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两台计算机要互相传送文件需解决很多问题

(1) 必须有一条传送数据的通路。

(2) 发起方必须激活通路。

(3)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方。

(4) 发起方要清楚对方是否已开机,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5) 发起方要清楚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和存储文件。

(6) 若文件格式不兼容,要完成格式的转换。

(7) 要处理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保证收到正确的文件。

二、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个组成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三、各层完成的主要功能

        差错控制: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不要太快。

        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还原。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连接建立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1.网络的体系结构 (Network Architecture) 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不涉及实现)

        2.实现 (implementation) 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四、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

高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应用

Applications Layer):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Presentation Layer)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低层:负责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输层

(Transport Layer)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