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之问

计算机体系概述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 OS) 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的组织和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它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Os kernel的特征?
1)、并发

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运行程序,需要os管理和调度

2)、共享

“同时”访问
互斥共享

3)、虚拟

空分复用技术-扩充内存
时分复用技术-多个CPU

4、异步

各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不相等

系统初始化

1、计算机启动流程?
1)、BIOS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电脑刚加电的时候,会做一些重置的工作,将CS的值设为0xF000、IP的值置为0xFFF0,所以第一条指令就会指向 0xFFFF0,正是在 ROM (只读存储器)的范围内。在这里,有一个 JMP 命令会跳到 ROM 中做初始化工作的代码,于是,BIOS 开始进行初始化的工作。
此时会执行自检,检查硬件是否完好,此外,还会建立一个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来提供一些操作(例如:鼠标,键盘)
2)、Bootloader
BIOS启动完毕后,会将加载程序从磁盘的引导扇区(512字节)加载到0x7c00,跳转CS:IP到0000:7C00。加载程序会将操作系统的代码和数据从硬盘加载到内存中,跳转到操作系统的起始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linux中
  • 实模式只有 1MB 内存寻址空间(X86)
  • 加电, 重置 CS 为 0xF000 , IP 为 0xFFF0, 对应 BIOS 程序
  • 0xF0000-0xFFFFF 映射到 BIOS 程序(存储在ROM中), BIOS 做以下三件事:
    • 检查硬件
    • 提供基本输入(中断)输出(显存映射)服务
    • 加载 MBR 到内存(0x7c00)
  • MRB: 启动盘第一个扇区(512B, 由 Grub2 写入 boot.img 镜像)
  • boot.img 加载 Grub2 的 core.img 镜像
  • core.img 包括 diskboot.img, lzma_decompress.img, kernel.img 以及其他模块
  • boot.img 先加载运行 diskboot.img, 再由 diskboot.img 加载 core.img 的其他内容
  • diskboot.img 解压运行 lzma_decompress.img, 由lzma_decompress.img 切换到保护模式
  • 切换到保护模式需要做以下三件事:
    • 启用分段, 辅助进程管理
    • 启动分页, 辅助内存管理
    • 打开其他地址线
  • lzma_decompress.img 解压运行 grub 内核 kernel.img, kernel.img 做以下四件事:
    • 解析 grub.conf 文件
    • 选择操作系统
    • 例如选择 linux16, 会先读取内核头部数据进行检查, 检查通过后加载完整系统内核
    • 启动系统内核
      2、为什么需要中断、异常和系统调用
      在计算机运行中,内核是被信任的第三方。
      只有内核可以执行特权指令。
      方便应用程序。
      3、什么是中断
      中断是外部设备向处理器发起的请求事件,是处理器对外开放的实时受控接口。
      4、什么是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os提供的服务 处于内核态 不能直接调用。
      5、什么是异常
      异常主要是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运行错误,比如CPU发现除法中的除数为0

进程管理

1、 什么是进程?
从不同的角度,进程可以有不同的定义:

  •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引入进程实体的概念后,进程可以被定义为: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进程实体由什么组成?
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
3、什么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所谓创建进程,实质上是创建进程实体的PCB,而撤销进程,实质上是撤销进程实体中的PCB。
4、PCB包含哪些东西?

  • 进程描述信息:进程标识符PID(当进程被创建时,操作系统会为该进程分配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ID,用于区分不同的进程),用户标识符UID
  • 资源控制和管理信息:进程当前状态,进程优先级
  • 资源分配清单:程序段指针,数据段指针,键盘,鼠标
  • 处理机相关信息:各种寄存器(当进程切换时需要把当前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来保存在PCB中,如程序计数器的值表示了当前程序执行到哪一句)
    进程的组成

5、数据段和程序段分别保存什么?
程序段存放要执行的代码。
数据段存放程序运行过程中处理的各种数据,如静态属性。
6、进程有哪两种组织方式?
链接方式:按照进程状态将PCB分为多个队列,操作系统持有指向各个队列的指针。
索引方式:根据进程状态的不同,建立几张索引表,操作系统持有指向各个索引表的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进程有哪些特征?

  • 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地产生、变化和消亡的。
  • 并发行:内存中有多个进程实体,各进程可并发执行
  • 独立性:进程是能独立运行、独立获得资源、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
  • 异步性:各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操作系统要提供“进程同步机制”来解决异步问题。
  • 结构性:每个进程都会配置一个PCB。结构上看,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PCB组成。

8、进程有哪些状态?
运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创建状态、终止状态、就绪挂起、阻塞挂起
9、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哪三种

  • 就绪态:已经具备运行条件,但由于没有空闲CPU,而暂时不能运行。
  • 运行态:占有CPU,并在CPU上运行
  • 阻塞态:因等待某一事件而暂时不能运行。

10、进程间转换是怎么样的?什么情况下需要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什么是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它具有创建新进程、撤销已有进程、实现进程状态转换等功能。
简化理解:反正进程控制就是要实现进程状态转换。
12、如何实现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其实是对系统资源和对PCB以及运行环境做一定的修改,例如从创建态到就绪态,其实就是初始化PCB,分配系统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PCB的修改必须保证原子执行,因此操作系统提供了原语。
13、什么是原语?
用原语实现进程控制,原语的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原语采用“关中断指令”和“开中断指令”实现。在两条指令中间,不会对中断进行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然,关/开中断指令的权限非常大,必须只允许在核心态下执行的特权指令。
14、进程创建的原语?
申请空白PCB(为新进程分配一个进程标识号PID),为新进程分配所需资源,初始化PCB(标志信息,处理机状态信息,初始化处理机控制信息,设置进程的优先级),将PCB插入就绪队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Linux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系统调用是什么?
fork()把一个进程复制为两个进程parent(old PID),child(new PID)
exec()用新程序来重写当前进程,PID不变
16、Linux操作系统,如何查询某个进程?
ps 指令,如ps -ef|grep java 查询Java进程。
17、哪些情况会引起进程的创建?
系统初始化,执行了正在运行的进程所调用的进程创建系统调用,用户请求创建一个进程,一个批处理作业的初始化
18、Linux操作系统创建新进程的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fork()有哪些开销?
对子进程分配内存,复制父进程的内存和CPU寄存器到子进程里,开销非常的高昂。
20、fork()的问题?

  • 同时在99%的情况里,我们在调用fork()之后都会调用exec(),因此在fork()中内存复制是没有作用的
  • 同时对于子进程来说,可能关闭打开的文件和连接
  • 既然fork()之后马上会进行exec(),为什么不能在一个调用中?

21、什么是vfork()
创建进程时,不再创建一个同样的内存映像。vfork是创建一个子进程,并和父进程的内存数据share一起用。vfork本就是为了exec而生。
22、vfork()和fork()有什么区别?
fork 是 创建一个子进程,并把父进程的内存数据copy到子进程中。
vfork是 创建一个子进程,并和父进程的内存数据share一起用。
23、为什么不提倡使用vfork(),而是fork()
因为对于父子进程来说,内存是共享的,可能存在子进程执行了return,造成父进程出现问题。而之所以提倡fork(),是因为fork()后来采用了COW(写时复制),对于fork后并不是马上拷贝内存,而是只有你在需要改变的时候,才会从父进程中拷贝到子进程中,这样fork后立马执行exec的成本就非常小了。而vfork因为共享内存所以比较危险,所以,Linux的Man Page中并不鼓励使用vfork()
24、exec()有什么作用?

  • 允许进程“加载”一个完全不同的程序,并以main开始执行(即start)
  • 允许进程加载时指定启动参数(argc,argv)
  • exec调用成功时他是相同的进程,但是运行了不同程序
  • 代码段、堆栈和堆等完全被重写

25、wait()系统调用有什么用?

  • 1、子进程存活时,父进程进入等待状态,等待子进程的结果返回,当某子进程调用exit()时,唤醒父进程,返回值作为父进程中wait()的返回值。
  • 2、有僵尸子进程等待时,wait()立即返回其中一个值
  • 3、无子进程存活时,wait()立即返回

26、exit()系统调用有什么用?
1、进程结束时调用exit(),完成进程资源回收
2、exit()系统调用的功能:

  • 将调用参数作为进程的“结果“
  • 关闭所有打开的文件等占用资源
  • 释放内存
  • 释放大部分进程相关的内核数据结构
  • 检查是否父进程存活着(如果存活,保留结果的值直到父进程需要他,进入僵尸状态;如果没有,他释放所有的数据结构,进程结束)
  • 清理所有等待的僵尸进程

27、优先级控制系统调用是什么?
nice(),指定进程的初始优先级,unix()系统中进程会随执行时间而衰减
28、进程调试支持是哪个系统调用?
ptrace(),允许一个进程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设置断点和查看寄存器等
29、定时是哪个系统调用?
sleep()可以让进程在定时器的等待队列中等待执行
30、进程控制原语要做哪些事情?
无论哪个原语,要做的事情无非就三件。

  1. 更新PCB中的信息(如修改进程状态标志,将运行环境保存到PCB,从PCB恢复环境)
    • 所有的进程控制原语一定会修改进程状态标志
    • 剥夺当前运行进程的CPU使用权必然需要保存其运行环境
    • 某进程开始运行前必然要恢复其运行环境
  2. 将PCB插入合适的队列
  3. 分配/回收资源

31、进程终止的原语?
进程终止的原语
32、进程阻塞和唤醒的原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进程切换的原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进程有哪些通信方式?
共享存储、消息传递、管道通信、信号、信号量、socket
35、什么是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指的是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进程是资源分配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包括内存地址空间),因此各进程拥有的内存地址空间相互独立。
36、为什么需要进程通信?
为了保证安全,一个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37、什么是共享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享存储指的是多个进程共享同一个内存地址空间,这样隐式的实现通信。
共享存储的特点: 两个进程对共享空间的访问必须是互斥的
38、共享存储有哪两种方式?

  • 基于数据结构的共享:比如共享空间里只能放一个长度为10的数组,这种共享方式速度慢、限制多,是一种低级通信方式
  • 基于存储区的共享,在内存中画出一块共享存储区,数据的形式,存放位置都由进程控制,而不是操作系统,相比之下,这种共享方式速度更快,是一种高级通信方式。

39、什么是管道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0、管道的分类?
匿名管道、高级管道、有名管道
41、什么是匿名管道?有什么特点?
匿名管道( 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什么是高级管道?
将另一个程序当做一个新的进程在当前程序进程中启动,则它算是当前程序的子进程,这种方式我们成为高级管道方式。
43、什么是有名管道?
有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但是它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44、如何创建有名管道?

	mkfifo  test//这条命令创建了一个名字为 test 的命名管道。
	//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进程向这个管道里面写数据,然后有另外一个进程把里面的数据读出来。
	echo "this is a pipe" > test   // 写数据
	cat < test  // 读数据

45、什么是消息传递?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链表,是一系列保存在内核中消息的列表。用户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添加消息,也可以向消息队列读取消息。
消息队列与管道通信相比,其优势是对每个消息指定特定的消息类型,接收的时候不需要按照队列次序,而是可以根据自定义条件接收特定类型的消息。
可以把消息看做一个记录,具有特定的格式以及特定的优先级。对消息队列有写权限的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新消息,对消息队列有读权限的进程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消息传递的缺点?
这种通信方式有缺点吗?答是有的,如果 a 进程发送的数据占的内存比较大,并且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特别频繁的话,消息队列模型就不大适合了。因为 a 发送的数据很大的话,意味**发送消息(拷贝)**这个过程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读内存。所以引入了共享内存
47、什么是信号以及特点?
信号是Linux系统中用于进程之间通信或操作的一种机制,信号可以在任何时候发送给某一进程,而无须知道该进程的状态。如果该进程并未处于执行状态,则该信号就由内核保存起来,知道该进程恢复执行并传递给他为止。如果一个信号被进程设置为阻塞,则该信号的传递被延迟,直到其阻塞被取消时才被传递给进程。
Linux提供了几十种信号,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信号之间依靠他们的值来区分,但是通常在程序中使用信号的名字来表示一个信号。在Linux系统中,这些信号和以他们的名称命名的常量被定义在/usr/includebitssignum.h文件中。通常程序中直接包含<signal.h>就好。
48、信号的来源?

  1. 硬件来源,例如按下了cltr+C,通常产生中断信号sigint。
  2. 软件来源,例如使用系统调用或者命令发出信号。最常用的发送信号的系统函数是kill,raise,setitimer,sigation,sigqueue函数。软件来源还包括一些非法运算等操作。

49、进程对信号有哪些响应方式?

  1. 执行默认操作,linux对每种信号都规定了默认操作。
  2. 捕捉信号,定义信号处理函数,当信号发生时,执行相应的处理函数。
  3. 忽略信号,当不希望接收到的信号对进程的执行产生影响,而让进程继续执行时,可以忽略该信号,即不对信号进程作任何处理。

补充:信号是怎么传递给进程的
内核中针对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表来保存信号。
当内核需要将信号传递给某个进程时,就在该进程对应的表中写入信号,这样就生成了信号。
当该进程由用户态陷入内核态,再次切换到用户态之前,会查看表中的信号。如果有信号,进程就会首先执行信号对应的操作,此时叫做执行信号。
从生成信号到将信号传递给对应进程这段时间,信号处于等待状态。
我们可以编写代码,让进程阻塞(block)某些信号,也就是让这些信号始终处于等待的状态,直到进程取消阻塞(unblock)或者忽略信号。


50、什么是socket?
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通信。
51、什么是线程?
可以把线程理解为“轻量级进程”,线程是一个基本的CPU执行单元,也是执行流的最小单位。引入线程后,不仅是进程之间可以并发,进程内的各线程也可以并发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度,使得一个进程内也可以并发处理任务。引入线程后,进程只作为除CPU之外的系统资源的分配单位(如:打印机、内存地址空间等都是分配给进程的),线程则作为处理机的分配单元
52、引入线程机制后,有什么变化?

  1. 资源分配、调度
    • 传统进程机制中,进程是资源分配、调度的基本单位
    • 引入线程后,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
  2. 并发性
    • 传统进程机制中,只能进程间并发
    • 引入线程后,各线程间也能并发,提高了并发度
  3. 系统开销
    • 传统的进程间并发,需要切换进程的运行环境,系统开销很大
    • 线程间并发,如果是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切换,则不需要切换进程环境,系统开销小
    • 引入线程后,并发所带来的系统开销减小

53、为什么进程切换要比线程切换资源多?
对于除Linux系统之外的操作系统来说,进程的经常需要切换上下文,保存资源等,但是线程不需要,线程只需要在同一进程下,资源是共享的,无需切换页表等资源,因此开销小。
进程切换涉及到虚拟地址空间的切换而线程切换则不会。因为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而线程是共享所在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的,因此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进行线程切换时不涉及虚拟地址空间的转换。把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需要查找页表,页表查找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此通常使用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来缓存页地址,用来加速页表查找。当进程切换后页表也要进行切换,页表切换后TLB就失效了,那么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就会变慢,表现出来的就是程序运行会变慢,而线程切换则不会导致TLB失效,因为线程线程无需切换地址空间,因此我们通常说线程切换要比较进程切换块,原因就在这里。
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下,这两者开销相差无几,因为Linux中二者本质都是Task,kill -9 PID 本质上是结束到那个PID下所有的Task。

54、线程有哪些属性?

  • 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单位
  • 多CPU计算中,各个线程可占用不同的CPU
  •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线程ID、线程控制块(TCB)
  • 线程也有就绪、阻塞、运行三种基本状态
  • 线程几乎不拥有系统资源
  • 同一进程的不同线程间共享进程的资源
  • 由于共享内存地址空间,同一进程中的线程间通信甚至无需系统干预
  • 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
  • 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会引起进程切换
  • 切换同进程内的线程,系统开销很小
  • 切换进程,系统开销较大

55、线程的实现方式?

  • 用户线程(ULT),用户线程由应用程序通过线程库实现。所有线程管理工作都由应用程序负责(包括线程切换)用户线程中,线程切换可以在用户态下即可完成,无需操作系统干预。在用户看来,是有多个线程,但是在操作系统内核看来,并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用户级线程对用户不透明,对操作系统透明)
  • 内核级线程(KLT),内核级线程的管理工作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线程调度、切换等工作都由内核负责,因此内核级线程的切换必然需要在核心态下才能完成。
  • 混合型,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可采用二者组合的方式:将n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上(n >= m),操作系统只看的见内核级线程,因此只有内核级线程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

对于Linux操作系统来说,在Linux 2.4内核中不知道什么是“线程”,只有一个“task_struct”的数据结构,就是进程。在Linux 2.6的内核版本中,由于帽Redhat公司的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项目,使得Linux具有了内核级线程,它们并不是在Linux内核中加了一个“线程”,仍然和原来一样,进程(其实,进程线程就是个概念,对于计算机,只要能高效的实现这个概念就行,程序员能用就OK,管它究竟怎么实现的),不过,用的clone实现的轻量级进程,内核又增加了若干机制来保证线程的表现和POSIX相同,最关键的一点,用户调用pthread库创建的一个线程,会在内核创建一个“线程”,这就是所谓的1:1模型。所以,Linux下,是有“内核级”线程的,网上很多说Linux是用户级线程,都是不完整的,说的Linux很早以前的版本(现在Linux已经是4.X的版本了)。
这NPTL也并不是完美的,还有一些小问题,像有一些商业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混合模型,如1:1,N:M等(就是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的对应关系),这就强大了,Linux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6、线程模型
多对一:

  • 多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每个用户进程只对应一个内核级线程。
  • 优点:用户级线程的切换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不需要切换到核心态,线程管理的系统开销小、效率高。
  • 缺点:当一个用户级线程被阻塞后,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并发度不高,多个线程不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运行。

一对一:

  • 一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每个用户进程有与用户级线程同数量的内核级线程。
  • 优点:当一个线程被阻塞后,别的线程还可以继续执行,并发能力强。多线程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执行。
  • 缺点:一个用户进程会占用多个内核级线程,线程切换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需要切换到核心态,因此线程管理的成本高,开销大。

多对多:

  • n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n>=m),每个用户进程对应m个内核级线程,克服了多对一模型并发度不高的缺点,又克服了一对一模型中一个用户进程占用太多内核级线程,开销太大的缺点。
    57、什么是协程?
    协程,又称微线程,协程并没有增加线程数量,只是在线程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运行多个协程,而且协程的切换在用户态完成,切换的代价比线程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代价小很多。它的切换由应用程序自身决定
    58、为什么协程比线程快?
    协程切换只涉及基本的CPU上下文切换,所谓的 CPU 上下文,就是一堆寄存器,里面保存了 CPU运行任务所需要的信息:从哪里开始运行(%rip:指令指针寄存器,标识 CPU 运行的下一条指令),栈顶的位置(%rsp: 是堆栈指针寄存器,通常会指向栈顶位置),当前栈帧在哪(%rbp 是栈帧指针,用于标识当前栈帧的起始位置)以及其它的CPU的中间状态或者结果(%rbx,%r12,%r13,%14,%15 等等)。协程切换非常简单,就是把当前协程的 CPU 寄存器状态保存起来,然后将需要切换进来的协程的 CPU 寄存器状态加载的 CPU 寄存器上就 ok 了。而且完全在用户态进行,一般来说一次协程上下文切换最多就是几十ns 这个量级

    系统内核调度的对象是线程,因为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元(进程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元,进程的切换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这里占时不讨论进程切换),而线程的调度只有拥有最高权限的内核空间才可以完成,所以线程的切换涉及到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切换,也就是特权模式切换,然后需要操作系统调度模块完成线程调度(taskstruct),而且除了和协程相同基本的 CPU 上下文,还有线程私有的栈和寄存器等,说白了就是上下文比协程多一些,其实简单比较下 task_strcut 和 任何一个协程库的 coroutine 的 struct 结构体大小就能明显区分出来。而且特权模式切换的开销确实不小,

59、什么是处理机调度?
当有一堆任务要处理,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事情没办法同时处理。这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处理这些人物的顺序,这就是“调度”研究的问题。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进程的数量往往是多于处理机的个数的,这样不可能同时并行地处理各个进程。处理机调度,就是从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一个进程并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运行,以实现进程的并发执行。
60、调度有哪三个层次?

  •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按一定的原则从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的作业中挑选一个(或多个)作业,给他们分配内存等必要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进程(建立PCB),以使它们获得竞争处理机的权利,高级调度是辅存(外存)与内存之间的调度。每个作业只调入一次,调出一次。作业调入时机建立相应的PCB,作业调出时才撤销PCB。高级调度主要是指调入的问题,因此只有调入的时机需要操作系统来确定,但调出的时机必然是作业运行结束才调出。

  • 中级调度:引入了虚拟存储技术之后,可将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等待。等它重新具备了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再重新调入内存。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PCB并不会一起调到外存,而是会常驻内存。PCB中会记录进程数据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进程状态等信息,操作系统通过内存中的PCB来保持对各个进程的监控、管理。被挂起的进程的PCB会被放到的挂起队列中。中级调度(内存调度),就是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一个进程可能会被多次调出,调入内存,因此中级调度发生的频率要比高级调度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其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某种方法和策略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一般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配置进程的调度,进程调度的频率很高,一般几十毫秒一次。
    61、三种调度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进程调度的时机
    需要进行进程调度与切换的情况:

    • 当前运行的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进程正常终止,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终止,进程主动请求阻塞(如,等待I/O)
    • 当前运行的进程被动放弃处理机:分给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有更紧急的事需要处理(如I/O中断),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进入就绪队列

    不能进行进程调度与切换的情况:

    • 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中断处理过程复杂,与硬件密切相关,很难做到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程序切换。
    • 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中
    • 在原子操作过程中(原语)。原子做操不可中断,要一气呵成(如之前讲过的修改PCB中进程状态标志,并把PCB放到相应队列)

63、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中不能进行调度与切换,是否意味着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不对
64、进程调度的方式?

  • 非剥夺调度方式,又称非抢占式方式。即,只允许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在运行过程中即便有更紧迫的任务到达,当前进程依然会继续使用处理机,直到该进程终止或主动要求进入阻塞态。
  • 剥夺调度方式,又称抢占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时,如果有一个更重要或更紧迫的进程需要使用处理机,则立即暂停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更重要紧迫的那个进程

65、调度算法的指标

  • 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指cpu忙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利用率=忙碌的时间/总时间
  • 系统吞吐量:对于计算机来说,希望能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处理完尽可能多的作业,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数量;系统吞吐量=总共完成完了多少道作业/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 周转时间:对于计算机的用户来说,他很关心自己的作业从提交到完成花了多少时间。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被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这段时间间隔。包括: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等待作业调度(高级调度)的时间、进程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低级调度)的时间、进程在CPU上执行的时间、进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后三项在一个作业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多次。周转时间=作业完成时间 - 作业提交时间;平均周转时间 = 各作业周转时间之和 / 作业数;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更关心系统的整体表现,因此更关心所有作业周转时间的平均值,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更关心自己的单个作业的周转时间。
  • 等待时间:指进程/作业处于等待处理机状态时间之和,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满意度越低。对于进程来说,等待时间就是指进程建立后等待被服务的时间之和,在等待I/O完成的期间其实进程也是在被服务的,所以不计入等待时间。对于作业来说,不仅要考虑建立进程后的等待时间,还有加上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 响应时间:指从用户提交请求到首次产生响应所用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6、有哪些常见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高响应比优先(HRRN),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多级反馈队列
67、先来先服务算法的一些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8、先来先服务算法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9、短作业优先算法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0、短作业优先算法例题
非抢占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抢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1、短作业优先算法的一些注意事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2、高响应比优先算法HRRN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HRRN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4、三种算法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5、时间片轮转(RR)算法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6、时间片轮转算法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7、时间片轮转算法的问题?

  • 若时间片太大,使得每个进程都可以在一个时间片内完成,则时间片轮转算法就退化为了先来先服务算法,并且会增大进程响应时间,因此时间片不能太大。
  • 若时间片太小,会使得切换进程的次数频繁,使得系统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切换进程,从而导致实际用于进程执行的时间比例减少。

78、优先级调度算法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9、优先级调度算法例题
非抢占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抢占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0、优先级调度算法可以有多个就绪队列么?
可以,就绪队列未必只有一个,可以按照不同优先级来组织。另外,也可以把优先级高的进程排在更靠近队头的位置
81、优先级调度算法优先级可以改变么?
可以。根据优先级是否可以动态改变,可将优先级分为静态优先级和动态优先级两种。
- 静态优先级:创建进程时确定,之后一直不变。
- 动态优先级:创建进程时有一个初始值,之后会根据情况动态地调整优先级。
82、如何合理的设置各类进程的优先级?
通常情况下:系统进程优先级高于用户进程,前台进程优先级高于后台进程,操作系统更偏好I/O型进程(或称I/O繁忙型进程)(与I/O型进程相对的是计算型进程)
83、如果采用动态优先级,什么时候调整进程的优先级?
可以从追求公平、提升资源利用率等角度考虑。如果某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等待了很长时间,则可以适当提升其优先级。如果某进程占用处理机运行了很长时间,则可以适当降低其优先级。如果一个进程频繁地进行I/O操作,则可以适当提升其优先级
84、为什么一个进程如果频繁进行I/O可以提升其优先级?
I/O设备和CPU可以并行工作。如果优先让I/O频繁型进程优先运行的话,则越有可能让I/O设备尽早地投入工作,则资源利用率,系统吞吐量都会得到提示。
85、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6、多级反馈队列算法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7、对以上三种调度算法进行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8、什么是进程同步?
在并发执行程序的时候,必须保证指令之间顺序的执行,因此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进程同步机制”
同步亦称直接制约关系,它是指为完成某种任务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进程,这些进程因为需要在某些位置上协调他们的工作次序而产生的制约关系。进程间的直接制约关系就是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
89、什么是进程互斥?
我们把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有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许多物理设备(摄像头,打印机)都属于临界资源。此外还有许多变量、数据、内存缓冲区等都属于临界资源。
对于临界资源的访问,必须互斥地进行。互斥,亦称间接制约关系。进程互斥指当一个进程访问某临界资源时,另一个想要访问该临界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当前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访问结束,释放该资源之后,另一个进程才能访问临界资源。
90、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逻辑上有哪几部分?

  • 进入区:负责检查是否可进入临界区,若可进入,则应设置正在访问临界资源的标志,以阻止其他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 退出区:负责解除正在访问临界资源的标志
  • 剩余区:做其他处理

91、对临界区的访问有哪些原则?
为了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同时保证系统整体性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空闲让进:临界区空闲时,可以允许一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
  • 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
  • 有限等待:对请求访问的进程,应保证能在有限时间内进入临界区(保证不会饥饿)
  • 让权等待:当进程不能进入临界区时,应立即释放处理机,防止进程忙等待

92、为了实现进程互斥,有哪些软件方法?
单标志法,双标志先检查,双标志后检查,Peterson算法
93、单标志法
算法思想:两个进程在访问临界区后会把使用临界区的权限转交给另一个进程。也就是说每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权限只能被另一个进程赋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un的初值为0,即刚开始只允许0号进程进入临界区。若P1先上处理机运行,则会一直卡在5⃣️。知道P1的时间片用完,发生调度、切换P0上处理机运行。代码1⃣️不会卡住P0,P0可以正常访问临界区,在P0访问临界区期间即时切换回P1,P1依然会卡在5⃣️。只有P0在退出区将turn改为1后,P1才能进入临界区。
因此该算法可以实现“同一时刻最多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临界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单标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背“空闲让进”原则
94、双标志先检查法
算法思想:设置一个布尔型数组flag[],数组中各个元素用来标记各进程想要进入临界区的意愿,比如flag[0] = true,意味着0号进程P0现在想要进入临界区,每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先检查当前有没有别的进程想要进入临界区,如果没有,则把自身对应的标志flag[i]设为true,之后开始访问临界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按照1⃣️5⃣️2⃣️6⃣️3⃣️7⃣️…顺序执行,P0和P1将会同时访问临界区。因此,双标志先检查法的主要问题是:违反“忙则等待”原则。原因在于,进入区的“检查”和“上锁”两个处理不是一气呵成的。“检查”后,“上锁”前可能会发生进程切换。
95、双标志后检查法
算法思想:双标志先检查法的改版。前一个算法的问题是先“检查”后“上锁”,但是这两个操作又无法一气呵成,因此导致了两个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的问题。因此,人们又想到先“上锁”后“检查”的方法,来避免上述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按照1⃣️5⃣️2⃣️6⃣️…顺序执行,P0和P1都将无法进入进入临界区,因此双标志后检查法虽然解决了“忙则等待”的问题,但是又违背了“空闲让进”和“有限等待”原则,会因各进程都长期无法访问临界资源而产生“饥饿”现象。
两个进程都想进入临界区,但是谁也不让进,最后谁都无法进入临界区。
96、Peterson算法
算法思想:双标志后检查法中,两个进程都争着想要进入临界区,但是谁也不让谁,最后谁都无法进入临界区Peterson想到了一种方法,如果双方都争着想进入临界区,那可以让进程尝试“孔融让梨”,主动让对方先使用临界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eterson算法解决了进程互斥问题,遵循了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三个原则,但是依然未遵循让权等待的原则。
97、Dekker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是拥有turn的进程优先,另一个进程需要等待拥有turn的进程执行完临界区后,才可以进入临界区,即忙则等待原则;但是如果拥有turn的进程不想进入临界区,另一个进程也可以直接进入,即空闲则入原则。通过对所有可能的进程调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证明Dekkers算法也是正确的。
98、另一种尝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有可能进入临界区的进程是排成了一个环。想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只需要等待介于turn和自己之间的进程。进程退出临界区时,将turn设置为下一个请求进入的进程。
99、实现进程互斥的硬件方法有哪些?
中断屏蔽、TestAndSet指令、Swap指令
100、中断屏蔽方法
利用“开/关中断指令”实现(与原语的实现思想相同,即在某进程开始访问临界区到结束访问为止都不允许被中断,也就不能发生进程切换,因此也不可能发生两个同时访问临界区的情况)
优点:简单、高效
缺点:不适用于多处理机;只适用于操作系统内核进程,不适用于用于进程(因为开/关中断指令只能运行在内核台,这组指令如果能让用户随意使用会很危险)
101、TestAndSet指令
简称TS指令,也有TestAndSetLock指令,或TSL指令,TSL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中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刚开始lock是false,则TSL返回的old值为false,while循环条件不满足,直接跳过循环,进入临界区。若刚开始lock是true,则执行TLS后old返回的值为true,while循环条件满足,会一直循环,直到当前访问临界区的进程在退出区进行“解锁”。
相比软件实现方法,TSL指令“上锁”和“检查”操作用硬件的方式变成了一气呵成的原子操作。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像软件实现方法那样严格检查是否会有逻辑漏洞;适用于多处理机环境
缺点:不满足“让权等待”原则,暂时无法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会占用CPU并循环执行TSL指令,从而导致“忙等”。
102、Swap指令
有的地方也叫Exchange指令,或简称XCHG指令。
Swap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上来看Swap和TSL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先记录下此时临界区是否已经被上锁(记录在old变量上),再将上锁标记lock设置为true,最后检查old,如果old为false则说明之前没有别的进程对临界区上锁,则可跳出循环,进入临界区。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像软件实现方法那样严格检查是否会有逻辑漏洞;适用于多处理机环境。
缺点:不满足“让权等待”原则,暂时无法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会占用CPU并循环执行Swap指令,从而导致“忙等”。
102、上述方法有哪些问题?

  1. 在双标志检查法中,进入区的“检查“、”上锁“操作无法一气呵成,从而导致了两个进程有可能同时进入临界区的问题
  2. 所有的方案都无法实现“让权等待”

103、什么是信号量机制
用户进程可以通过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一对原语来对信号量进行操作,从而很方便的实现了进程互斥、进程同步。

  • 信号量其实就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一个整数,可以是更复杂的记录型变量),可以用一个信号量来表示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数量,比如:系统中只有一台打印机,就可以设置一个初值为1的信号量。
  •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段,其执行只能一气呵成,不可被中断。原语是由关中断/开中断指令实现的。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问题是由“进入区的各种操作无法一气呵成”,因此如果能把进入区,退出区的操作都用“原语”实现,使这些操作能“一气呵成”就能避免问题。
  • 一对原语:wait(S)原语和signal(S)原语,可以把原语理解为我们自己写的函数,函数名分别wait和signal,括号里的信号量S其实就是函数调用时传入的一个参数。
  • wait、signal原语常简称为P、V操作。

104、什么是整型信号量
用一个整数型的变量作为信号量,用来表示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数量。例如:某系统中有一台打印机。
与整数型普通变量的区别:对信号量的操作只有三种,即初始化、P操作、V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5、整型信号量有什么缺点?
整型信号量的缺陷是存在“忙等”问题,因此人们又提出了“记录型信号”,即用记录型数据结构表示的信号量。
106、什么是记录型信号量
用记录型数据结构表示的信号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7、如何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

  1. 分析并发进程的关键活动,划定临界区(如:对临界资源打印的访问就应放在临界区)
  2. 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初值为1
  3. 在临界区之前执行P(mutex)
  4. 在临界区之后执行V(mutex)
    注意:对不同的临界资源需要设置不同的互斥信号量,P,V操作。缺少P就不能保证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缺少V会导致资源永不被释放,等待进程永不会被唤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8、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
进程同步:要让各并发进程按要求有序执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分析什么地方需要实现“同步关系”,即必须保证“一前一后”执行的两个操作(或两句代码)
  2. 设置同步信号S,初始为0
  3. 在“前操作”之后执行V
  4. 在“后操作”之前执行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9、信号量机制实现前驱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0、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系统中有一组生产者进程和一组消费者进程,生产者进程每次生产一个产品放入缓冲区,消费者进程每次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产品并使用。
生产者、消费者共享一个初始为空、大小为n的缓冲区。
只有缓冲区没满时,生产者才把产品放入缓冲区,否则必须等待。
只有缓冲区不空时,消费者才能从中取出产品,否则必须等待。
缓冲区是临界资源,各进程必须互斥地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1、如何用信号量机制实现生产者、消费者进程的这些功能?

  1. 关系分析。找出题目中描述的各个进程,分析他们之间的同步、互斥关系。
  2. 整理思路。根据各进程的操作确定P、V操作的大致顺序。
  3. 设置信号量。设置需要的信号量,并根据问题确定信号量的初值。
    这里,刚开始空闲缓冲区的数量是n,非空闲缓冲区的数量为0,所以需要一个信号量empty = n,full = 0。
    又因为必须互斥访问,所以需要一个mutex表示互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能否使得实现互斥的P操作在实现同步的P操作之前?
    不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3、什么是吸烟者问题?
假设一个系统有三个抽烟者进程和一个供应者进程。每个抽烟者不停地卷烟并抽掉它,但是要卷起并抽掉一支烟,抽烟者需要有三种材料:烟草、纸和胶水。三个抽烟者中,第一个拥有烟草、第二个拥有纸、第三个拥有胶水。供应者进程无限地提供三种材料,供应者每次将两种材料放桌子上,拥有剩下那种材料的抽烟者卷一根烟并抽掉它,并给供应者进程一个信号告诉完成了,供应者就会放另外两种材料再桌上,这个过程一直重复(让三个抽烟者轮流地抽烟)

114、吸烟者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分析:本质上这题也属于“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更详细的说应该是“可生产多种产品的单生产者-多消费者”

  1. 关系分析。找出题目中描述的各个进程,分析他们之间的同步、互斥关系。
  2. 整理思路。根据各进程的操作流程确定P、V操作的大致顺序。
  3. 设置信号量。设置需要的信号量,并根据题目条件确定信号量初值。

互斥信号量初始值一般为1,同步信号量的初始值要看对应资源的初始值是多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5、什么是读者写者问题?
有读者写者两组并发进程,共享一个文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进程同时访问共享数据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若某个写进程和其他进程(读进程或写进程)同时访问数据时则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错误。因此要求

  • 允许多个读者可以同时对文件执行读操作
  • 只允许一个写者往文件中写信息
  • 任一写者在完成写操作之前不允许其他读者或写者工作
  • 写者执行写操作前,应让已有的读者和写者全部退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6、如何解决读者写者问题?
两类进程:写进程、读进程
互斥关系:写进程——写进程、写进程——读进程。读进程与读进程不存在互斥关系,写进程与和任何进程都存在互斥,设置一个互斥信号量rw,在写者访问共享文件前后分别执行P、V操作。读者进程和写者进程也要互斥,因此读者访问共享文件前后也要对rw执行P、V操作。
如果所有读者进程在访问共享文件之前都执行P(rw)操作,那么会导致各个进程之间也无法同时访问文件。
P(rw)和V(rw)其实就是对共享文件的“加锁”和解锁。既然各个进程需要同时访问,而读进程与写进程又必须互斥访问,那么我们可以让第一个访问文件的读进程“加锁”,让最后一个访问完的读进程“解锁”。可以设置一个整数变量count来记录当前有几个读进程在访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7、写进程优先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8、什么是读写者进餐问题?
一张圆桌上坐着5名哲学家,每两个哲学家之间的桌上摆一根筷子,桌子的中间是一碗米饭。哲学在思考的时候,并不影响他人,只有当哲学家饥饿时,才试图拿起左、右两根筷子。如果筷子已在他人手上,则需等待。只有同时拿起两根筷子才可以进餐,当进餐完毕后,放下筷子继续思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8、如何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预防死锁的发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方法,即使2号左右两边的筷子都在,也暂时无法获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9、什么是管程?
管程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模块,有这些部分组成:

  • 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结构说明;
  • 对该数据结构进行操作的一组过程;
  • 对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设置初始值的语句
  • 管程有一个名字。

120、管程的基本特征?

  • 局部于管程的数据只能被局部于管程的过程所访问
  • 一个进程只有通过管程内的过程才能进入管程访问共享数据
  • 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在管城内执行某个内部过程

121、为什么要引入管程
信号量机制存在的问题:编写程序困难,易出错。
我们希望设计一种机制,让程序员写程序时不再需要关注复杂的PV操作,让写代码更轻松
122、使用管程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什么是死锁?
在并发环境下,各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对方手里的资源,而导致各进程都阻塞,都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就是“死锁”。发生死锁后若无外力干涉,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124、死锁、饥饿、死循环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5、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 互斥条件:只有对必须互斥使用的资源的争抢才会导致死锁。
  • 不剥夺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由其他进程强行夺走,只能主动释放。
  • 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保持了至少一个资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又被其他进程占有,此时请求进程被阻塞,但又对自己已有的资源保持不放。
  • 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种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链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下一个进程所请求。

注意!发生死锁时一定有循环等待,但是发生循环等待时未必死锁
126、什么时候可能发生死锁?

  • 对系统资源的竞争。各进程对不可剥夺的资源的竞争可能引起死锁,对可剥夺的资源(CPU)的竞争是不会引起死锁的。
  • 进程推进顺序非法。请求和释放资源的顺序不当,也同样会导致死锁。例如,并发进程的进程P1、P2分别申请并占有了资源R1、R2,之后进程又紧接着申请资源R2,而进程P2又申请资源R1,两者会因为申请的资源被对方占有而阻塞,从而发生死锁。
  • 信号量的使用不当。

127、死锁有哪些处理策略?

  • 预防死锁。破坏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
  • 避免死锁。用某种方法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死锁(银行家算法)
  •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允许死锁的发生,不过操作系统会负责检测出死锁的发生,然后采取某种措施解除死锁。

128、预防死锁

  • 破坏互斥条件:如果把只能互斥使用的资源改造为允许共享使用,则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比如:SPOOLing技术
    该策略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改造成可共享使用的资源。并且为了系统安全,很多地方还必须保护这种互斥性,因此,很多时候都无法破坏互斥条件。
  • 破坏不剥夺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由其他进程强行夺走,只能主动释放。
    • 方案1:当某个进程请求新的资源得不到满足时,他必须立即释放保持的所有资源
    • 方案2:当某个进程需要的资源被其他进程所占有的时候,可以由操作系统协助,将想要的资源强行剥夺。这种方式一般需要考虑各进程的优先级(比如:剥夺调度方式,就是将处理机资源强行剥夺给优先级更高的进程使用)
      该方案的缺点:
      1.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2.释放已获得的资源可能造成前一阶段工作的失效。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易保存和恢复状态的资源,如CPU。
      3.反复地申请和释放资源会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吞吐量。
      4.若采用方案一,意味着只要暂时得不到某个资源,之前获得的那些资源都需要放弃,以后再重新申请。如果一直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饥饿进程。
  • 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保持了至少一个资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又被其他进程占有,此时请求进程被阻塞,但又对自己已有的资源保持不放。
    可以采用静态分配方法,即进程在运行前一次申请完它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在它的资源未满足前,不能让它投入运行。一旦投入运行后,这些资源就一直归他所有,该进程就不会再请求别的任何资源了。该策略实现起来简单。但也有明显的缺点:有些资源可能只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因此如果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都一直保持着所有资源,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很低。另外,该策略也有可能导致某些进程饥饿
  •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种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链中的每一个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下一个进程所请求。
    可采用顺序资源分配法,首先给系统中的资源编号,规定每个进程必须按编号递增的顺序请求资源,同类资源(即编号相同的资源)一次申请完。
    原理分析:一个进程只有已占有小编好的资源时,才有资格申请更大编号的资源。按此规划,已持有大编号资源的进程不可能逆向地回来申请小编号的资源,从而就不会产生循环等待的现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9、什么是安全序列
    所谓安全序列,就是指如果系统按照这种序列分配资源,则每个进程都能顺利完成。只要能找出一个安全序列,系统就是安全状态。当然,安全序列可能有多个
    如果分配了资源之后,系统中找不出任何一个安全序列,系统就进入了不安全状态,这就意味着之后可能所有进程都无法顺利的执行下去。打当然,如果有进程提前归还了一些资源,那系统也有可能重新回到安全状态,不过我们在分配资源之前总是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
    如果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就一定不会发生死锁,如果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就有可能发生死锁。
    因此可以在资源分配之前预先判断这次分配是否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以此决定是否答应资源分配请求。这也是银行家算法的核心。
    130、什么是银行家算法
    在进程提出资源申请时,先预判此次分配是否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如果会进入不安全状态,就暂时不答应这次请求,让该进程先阻塞等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1、银行家算法的步骤?
    假设系统中有n个进程,m种资源,每个进程在运行前先声明对各种资源的最大需求数,则可用一个n * m的矩阵表示所有进程对各种资源的最大需求数。不妨称为最大需求矩阵Max,Max[i,j]=k表示进程Pi最多需要K个资源Rj。同理,系统可以用一个n * m的分配矩阵Allocation表示对所有进程的资源分配情况。Max - Allocation = Need矩阵,表示各进程最多还需要多少各类资源。另外,还要用一个长度为m的一维数组Available表示当前系统中还有多少可用资源。
    当进程Pi向系统申请资源,可用一个长度为m的一维数组Request i表示本次申请的各种资源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2、银行家算法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3、死锁的检测
为了能对系统是否已发生了死锁进行检测,必须:

  • 某种数据结构来保存资源的请求和分配信息
  • 提供一种算法,利用上述信息来检测系统是否已进入死锁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4、检测死锁的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5、解除死锁的主要方法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存管理

1、什么是内存?有何作用?
内存是用于存放数据的硬件。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进程的运行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装入内存的方式有哪几种?

  • 绝对装入
  • 静态重定位
  • 动态重定位

4、什么是绝对装入?
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什么是静态重定位?
又称可重定位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指令中使用的地址、数据存放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而言的逻辑地址。可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装入时对地址进行重定位,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地址变换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什么是动态重定位?
又称动态运行时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装入程序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会立即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把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执行。因此装入内存后所有的地址依旧是逻辑地址。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什么是覆盖技术?
程序分为多个段(多个模块)。常用的段常驻内存,不常用的段在需要时调入内存。
内存中分为一个“固定区”若干个“覆盖区”
需要常驻内存的段放在“固定区”中,调入后就不再调出(除非运行结束)
不常用的段放在“覆盖区需要调入时调入内存,用不到时调出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什么是交换技术?
交换(对换)技术的设计思想:内存空间紧张时,系统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把外存中某些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内存(进程在内存于磁盘件动态调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内存空间的分配有哪些方式?

  • 连续分配管理:
    • 单一连续分配
    • 固定分区分配
    • 动态分区分配
  •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10、什么是单一连续分配?
在单一连续分配方式中,内存被分为系统区用户区
系统区通常位于内存的低地址部分,用于存放操作系统相关数据;用户区用于存放用户进程相关数据。
内存中只能有一道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独占整个用户区空间。
优点: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可以采用覆盖技术扩充内存;不一定需要采取内存保护。
缺点: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有内部碎片,存储器利用率极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固定分区分配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支持多道程序的系统,为了能在内存中装入多道程序,且这些程序之间又不会相互干扰,于是将整个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在每个分区中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最简单的一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内存管理方式。
分区大小相等:缺乏灵活性,但是很适合用于用一台计算机控制多个相同对象的场合(比如:钢铁厂有n个相同的炼钢炉,就可把内存分为n个大小相等的区域存放n个炼钢炉控制程序)
分区大小不相等:增加了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的进程需求。根据常在系统中运行的作业大小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划分多个小分区、适量中等分区、少量大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动态分区分配是什么?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不会预先划分内存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因此系统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什么是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这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14、有哪些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FF),最佳适应算法(BF),最坏适应算法(WF),邻近适应算法(NF)
15、什么是首次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每次都从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大小的空闲分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分配内存时按顺序查找
空闲分区链
(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16、什么是最佳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由于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连续分配方式,为各进程分配的空间必须是连续的一整片区域。因此为了保证当大进程到来时有连续的大片空间,可以尽可能多地留下大片的空闲区,即,优先使用更小的空闲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按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很小的,难以利用的内存块。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外部碎片。
17、什么是最坏适应算法?
又称最大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为了解决最佳适应算法的问题——即留下太多难以利用的小碎片,可以在每次分配时优先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区,这样分配后剩余的空闲区就不会太小,更方便使用。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都按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虽然可以让分配后留下的空闲区更大,更可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较大的连续空间区被迅速用完。如果之后有“大进程”到达,就没有内存分区可用了。
18、什么是邻近适应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连续分配的缺点?

  • 固定分区分配:缺乏灵活性,会产生大量的内部碎片,内存的利用率很低。
  • 动态分区分配:会产生很多外部碎片,虽然可以用“紧凑”技术来处理,但是“紧凑”的时间代价很高
    如果允许将一个进程分散地装入到许多不相邻的分区中,便可充分地利用内存,而无需再进行“紧凑”
    基于这一思想,产生了“非连续分配方式”,或者称为“离散分配方式”

20、把“固定分区分配”改造为“非连续分配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什么是分页存储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将进程地址空间分页之后,如何实现地址的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分页存储罐的逻辑结构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什么是页表?
为了能知道进程的每个页面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操作系统要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页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为什么要每个进程都需要有一个页表?
有助于保护进程之间的相互保护。
除此之外页表通常具有固定数量的条目,因此仅描述了整个虚拟地址的一部分空间。
26、为什么每个页表项长度是相同的,页号是“隐含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项页表会按顺序连续地存放在内存中,如果该页表在内存中存放的起始地址为X,则M号页对应的页表项一定是存放在内存地址X + 3 * M。因此,页表中的“页号”可以是“隐含的”。只需要知道页表存放的起始地址页表项长度,即可找到各个页号对应的页表项存放的地址,在本例中,一个页表项占3B,如果进程由n个页面,则该进程的页表总共会占3*n个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7、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8、什么是局部性?

  • 时间局部性:如果执行了程序中的某条指令,那么不久后这条这令很有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之后该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因为程序中存在大量的循环)
  • 空间局部性: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很有可能被访问。(因为很多数据在内存中都是连续存放的)

29、什么是快表?
又称联想寄存器(TLB),是一种访问速度比内存快很多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存放当前访问的若干页表项,以加速地址变换的过程。与此对应,内存中的页表常称为慢表

30、引入快表后,地址的变换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单级页表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局部性原理可知,很多时候,进程在一段时间内只需要访问某几个页面就可以正常运行了。因此没有必要让整个页表都常驻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如何解决单级页表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将长长的页表进行分组,使每个内存块刚好可以放入一个分组(比如上个例子中,页面大小4KB,每个页表项4B,每个页面可存放1K个页表项,因此每1K个连续的页表项为一组,每组刚好占一个内存块,再将各组离散地放到各个内存块中)
另外,要为离散分配的页表再建立一张页表,称为页目录表,或称外层页表,或称顶层页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什么是分段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分段的逻辑地址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什么是段表
问题:程序分为多个段,各段离散地装入内存,为了保证程序能正常运行,就必须能从物理内存中找到各个逻辑段的存放位置。为此,需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简称“段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6、段逻辑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7、分页分段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8、分页分段优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9、什么是段页式?
段页式=分段+分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0、段页式管理的逻辑地址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段页式逻辑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传统存储管理方式的特征、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什么是高速缓冲技术?
将近期会频繁访问到的数据放到更高速的存储器中,暂时用不到的数据放在更低速存储器中。
44、什么是虚拟内存?如何利用局部性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5、虚拟内存的主要特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如何实现虚拟内存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7、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与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与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外存
48、如何实现请求调页机制?
操作系统需要知道每个页面是否已经调入内存;如果还没调入,那么也需要知道该页面在外存中存放的位置。
当内存空间不够时,要实现“页面置换”,操作系统需要通过某些指标来决定到底换出哪个页面;有的页面有没有被修改过,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写回外存。有的页面修改过,就需要将外存中的旧数据覆盖,因此,操作系统也需要记录各个页面是否被修改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9、请求调页的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0、什么是缺页中断?
缺页中断是因为当前执行的指令想要访问的目标页面未调入内存而产生的,因此属于内中断
一条指令在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如:copy A to B,即将逻辑地址A中的数据复制到逻辑地址B,而A、B属于不同的页面,则有可能产生两次中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有哪些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改进型的时钟置换算法。
52、什么是最佳置换算法?
每次选择淘汰的页面将是以后永不使用,或者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这样可以保证最低的缺页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最佳置换算法的好处与问题?
最佳置换算法可以保证最低的缺页率,但实际上,只有在进程执行的过程中才能知道接下来会访问到的是哪个页面。操作系统无法提前预判页面访问序列。因此,最佳置换算法是无法实现的
54、什么是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每次选择淘汰的页面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
实现方法:把调入内存的页面根据调入的先后顺序排成一个队列,需要换出页面时选择对头页面即可,队列的最大长度取决于系统为进程分配了多少个内存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什么是Belady异常?有哪些置换算法出现该异常?
当为进程分配的物理块数增大时,缺页次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
只有FIFO算法会产生Belady异常。另外,FIFO算法虽然实现简单,但是该算法与进程实际运行时的规律不适应,因为先进入的页面也有可能最经常被访问。因此,算法性能差
56、什么是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7、什么是时钟置换算法(CLO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8、什么是改进的时钟置换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9、什么是驻留集?
指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给进程分配的物理块的集合。在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的系统中,驻留集大小一般小于进程的总大小。
若驻留集太小,会导致缺页频繁,系统要花大量时间来处理缺页,实际用于进程推进的时间很少。
若驻留集太大,又会导致多道程序并发度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所以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驻留集大小。
60、页面分配、置换策略?
固定分配: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即,驻留集大小不可变
可变分配:先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可根据运行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即,驻留集大小可变
局部置换:发生缺页时只能选进程自己的物理块进行置换
全局置换:可以将操作系统保留的空闲物理块分配给缺页进程,也可以将别的进程持有的物理块置换到外存,再分配给缺页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页面分配策略与置换策略的组合
**固定分配局部置换:**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在整个运行期间都不改变。若进程在运行中发生缺页,则只能从该进程在内存中的页面中选出一页置换,然后再调入需要的页面。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很难在刚开始就确定应为每个进程分配多少个物理块才算合理。(采用这种策略的i通可以根据进程大小)

文件管理

IO外设管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