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inode简单介绍

大家都知道在Linux中可以使用

tail -f 文件名

实时追踪文件的更新(不了解如何使用tail实时追踪文件更新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点我点我!)。

但是在使用vim+tail -f的时候发现使用vim修改文件之后并不能通过tail -f命令实时追踪到文件的更新(比如日志文件)。

通过查看资料发现这个失效的原因正是和我们今天讲的inode息息相关,(具体原因也可以参考我上边提到的博客),所以去研究了下什么是Linux系统中的inode。

书归正传。。。

操作系统的文件数据除了实际内容之外,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属性,例如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权限与文件属性。文件系统通常会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存放在inode和block中。

inode 和 block 概述

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文件数据存储在块(block)中,那么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存储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存储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i节点。因此,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但至少占用一个block

  • 元信息 → inode
  • 数据 → block

inode内容

inode包含很多的文件元信息,但不包含文件名,例如:字节数、属主UserID、属组GroupID、读写执行权限、时间戳等。

而文件名存放在目录当中,但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是使用inode号码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

如何查看一个文件的inode信息呢?可以使用stat命令查看inode信息。
首先创建一个测试文件

touch test.txt

使用stat+文件名查看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test.txt

使用stat命令查看得到的inode信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包括inode编号、该文件占用的block的数量、以及三个时间等等。

该命令观察到的文件的三个时间介绍:

  • access:access time是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 modify:modify time是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的时间。
  • change:change time是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时间,例如执行chmod,chown等命令。

我们也可以使用ls -i命令查看文件的inode信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能查到inode信息,不过只能查到inode编号。

补充:

可以使用file命令查看文件的类型:

file text.txt

之前test.txt是新创建的,其中没有任何内容,测试如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vim向其中添加数据之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ode作用机理

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将这个过程分为三步:

  1. 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2. 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3. 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并读出数据。

其实系统还要根据inode信息,看用户是否具有访问的权限,有就指向对应的数据block,没有就返回权限拒绝。

inode 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

  • 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
  • 另一个是inode区,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单个inode的大小,而是需要重点关注inode总数,inode总数在格式化的时候就确定了。

如何查看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使用情况

df -i

使用df -i可以查看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使用情况,示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有现象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一些Unix/Linux系统具备以下几种特有的现象。

  1. 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能够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find ./* -inum 节点号 -delete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

这种情况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inode 耗尽故障

由于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在格式化后就已经固定,而每个文件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就有可能发生inode节点用光,但硬盘空间还剩不少,却无法创建新文件。同时这也是一种攻击的方式,所以一些公用的文件系统就要做磁盘限额,以防止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至于修复,很简单,只要找出哪些大量占用inode节点的文件删除就可以了。

demo:

  1. 先准备一个比较小的硬盘分区/dev/sdb1,并格式化挂载,这里挂载到了/data目录下。
[root@localhost ~]# df -hT /data/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1      xfs    29M  1.8M   27M   6% /data
  1. 先测试可以正常创建文件。
[root@localhost ~]# touch /data/test{1..5}.txt
[root@localhost ~]# ls /data/
test1.txt  test2.txt  test3.txt  test4.txt  test5.txt
  1. 查看i节点的使用情况。
[root@localhost ~]# df -i /data/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b1       16384     8 16376    1% /data
  1. 编写一个测试程序,创建大量空文件,用于耗尽此分区中的inode节点数。
[root@localhost ~]# vim killinode.sh
#!/bin/bash
i=1
while [ $i -le 16376 ]
do
touch /data/file$i
let i++
done
  1. 运行测试程序,结束后查看i节点占用情况,磁盘分区空间使用情况。
[root@localhost ~]# sh killinode.sh
[root@localhost ~]# df -i /data/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b1       16384 16384     0  100% /data
[root@localhost ~]# df -hT /data/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1      xfs    29M   11M   19M  36% /data
  1. 虽然还有很多剩余空间,但是indoe节点耗尽了,也无法创建创建新文件,这就是inode节点耗尽故障。
[root@localhost ~]# touch /data/newfile.txt
touch: cannot touch ‘/data/newfile.txt’: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 7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