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1)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简称I/O系统

I/O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完成:

  •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 给计算机提供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

8.1 I/O系统的性能

I/O系统的性能对CPU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若两者的性能不匹配,I/O系统就有可能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I/O系统包括:

  • I/O设备
  • I/O设备与处理机的连接

系统的响应时间(衡量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更好的指标)

  • 从用户输入命令开始,到得到结果所花费的时间。
  • 由两部分构成:
    • I/O系统的响应时间
    • CPU的处理时间

多进程与I/O

  • 分时操作系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它使得计算机内部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进程。

  • 当某个进程在等待I/O处理时,其他进程可以使用CPU,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 但是多进程技术只能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并不能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

评价I/O系统性能的参数主要有:

  • 连接特性

    哪些I/O设备可以和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 I/O系统的容量

    I/O系统可以容纳的I/O设备数

  • 响应时间

  • 吞吐率

  • ⋯ \cdots

另一种衡量I/O系统性能的方法:

考虑I/O操作对CPU的打扰情况。

  • 即考查某个进程在执行时,由于其他进程的I/O操作,使得该进程的执行时间增加了多少

8.2 I/O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存储设备应该无条件保护好用户的数据!

反映外设可靠性能的参数有:

  • 可靠性(Reliability)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可信性(Dependability)

8.2.1 系统的可靠性

定义:

  • 系统从某个初始参考点开始一直连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两个衡量:

  • 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来衡量。
  • 系统中断服务的时间用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来衡量。

系统的失效率

  • MTTF的倒数就是系统的失效率,即 1 M T T F \frac{1}{MTTF} MTTF1

系统整体失效率

  • 如果系统中每个模块的生存期服从指数分布,则系统整体的失效率是各部件的失效率之和。

8.2.2 系统的可用性

定义:

  • 系统正常工作的时间在连续两次正常服务间隔时间中所占的比率

可用性 = M T T F M T T F + M T T R \text{可用性} = \frac{MTTF}{MTTF + MTTR} 可用性=MTTF+MTTRMTTF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 T B F = M T T F + M T T R MTBF = MTTF + MTTR MTBF=MTTF+MTTR

8.2.3 系统的可信性

定义:

  • 服务的质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认为服务是可靠的

实例:假设磁盘子系统的组成部件和它们的MTTF如下:

  1. 磁盘子系统由10个磁盘构成,每个磁盘的MTTF为1000000小时;
  2. 1个SCSI控制器,其MTTF为500000小时;
  3. 1个不间断电源,其MTTF为200000小时;
  4. 1个风扇,其MTTF为200000小时;
  5. 1根SCSI连线,其MTTF为1000000小时。

假定每个部件的生存期服从指数分布,同时假定各部件的故障是相互独立的,求整个系统的MTTF。

整个系统的失效率为:
系统失效率 = 10 × 1 1000000 + 1 500000 + 1 200000 + 1 200000 + 1 1000000 = 23 1000000 \text{系统失效率} = 10 \times \frac{1}{1000000} + \frac{1}{500000} + \frac{1}{200000} + \frac{1}{200000} + \frac{1}{1000000} = \frac{23}{1000000} 系统失效率=10×10000001+5000001+2000001+2000001+10000001=100000023

系统的MTTF为:
M T T F = 1000000 23 = 43500 小时 MTTF = \frac{1000000}{23} = 43500 \text{小时} MTTF=231000000=43500小时

8.2.4 提高系统组成部件可靠性的方法

有效构建方法(valid construction)

  • 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消除故障隐患,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就不会出现故障。

纠错方法(error correction)

  • 在系统构建中采用容错的方法。这样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通过容错信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1页。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2页。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时代的面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进入了普通家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的应用也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3页。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英文简称。它使用了17 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 kW,占地170 m2,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 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远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4页。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存储程序原理,主要内容有3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其三是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结构应由5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原理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运算自动化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的方式工作。 早期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的计算机有如下一些: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5页。 (1)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EDVAC)。它是第一个按照存储程序原理设计的计算机,该机1952年投入运行,用于核武器理论计算。 (2)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机(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EDSAC)。它是第一次实现大型存储程序的计算机,1949年投入运行。 (3)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UNIVAC)。1951年作为商品计算机投入使用,开创了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新时代。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6页。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如下4个时代。 (1)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部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 000小时,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发生由于电子管被烧坏而使计算机死机的现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2)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7页。 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和COBOL相继被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3)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集成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全文共163页,当前为第8页。 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 360系列。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是在第三代计算机中出现了操作系统,代表着计算机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4)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