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三、Redis的持久化机制

首图

一、RDB持久化

Redis是一个键值对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中通常包含着任意个非空数据库,而每个非空数据库中又可以包含任意个键值对,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服务器中的非空数据库以及它们的键值对统称为数据库状态。

image-20210523205134847

因为Redis是内存数据库,它将自己的数据库状态储存在内存里面,所以如果不想办法将储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里面,那么一旦服务器进程退出,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状态也会消失不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提供了RDB持久化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将Redis在内存中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里面,避免数据意外丢失。

RDB持久化既可以手动执行,也可以根据服务器配置选项定期执行,该功能可以将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一个RDB文件中。

RDB持久化功能所生成的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该文件可以还原生成RDB文件时的数据库状态。

image-20210523205300017

1、RDB文件的创建与载入

有两个Redis命令可以用于生成RDB文件,一个是SAVE,另一个是BGSAVE。

SAVE命令会阻塞Redis服务器进程,直到RDB文件创建完毕为止,在服务器进程阻塞期间,服务器不能处理任何命令请求:

redis> SAVE       //等待直到RDB文件创建完毕
OK

和SAVE命令直接阻塞服务器进程的做法不同,BGSAVE命令会派生出一个子进程,然后由子进程负责创建RDB文件,服务器进程(父进程)继续处理命令请求:

redis> BGSAVE     //派生子进程,并由子进程创建RDB文件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创建RDB文件的实际工作由rdb.c/rdbSave函数完成,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会以不同的方式调用这个函数,通过以下伪代码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个命令之间的区别:

def SAVE():
    # 创建RDB文件
    rdbSave()
        
def BGSAVE():
    # 创建子进程
    pid = fork()
    if pid == 0:
        # 子进程负责创建RDB文件
        rdbSave()
        # 完成之后向父进程发送信号
        signal_parent()
    elif pid > 0:
        # 父进程继续处理命令请求,并通过轮询等待子进程的信号
        handle_request_and_wait_signal()
    else:
        # 处理出错情况
        handle_fork_error()

和使用SAVE命令或者BGSAVE命令创建RDB文件不同,RDB文件的载入工作是在服务器启动时自动执行的,所以Redis并没有专门用于载入RDB文件的命令,只要Redis服务器在启动时检测到RDB文件存在,它就会自动载入RDB文件。

$ redis-server
[7379] 30 Aug 21:07:01.270 # Server started, Redis version 2.9.11
[7379] 30 Aug 21:07:01.289 * DB loaded from disk: 0.018 seconds
[7379] 30 Aug 21:07:01.289 * The server is now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on port 6379

因为AOF文件的更新频率通常比RDB文件的更新频率高,所以:

  • 如果服务器开启了AOF持久化功能,那么服务器会优先使用AOF文件来还原数据库状态。
  • 只有在AOF持久化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服务器才会使用RDB文件来还原数据库状态。

image-20210523205724395

载入RDB文件的实际工作由rdb.c/rdbLoad函数完成,这个函数和rdbSave函数之间的关系:

image-20210523205817490

1.1 SAVE命令执行时的服务器状态

当SAVE命令执行时,Redis服务器会被阻塞,所以当SAVE命令正在执行时,客户端发送的所有命令请求都会被拒绝。只有在服务器执行完SAVE命令、重新开始接受命令请求之后,客户端发送的命令才会被处理。

1.2 BGSAVE命令执行时的服务器状态

BGSAVE命令的保存工作是由子进程执行的,所以在子进程创建RDB文件的过程中,Redis服务器仍然可以继续处理客户端的命令请求,但是,在BGSAVE命令执行期间,服务器处理SAVE、BGSAVE、BGREWRITEAOF三个命令的方式会和平时有所不同。

  • 在BGSAVE命令执行期间,客户端发送的SAVE命令会被服务器拒绝,服务器禁止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同时执行是为了避免父进程(服务器进程)和子进程同时执行两个rdbSave调用,防止产生竞争条件。

  • 在BGSAVE命令执行期间,客户端发送的BGSAVE命令会被服务器拒绝,因为同时执行两个BGSAVE命令也会产生竞争条件。

  • 最后,BGREWRITEAOF和BGSAVE两个命令不能同时执行:

    • 如果BGSAVE命令正在执行,那么客户端发送的BGREWRITEAOF命令会被延迟到BGSAVE命令执行完毕之后执行。
    • 如果BGREWRITEAOF命令正在执行,那么客户端发送的BGSAVE命令会被服务器拒绝。

1.3 RDB文件载入时的服务器状态

服务器在载入RDB文件期间,会一直处于阻塞状态,直到载入工作完成为止。

2、自动间隔性保存

SAVE和BGSAVE的主要区别:SAVE命令由服务器进程执行保存工作,BGSAVE命令则由子进程执行保存工作,所以SAVE命令会阻塞服务器,而BGSAVE命令则不会。

因为BGSAVE命令可以在不阻塞服务器进程的情况下执行,所以Redis允许用户通过设置服务器配置的save选项,让服务器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执行一次BGSAVE命令。

用户可以通过save选项设置多个保存条件,但只要其中任意一个条件被满足,服务器就会执行BGSAVE命令。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那么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BGSAVE命令就会被执行:

  • 服务器在900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次修改。
  • 服务器在300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次修改。
  • 服务器在60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000次修改。
[5085] 03 Sep 17:09:49.463 * 10000 changes in 60 seconds. Saving...
[5085] 03 Sep 17:09:49.463 *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by pid 5189
[5189] 03 Sep 17:09:49.522 * DB saved on disk
[5189] 03 Sep 17:09:49.522 * RDB: 0 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5085] 03 Sep 17:09:49.563 * Background saving terminated with success

2.1 设置保存条件

当Redis服务器启动时,用户可以通过指定配置文件或者传入启动参数的方式设置save选项,如果用户没有主动设置save选项,那么服务器会为save选项设置默认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服务器程序会根据save选项所设置的保存条件,设置服务器状态redisServer结构的saveparams属性:

struct redisServer {
    // ...
    // 记录了保存条件的数组
    struct saveparam *saveparams;
    // ...
};

saveparams属性是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saveparam结构,每个saveparam结构都保存了一个save选项设置的保存条件:

struct saveparam {
    // 秒数
    time_t seconds;
    // 修改数
    int changes;
};

image-20210523211621909

2.2 dirty计数器和lastsave属性

除了saveparams数组之外,服务器状态还维持着一个dirty计数器,以及一个lastsave属性:

  • dirty计数器记录距离上一次成功执行SAVE命令或者BGSAVE命令之后,服务器对数据库状态(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库)进行了多少次修改(包括写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 lastsave属性是一个UNIX时间戳,记录了服务器上一次成功执行SAVE命令或者BGSAVE命令的时间
struct redisServer {
    // ...
    // 修改计数器
    long long dirty;
    // 上一次执行保存的时间
    time_t lastsave;
    // ...
};

当服务器成功执行一个数据库修改命令之后,程序就会对dirty计数器进行更新:命令修改了多少次数据库,dirty计数器的值就增加多少。

redis> SADD database Redis MongoDB MariaDB
(integer) 3

程序会将dirty计数器的值增加3。

服务器状态中包含的dirty计数器和lastsave属性:[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D7vVnVn-1621825218187)(3、Redis的持久化机制/image-20210523211834075.png)]

  • dirty计数器的值为123,表示服务器在上次保存之后,对数据库状态共进行了123次修改。
  • lastsave属性则记录了服务器上次执行保存操作的时间1378270800(2013年9月4日零时)。

2.3 检查保存条件是否满足

Redis的服务器周期性操作函数serverCron默认每隔100毫秒就会执行一次,该函数用于对正在运行的服务器进行维护,它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检查save选项所设置的保存条件是否已经满足,如果满足的话,就执行BGSAVE命令

def serverCron():
    # ...
    # 遍历所有保存条件
    for saveparam in server.saveparams:
        # 计算距离上次执行保存操作有多少秒
        save_interval = unixtime_now()-server.lastsave
        # 如果数据库状态的修改次数超过条件所设置的次数
        # 并且距离上次保存的时间超过条件所设置的时间
        # 那么执行保存操作
        if      server.dirty >= saveparam.changes and save_interval > saveparam.seconds:
            BGSAVE()
        # ...

程序会遍历并检查saveparams数组中的所有保存条件,只要有任意一个条件被满足,那么服务器就会执行BGSAVE命令。

当前状态:image-20210523212220596

当时间来到1378271101,也即是1378270800的301秒之后,服务器将自动执行一次BGSAVE命令,因为saveparams数组的第二个保存条件——300秒之内有至少10次修改——已经被满足。

更新之后:image-20210523212303343

以上就是Redis服务器根据save选项所设置的保存条件,自动执行BGSAVE命令,进行间隔性数据保存的实现原理。

3、RDB文件结构

image-20210523212401399

  • RDB文件的最开头是REDIS部分,这个部分的长度为5字节,保存着“REDIS”五个字符。通过这五个字符,程序可以在载入文件时,快速检查所载入的文件是否RDB文件。
  • db_version长度为4字节,它的值是一个字符串表示的整数,这个整数记录了RDB文件的版本号,比如"0006"就代表RDB文件的版本为第六版。
  • databases部分包含着零个或任意多个数据库,以及各个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数据:
    • 如果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为空(所有数据库都是空的),那么这个部分也为空,长度为0字节。
    • 如果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为非空(有至少一个数据库非空),那么这个部分也为非空,根据数据库所保存键值对的数量、类型和内容不同,这个部分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 EOF常量的长度为1字节,这个常量标志着RDB文件正文内容的结束,当读入程序遇到这个值的时候,它知道所有数据库的所有键值对都已经载入完毕了。
  • check_sum是一个8字节长的无符号整数,保存着一个校验和,这个校验和是程序通过对REDIS、db_version、databases、EOF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计算得出的。服务器在载入RDB文件时,会将载入数据所计算出的校验和与check_sum所记录的校验和进行对比,以此来检查RDB文件是否有出错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

3.1 databases部分

一个RDB文件的databases部分可以保存任意多个非空数据库。

image-20210523212655999

每个非空数据库在RDB文件中都可以保存为SELECTDB、db_number、key_value_pairs三个部分:

image-20210523212731007

  • SELECTDB常量的长度为1字节,当读入程序遇到这个值的时候,它知道接下来要读入的将是一个数据库号码。
  • db_number保存着一个数据库号码,根据号码的大小不同,这个部分的长度可以是1字节、2字节或者5字节。当程序读入db_number部分之后,服务器会调用SELECT命令,根据读入的数据库号码进行数据库切换,使得之后读入的键值对可以载入到正确的数据库中。
  • key_value_pairs部分保存了数据库中的所有键值对数据,如果键值对带有过期时间,那么过期时间也会和键值对保存在一起。根据键值对的数量、类型、内容以及是否有过期时间等条件的不同,key_value_pairs部分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0号数据库的结构:image-20210523212906610

3.2 key_value_pairs部分

RDB文件中的每个key_value_pairs部分都保存了一个或以上数量的键值对,如果键值对带有过期时间的话,那么键值对的过期时间也会被保存在内。

带过期时间的键值对在RDB文件中由TYPE、key、value三部分组成image-20210523213041770

TYPE记录了value的类型,长度为1字节,值可以是以下常量的其中一个:

image-20210523213118607

以上列出的每个TYPE常量都代表了一种对象类型或者底层编码,当服务器读入RDB文件中的键值对数据时,程序会根据TYPE的值来决定如何读入和解释value的数据。

带有过期时间的键值对在RDB文件中的结构image-20210523213229846

带有过期时间的键值对中的TYPE、key、value三个部分的意义,和前面介绍的不带过期时间的键值对的TYPE、key、value三个部分的意义完全相同,至于新增的EXPIRETIME_MS和ms,它们的意义如下:

  • EXPIRETIME_MS常量的长度为1字节,它告知读入程序,接下来要读入的将是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过期时间。
  • ms是一个8字节长的带符号整数,记录着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UNIX时间戳,这个时间戳就是键值对的过期时间。

无过期时间的字符串键值对:image-20210523213340592

带有过期时间的集合键值对:image-20210523213405455

3.3 value的编码

RDB文件中的每个value部分都保存了一个值对象,每个值对象的类型都由与之对应的TYPE记录,根据类型的不同,value部分的结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1.字符串对象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STRING,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字符串对象,字符串对象的编码可以是REDIS_ENCODING_INT或者REDIS_ENCODING_RAW。

如果字符串对象的编码为REDIS_ENCODING_INT,那么说明对象中保存的是长度不超过32位的整数,这种编码的对象将以图10-20所示的结构保存。

其中,ENCODING的值可以是REDIS_RDB_ENC_INT8、REDIS_RDB_ENC_INT16或者REDIS_RDB_ENC_INT32三个常量的其中一个,它们分别代表RDB文件使用8位(bit)、16位或者32位来保存整数值integer。

image-20210523213601599

如果字符串对象的编码为REDIS_ENCODING_RAW,那么说明对象所保存的是一个字符串值,根据字符串长度的不同,有压缩和不压缩两种方法来保存这个字符串:

  • 如果字符串的长度小于等于20字节,那么这个字符串会直接被原样保存。
  • 如果字符串的长度大于20字节,那么这个字符串会被压缩之后再保存。

2.列表对象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LIST,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REDIS_ENCODING_LINKEDLIST编码的列表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结构:

image-20210523213728734

list_length记录了列表的长度,它记录列表保存了多少个项(item),读入程序可以通过这个长度知道自己应该读入多少个列表项。

image-20210523213803538

结构中的第一个数字3是列表的长度,之后跟着的分别是第一个列表项、第二个列表项和第三个列表项,其中:

  • 第一个列表项的长度为5,内容为字符串"hello"。
  • 第二个列表项的长度也为5,内容为字符串"world"。
  • 第三个列表项的长度为1,内容为字符串"!"。

3.集合对象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SET,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REDIS_ENCODING_HT编码的集合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结构:

image-20210523213849828

set_size是集合的大小,它记录集合保存了多少个元素,读入程序可以通过这个大小知道自己应该读入多少个集合元素。

image-20210523213914186

4.哈希表对象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HASH,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REDIS_ENCODING_HT编码的集合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结构:

image-20210523214000665

  • hash_size记录了哈希表的大小,也即是这个哈希表保存了多少键值对,读入程序可以通过这个大小知道自己应该读入多少个键值对。
  • 以key_value_pair开头的部分代表哈希表中的键值对,键值对的键和值都是字符串对象,所以程序会以处理字符串对象的方式来保存和读入键值对。

5.有序集合对象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ZSET,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REDIS_ENCODING_SKIPLIST编码的有序集合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结构:

image-20210523214043365

sorted_set_size记录了有序集合的大小,也即是这个有序集合保存了多少元素,读入程序需要根据这个值来决定应该读入多少有序集合元素。

以element开头的部分代表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每个元素又分为成员(member)和分值(score)两部分,成员是一个字符串对象,分值则是一个double类型的浮点数,程序在保存RDB文件时会先将分值转换成字符串对象,然后再用保存字符串对象的方法将分值保存起来。

image-20210523214118992

6.INTSET编码的集合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SET_INTSET,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整数集合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方法是,先将整数集合转换为字符串对象,然后将这个字符串对象保存到RDB文件里面。

如果程序在读入RDB文件的过程中,碰到由整数集合对象转换成的字符串对象,那么程序会根据TYPE值的指示,先读入字符串对象,再将这个字符串对象转换成原来的整数集合对象。

7.ZIPLIST编码的列表、哈希表或者有序集合

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LIST_ZIPLIST、REDIS_RDB_TYPE_HASH_ZIPLIST或者REDIS_RDB_TYPE_ZSET_ZIPLIST,那么value保存的就是一个压缩列表对象,RDB文件保存这种对象的方法是:

  • 1)将压缩列表转换成一个字符串对象。
  • 2)将转换所得的字符串对象保存到RDB文件。

如果程序在读入RDB文件的过程中,碰到由压缩列表对象转换成的字符串对象,那么程序会根据TYPE值的指示,执行以下操作:

  • 1)读入字符串对象,并将它转换成原来的压缩列表对象。
  • 2)根据TYPE的值,设置压缩列表对象的类型: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LIST_ZIPLIST,那么压缩列表对象的类型为列表;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HASH_ZIPLIST,那么压缩列表对象的类型为哈希表;如果TYPE的值为REDIS_RDB_TYPE_ZSET_ZIPLIST,那么压缩列表对象的类型为有序集合。

由于TYPE的存在,即使列表、哈希表和有序集合三种类型都使用压缩列表来保存,RDB读入程序也总可以将读入并转换之后得出的压缩列表设置成原来的类型。

4、重点回顾

  • RDB文件用于保存和还原Redis服务器所有数据库中的所有键值对数据。
  • SAVE命令由服务器进程直接执行保存操作,所以该命令会阻塞服务器。
  • BGSAVE令由子进程执行保存操作,所以该命令不会阻塞服务器。
  • 服务器状态中会保存所有用save选项设置的保存条件,当任意一个保存条件被满足时,服务器会自动执行BGSAVE命令。
  • 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由多个部分组成。
  • 对于不同类型的键值对,RDB文件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来保存它们。

二、AOF持久化

除了RDB持久化功能之外,Redis还提供了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功能。与RDB持久化通过保存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来记录数据库状态不同,AOF持久化是通过保存Redis服务器所执行的写命令来记录数据库状态的。

image-20210524090527516

如果我们对空白的数据库执行以下写命令,那么数据库中将包含三个键值对:

redis> SET msg "hello"
OK
redis> SADD fruits "apple" "banana" "cherry"
(integer) 3
redis> RPUSH numbers 128 256 512
(integer) 3

RDB持久化保存数据库状态的方法是将msg、fruits、numbers三个键的键值对保存到RDB文件中,而AOF持久化保存数据库状态的方法则是将服务器执行的SET、SADD、RPUSH三个命令保存到AOF文件中。

被写入AOF文件的所有命令都是以Redis的命令请求协议格式保存的,因为Redis的命令请求协议是纯文本格式,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打开一个AOF文件,观察里面的内容。

*2\r\n$6\r\nSELECT\r\n$1\r\n0\r\n
*3\r\n$3\r\nSET\r\n$3\r\nmsg\r\n$5\r\nhello\r\n
*5\r\n$4\r\nSADD\r\n$6\r\nfruits\r\n$5\r\napple\r\n$6\r\nbanana\r\n$6\r\ncherry\r\n
*5\r\n$5\r\nRPUSH\r\n$7\r\nnumbers\r\n$3\r\n128\r\n$3\r\n256\r\n$3\r\n512\r\n

在这个AOF文件里面,除了用于指定数据库的SELECT命令是服务器自动添加的之外,其他都是我们之前通过客户端发送的命令。

服务器在启动时,可以通过载入和执行AOF文件中保存的命令来还原服务器关闭之前的数据库状态,以下就是服务器载入AOF文件并还原数据库状态时打印的日志:

[8321] 05 Sep 11:58:50.448 # Server started, Redisversion 2.9.11
[8321] 05 Sep 11:58:50.449 * DB loaded from append only file: 0.000 seconds
[8321] 05 Sep 11:58:50.449 * The server is now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on port 6379

1、AOF持久化的实现

AOF持久化功能的实现可以分为**命令追加(append)、文件写入、文件同步(sync)**三个步骤。

1.1 命令追加

当AOF持久化功能处于打开状态时,服务器在执行完一个写命令之后,会以协议格式将被执行的写命令追加到服务器状态的aof_buf缓冲区的末尾:

struct redisServer {
    // ...
    // AOF缓冲区
    sds aof_buf;
    // ...
};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以下命令:

redis> SET KEY VALUE
OK

那么服务器在执行这个SET命令之后,会将以下协议内容追加到aof_buf缓冲区的末尾:

*3\r\n$3\r\nSET\r\n$3\r\nKEY\r\n$5\r\nVALUE\r\n

1.2 AOF文件的写入与同步

Redis的服务器进程就是一个事件循环(loop),这个循环中的文件事件负责接收客户端的命令请求,以及向客户端发送命令回复,而时间事件则负责执行像serverCron函数这样需要定时运行的函数

因为服务器在处理文件事件时可能会执行写命令,使得一些内容被追加到aof_buf缓冲区里面,所以在服务器每次结束一个事件循环之前,它都会调用flushAppendOnlyFile函数,考虑是否需要将aof_buf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入和保存到AOF文件里面。

def eventLoop():
    while True:
        # 处理文件事件,接收命令请求以及发送命令回复
        # 处理命令请求时可能会有新内容被追加到 aof_buf 缓冲区中
        processFileEvents()
        # 处理时间事件
        processTimeEvents()
        # 考虑是否要将 aof_buf 中的内容写入和保存到 AOF 文件里面
        flushAppendOnlyFile()

flushAppendOnlyFile函数的行为由服务器配置的appendfsync选项的值来决定,各个不同值产生的行为

image-20210524091238122

如果用户没有主动为appendfsync选项设置值,那么appendfsync选项的默认值为everysec,关于appendfsync选项的更多信息,请参考Redis项目附带的示例配置文件redis.conf。

文件的写入和同步

为了提高文件的写入效率,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当用户调用write函数,将一些数据写入到文件的时候,操作系统通常会将写入数据暂时保存在一个内存缓冲区里面,等到缓冲区的空间被填满、或者超过了指定的时限之后,才真正地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里面。

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为写入数据带来了安全问题,因为如果计算机发生停机,那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里面的写入数据将会丢失。为此,系统提供了fsync和fdatasync两个同步函数,它们可以强制让操作系统立即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硬盘里面,从而确保写入数据的安全性。

假设服务器在处理文件事件期间,执行了以下三个写入命令:

1) SADD databases "Redis" "MongoDB" "MariaDB" 
2) SET date "2013-9-5" 
3) INCR click_counter 10086

那么aof_buf缓冲区将包含这三个命令的协议内容:

*5\r\n$4\r\nSADD\r\n$9\r\ndatabases\r\n$5\r\nRedis\r\n$7\r\nMongoDB\r\n$7\r\nMariaDB\r\n
*3\r\n$3\r\nSET\r\n$4\r\ndate\r\n$8\r\n2013-9-5\r\n
*3\r\n$4\r\nINCR\r\n$13\r\nclick_counter\r\n$5\r\n10086\r\n

如果这时flushAppendOnlyFile函数被调用,假设服务器当前appendfsync选项的值为everysec,并且距离上次同步AOF文件已经超过一秒钟,那么服务器会先将aof_buf中的内容写入到AOF文件中,然后再对AOF文件进行同步

服务器配置appendfsync选项的值直接决定AOF持久化功能的效率和安全性。

  • 当appendfsync的值为always时,服务器在每个事件循环都要将aof_buf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写入到AOF文件,并且同步AOF文件,所以always的效率是appendfsync选项三个值当中最慢的一个,但从安全性来说,always也是最安全的,因为即使出现故障停机,AOF持久化也只会丢失一个事件循环中所产生的命令数据。

  • 当appendfsync的值为everysec时,服务器在每个事件循环都要将aof_buf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写入到AOF文件,并且每隔一秒就要在子线程中对AOF文件进行一次同步。从效率上来讲,everysec模式足够快,并且就算出现故障停机,数据库也只丢失一秒钟的命令数据。

  • 当appendfsync的值为no时,服务器在每个事件循环都要将aof_buf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写入到AOF文件,至于何时对AOF文件进行同步,则由操作系统控制。因为处于no模式下的flushAppendOnlyFile调用无须执行同步操作,所以该模式下的AOF文件写入速度总是最快的,不过因为这种模式会在系统缓存中积累一段时间的写入数据,所以该模式的单次同步时长通常是三种模式中时间最长的。从平摊操作的角度来看,no模式和everysec模式的效率类似,当出现故障停机时,使用no模式的服务器将丢失上次同步AOF文件之后的所有写命令数据。

2、AOF文件的载入与数据还原

AOF文件里面包含了重建数据库状态所需的所有写命令,所以服务器只要读入并重新执行一遍AOF文件里面保存的写命令,就可以还原服务器关闭之前的数据库状态。

Redis读取AOF文件并还原数据库状态的详细步骤如下:

  • 1)创建一个不带网络连接的伪客户端(fake client):因为Redis的命令只能在客户端上下文中执行,而载入AOF文件时所使用的命令直接来源于AOF文件而不是网络连接,所以服务器使用了一个没有网络连接的伪客户端来执行AOF文件保存的写命令,伪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效果和带网络连接的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效果完全一样。
  • 2)从AOF文件中分析并读取出一条写命令。
  • 3)使用伪客户端执行被读出的写命令。
  • 4)一直执行步骤2和步骤3,直到AOF文件中的所有写命令都被处理完毕为止。

image-20210524091952470

*2\r\n$6\r\nSELECT\r\n$1\r\n0\r\n
*3\r\n$3\r\nSET\r\n$3\r\nmsg\r\n$5\r\nhello\r\n
*5\r\n$4\r\nSADD\r\n$6\r\nfruits\r\n$5\r\napple\r\n$6\r\nbanana\r\n$6\r\ncherry\r\n
*5\r\n$5\r\nRPUSH\r\n$7\r\nnumbers\r\n$3\r\n128\r\n$3\r\n256\r\n$3\r\n512\r\n

服务器首先读入并执行SELECT 0命令,之后是SET msg hello命令,再之后是SADD fruits apple banana cherry命令,最后是RPUSH numbers 128 256 512命令,当这些命令都执行完毕之后,服务器的数据库就被还原到之前的状态了。

3、AOF重写

因为AOF持久化是通过保存被执行的写命令来记录数据库状态的,所以随着服务器运行时间的流逝,AOF文件中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文件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体积过大的AOF文件很可能对Redis服务器、甚至整个宿主计算机造成影响,并且AOF文件的体积越大,使用AOF文件来进行数据还原所需的时间就越多。

redis> RPUSH list "A" "B"            // ["A", "B"]
(integer) 2
redis> RPUSH list "C"                // ["A", "B", "C"]
(integer) 3
redis> RPUSH list "D" "E"            // ["A", "B", "C", "D", "E"]
(integer) 5
redis> LPOP list                     // ["B", "C", "D", "E"]
"A"
redis> LPOP list                     // ["C", "D", "E"]
"B"
redis> RPUSH list "F" "G"            // ["C", "D", "E", "F", "G"]
(integer) 5

那么光是为了记录这个list键的状态,AOF文件就需要保存六条命令。

为了解决AOF文件体积膨胀的问题,Redis提供了AOF文件重写(rewrite)功能。通过该功能,Redis服务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AOF文件来替代现有的AOF文件,新旧两个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相同,但新AOF文件不会包含任何浪费空间的冗余命令,所以新AOF文件的体积通常会比旧AOF文件的体积要小得多。

3.1 AOF文件重写的实现

虽然Redis将生成新AOF文件替换旧AOF文件的功能命名为“AOF文件重写”,但实际上,AOF文件重写并不需要对现有的AOF文件进行任何读取、分析或者写入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读取服务器当前的数据库状态来实现的

redis> RPUSH list "A" "B"            // ["A", "B"]
(integer) 2
redis> RPUSH list "C"                // ["A", "B", "C"]
(integer) 3
redis> RPUSH list "D" "E"            // ["A", "B", "C", "D", "E"]
(integer) 5
redis> LPOP list                     // ["B", "C", "D", "E"]
"A"
redis> LPOP list                     // ["C", "D", "E"]
"B"
redis> RPUSH list "F" "G"            // ["C", "D", "E", "F", "G"]
(integer) 5

那么服务器为了保存当前list键的状态,必须在AOF文件中写入六条命令。

如果服务器想要用尽量少的命令来记录list键的状态,那么最简单高效的办法不是去读取和分析现有AOF文件的内容,而是直接从数据库中读取键list的值,然后用一条RPUSH list"C"“D”“E”“F”"G"命令来代替保存在AOF文件中的六条命令,这样就可以将保存list键所需的命令从六条减少为一条了。

除了上面列举的列表键之外,其他所有类型的键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减少AOF文件中的命令数量。首先从数据库中读取键现在的值,然后用一条命令去记录键值对,代替之前记录这个键值对的多条命令,这就是AOF重写功能的实现原理。

因为aof_rewrite函数生成的新AOF文件只包含还原当前数据库状态所必须的命令,所以新AOF文件不会浪费任何硬盘空间。

image-20210524092457819

aof_rewrite函数产生的新AOF文件将包含以下命令:

SELECT 0
RPUSH alphabet "a" "b" "c"
EXPIREAT alphabet 1385877600000
HMSET book "name" "Redisin Action"
           "author" "Josiah L. Carlson"
           "publisher" "Manning"
EXPIREAT book 1388556000000
SET message "hello world"

以上命令就是还原数据库所必须的命令,它们没有一条是多余的。

在实际中,为了避免在执行命令时造成客户端输入缓冲区溢出,重写程序在处理列表、哈希表、集合、有序集合这四种可能会带有多个元素的键时,会先检查键所包含的元素数量,如果元素的数量超过了redis.h/REDIS_AOF_REWRITE_ITEMS_PER_CMD常量的值,那么重写程序将使用多条命令来记录键的值,而不单单使用一条命令。

3.2 AOF后台重写

AOF重写程序aof_rewrite函数可以很好地完成创建一个新AOF文件的任务,但是,因为这个函数会进行大量的写入操作,所以调用这个函数的线程将被长时间阻塞,因为Redis服务器使用单个线程来处理命令请求,所以如果由服务器直接调用aof_rewrite函数的话,那么在重写AOF文件期间,服务期将无法处理客户端发来的命令请求。

很明显,作为一种辅佐性的维护手段,Redis不希望AOF重写造成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所以Redis决定将AOF重写程序放到子进程里执行,这样做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 子进程进行AOF重写期间,服务器进程(父进程)可以继续处理命令请求。
  • 子进程带有服务器进程的数据副本,使用子进程而不是线程,可以在避免使用锁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因为子进程在进行AOF重写期间,服务器进程还需要继续处理命令请求,而新的命令可能会对现有的数据库状态进行修改,从而使得服务器当前的数据库状态和重写后的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不一致。

image-20210524092901342

为了解决这种数据不一致问题,Redis服务器设置了一个AOF重写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在服务器创建子进程之后开始使用,当Redis服务器执行完一个写命令之后,它会同时将这个写命令发送给AOF缓冲区和AOF重写缓冲区。

image-20210524092929756

当子进程完成AOF重写工作之后,它会向父进程发送一个信号,父进程在接到该信号之后,会调用一个信号处理函数,并执行以下工作:

  • 1)将AOF重写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写入到新AOF文件中,这时新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将和服务器当前的数据库状态一致。
  • 2)对新的AOF文件进行改名,原子地(atomic)覆盖现有的AOF文件,完成新旧两个AOF文件的替换。

这个信号处理函数执行完毕之后,父进程就可以继续像往常一样接受命令请求了。

在整个AOF后台重写过程中,只有信号处理函数执行时会对服务器进程(父进程)造成阻塞,在其他时候,AOF后台重写都不会阻塞父进程,这将AOF重写对服务器性能造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image-20210524093119994

4、重点回顾

  • AOF文件通过保存所有修改数据库的写命令请求来记录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
  • AOF文件中的所有命令都以Redis命令请求协议的格式保存。
  • 命令请求会先保存到AOF缓冲区里面,之后再定期写入并同步到AOF文件。
  • appendfsync选项的不同值对AOF持久化功能的安全性以及Redis服务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 服务器只要载入并重新执行保存在AOF文件中的命令,就可以还原数据库本来的状态。
  • AOF重写可以产生一个新的AOF文件,这个新的AOF文件和原有的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一样,但体积更小。
  • AOF重写是一个有歧义的名字,该功能是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来实现的,程序无须对现有AOF文件进行任何读入、分析或者写入操作。
  • 在执行BGREWRITEAOF命令时,Redis服务器会维护一个AOF重写缓冲区,该缓冲区会在子进程创建新AOF文件期间,记录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写命令。当子进程完成创建新AOF文件的工作之后,服务器会将重写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追加到新AOF文件的末尾,使得新旧两个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一致。最后,服务器用新的AOF文件替换旧的AOF文件,以此来完成AOF文件重写操作。

三、事件

Redis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服务器需要处理以下两类事件:

  • 文件事件(file event):Redis服务器通过套接字与客户端(或者其他Redis服务器)进行连接,而文件事件就是服务器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服务器与客户端(或者其他服务器)的通信会产生相应的文件事件,而服务器则通过监听并处理这些事件来完成一系列网络通信操作。
  • 时间事件(time event):Redis服务器中的一些操作(比如serverCron函数)需要在给定的时间点执行,而时间事件就是服务器对这类定时操作的抽象。

1、文件事件

Redis基于Reactor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

  • 文件事件处理器使用I/O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程序来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并根据套接字目前执行的任务来为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器。
  • 当被监听的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读取(read)、写入(write)、关闭(close)等操作时,与操作相对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这时文件事件处理器就会调用套接字之前关联好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这些事件。

虽然文件事件处理器以单线程方式运行,但通过使用I/O多路复用程序来监听多个套接字,文件事件处理器既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模型,又可以很好地与Redis服务器中其他同样以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模块进行对接,这保持了Redis内部单线程设计的简单性。

1.1 文件事件处理器的构成

image-20210524103921454

文件事件是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每当一个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写入、读取、关闭等操作时,就会产生一个文件事件。因为一个服务器通常会连接多个套接字,所以多个文件事件有可能会并发地出现。

I/O多路复用程序负责监听多个套接字,并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那些产生了事件的套接字。

尽管多个文件事件可能会并发地出现,但I/O多路复用程序总是会将所有产生事件的套接字都放到一个队列里面,然后通过这个队列,以有序(sequentially)、同步(synchronously)、每次一个套接字的方式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套接字。当上一个套接字产生的事件被处理完毕之后(该套接字为事件所关联的事件处理器执行完毕),I/O多路复用程序才会继续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下一个套接字。

image-20210524104129784

文件事件分派器接收I/O多路复用程序传来的套接字,并根据套接字产生的事件的类型,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服务器会为执行不同任务的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器,这些处理器是一个个函数,它们定义了某个事件发生时,服务器应该执行的动作。

1.2 I/O多路复用程序的实现

Redis的I/O多路复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包装常见的select、epoll、evport和kqueue这些I/O多路复用函数库来实现的,每个I/O多路复用函数库在Redis源码中都对应一个单独的文件,比如ae_select.c、ae_epoll.c、ae_kqueue.c,诸如此类。

因为Redis为每个I/O多路复用函数库都实现了相同的API,所以I/O多路复用程序的底层实现是可以互换的。

image-20210524104231132

1.3 事件的类型

I/O多路复用程序可以监听多个套接字的ae.h/AE_READABLE事件和ae.h/AE_WRITABLE事件,这两类事件和套接字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 当套接字变得可读时(客户端对套接字执行write操作,或者执行close操作),或者有新的可应答(acceptable)套接字出现时(客户端对服务器的监听套接字执行connect操作),套接字产生AE_READABLE事件。
  • 当套接字变得可写时(客户端对套接字执行read操作),套接字产生AE_WRITABLE事件。

I/O多路复用程序允许服务器同时监听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和AE_WRITABLE事件,如果一个套接字同时产生了这两种事件,那么文件事件分派器会优先处理AE_READABLE事件,等到AE_READABLE事件处理完之后,才处理AE_WRITABLE事件。

1.4 文件事件的处理器

Redis为文件事件编写了多个处理器,这些事件处理器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的网络通信需求,比如说:

  • 为了对连接服务器的各个客户端进行应答,服务器要为监听套接字关联连接应答处理器。
  • 为了接收客户端传来的命令请求,服务器要为客户端套接字关联命令请求处理器。
  • 为了向客户端返回命令的执行结果,服务器要为客户端套接字关联命令回复处理器。
  • 当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进行复制操作时,主从服务器都需要关联特别为复制功能编写的复制处理器。

1.连接应答处理器

当Redis服务器进行初始化的时候,程序会将这个连接应答处理器和服务器监听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关联起来,当有客户端用sys/socket.h/connect函数连接服务器监听套接字的时候,套接字就会产生AE_READABLE事件,引发连接应答处理器执行,并执行相应的套接字应答操作。

image-20210524104557729

2.命令请求处理器

当一个客户端通过连接应答处理器成功连接到服务器之后,服务器会将客户端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和命令请求处理器关联起来,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命令请求的时候,套接字就会产生AE_READABLE事件,引发命令请求处理器执行,并执行相应的套接字读入操作。

image-20210524104642576

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的整个过程中,服务器都会一直为客户端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关联命令请求处理器。

3.命令回复处理器

当服务器有命令回复需要传送给客户端的时候,服务器会将客户端套接字的AE_WRITABLE事件和命令回复处理器关联起来,当客户端准备好接收服务器传回的命令回复时,就会产生AE_WRITABLE事件,引发命令回复处理器执行,并执行相应的套接字写入操作。

image-20210524104721579

4.一次完整的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事件示例

  1. 假设一个Redis服务器正在运作,那么这个服务器的监听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应该正处于监听状态之下,而该事件所对应的处理器为连接应答处理器。
  2. 如果这时有一个Redis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连接,那么监听套接字将产生AE_READABLE事件,触发连接应答处理器执行。处理器会对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进行应答,然后创建客户端套接字,以及客户端状态,并将客户端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与命令请求处理器进行关联,使得客户端可以向主服务器发送命令请求。
  3. 之后,假设客户端向主服务器发送一个命令请求,那么客户端套接字将产生AE_READABLE事件,引发命令请求处理器执行,处理器读取客户端的命令内容,然后传给相关程序去执行。
  4. 执行命令将产生相应的命令回复,为了将这些命令回复传送回客户端,服务器会将客户端套接字的AE_WRITABLE事件与命令回复处理器进行关联。当客户端尝试读取命令回复的时候,客户端套接字将产生AE_WRITABLE事件,触发命令回复处理器执行,当命令回复处理器将命令回复全部写入到套接字之后,服务器就会解除客户端套接字的AE_WRITABLE事件与命令回复处理器之间的关联。

image-20210524104859077

2、时间事件

Redis的时间事件分为以下两类:

  • 定时事件:让一段程序在指定的时间之后执行一次。比如说,让程序X在当前时间的30毫秒之后执行一次。
  • 周期性事件:让一段程序每隔指定时间就执行一次。比如说,让程序Y每隔30毫秒就执行一次。

一个时间事件主要由以下三个属性组成:

  • id:服务器为时间事件创建的全局唯一ID(标识号)。ID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递增,新事件的ID号比旧事件的ID号要大。
  • when: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记录了时间事件的到达(arrive)时间。
  • timeProc:时间事件处理器,一个函数。当时间事件到达时,服务器就会调用相应的处理器来处理事件。

一个时间事件是定时事件还是周期性事件取决于时间事件处理器的返回值:

  • 如果事件处理器返回ae.h/AE_NOMORE,那么这个事件为定时事件:该事件在达到一次之后就会被删除,之后不再到达。
  • 如果事件处理器返回一个非AE_NOMORE的整数值,那么这个事件为周期性时间:当一个时间事件到达之后,服务器会根据事件处理器返回的值,对时间事件的when属性进行更新,让这个事件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到达,并以这种方式一直更新并运行下去。比如说,如果一个时间事件的处理器返回整数值30,那么服务器应该对这个时间事件进行更新,让这个事件在30毫秒之后再次到达。

2.1 实现

服务器将所有时间事件都放在一个无序链表中,每当时间事件执行器运行时,它就遍历整个链表,查找所有已到达的时间事件,并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image-20210524105151397

注意,我们说保存时间事件的链表为无序链表,指的不是链表不按ID排序,而是说,该链表不按when属性的大小排序。正因为链表没有按when属性进行排序,所以当时间事件执行器运行的时候,它必须遍历链表中的所有时间事件,这样才能确保服务器中所有已到达的时间事件都会被处理。

无序链表并不影响时间事件处理器的性能

在目前版本中,正常模式下的Redis服务器只使用serverCron一个时间事件,而在benchmark模式下,服务器也只使用两个时间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几乎是将无序链表退化成一个指针来使用,所以使用无序链表来保存时间事件,并不影响事件执行的性能。

def processTimeEvents():
    # 遍历服务器中的所有时间事件
    for time_event in all_time_event():
        # 检查事件是否已经到达
        if time_event.when <= unix_ts_now():
            # 事件已到达
            # 执行事件处理器,并获取返回值
            retval = time_event.timeProc()
            # 如果这是一个定时事件
            if retval == AE_NOMORE:
                # 那么将该事件从服务器中删除
                delete_time_event_from_server(time_event)
        # 如果这是一个周期性事件
        else:
            # 那么按照事件处理器的返回值更新时间事件的 when 属性
            # 让这个事件在指定的时间之后再次到达
            update_when(time_event, retval)

2.2 时间事件应用实例:serverCron函数

持续运行的Redis服务器需要定期对自身的资源和状态进行检查和调整,从而确保服务器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这些定期操作由redis.c/serverCron函数负责执行,它的主要工作包括:

  • 更新服务器的各类统计信息,比如时间、内存占用、数据库占用情况等。
  • 清理数据库中的过期键值对。
  • 关闭和清理连接失效的客户端。
  • 尝试进行AOF或RDB持久化操作。
  • 如果服务器是主服务器,那么对从服务器进行定期同步。
  • 如果处于集群模式,对集群进行定期同步和连接测试。

Redis服务器以周期性事件的方式来运行serverCron函数,在服务器运行期间,每隔一段时间,serverCron就会执行一次,直到服务器关闭为止。

在Redis2.6版本,服务器默认规定serverCron每秒运行10次,平均每间隔100毫秒运行一次。

3、事件的调度与执行

因为服务器中同时存在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两种事件类型,所以服务器必须对这两种事件进行调度,决定何时应该处理文件事件,何时又应该处理时间事件,以及花多少时间来处理它们等等。

事件的调度和执行由ae.c/aeProcessEvents函数负责

def aeProcessEvents():
    # 获取到达时间离当前时间最接近的时间事件
    time_event = aeSearchNearestTimer()
    # 计算最接近的时间事件距离到达还有多少毫秒
    remaind_ms = time_event.when - unix_ts_now()
    # 如果事件已到达,那么remaind_ms的值可能为负数,将它设定为0
    if remaind_ms < 0:
        remaind_ms = 0
    # 根据remaind_ms的值,创建timeval结构
    timeval = create_timeval_with_ms(remaind_ms)
    # 阻塞并等待文件事件产生,最大阻塞时间由传入的timeval结构决定
    # 如果remaind_ms的值为0,那么aeApiPoll调用之后马上返回,不阻塞
    aeApiPoll(timeval)
    # 处理所有已产生的文件事件
    processFileEvents()
    # 处理所有已到达的时间事件
    processTimeEvents()

将aeProcessEvents函数置于一个循环里面,加上初始化和清理函数,这就构成了Redis服务器的主函数

def main():
    # 初始化服务器
    init_server()
    # 一直处理事件,直到服务器关闭为止
    while server_is_not_shutdown():
        aeProcessEvents()
    # 服务器关闭,执行清理操作
    clean_server()

image-20210524105632720

以下是事件的调度和执行规则:

  • 1)aeApiPoll函数的最大阻塞时间由到达时间最接近当前时间的时间事件决定,这个方法既可以避免服务器对时间事件进行频繁的轮询(忙等待),也可以确保aeApiPoll函数不会阻塞过长时间。
  • 2)因为文件事件是随机出现的,如果等待并处理完一次文件事件之后,仍未有任何时间事件到达,那么服务器将再次等待并处理文件事件。随着文件事件的不断执行,时间会逐渐向时间事件所设置的到达时间逼近,并最终来到到达时间,这时服务器就可以开始处理到达的时间事件了。
  • 3)对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的处理都是同步、有序、原子地执行的,服务器不会中途中断事件处理,也不会对事件进行抢占,因此,不管是文件事件的处理器,还是时间事件的处理器,它们都会尽可地减少程序的阻塞时间,并在有需要时主动让出执行权,从而降低造成事件饥饿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命令回复处理器将一个命令回复写入到客户端套接字时,如果写入字节数超过了一个预设常量的话,命令回复处理器就会主动用break跳出写入循环,将余下的数据留到下次再写;另外,时间事件也会将非常耗时的持久化操作放到子线程或者子进程执行。
  • 4)因为时间事件在文件事件之后执行,并且事件之间不会出现抢占,所以时间事件的实际处理时间,通常会比时间事件设定的到达时间稍晚一些。

image-20210524105745827

  • 因为时间事件尚未到达,所以在处理时间事件之前,服务器已经等待并处理了两次文件事件。
  • 因为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抢占,所以实际处理时间事件的时间比预定的100毫秒慢了30毫秒。

4、重点回顾

  • Redis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服务器处理的事件分为时间事件和文件事件两类。
  • 文件事件处理器是基于Reactor模式实现的网络通信程序。
  • 文件事件是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每次套接字变为可应答(acceptable)、可写(writable)或者可读(readable)时,相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
  • 文件事件分为AE_READABLE事件(读事件)和AE_WRITABLE事件(写事件)两类。
  • 时间事件分为定时事件和周期性事件:定时事件只在指定的时间到达一次,而周期性事件则每隔一段时间到达一次。
  • 服务器在一般情况下只执行serverCron函数一个时间事件,并且这个事件是周期性事件。
  • 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之间是合作关系,服务器会轮流处理这两种事件,并且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也不会进行抢占。
  • 时间事件的实际处理时间通常会比设定的到达时间晚一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