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整理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互联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简称网络
结点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计算机
互联网Internet:指当今全球最大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组成的特定互连网
互连网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计算机网络

1.2 互联网的组成

a.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
主机: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
计算机间的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通信方式:C/S、P2P
b.核心部分:由大量路由器和网络组成
路由器:专用计算机,转发分组。是网络的核心部分
传输方式:电话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分组:将数据划分,分批发送,划分后的数据会加上首部,首部包括目的地址等重要信息

1.3 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WAN:广域网
MAN:城域网
LAN:局域网
PAN:个人区域网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影响因素: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RPT、利用率
1.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发送速率。从第一个比特发送到最后一个比特结束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传播需要的事件,信道长度/传播速率(光纤:2.0pow(10,5)、铜线:2.3pow(10,5))
处理时延:存储转发在路由器上需要的时间
路由器处理数据过程:1、查首部2、查找转发表3、找目的地址4、找合适接口
排队时延:数据在转发存储过程中需要等待的时间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组成要素
语法:定义数据发送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信息的具体含义
同步:实现时序,事件实现顺序
2.体系结构
应用层:通过应用的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通信提供的通用数据传输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两台主机间的数据传输
物理层:屏蔽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上的差异
3.基本流程
数据通过应用层协议加上本层控制信息到达运输层,在运输层加上本层协议控制信息,…特殊的是数据链路层,数据层将控制信息分为首部和尾部,最后通过物理层,进过物理媒介传输到路由器,路由器会去除所有控制信息,在第三层查找首部,转发表,目的地址等,在加上控制信息通过物理媒介传送到目的主机

2.物理层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工作:1、确定与传输媒体有关的特性,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进程特性
2.完成传输方式的转换:计算机采用并行式传输,网络则采用串行式传输
基于物理层的传输协议很多原因:传输媒体和物理连接方式很多

2.2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
2.传输系统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3.信道相关概念
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基带信号中包含较多的低频信号
调制:解决低频信号的传输问题
调制方式:编码、载波等方式
带通信号:调制之后的信号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电磁波,无线传输

2.4 信道复用技术

常见的几种复用技术: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其中统计时分复用也称作异步时分复用。需要用到集线器。
集线器作用:将各计算机的数据集中起来通过高速线路发送至另一个计算机。

3 数据链路层

重要内容:
1.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特点,以及两者使用的协议。
2.以太网MAC层的硬件地址
3.适配器、转发器、集线器、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以及使用场合。

3.1 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报加上头部和尾部封装成数据帧
差错检测:需要对数据帧进行差错检测,常用检测方法有:循环冗余检验CRC
透明传输:数据报中意外地出现上述的头部和尾部,但是并不是真正地头部和尾部帧定界符,因此需要转义字符,但是接收端并不会因此有什么影响。
循环冗余检验CRC
原理:发送端将发送数据进行模2运算,将得到的余数添加至末尾。接收端再把接收到的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CRC检验:把接收到的每一个帧都除以相同的除数,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差错则得到的余数一定是0。
二进制的模2运算,这里需要指出模2运算过程中是没有借位或者进位的。
待发送数据M(被除数),双方约定除数P(n+1)位。运算前需要先在M后添加n个0。将得到的余数R添加至数据末尾发送。
多项式表示循环冗余检验过程:P(X) = X^3 + X^2 + 1, 则除数为1101。

3.2 点对点传输协议

帧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开始标志
A:地址
C:控制字段
FCS、F:尾部
注意:帧长不超过1500字节
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
零比特填充具体内容:发送端:硬件扫描信息连续出现5个1则立即加入一个0。接收端:扫描到5个连续1后把后面的0去除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相关设备
适配器:又称网卡。重要功能是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适配器和局域网之间通信是通过电缆等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而适配器与I/O总线则以并行方式传输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每个接口仅仅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主要用在以太网通信中
交换机:实质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使用交换机,各主机间的通信都是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3.3.1 CSMA/CD协议

为方便通信的简单,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
1.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发送数据,适配器发送的数据帧不需要进行编码,也不需要回复确认。以太网是尽最大努力交付的,即不可靠服务。
2.发送的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协议特点
多点接入、载波监听:检测信道,因为存在数据发生碰撞问题、碰撞检测
显然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发送同时接受,因此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

3.3.2 以太网的MAC层

MAC地址:又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地址: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与IP地址相同点:IP和MAC地址都具有唯一性
MAC地址由46位二进制数字表示。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帧、广播帧(全1,发送给本局域网上多有站点)、多播帧

3.3.3 帧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限帧特点:
1.帧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2.收到的帧序列FCS有差错
3.收到的帧长度不再64-1518字节范围内
注意:帧长度范围:64-1518字节

3.3.4 以太网的自学习功能

简单概述就是,发送发信息发送至交换机,交换机先查对应表,无此发送方信息则记下,无接收方则广播,接收方匹配广播中地址信息,匹配则响应广播不匹配则丢弃,交换机收到响应后记下该主机相关信息(MAC地址,接口)。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