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加缪诺奖获奖感言》有感

加缪获诺奖演讲/bilibili

——真理是难以捉摸、稍纵即逝,永远有待追逐的。自由之路险境重重,难以生存却又令人振奋。

加缪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在他这段获奖感言中,不难感受出他作为一个哲学家,说话更愿意自言自语,不拐弯抹角,充满修饰。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历史,一击毙命。

1.加缪对艺术的谦虚
整段讲话无不感受出加缪的谦虚之情,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作家之为作家,需要向艺术,奉献出一种超乎苦痛和普通欢愉之上的形象。
艺术应该用来感动最大多数的人,而这迫使艺术家不在自我孤立,让他臣服于最卑微,最普遍的真理。

西方针对艺术的观念,之前便有说法是“艺术家把眼中的世界吸收进自己的身体,然后再表达出来”。加缪对艺术的看法,想必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的看法。当时的世界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分崩离析。人民在历史中失去了自由,只能随着历史的洪流而浮沉。他们更多是历史的承受者而非历史的创造者。神祗的消失,虚无主义的降临,战争的不幸,共同对那一代人的人生留下难以忽视的痕迹。

美国海明威称那一代是“迷惘的一代”。而加缪更愿意称为其是“只能承受历史的一代”,加缪认为那一代并非没有目标,只是因为需要承受历史,所以无法继续创造历史。他们认为那一代人的责任便是防止世界继续分崩离析,调和文化和劳动的关系。
正是加缪的艺术来自于人民、大多数。,加缪愿意为真理奉献他谦虚而卑微的一面。

2.对现在的启示
的确科技疯狂发展,文化不断萎缩。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也将遭受所谓“承受历史的不幸”。时代之下,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甚至侵染了为真理而存在的象牙塔。在大学里,无论老师和学生都是带着或多或少的功利想法而来,却还是带着功利的头脑而去。
老师会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而不断更改课程,也会为了科研上的职称在科研道路上左右摇摆。对真理的热爱可能不再摆在首位,前行的信念也会受到冲刷。
同学们亦是如此,为了学历而来的,带着学历而走,为科学留下了淡淡的痕迹。不是说这是任何人的错,
时代竞争太强,学历也不再说明问题,学历的贬值,热爱科研意义的丢失,反映着现代求职困难的窘境。
正如李工真教授所说,现在求学不再是为了求学,而是为了求职。科学不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科举。
反观我们大学生这一代,需要遭遇的是前所未有求职风波和学历竞争。高考、考研过独木桥已然压迫着人们的神经,面对科研,面对真理不敢继续追求,而是投于求职的所好选择自己今后的方向。
用这样一句话描绘似乎并不越纲——我们处于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位置上,并一直保持这一种时刻准备的状态,以防止我们的迟钝。

说出这些话真是让人发泄好多负能量。
现代文化与劳动的矛盾有待时代继续调和,更需要加缪那样伟人的提醒。使我们在历史前进以及自身的双重存在中,可以留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