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信道复用技术

信道复用技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网关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7.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net概述  7.2.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net的特点  7.3 Internet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net的主要服务  7.4 Internet的结构  7.4.1 Internet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net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net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net接入技术  8.1 Internet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net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net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net的应用  9.1 Internet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net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net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net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net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net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net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net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net  10.2.2 第三代Internet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WWW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中文名: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 作者: 李畅图书分类: 网络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号: 9787040157420发行时间: 2001年08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实际应用。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网络中的传输介质与智能大厦、Novell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典型中小型网络建立实例以及相应的实验等。 本书侧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对书中各种实际案例的理解,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供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使用,还可供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内容截图: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基本功能 1.1.3 网络的组成 1.1.4 网络的分类 1.2 数据通信基础 1.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2.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2.3 信道 1.2.4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1.2.5 数据传输同步方式 1.2.6 多路复用技术 1.2.7 数据交换技术 1.2.8 差错控制技术 1.3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组织和通信标准 1.3.1 网络标准界主要机构 1.3.2 OSI七层参考模型 1.3.3 IEEE 802通信标准 1.3.4 TCPflP通信标准 习题 第2章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2.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 2.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2.1 星型拓扑 2.2.2 总线型拓扑 2.2.3 树型拓扑 2.2.4 环型拓扑 2.3 局域网的组成元素 2.3.1 网络服务器 2.3.2 工作站 2.3.3 网络适配器 2.4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2.4.1 媒体接入控制子层 2.4.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2.5 组建局域网 2.5.1 以太网 2.5.2 高速局域网 2.6 局域网互连 2.6.1 局域网互连需求 2.6.2 网络互连类型 2.6.3 网络互连解决方案 2.6.4 网络互连的硬件设备 2.6.5 网络互连设备的选择 习题 第3章 网络中的传输介质与智能大厦 3.1 双绞线 3.1.1 双绞线的用途及特点 3.1.2 双绞线的品种 3.1.3 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 3.1.4 超5类双绞线 3.1.5 非屏蔽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 3.1.6 非屏蔽双绞线与信息模块的压接 3.2 同轴电缆 3.2.1 同轴电缆的用途及特点 3.2.2 同轴电缆的品种与性能 3.2.3 同轴电缆的结构方式 3.3 光缆 3.3.1 光缆的用途及特点 3.3.2 光缆的品种与性能 3.3.3 几种常用光缆的使用场合 3.4 智能大厦简介 3.4.1 智能大厦的概念 …… 第4章 Novell网络操作系统 第5章 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 第6章 典型中小型网络建立实例 第7章 实验 参考文献
LTE空中接口技术与性能 第1 章 LTE 系统概述 1 1.1 LTE 技术特点 5 1.2 LTE 网络架构 6 1.2.1 网元设置 6 1.2.2 网络内部接口及网元功能 9 1.3 LTE 网络协议栈 11 1.4 LTE 组网的技术应用 15 1.4.1 终端移动性 15 1.4.2 RRM 16 1.4.3 无线自组织网络 16 1.4.4 家庭型基站 17 1.4.5 增强型MBMS(eMBMS) 19 1.4.6 中继(Relay)技术 22 1.5 FDD LTE 与TDD LTE 26 1.6 LTE 终端类别 28 1.7 LTE 频段划分 30 第 2 章 LTE 物理层技术 32 2.1 概述 32 2.1.1 eNode B 发送与接收技术 32 2.1.2 UE 发送与接收技术 35 2.1.3 物理层主要性能指标 42 2.2 帧结构与资源块 48 2.2.1 FDD 帧结构 48 2.2.2 TDD 帧结构 54 2.2.3 资源块及其映射 60 2.3 下行链路 66 2.3.1 概述 66 2.3.2 下行信道的一般结构 68 2.3.3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70 2.3.4 物理广播信道 70 2.3.5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74 2.3.6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75 2.3.7 物理HARQ 指示信道 89 2.3.8 参考信号 92 2.3.9 同步信号 98 2.4 上行链路 101 2.4.1 上行物理信道概述 102 2.4.2 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 103 2.4.3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106 2.4.4 参考信号 107 2.4.5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114 2.4.6 物理层随机接入信道 123 2.5 调制和上变频 132 2.6 定时 133 2.7 物理层过程 133 2.7.1 随机接入 133 2.7.2 功率控制 136 2.7.3 小区搜索过程 143 2.7.4 UE 上报CQI、PMI 和RI 的过程 145 2.7.5 HARQ 相关进程 151 2.7.6 频率复用与干扰协调 156 2.7.7 信道定时控制 163 2.7.8 RRC 连接状态下的DRX 167 2.8 LTE 地址标识 169 第 3 章 LTE 的MIMO 技术 172 3.1 MIMO 技术简介 177 3.1.1 天线的种类与应用 178 3.1.2 SDMA 179 3.1.3 码字与层映射 180 3.1.4 预编码 184 3.1.5 下行MIMO 193 3.1.6 SU-MIMO 与MU-MIMO 194 3.2 上行MU-MIMO 的调度与解码过程 196 3.2.1 上行MU-MIMO 的调度 196 3.2.2 上行MU-MIMO 的解码 198 3.3 MIMO 性能 199 3.4 波束赋形技术 200 3.4.1 基于波束赋形的非码本反馈方式 201 3.4.2 基于波束赋形的码本反馈方式 202 3.4.3 BF 和MIMO 的结合 203 第 4 章 空中接口和RRC 技术 206 4.1 概述 206 4.2 PDCP 子层 208 4.2.1 PDCP PDU 208 4.2.2 头压缩 209 4.2.3 数据传输流程 210 4.3 RLC 子层 212 4.3.1 透明模式 213 4.3.2 非确认模式 213 4.3.3 确认模式 217 4.4 MAC 子层 225 4.4.1 MAC 结构和功能 225 4.4.2 MAC PDU 227 4.4.3 MAC 涉及的过程 229 4.4.4 无线资源调度 237 4.5 RRC 技术 240 4.5.1 RRC 功能 240 4.5.2 RRC 状态 243 4.5.3 信令无线承载 244 4.5.4 系统信息广播 245 4.5.5 RRC 连接控制 248 4.5.6 E-UTRAN 内移动性管理 256 4.6 LTE 的QoS 机制 260 4.6.1 简介 260 4.6.2 EPS 承载业务架构 260 4.6.3 QoS 参数 262 第 5 章 LTE 网络性能 265 5.1 3GPP 评估的LTE 网络性能 265 5.1.1 系统峰值速率分析 265 5.1.2 系统频谱效率分析 267 5.2 影响接收灵敏度的因素 268 5.2.1 子载波频率偏差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268 5.2.2 振荡器相位噪声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270 5.2.3 符号/抽样定时误差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 270 5.3 开销分析 271 5.3.1 FDD 开销分析 271 5.3.2 TDD 开销分析 278 5.4 时延分析 278 5.4.1 用户面时延 278 5.4.2 控制面时延 280 5.4.3 实际网络主要时延分析 282 5.5 SC-FDMA 性能 286 5.6 LTE 覆盖性能 289 5.6.1 下行信道覆盖 289 5.6.2 上行链路覆盖 290 5.6.3 DL PDCCH 覆盖性能 291 5.6.4 UL PUCCH 覆盖性能 292 5.6.5 DL RS 覆盖性能 294 5.7 MCS 的选择 295 5.8 VoIP 性能 297 5.9 固定带宽探测参考信号的链路性能分析 300 5.10 上行ACK/NACK 性能分析 303 5.11 MIMO 信道反馈性能分析 305 5.12 不同频率分集方式对吞吐量的影响 309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