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


一个批判性思维者

  • 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
  • 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 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姿态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
  • 迫使他或他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善于提问、善于批判

  • 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讨论的话题是什么,针对这个话题提问
  • 话题确定之后,针对这个话题,论点是什么?
    • 别人支持什么观点、反对什么观点
    • 你支持什么观点、反对什么观点
  • 确认论点之后,支撑结论的证据和理由是什么?
    • 内容相关的证据
    • 形式相关的推理结构

思维方式

  • 全盘吸收的海绵式思维,海绵式思维适合那些物质世界的科学知识
  • 不短提出问题以找到最佳判断或者最合理看法的淘金式思维。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的意义时

1 如何寻找论题与结论

论题:讨论的问题

论题的类型

  • 描述性论题
    • 关于各种对过去、现在或奖励啊的描述准确与否的问题。
  • 规定性论题
    • 关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的问题

结论:讨论的答案

寻找结论的方法

  • 文章开头、结尾找一下
  • 寻找指示词,综上所述等
  • 记住结论不是什么:
    • 例证
    • 数据
    • 定义
    • 背景材料
    • 证据
  • 寻找论题去找结论
  •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背景

2 支撑结论的证据和理由

  • 理由是指我们相信某个结论的原因或原理。(讲道理)
  • 证据是指证明理由的真实性的事实。(摆事实)

证据的来源

  • 个人经验
  • 经典案例
  • 当事人证言
  • 专家证言
  • 科学报告

3 推理中的谬误

  • 人身攻击:对人不对事,地域偏见、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 偷换概念:说的时候把含义改变了,却不告诉别人
  • 追求完美谬误:如果贼要光顾你家,他们总会想到办法
  • 诉诸公共:大家都这么说、都这么做
  • 诉诸权威:祖宗留下来的就是对、专家说的就是对
  • 诉诸情感: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通过情感来淡化理性推理。不给事实只讲强烈感情
  • 稻草人谬误:把对方不承认的观点硬灌输给别人,歪曲对方的观点
  • 虚假的两难处境:故意制造非左即右,让人忘记还有第三种可能
  • 混淆因果:给出的原因与要解释的现象之间没有因果性
  • 转移话题:故意转移话题
  • 循环论证
  • 以偏概全: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4 证据的效力

  • 思考,我们认为是事实的东西,就一定是事实吗?比如说粉饰过的历史。

  • 见解,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有没有用,有没有人信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 证据越充分,主张越有说服力。证据的类型

    1. 直觉
    2. 个人经历
    3. 典型案例
    4. 当事人的证词
    5. 权威或者专家的意见
    6. 个人观察
    7. 研究报告
    8. 类比

直觉

  • 直觉即可反应出强烈的偏见,也可是经验积累的条件反射

个人经历

  • 把个人经历作为普遍看法,导致以偏概全谬误,即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集体的结论。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会激起人们强烈的感情。
  • 用这些问题来提醒自己警惕
    • 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
    • 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
    • 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

当事人证言

  • 这类证据的用处并不大。
    • 选择性:是否只选择性的展示了能推理出结论的证词
    • 个人兴趣:那个作证的人是不是和他提倡的东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因此我们会在他的证词里发现强烈的偏见
    • 省略信息:当事人证词很少会提供足够的信息作为判断的基础
    • 人为因素:当事人是否以人格魅力等原因使人们对其证词不加怀疑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专家的意见有时候会退化成个人的利益或者价值观立场相关的一般言论
  • 小心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个人观察

  • 我们的所见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的东西,所以个人观察是有偏差的。
  • 最可信的观察是最近的观察,并且是几个人处理最佳环境里同时得到的观察。

研究报告

  • 科学方法做为重要指导的研究报告,追求的是信息以可公开的数据形式出现,并且可以使用特别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研究成果诠释中的犯错率
  • 但应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研究报告并不一定可靠。哪怕是片面的调查也可能会承载大量的信息,但是你需要知道偏见之所在,以防止自己过分被调查结果所说服

类比

  • 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称之为类比论证
    • 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
    • 相同点比不同点所占的比例越大,类比的效力就越高

5 这个结论,有没有替代原因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找出一件事的简单、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许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 能不能想到这个证据的其他解读方式
  • 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可能会引发这个行动或导致这些发现
  • 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那么我可能会把哪些因素当成重要的原因
  • 如果这个解读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解读可以说的通

6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有没有问题。

  1.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问一声,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2. 小心平均值:平均值的算法通常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场景下各类平均值会有不同含义。了解全距和数值分布的一个总体会有较大的帮助

  3. 把一个结论包装成另外一个结论:可以先忽略作者的数据,问自己什么样的统计数据做为证据在证明他的结论上会有帮助?将你的结果与作者给出的相比较

  4. 省略掉的数据:例如只给百分比,不给具体数值,或者只给数值不给百分比,都有可能在欺骗你相信某一个结论

  5. 表达方式不同导致的效果更加动人:不同的表达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即使这些表达表示的意思是完全等同的

7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1. 反对人的理由、其它与之不一样的研究,其它权威的观点、证词等

  2. 遗漏掉的定义

  3. 遗漏掉的价值观偏向或者视角

  4. 论证中所指的事实来源

  5. 用来获取事实的程序细节

  6. 收集或者组织证据的其它技巧

  7. 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8.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结果,短期或者长期结果,还是提倡或者反对的结果

  9.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10. 被提倡的行动是否有负面影响

8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 二分式思维(即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的方式思考问题)会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可以通过以下提出问题来避免

    1. 结论在什么时候是精确的
    2. 结论在什么地方是精确的
    3. 结论为什么或者为了什么目的才是精确的

9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 思考过快

    • 快思考,不过脑子的思考

    • 慢思考,经过思考的思考

  • 刻板印象

  • 背叛我们的思维习惯

    • 不要固化思维

    • 走出自己的信息茧房

  • 晕轮效应

    • 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个积极或消极特性,然后把这一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 人都是有多面的。

  • 信念固着

    • 有些事实、结论会让我们毁三观。这里就是信念固着的作用。

    • 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地方。如果我们的信念就是有问题的,坚定信念而不顾事实真相,就是固执了。

  • 可得性启发法

    • 我们使用的心理捷径,只根据手边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 俄乌战争,让大多数人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却忽略了美国几十年一直在对外侵略。

  • 答非所问

  • 自我中心

    • 知识的诅咒,我们无法回想起我们不具备现在掌握的知识的情况。
      • 我学会了开车,就会忘记刚会开车时慌慌张张的感觉。
  •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的最大障碍

    • 奇迹式思维
      • 对于一些事情,在科学还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时,人们就会依赖奇迹来解释他们的来龙去脉。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