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

1.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数字系统通用模型

图中的第一个模块是信源,信源输出的波形或者数据流会进入第二个模块,信源编码。一般来说,信源可能是模拟的,也可能是数字的。如果信源是模拟的,则认为它会输出一定的信号波形,例如麦克风产生模拟语音信号,或者模拟录像机产生模拟视频信号,意味着信源产生的波形集中波形的个数是无限多的。如果信源是数字的,一般认为其输出“0”、“1”数据流。
一般来说,信源编码有两种不同类型。如果信源为数字的,那么信源编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减少冗余来进行压缩,这样的信源编码称为数字信源编码,它将输入的数据流编码后输出新的比特流。
如果信源为模拟的,那么信源编码的主要作用是将模拟信源产生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这样才能够在数字系统上进行传输,这样的信源编码称为模拟信源编码。它将输入的模拟波形编码后输出为数据流。

2.系统模型

2.1信道带宽无限时的单极性基带传输系统

信道带宽无限时,采样矩形波作为发射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a.单极性不归零码
发送信号幅度值ai

i=1, a1= +A
i=2, a2 =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单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密度图

b.单极性归零码
发送的ai有两种值:a1=+A, a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单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时域波形

2.2信道带宽受限时的双极性基带传输系统

采用的模型与上面相同。
a.双极性不归零码
ai有两个可能值:+A、-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时域波形

b.双极性归零码
ai有两个可能值:+A、-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时域波形

2.3信道带宽受限时的QPSK传输系统

四相相位调制解调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0o、90o、180o、270o.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种载波配合,需要把二进制数据转变为四进制数据,也就是把二进制数字序列每两个比特分为一组,共四种组合,即00、01、11、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QPSK信号矢量图

在QPSK的调制中,信息速率为Rb的二进制序列 {an} ,串并变换后分成两路速率减半的二进制序列,得到基带信号波形I(t)及Q(t),这两路码元在时间上是相对的,称这两支路为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将它们分别对正交载波 cosωct 及 -sinωct 进行2PSK调制,再将这两支路的2PSK信号相加即可得到QPSK信号。
2-1

2-7 QPSK调制框图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条件下,利用匹配滤波器进行QPSK的解调。由于QPSK信号可看作同相及正交支路2PSK的叠加,所以在解调时可对两路信号分别进行2PSK的解调,然后进行并串变换,得到所传输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8 QPSK信号的最佳接收框图

2.4信道带宽受限时的16QAM传输系统

正交振幅调制(QAM)是用两个独立的基带数字信号对两个互相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在播的双边带调制,利用这种已调信号在同一带宽内频谱正交的性质来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9 16QAM信号空间图

MQAM信号表达式:

SQAM​(t) = aicgT​(t)cosωc​t − aicgT​(t)sinωc​t   i=1,2,…M, 0<t<Ts

在16QAM的调制中,(1) 首先,一串二进制序列进入串/并变换中,进行4比特划分后再进行2比特划分成一组,按照奇数送同相路,偶数送入正交路。(2) 进入2/L电平变换,就是说二进制数变成4个十进制数,而4个十进制数是由自己的星座图设定的,即00,01,11,10分别对应于-3,-1,1,3。(3) 送入低通后滤除较小的抖动波。(4) 进入相乘器,载波cosωct与同相路波SI(t)相乘变为SI(t) cosωct, 载波cosωct经过相位移动90°与正交路波SQ(t)相乘变为-SQ(t) sinωct。(5) 两路波形经过相乘器后,进行相加,变为SI(t)cosωct- SQ(t)sinω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0 MQAM信号的调制框图

在16QAM的解调中,(1) 经过调制后的波形再分别与相乘器相乘,通过载波cosωct和载波cosωct经过相位移动90°后各自提取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公式分别为:yI(t)=y(t)coswct=SI(t)/2+1/2×(SI(t)cos2ωct- SQ(t)sin2ωct);yQ(t)=y(t) (-sinωct) = SQ(t)/2 -1/2×(SI(t) sin2ωct+SQ(t) cos2ωct)。(2) 进入低通形成包络波形。(3) 再进入采样判决器,选取采样点形成原始的二进制矩形波形。(4) 最后进入串/并变换,按照原先的奇偶原则形成完成的原始二进制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1 MQAM信号的解调框图

3.误码性能分析

3.1信道带宽无限时的基带传输系统

设发送的信号为单极性不归零序列,信息速率为Rb(单位为bit/s),二进制符号间隔Tb=1/Rb,则si(t)= {s1(t)=A,s2(t)=0},0<t<Tb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nw(t)的干扰下,接收到的信号r(t)=si(t)+nw(t),假设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响应h(t)与s1(t)相匹配:h(t)=s1(Tb - t),0<t<Tb
在采样时刻t=Tb,采样值的有用信号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采样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判决出错的概率分别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误比特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Eb为比特能量,E1为比特时间间隔内接受信号S1(t))的信号能量。

3.2信道带宽受限时的基带传输系统

设传输的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序列,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与3.1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采样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判决出错的概率分别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误比特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信道带宽受限时的QPSK传输系统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2PSK最佳接收的平均误比特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支路和Q支路的判错概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的平均误比特率Pb=PIPeI+PQPeQ,PeI=PeQ=0.5,所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相同条件下,QPSK与2PSK的平均误比特率相同。

3.4信道带宽受限时的16QAM传输系统

矩形星座QAM的最佳接收误符率与MASK的一样,取决于数字基带MPAM的误符率。MQAM的正确判决符号的概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QAM误符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16QAM信号的误符率为P16=2P4 - P42

4.仿真模型与仿真过程

4.1信道带宽无限时的单极性基带传输系统

clear all
%------------------
%系统参数设置
%-----------------
T_start=0;%开始时间
T_stop=1;%截止时间
T=T_stop-T_start;%仿真持续时间
T_sample=1/1000;%采样间隔
f_sample=1/T_sample; % 采样速率
N_sample=T/T_sample;% 采样点数
n=0:N_sample-1;
r_s=100;%transmission rate
alpha=0.25;%df=alpha*rs=25Hz
NumBits=T*r_s;%number of bits
NumCoff=40;%number of coefficients of RRC
SamplingIns=NumCoff/2;
SamplingStart=NumCoff;
%-------------------------------
%Transmitter
%-------------------------------
g_T=[ones(1,f_sample/r_s),zeros(1,31)];
b1=(sign(rand(1,NumBits)-0.5)+1)/2;%original bits
b2=zeros(f_sample/r_s,NumBits);
b2(1,:)=b1;
b3=reshape(b2,1,f_sample/r_s*NumBits);
s=conv(b3,g_T);%transmitted signal
%--------------------------------
%AWGN channel
%--------------------------------
N_0=10^(-8);
noise_w=wgn(1,length(s),N_0*f_sample,'linear');%产生白噪声
r=s+noise_w;
figure(1)
plot(s);axis([0 1000 -0.1 1.5]);title('发送的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
figure(2);
plot(r);axis([0 1000 -0.1 1.5]);title('叠加噪声后的发送序列');
%--------------------------------
%receiver
%--------------------------------
g_R=[ones(1,f_sample/r_s),zeros(1,31)];
y1=conv(r,g_R);
figure;
myeyediagram=eyediagram(y1(1:length(y1)),f_sample/r_s);
figure(3)
plot(y1);title('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 hold on
sample1=zeros(f_sample/r_s,NumBits);
sample1(1,:)=ones(1,NumBits);
sample2=reshape(sample1,1,f_sample/r_s*NumBits);
sample3=zeros(1,length(y1));
sample3(NumCoff+1:NumCoff+f_sample/r_s*NumBits)=sample2;
% plot(sample3)
y2=y1.*sample3;
% plot(y2)
y2(:,all(y2==0,1))=[];
b_t=(sign(b1)+1)*0.5;
b_r=(sign(y2)+1)*0.5;
BER=length(find(b_t~= b_r))/NumBits;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发送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叠加噪声后的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接收到的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 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5 误码率

由运行结果可知:信道带宽无限时,采用单极性不归零脉冲信号,利用匹配滤波器解调,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几乎相同,误码率为0.47,误差较大,眼图的张开度大,表明对噪声的容许误差大、接收器判断灵敏度好。

4.2信道带宽受限时的双极性基带传输系统

clear all
%------------------
%系统参数设置
%-----------------
T_start=0;%开始时间
T_stop=1;%截止时间
T=T_stop-T_start;%仿真持续时间
T_sample=1/1000;%采样间隔
f_sample=1/T_sample; % 采样速率
N_sample=T/T_sample;% 采样点数
n=0:N_sample-1;
r_s=100;%传输速率
alpha=0.25;%df=alpha*rs=25Hz
NumBits=T*r_s;%number of bits
NumCoff=40;%number of coefficients of RRC
SamplingIns=NumCoff/2;
SamplingStart=NumCoff;
%-------------------------------
%Transmitter
%-------------------------------
g_T=firrcos(NumCoff,r_s/2,alpha*r_s,f_sample);%transmission filter
b1=sign(rand(1,NumBits)-0.5);%original bits
b2=zeros(f_sample/r_s,NumBits);
b2(1,:)=b1;
b3=reshape(b2,1,f_sample/r_s*NumBits);
s=conv(b3,g_T);%transmitted signal
%--------------------------------
%AWGN channel
%--------------------------------
N_0=10^(-9);
noise_w=wgn(1,length(s),N_0*f_sample,'linear');%产生白噪声
r=s+noise_w;
figure(1)
plot(s);title('发送的双极性极性不归零码波形')
figure(2)
plot(r);title('叠加噪声后的发送波形')
%--------------------------------
%receiver
%--------------------------------
g_R=firrcos(NumCoff,r_s/2,alpha*r_s,f_sample);%transmission filter
y1=conv(r,g_R);
figure;
myeyediagram=eyediagram(y1(1:length(y1)),f_sample/r_s);
figure(3)
plot(y1)
% hold on
sample1=zeros(f_sample/r_s,NumBits);
sample1(1,:)=ones(1,NumBits);
sample2=reshape(sample1,1,f_sample/r_s*NumBits);
sample3=zeros(1,length(y1));
sample3(NumCoff+1:NumCoff+f_sample/r_s*NumBits)=sample2;
% plot(sample3)
y2=y1.*sample3;
% plot(y2)
y2(:,all(y2==0,1))=[];
b_t=(sign(b1)+1)*0.5;
b_r=(sign(y2)+1)*0.5;
BER=length(find(b_t~= b_r))/NumBi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 发送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7 接收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8 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9 误码率

由运行结果可知:信道带宽受限时,采用双极性不归零信号,利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和匹配滤波器,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基本相同,误码率为0,眼图张开较大,存在一定的误码率。

4.3信道带宽受限时的QPSK传输系统

代码部分因为CSDN的原因,无法粘贴,详情请看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0 输入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1 解调信号

4.4信道带宽受限时的16QAM传输系统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2 输入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3 解调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4 QPSK和16PAM信号的误码率

由运行结果可知:在信道受限的情况下,采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和匹配滤波器得到最佳接收,QPSK和16QAM信号的输入信号与解调信号基本相同。理论误码率和实际误码率基本相同。

6.结论

信道无限时,采用匹配滤波器得到最小误码率,信道有限时,采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和匹配滤波器得到最小误码率。Eb/N0​相同的情况下,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最佳接收平均误比特率比单极性的小,QPSK信号与2PSK信号在相同条件下,其误码率也相同,QAM信号的误码率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