象的空间。由于p对象的p_Val也指向堆区中地址为0x0044的空间,所以会程序再次释放该空间,但是该空间已经被copy对象的析构函数释放已经被编译器回收,我们再去释放它,是违法操作。所以在此位置会报错。
要想程序能够正确的运行,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自己实现拷贝构造函数。在我们自己的拷贝构造函数中进行深拷贝(即在内存中重新申请空间然后在进行拷贝)。
实现方式如下:
Person(const Person &p)
{
p_Val = new int(*p.p_Val);
}
运行结果如下:
首先我们在堆区中在开辟一块空间,假设其为0x0088,然后将p对象的数据70拷贝到里面,再将其地址返回给copy的p_Val属性。这样零个对象的p_Val指向的就是两块,就不会发生同一块内存被释放两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