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综述:论文阅读】:MIMO卫星通信系统:物理层角度综述(不断更新)

2023.11.26 为了未来能走的更远、更稳,最近一段时间会输出一些文献阅读笔记以及基础知识补充。这篇文章是以一篇综述文章为支点总结了一些与MIMO卫星通信物理层相关的基本知识,文章很长,整理起来非常耗时;大费周章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来积累一些阅读英文综述的阅读经验并形成一套体系,二来也想系统的学习一遍卫星通信相关的知识,方便后续回顾。论文较长,为避免学习起来很散,在整理各章内容之前均会放一个思维导图,将各节的内容连贯起来。

一、 前言

论文题目:《MIM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Survey From the PHY Layer Perspective》
论文来源: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VOL. 25, NO. 3, THIRD QUARTER 2023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179219
论文要点:该论文主要聚焦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MIMO技术,具体而言包括:地面网络和卫星通信的不同、MIMO卫星系统下的场景分类以及这些场景下的主要研究主题、总结了当前MIMO卫星通信系统下的重要技术问题并基于该问题列出来未来的一些研究点。

二、论文内容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PART 2:基本卫星系统

3.1 分类

(根据是否存在星间链路)卫星通信主要包括两类,透明式(transparent)和转发式/生成式(regenerative)。透明式只是简单的转发信关站和用户的信号(只有服务链路和馈电链路,不含星间链路);生成式常用于机载处理,因此生成式卫星可以处理基站的地面网络任务,比如切换、路由、调制、解调、编码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轨道高度)将卫星分为三类:LEO、MEO、GEO。
• LEO(低地球轨道)位于约500-1,500千米的高度。由于其较低的轨道位置,LEO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移动速度较快(因为轨道高度月底,地球引力越大, 因此需要更高的速度克服引力并维持在轨道上)。这使得LEO卫星在地球上的可见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因此,LEO卫星具有较高的移动性,但需要大规模的卫星网络来实现全球覆盖。
• MEO(中地球轨道)位于约5,000至20,000千米的高度。轨道高度较高,能否覆盖较大的区域,减少了星间切换和漫游需求;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移动速度较快,可见时间更长(通常为数小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GPS和Galileo,以及SES的o3b mPower系统。
• GEO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具有低移动性,卫星在该轨道上以和地球自转相同的速度绕地球旋转,从而可以保持相对静止。基于该特点卫星可以在固定位置上持续提供服务。地球同步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方,高度约为35,786千米,因此也称为赤道轨道,这个轨道位置使卫星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地区,例如用于通信、气象观测、卫星电视等应用。

3.2 频带

频带划分:以X频段为界,划分为低频段和高频段(从Ku开始)。

  低频段主要用在传统的卫星通信上,L频段主要用于导航和追踪系统(如GNSS),L和S频段用于传输遥测追踪和控制系统信号。由于它们相对较低的频率,这些频段受到某些信号衰减类型的影响较小,如雨衰减或电离层闪烁,这意味着信号强度增加。然而,与较高频段相比,可用带宽较小,因此不适用于现代高容量通信。
  相对较高频率的Ku、K和Ka频段用于高容量互联网通信、电视广播和军事通信。特别是LEO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OneWeb和Starlink,最近推出了他们的服务,使用这个频段进行通信。在V频段的情况下,最近有讨论使用该频段进行需要更高容量和可靠性的馈源链路。
   目前,一些低轨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频段是Ka和Ku频段(见图6)。Telesat使用17.8-20.2 GHz频段进行下行链路,使用27.5-30 GHz频段进行上行链路,并且它们都使用Ka频段。OneWeb和Starlink使用17.8-19.3 GHz频段进行网关下行链路,使用27.5-30 GHz的Ka频段进行网关上行链路,同时使用10.7-12.7 GHz频段进行用户下行链路和14-14.5 GHz频段进行用户上行链路。至于亚马逊,它使用17.7-20.2 GHz的Ka频段进行网关和用户下行链路,使用27.5-30 GHz进行网关上行链路,以及28.35-30 GHz的Ka频段进行用户上行链路。


  然而,这些频率通常已被地面网络占用,或者在地球同步轨道(GEO)和低地球轨道(LEO)中的不同卫星之间共享。ETSI TR(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Technical Report)文件考虑了Ku和K频段的频谱共存,包括讨论认知无线电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综合卫星和地面网络的研究。

四、PART3:卫星MIMO系统

注:本部分由于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关性较小,因此只作粗略介绍与整理。

4.1 天线结构

由于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高通量卫星)系统采用了多波束结构,卫星搭载的天线( satellite-mounted antennas)必须采用能够实现多波束的结构,下图为3种多波束天线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FB结构从一个馈源(feed,指一种用于向天线传输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装置或元件。馈源通常位于天线的焦点或中心,它负责将无线信号引导到或从天线的辐射元素传输。)形成一个波束,具有高增益和低旁瓣辐射,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然而,一般的地球同步轨道高通量卫星(GEO HTS)要实现连续覆盖结构通常需要3-4个SFB反射器。MFB结构从多个馈源形成一个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只需1或2个反射器结构即可建立连续覆盖。此外,MFB结构潜在地可灵活利用,从频率重用的角度来看具有优势。然而,使用多个馈源会增加天线系统的复杂性。SFB和MFB每个波束使用一个放大器,并且波束成形是静态的。而在AA结构中,由于辐射元件和放大器直接连接,因此可以实现动态波束成形。

4.2 卫星通信的多波束结构

通过多波束系统可以使得卫星通信有效实现大的覆盖范围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高的数据率。
对于GEO广播,卫星群组可以实现在整个卫星覆盖区域内的同时传输,然而支持通信系统下达到覆盖区域内的单个晕乎是困难的,因此提出高通量卫星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高通量卫星(简称为HTS)使用了多波束的结构的同时引入了频率复用技术(高的FRF/频率复用因子可能会引起同信道干扰,导致载波与干扰功率比减小。)。
LEO卫星通信系统基本上采用类似HTS的多波束结构。事实上,这里代表的当前在服务和计划服务的卫星公司都采用了多波束结构。如果我们根据用户波束来描述它们,OneWeb是弯管有效载荷,拥有16个相同的、非可调的、高度椭圆的用户波束。SpaceX和Telesat的卫星具有可以在板上处理的数字有效载荷,每个卫星都可以使用可调束和可塑性用户波束。在这些卫星的情况下,与OneWeb卫星不同,特定的服务区域以点波束的形式提供,而不会同时服务整个覆盖范围。

4.3 卫星MIMO与地面MIMO的不同

  首先说一说卫通系统和地面网络的不同的四个方面,长传播时延和高移动性、天线和波束的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视距传输(地面多为NLOS,卫通一般为LOS)。

  1. 长传播时延和高移动性:GEO在天顶方向的传播延迟为119.4毫秒,LEO在600公里处的传播延迟为2毫秒,边缘处为21.3毫秒。与地面上现有的0.3~0.9微秒的传播延迟相比是一个相对非常长的时间。在地面上,时变信道的性能通过信道反馈来保证,但是由于往返时间(RTT)过长导致的信道衰减这大大降低了信道精度。此外,在MEO和LEO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卫星的高速运动,都会受到多普勒频移和时变信道的影响。在LEO的情况下,600公里处的卫星移动速度达到7.56公里/秒,经历了更剧烈的时变信道。
  2. 天线和波束的数量多:5G在LTE的基础上使用了更多的天线,但仍然无法满足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NR-NTN中考虑的3dB波束宽度在600公里LEO中为4∼8度,需要成千上万个天线,波束候选数量远超地面系统。随着天线和波束数量的增加,MIMO可以获得在功率、多路复用方面的性能提升,同时也会增大了信道估计的难度以及导频污染和波束管理的问题。
  3. 覆盖范围广:地面上的基站覆盖范围通常在34,600平方米的范围内,LEO卫星的覆盖范围高度依赖于卫星星座的配置,以10度仰角为基础的600公里LEO,一个单独的卫星负责通信覆盖面积为9,679,400平方千米。在GEO的情况下,仅需要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同时,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其较大的覆盖范围,即使在一个波束内也有大量用户,这意味着无法通过空间分割多址接入(SDMA)来支持这些用户。总之,与广覆盖区域相比,现有的SDMA用户支持对用户的支持不足,存在信号发送给未预期用户的安全问题。
  4. 视距传输:卫星周围的空间中没有散射,形成LoS信道。MIMO技术是现有通信系统使用的空间领域的额外扩展,用于追求性能增益。由于SatCom信道具有强烈的LoS信道特性,它们无法充分利用MIMO提供的性能增益。

4.4 MIMO卫星系统的应用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多波束+单星
    GEO:干扰是多波束GEO卫星的主要问题,为了避免波束之间的干扰,使用频率重用,但这会减小可用带宽的大小,使其不适合作为下一代SatCom系统实现高吞吐量的解决方案。因此,最近的研究重点放在开发使用完全频率重用模式但避免波束间干扰的波束成形技术上。因此,目前的研究聚焦于使用全频率的复用图案来避免波束间的干扰以推动波束赋形计算的发展。
    LEO:在低地球轨道(LEO),与地球同步轨道(GEO)不同,多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LEO中,主要采用相控阵天线,与GEO中的反射式天线不同。总的趋势表明,LEO的多波束研究与GEO的研究有明显不同。目前,将已在陆地网络中广泛研究的MIMO技术应用于LEO情境似乎相对简单。研究侧重于研究GEO和LEO中的基本传输和接收结构。这一情境需要在物理层技术的基础研究中加以关注。

  2. 卫星及地面综合网络ISTNs
    ISTNs主要指整合了无人机、高纬度平台、卫星通信的系统,这一思想在地面通信用已投入应用。波束成形在ISTNs场景中最核心的研究是幅度干扰技术。此外,混合了ISTN场景的空中网络也被广泛讨论。总之,ISTN情境涉及不同SatCom结构的异构网络的共存。鉴于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干扰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ISTN在考虑带宽共享问题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补充:ISTNs是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的缩写,指集成卫星与地面网络。它是一种融合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异构网络架构。ISTNs的主要特征和意义可以总结如下:1. 网络架构融合卫星网络和地面蜂窝网络,实现覆盖范围广、频谱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全球无缝通信。2. 卫星网络提供广覆盖的传输backbone,覆盖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地面网络提供高容量的互联互通。3. 采用卫星和地面资源的动态集成,根据业务需求和链路状态进行自适应接入和负载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支持业务与网络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无缝漫游、综合业务等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可靠的通信质量。5. 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弹性调配和按需分配,降低运营成本。6. ISTNs被视为实现全球通信覆盖的有效途径,也是5G和未来通信网络的潜在增强技术之一。综上,ISTNs通过卫星和地面系统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者在覆盖范围、容量、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全面而高效的网络服务,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3. 多星
    多星排列可以看作是通过多星间的合作操作构成的一个虚拟MIMO系统,以得到MIMO系统特有的增益。多星场景中有代表性的技术是信号的协作发射与接收。
    本节提供了有关卫星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基础教程。首先解释了卫星上安装的天线类型,并总结了卫星中的波束和小区的概念。此外,我们描述了卫星MIMO和地面MIMO之间的四个主要差异。最后,介绍了三种场景,分别采用单颗多波束卫星、集成卫星与地面网络(ISTN)以及多颗卫星的方式。这些场景反映了卫星通信中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应用情境。

五、PART4:MIMO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

本节基于前面提到了MIMO卫通的一些特性以及三个主要场景,下表根据前面的要点给出了8个相关的技术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 鲁棒性波束成形

下图总结了在鲁棒波束成形中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并划分子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信道模型:鲁棒波束成形问题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使用哪种信道模型,目前主要的信道波形有:多波束信道模型、(Uniform Planar Array, UPA)均匀平行阵列信道模型、阴影莱斯模型。
  2. 信道不确定性:目前有许多因素影响信道的不确定性,由于信道模型与信道的不确定性相关性较强,接下来将会放在一起讨论。
    在一个多波束信道反射类的天线模型中,模型的确定主要由角度和相位误差来决定。在这一场景中,由于信道模型变化缓慢,我们不考虑幅度对波束图案产生的损失,主要考虑方位角、仰角以及相位的不确定性。
  3. 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能效(EE)。相比于地面基站,由于卫星的发射功率存在限制,能效问题成为研究关键点。同样,一些研究也可以被看作是EE问题,因为它们通过设置一定的传输速率作为约束来最小化发射功率。第二个问题是公平性。因为卫星为广泛覆盖的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公平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性,研究中使用了一些参数作为目标函数,如α-fair效用、比例公平性和最差-SINR最大化。最后,还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致力于最大化用户的总速率。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考虑了在EE和频谱效率之间的权衡,以及通过考虑安全性来进行鲁棒波束赋形。

5.2 调制与波形

调制:
  由于卫星与终端存在较高的传输距离,波形设计方面必须考虑较低的接收功率,低接收功率会降低通信质量。调制方案方面需要特别考虑由于卫星高移动性存在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通过降低PAPR(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功率回退,但功率回退的目的是降低信号的峰值功率,以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来提高传输效率。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通过使用APSK、IM(索引调制)来降低PAPR。IM(信息传输多路复用)是一种技术,其中资源,如空间/频率/时间,被用作额外的信息传递源。由于其他资源在不使用额外功率的情况下被利用,因此能够实现高功率效率。因此,即使接收功率较低,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空域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提高频谱效率以及功率效率新颖的调制技术,它利用天线中的空间位置信息来传输数字数据。与传统的调制技术不同,空域调制不是仅使用不同的调制符号,而是使用不同的天线元素或天线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据比特。这种技术充分利用了多天线系统的优势,以提高通信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
波形(强相关):
  由卫星高移动性引起的大多普勒偏移使得多径的不同多普勒的影响之间的差别很大。与时不变信道相比,时变信道的信道估计和预编码过程均更为复杂。解决多普勒频移的一种方法是引入正交时频空技术(OTFS)。OTFS是一种可以通过变换将时变信道看作时不变信道来处理的技术。具体而言,通过映射在时延-多普勒域上使得在时间和频率上均具有鲁棒性。目前已有一些文献研究了卫星通信系统下的OTFS调制技术。在频率同步方面,需要考虑的是较大的载波频率偏移(CFO)。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如多载波滤波器组(FBMC)以及扩频OFDM技术(SOFDM,使用扩频技术对OFDM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在传输前扩大OFDM信号的频谱带宽,SOFDM可以提供更好的抗噪声和抗干扰性能,特别适用于高噪声环境或需要更高可靠性的通信系统。)。
  总之,关于调制和波形的研究需要考虑长传播延迟和高移动性等特性正在进行,每个特性都导致了低接收功率和大多普勒效应。代表性地,在SatCom MIMO系统中,正在研究低接收功率问题,以提高利用空间资源(如SM)的功率效率。此外,大多普勒效应的问题通过OTFS调制得以解决,它将信号的域转换为对多普勒效应具有鲁棒性的域。

六、总结

   以上为对于该论文的整理与串联,目前还没有整理完,后续会更具需要不定时更新,关于与本人目前研究非强相关的内容未作详细介绍,建议辅助原文阅读效果最佳。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