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符的分类

运算符的分类

JS 中的运算符,分类如下:

  • 算数运算符
  • 自增/自减运算符
  • 一元运算符
  • 三元运算符(条件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

下面来逐一讲解。

算术运算符

用于执行两个变量或值的算术运算。

此外,算数运算符存在隐式类型转换的情况,前文“数据类型转换”一节中已讲过,本文不再赘述。

常见的算数运算符有以下几种:

运算符描述
+加、字符串连接
-
*
/
%获取余数(取余、取模)
// base data
 var n = 345;
 while (n!=0) {
    var mod = n % 10;
    n = parseInt(n  / 10);
    console.log(mod) // 5   4   3
    
 }

算术运算符的运算规则

(1)* / % 的优先级高于 + -

(2)无论是+ - * / %都是左结合性(从左至右计算)

(3)小括号( ):能够影响计算顺序,且可以嵌套。没有中括号、没有大括号,只有小括号。

(4)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取余运算如下

余数 = m % n;
console.log(5 % 3)  //2
console.log(5 % -3) //2
console.log(-5 % 3) // -2 
console.log(-5 % -3) // -2 
console.log(-3 % -5) // -3
  • 取余运算结果的正负性,取决于 m,而不是 n。比如:10 % -3的运算结果是 1。-10 % 3的运算结果是-1。
  • 如果 n < 0,那就先把 n 取绝对值后,再计算。等价于 m % (-n)。
  • 如果 n 是 0,那么结果是 NaN。
  • 在 n > 0 的情况下:
    • 如果 m>=n,那就正常取余。
    • 如果 m<n,那结果就是 m。

自增运算符

自++

作用:可以快速对一个变量进行加1操作。只能操作变量,不能操作常量或者表达式。

var a = 1;
var b = 1;
a++
b++
console.log(a)  // 2
console.log(b)  //2 
var res1 = (a++) +  b;
console.log(res1) // 4
console.log(a)  // 3
console.log(b) // 2
var res2 = (++a) +  b;
console.log(res2) // 6
console.log(a)   //4 
console.log(b)   //2 

自增分成两种:a++++a。共同点:

(1)无论是 a++ 还是++a,自增都会使原变量的值加 1。

(2)我们要注意的是a是变量,而a++++a表达式

那这两种自增,有啥区别呢?区别是:a++++a的值不同:(也就是说,表达式的值不同)

  • a++这个表达式的值等于原变量的值(a 自增前的值)。可以这样理解:先把 a 的值赋值给表达式,然后 a 再自增。
  • ++a这个表达式的值等于新值 (a 自增后的值)。 可以这样理解:a 先自增,然后把自增后的值赋值给表达式。

自–

作用:可以快速对一个变量进行减1操作。原理同自增运算符。

开发时,大多使用后置的自增/自减,并且代码独占一行,例如:num++,或者 num--

隐式类型转换

自增和自减时,a的执行过程:

(1)先调用Number(a)函数;

(2)然后将Number(a)的返回结果进行 加 1 操作,得到的结果赋值给 a。

举例 1:

let a = '666'; // 这里不能用 const 定义,否则报错。
a++;

console.log(a); // 打印结果:667
console.log(typeof a); // 打印结果: number

举例2:

let a = 'abc';
a++;

console.log(a); // 打印结果:NaN。因为 Number('abc')的结果为 NaN,再自增后,结果依然是 NaN
console.log(typeof a); // 打印结果:number

一元运算符

一元运算符,只需要一个操作数。常见的一元运算符如下。

typeof

typeof 是典型的一元运算符,因为后面只跟一个操作数。

因为 JS是弱类型语言,是松散型语言,所以我们不需要显式指定数据的具体类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仍需要通过一种手段知道某个变量到底是哪一种数据类型,typeof 运算符应运而生。

typeof()表示“获取变量的数据类型”,它是 JS 提供的一个操作符。返回的是小写,语法为:(两种写法都可以)

// 写法1
typeof 变量;
// 写法2
typeof(变量);

typeof 这个运算符的返回结果就是变量的数据类型。那返回结果的类型是什么呢?是字符串。

typeof 是一个运算符,或者说是一个操作符,所以说,typeof() 并不是一个函数,()只是将括起来的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而已。

延伸一下,() 这个符号至少有两个作用:

  • 作用1:调用函数
  • 作用2:表示括起来的内容/表达式是一个整体。比如 1+2*3 与 (1+2)*3的写法是有区别的。

typeof() 的返回结果

typeof 的语法返回结果
typeof 数字(含 typeof NaN)number
typeof 字符串string
typeof 布尔型boolean
typeof 对象object
typeof 方法function
typeof nullobject
typeof undefinedundefined

备注:

  • 为啥 typeof null的返回值也是 object 呢?因为 null 代表的是空对象
  • typeof NaN的返回值是 number,之前的内容中讲过,NaN 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返回结果举例

var a = '123';
console.log(typeof a); // 打印结果:string

console.log(typeof []); // 空数组的打印结果:object

console.log(typeof {}); // 空对象的打印结果:object

代码解释:这里的空数组[]、空对象{} ,为啥他们在使用 typeof 时,返回值也是 object呢?因为空数组、空对象都是引用数据类型 Object

typeof 无法区分数组,但 instanceof 可以。比如: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 打印结果:true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 打印结果:false

关于 instanceof 的详细内容,以后讲对象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正号/负号:+a-a

注意,这里说的是正号/负号,不是加号/减号。

(1)不会改变原数值。

(1)正号不会对数字产生任何影响。比如说,2+2是一样的。

(2)我们可以对其他的数据类型使用+,来将其转换为 number【重要的小技巧】。比如:

var a = true;
a = +a; // 注意这行代码的一元运算符操作
console.log('a:' + a);  //  a:1
console.log(typeof a);  // number

console.log('-----------------');

var b = '18';
b = +b; // 注意这行代码的一元运算符操作
console.log('b:' + b); //  b:18
console.log(typeof b);  //  number

(3)负号可以对数字进行取反。

隐式类型转换——正号/负号

任何值做+a-a运算时, 内部调用的是 Number() 函数。

举例

const a = '666';
const b = +a; // 对 a 进行一元运算,b是运算结果

console.log(typeof a); // 打印结果:string。说明 a 的数据类型保持不变。
console.log(a); // 打印结果:"666"。不会改变原数值。

console.log(typeof b); // 打印结果:number。说明 b 的数据类型发生了变化。
console.log(b); // 打印结果:666

三目运算符

三目运算符也叫三元运算符、条件运算符。

语法:

条件表达式 ? 语句1 : 语句2;

执行流程——条件运算符在执行时,首先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

  • 如果该值为 true,则执行语句 1,并返回执行结果
  • 如果该值为 false,则执行语句 2,并返回执行结果

如果条件表达式的求值结果是一个非布尔值,会将其转换为布尔值然后再运算。

逻辑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有三个:

  • &&: 与(且)。两个都为真,结果才为真。特点:一假则假。
  • || :或。只要有一个是真,结果就是真。特点:特点: 一真则真。
  • ! :非。对一个布尔值进行取反。特点: 真变假, 假变真。

1、两个非布尔值,做逻辑运算:

与运算的返回结果:

  • 如果第一个值为 false,则只执行第一条语句,并直接返回第一个值;不会再往后执行。
  • 如果第一个值为 true,则继续执行第二条语句,并返回第二个值(无论第二个值的结果如何)。

或运算的返回结果:

  • 如果第一个值为 true,则只执行第一条语句,并直接返回第一个值;不会再往后执行。
  • 如果第一个值为 false,则继续执行第二条语句,并返回第二个值(无论第二个值的结果如何)。

2、三个及以上的非布尔值,做逻辑运算:

与运算的返回结果:(value1 && value2 && value3)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操作数,找到第一个为 false 的值为止。
  • 如果所有的值都为 true,则返回最后一个值。

或运算的返回结果:(value1 || value2 || value3)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操作数,找到第一个为 true 的值为止。
  • 如果所有的值都为 false,则返回最后一个值。

赋值运算符

  • = 直接赋值。比如 var a = 5。意思是,把 5 这个值,往 a 里面存一份。简称:把 5 赋值给 a。
  • +=:比如 a += 5 等价于 a = a + 5。
  • -=:比如 a -= 5 等价于 a = a - 5。
  • *=:比如 a _ = 5 等价于 a = a -5。
  • /=:比如 a /= 5 等价于 a = a / 5。
  • %=:比如 a %= 5 等价于 a = a % 5。

注意

  1. 算数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赋值运算符。
  2. 赋值运算符的结合性是右结合性(从右至左的顺序计算)

比较运算符

较运算符可以比较两个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关系成立它会返回 true,如果关系不成立则返回 false。

比较运算符有很多种,比如:

>	大于号
<	小于号
>= 	大于或等于
<=  小于或等于
== 	等于
=== 全等于
!=	不等于
!== 不全等于

比较运算符,得到的结果都是布尔值:要么是 true,要么是 false。如果关系成立,就返回true;如果关系不成立,就返回false。

举例如下:

const result = 5 > 10; // false

非数值的比较

(1)对于非数值进行比较时,会将其转换为数值类型(内部是调用Number()方法),再进行比较。

举例如下:

console.log(1 > true); //false
console.log(1 >= true); //true
console.log(1 > '0'); //true

//console.log(10 > null); //true

//任何值和NaN做任何比较都是false

console.log(10 <= 'hello'); //false
console.log(true > false); //true

(2)特殊情况:如果参与比较的都是字符串,则不会将其转换为数字进行比较,比较的是字符串的Unicode 编码。【非常重要,这里是个大坑,很容易踩到】

比较字符编码时,是一位一位进行比较,顺序从左到右。如果大一样,则继续比较下一位。

比如说,当你尝试去比较"123""56"这两个字符串时,你会发现,字符串"56"竟然比字符串"123"要大(因为 5 比 1 大)。也就是说,下面这样代码的打印结果,其实是 true:(这个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日常开发中,很容易忽视)

// 比较两个字符串时,比较的是字符串的字符编码,所以可能会得到不可预期的结果
console.log('56' > '123'); // true

因此:当我们想比较两个字符串型的数字时,一定一定要先转型再比较大小,比如 parseInt()

(3)任何值和 NaN 做任何比较都是 false。

==符号的强调

==这个符号,它是判断是否等于,而不是赋值。注意事项如下:

(1)== 这个符号,还可以验证字符串是否相同。例如:

console.log('我爱你中国' == '我爱你中国'); // 输出结果为true

2)== 这个符号并不严谨,会做隐式转换,将不同的数据类型,转为相同类型进行比较。例如:

console.log('6' == 6); // 打印结果:true。这里的字符串"6"会先转换为数字6,然后再进行比较
console.log(true == '1'); // 打印结果:true
console.log(0 == -0); // 打印结果:true

console.log(null == 0); // 打印结果:false

(3)undefined 衍生自 null,所以这两个值做相等判断时,会返回 true。

console.log(undefined == null); //打印结果:true。

(4)NaN 不和任何值相等,包括它本身。

console.log(NaN == NaN); //false
console.log(NaN === NaN); //false

问题:那如果我想判断 b 的值是否为 NaN,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以通过 isNaN()函数来判断一个值是否是 NaN。举例:

console.log(isNaN(b));

如上方代码所示,如果 b 为 NaN,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全等符号的强调

全等在比较时,不会做类型转换。如果要保证完全等于(即:不仅要判断取值相等,还要判断数据类型相同),我们就要用三个等号===。例如:

console.log('6' === 6); //false
console.log(6 === 6); //true

上述内容分析出:

  • ==两个等号,不严谨,"6"和 6 是 true。
  • ===三个等号,严谨,"6"和 6 是 false。

另外还有:==的反面是!====的反面是!==。例如:

console.log(3 != 8); // true
console.log(3 != '3'); // false,因为3=="3"是true,所以反过来就是false。
console.log(3 !== '3'); // true,应为3==="3"是false,所以反过来是true。
  • 15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