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篇2

接着上篇博客讲解到了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交换模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有需要的可以去上一篇细看。本篇接着讲解。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目前来说,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并没有统一,但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互联、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联: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

自治:独立的子计算,拥有自己的软件和硬件,可以独立运行。

计算机集合: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在一般的书籍中给出的比较全面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联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难能够用来传送不同类型的数据,并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不同,对其的定义反应了当时的网络技术发展水平。

分类:

  1.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覆盖面积通常为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覆盖国家范围、洲际范围,有时也成为远程网。负责互连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城域网和局域网,是最大范围的网络。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覆盖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作用距离为5到50公里。通常作为城市骨干网,互连大量企业、机构、学校。

    局域网LAN(Loac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一般是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告诉线路相连,范围一般是一个实验室、一栋楼或一个校园。通常由某个单位单独拥有、使用和维护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络。非用来连接普通计算机,而是在个人工作的地方把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鼠标、键盘、耳机等用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的个人网络系统。

  2. 按网络的使用者:
    公用网(Public NetWork):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面对公众开放,只要缴纳费用就可以使用,又称公众网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某部门为满足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建造的网络,不对外开放。
    公用网和专用网都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如传送的是计算机数据,则分别是
    公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3. 按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上一篇已说)

  4. 按传输介质:
    有限传输(双绞线,光纤)、无线传输(wifl)

  5. 按拓扑结构:
    总线型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线型网络用单根传输线把计算机连接起来。

优点是建网容易,增减节点方便,节省线路。

缺点是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任意一处出现故障后全网瘫痪。
星型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星型网络是将每个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中央设备现在一般是交换机

优点:便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缺点:成本高,中央设备对故障敏感。
环型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环形网络是将所有计算机网络接口连接成一个环。环可以是单环或者双环,环中信号是单项传输的。
网状型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网状结构中,每个节点至少由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接,多用在广域网中。

优点:可靠性高。

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在以上四种结构中可以组合任意的更加复杂有效的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下面介绍8个指标。
1. 速率
首先我们知道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比特(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也是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

		8 bit = 1 Byte
		
        KB = 2^10B(千)
          
        MB = K KB = 2^20 B(兆)
          
        GB = K MB = 2^30 B(吉)
          
        TB = K GB = 2^40 B(太)
        
        PB = K TB = 2^50 B(拍)
        
        EB = K PB = 2^60 B(艾)
        
        ZB = K EB = 2^70 B(泽)
        
        YB = K ZB = 2^80 B(尧)

速率就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数据率

基本单位:bit/s(b/s,bps)

		kb/s = 10^3b/s(千)
		
        Mb/s = K Kb/s = 10^6 b/s(兆)
        
        Gb/s = k Mb/s = 10^9 b/s(吉)
        
        Tb/s = k Gb/s = 10^12 b/s(太)
        
        Pb/s = k Tb/s = 10^15 b/s(拍)
        
        Eb/s = k Pb/s = 10^18 b/s(艾)
        
        Zb/s = k Eb/s = 10^21 b/s(泽)

		Yb/s = k Zb/s = 10^24 b/s(尧)

注意:

数据单位bit中K = 2^10B

数据单位bit中K = 10^3B

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二者存在一定差距

2. 带宽
带宽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1.带宽在模拟信号系统中表示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在通信线路上传送的电话信号标准是3.1kHz(从300Hz到3.4kHz,即是话音的主要成分频率范围)),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千赫、兆赫等),因此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或通频带)。

2.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个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就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kb/s, Mb/s, Gb/s, Tb/s)与速率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的宽带带宽除以8,一般就是平时使用中的最高传输速率。(1B = 8bit)

此指标是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直接关系网络的应用体验。

3.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例如对一个1Gbit/s的以太网,就是说其额定速率是1Gbit/s,此数值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其实际吞吐量可能只有100Mbit/s,甚至更低并没有达到额定速率,当然吞吐量有时也会用美妙传输的字节或帧数来表示。

4. 时延
时延一般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有时候又被成为延迟或迟延。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从发送第一个数据帧的比特开始到改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也被称为传输时延

计算方式: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发送时延与发送的帧长度成正比,与发送速率成反比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计算方式: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率是光速(3.010^5 km/s),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2.310^5 km/s,在光纤中的传送速率为2.0*10^5 km/s。

发送时延发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后期讲),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或信号传送的距离)没有关系,传播时延泽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而与信号的发送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就越大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需要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需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眼线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早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

注意:排队时延的长短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中的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此时的排队时延就回无穷大。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一般来说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有大时延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实际上就是一个比特到达终点的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个数。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 往返时间RTT:
一个网络请求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往返时间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可以更好的了解到网络的情况。

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根据排队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计算公式:D(当前时延) = D0(空闲时的时延) / (1 - U(利用率))

当网络利用率达到50%时,时延就要加倍。

当网络利用率超过50%时,时延就急剧增大。

当网络利用率接近100%时,时延趋于无穷大。

因此要控制信道利用率不超过50%,否则就要准备扩容。

8. 丢包率: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丢包率具体可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等。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丢包率反映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无拥塞时丢包率为0

轻度拥塞时丢包率为1%—4%

严重拥塞时丢包率为5%-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常见的体系结构(OSI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实际上的国际标准。将OSI结构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合并成为网络接口层,去掉了会话层和表示层。

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规定什么具体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允许任何形式的网络接口使用TCP/IP协议。

所以实际上TCP/IP协议只有三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其中:

网际层核心协议是IP协议。

运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TCP(可靠传输)、UDP(不可靠传输)。

应用层有大量的应用协议:HTTP、SMTP等等。

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理体系结构(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种结构的出现时便于学习。此种结构相当于把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还原成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际层还原成网络层。

三种网络体系结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要分层

1、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2、“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各层主要解决的问题:

应用层:
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换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原则,这里的进程指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例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

运输层:
负责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TCP/UDP)

如何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

出现传输错误时如何处理?

网络层: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进行传送。

如何标识各网络以及网络中的各主机(网络和主机共同编址的问题,例如IP地址)?

路由器如何转发分组,如何进行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
在相邻结点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都必须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如何标识网络中的各主机(主机编址问题,例如MAC地址)?

如何从信号所表示的一连串比特流中区分出地址和数据?

如何协调各主机通信(例如,各主机争用总线,交换机的实现原理)?

物理层:

采用怎样的传输媒体(介质)?

采用怎样的物理接口?

使用怎样的信号表示比特0和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按照http请求的协议,构建报文。然后交付给运输层处理。

运输层:给http请求加上一个头部,使其成为一个TOP报文段。其头部的作用是识别进程和实现可靠传输(TCP的特点)。而后交给网络层处理。

网络层:给TCP报文段加上一个IP头部,使其成为IP数据报。其首部作用是为了使该数据段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而后将其交付给数据链路层处理。

数据链路层:给IP数据报添加一个首部和一个尾部,使其成为帧(按帧传输)。

其首部的作用是使其能够在一段链路或者网络上传输,以及被目的交换机接收并处理。

其尾部的作用是为了让目的主机检查是否有误码。

最后将其交给物理层。

物理层:将帧看作是比特流(01编码),由于是在以太网传输,因而给其加上前导码,便于传输。并且将其变成相应的信号发送到传输媒体。

此时,发送端处理结束。接收端的过程就是发送端的逆过程

计算机网络中的术语

实体:

实体是指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是指通信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A、B等是实体,A、H是对等实体。

协议:

协议是控制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例如TCP/IP协议。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例如,IP数据报的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语法定义了所交换信息由那些字段以及何种顺序构成。

语义定义通信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例如,主机HTTP的GET请求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收到后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给主机发回HTTP的响应。

同步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例如,TCP的“三报文握手”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举例:

应用层:报文(message)

运输层:TCP报文段(segment)或UDP用户数据报(datagram)

网络层:分组(packet)或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流(bit stram)

以上的便是各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对于实体来说是抽象的,看不见内在,只能看见提供的功能。

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要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还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邻两层的服务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层服务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就被称为服务原语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示例: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类型”字段。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端口号”。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

多个SDU可以合成为一个PDU;一个SDU也可划分为几个P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篇可以完结了,后边将会根据对应的服务层进行更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