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题解01-最多能完成排序的块

题目描述

  • 题号:769
  • 难度:中等
  • 题目描述:数组arr是[0, 1, …, arr.length - 1]的一种排列,我们将这个数组分割成几个“块”,并将这些块分别进行排序。之后再连接起来,使得连接的结果和按升序排序后的原数组相同。我们最多能将数组分成多少块?
  • 示例:

  • 注意:
    1.arr 的长度在 [1, 10] 之间。
    2.arr[i]是 [0, 1, …, arr.length - 1]的一种排列。

题解

本题重在理解题意,理解到数组的特殊性,这个数组顺序后是一个从0-arr.length - 1的连续数字,这个特殊性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顺序后的数组下标就是数组对应的值。
块的划分正是依据这一点,如果前k+1个数据(arr[0]至arr[k])可以划分成为一个块,那么顺序该块后,arr[k]的值就应该等于k。也就是说从前向后遍历这个数组,第一个出现的最大值(也就是arr[0])就规定了第一个块的长度,如果在这个长度中没有出现更大的值,则此块至此结束,否则继续向后延展。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ChunksToSorted(vector<int>& arr) {
        int blocknum = 0;
        int blockmax = 0;
        
        for(int i = 0;i<arr.size();i++){
            if(blockmax < arr[i]){
                blockmax = arr[i];
            }
            if(blockmax == i){
                blocknum++;
                blockmax = 0;
            }   
        }
        return blocknum;
    }
};

知识Note–C++中Vector的用法

1.Vector基本概念

  • vector是一个封装了动态大小数组的顺序容器,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够存放任意类型的动态数组。
  • 特点
    • 顺序:线性顺序排列,可以随机存储。
    • 动态:支持指针操作,也支持在序列的末尾相对快速的增加/删除元素。
    • Allocator-aware:使用一个内存分配器对象来动态地处理存储需求。

2.Vector初始化

  • vectora(10); //定义1个含有10个整型元素的线性序列。
  • vectora(10,1); //定义1个含有10个整型元素的线性序列并为序列中每个整型元素赋初值为1。
  • vectora(b); //用向量b为向量a复制,向量a,b的值一样。
  • vectora(b.begin(),b.begin+3); //将向量b中从0-2(共三个)的元素赋值给a。
  • int b[7]={1,2,3,4,5,6,7};
    vector a(b,b+7); //用数组b为a赋初值。

3.Vector常用函数

(1) 元素访问

  • a.front(); //返回a的第一个元素
  • a.back(); //返回a的最后一个元素
  • a[i]; //返回a的第i个元素

(2) 判断空

  • a.empty(); //判断a是否为空

(3)元素删除

  • a.clear(); //清空a的元素
  • a.pop_back(); //删除a的最后一个元素
  • a.erase(a.begin()+1,a.begin()+3); //删除a的第2至第4个元素

(4)增加元素

  • a.push_back(5); //在a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值为5
  • a.insert(a.begin()+1,5); //在a的第2个元素后添加一个元素,值为5
  • a.insert(a.begin()+1,3,5); //在a的第2个元素后添加三个元素,值均为5
  • a.insert(a.begin()+1,b+3,b+6); //b为数组,在a的第2个元素后,添加b的第4个元素到第6个元素(不包括b+6)

(5)元素个数

  • a.size(); //返回a中元素的个数
  • a.capacity(); //返回a在内存中总共可以容纳的元素个数

(6)调整大小

  • a.resize(10); //将a的现有元素个数调整至10个,多则删,少则补,其值随机
  • a.resize(10,2); //将a的现有元素个数调整至10个,多则删,少则补,其值为2
  • a.reserve(100); //将a的容量扩充至100

参考文献
[1] C++_vector操作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743247/article/details/9063593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记录分别进行快速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以下是JAVA中快速排序的实现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 if (start < end) { int pivot = partition(arr, start, end); sort(arr, start, pivot - 1); sort(arr, pivot + 1, end); }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 int pivot = arr[start]; while (start < end) { while (start < end && arr[end] >= pivot) { end--; } arr[start] = arr[end]; while (start < end && arr[start] <= pivot) { start++; } arr[end] = arr[start]; } arr[start] = pivot; return sta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5, 6, 8, 1, 3, 2, 9, 4, 7}; sort(arr, 0, arr.length - 1); for (int i : arr) { System.out.print(i + " "); } } } ``` 在快速排序中,需要选择一个元素作为枢轴(pivot),这里选择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然后将序列中的元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比枢轴小,一部分比枢轴大。然后再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最终得到有序序列。 在上述代码中,partition方法是关键,它实现了分割序列的功能。首先将枢轴存储在pivot变量中,然后从序列的两端开始遍历,找到第一个比枢轴小的元素和第一个比枢轴大的元素,然后将它们交换位置。重复这个过程直到start和end重合,最后将枢轴放到这个位置上。 sort方法是递归实现的,每次选择一个枢轴,然后将序列分为两部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序列有序为止。 最后在main方法中,我们对一个无序序列进行快速排序,并输出有序序列。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