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基础开发(一)串口调试UART、中断系统、系统时钟

串口调试UART

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一种在数据通讯中广泛使用的通讯接口,通常我们叫做UART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其具有数据传输速度稳定、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常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如传感器、液晶显示屏、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串口通信中的 TXD(Transmit Data)和 RXD(Receive Data)是串口通信中的两个重要信号。

stc8h的芯片引脚介绍图

其中有4组Uart通讯口:

串口

RXD

TXD

UART1

P3.0

P3.1

P3.6

P3.7

P1.6

P1.7

P4.3

P4.4

UART2

P1.0

P1.1

P4.6

P4.7

UART3

P0.0

P0.1

P5.0

P5.1

UART4

P0.2

P0.3

P5.2

P5.3

串口TTL通讯协议

        串口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是一种串口通信协议,使用TTL电平来进行串口数据传输。它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模块等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串口TTL主要包括两个信号线:TX(Transmit,发送)和RX(Receive,接收)。TX线是串口TTL的输出线路,用于将数据从串口设备发送出去;RX线是串口TTL的输入线路,用于接收数据到串口设备。

        串口TTL使用的是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其数据传输的原理是将数据分成一定的数据帧,在数据帧的首尾各加上一个起始位和停止位,用于确定每个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此外,串口TTL通信协议还规定了数据位的长度和奇偶校验位。

        串口TTL通常有不同的波特率(Baud Rate)可供选择,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表示为 bps(bits per second),比如 9600 bps、115200 bps 等等。波特率的设置必须要保证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波特率一致,否则会导致通信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串口TTL使用的是TTL电平,其电压范围是0~5V,不同的设备的串口TTL信号的电平有时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连接不同设备时需要注意电平的兼容性。

串口转USB

        串口转 USB 是一种将串口信号转换为 USB 信号的设备。它通常被用于连接没有 USB 接口的设备(如单片机、传感器等)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使这些设备可以通过 USB 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在使用串口转 USB 设备时,需要将其插入计算机的 USB 接口,并将串口连接到需要通信的设备上。在计算机中打开串口终端程序,设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即可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在通信过程中,串口转 USB 设备将串口信号转换为 USB 信号,并将其发送到计算机上,或者将从计算机上接收到的 USB 信号转换为串口信号并发送到外部设备上。

        串口转 USB 设备通常由一个 USB 转串口芯片和一个串口接口组成。常见的 USB 转串口芯片有 FTDI 和 CH340 等,它们提供了一组标准的串口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到各种外部设备上。

        总之,串口转 USB 设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连接各种没有 USB 接口的设备,方便数据的传输和通讯。

STC8H核心板串口调试

原理图

MCU发数据给PC

        我们先调试第一个功能,MCU发数据给PC:需要拷贝以下库函数:

编写完代码后进行烧录即可。

函数代码展示:

#include "GPIO.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UART.h"
#include "NVIC.h"
#include "Switch.h"


void GPIO_config() {
    GPIO_InitTypeDef init;

    init.Mode = GPIO_PullUp ;
    init.Pin = GPIO_Pin_0  | GPIO_Pin_1;  // 0x01 | 0x02  =  0000 0011
    GPIO_Inilize(GPIO_P3, &init);

}

void UART_config(){
	
	//1. 串口初始化变量的定义
	COMx_InitDefine init;
	
	
	//2. 串口变量的成员赋值
	init.UART_Mode  = UART_8bit_BRTx;		//模式,         UART_ShiftRight,UART_8bit_BRTx,UART_9bit,UART_9bit_BRTx
	init.UART_BRT_Use = BRT_Timer1;		//使用波特率发生器,   BRT_Timer1,BRT_Timer2,BRT_Timer3,BRT_Timer4
	init.UART_BaudRate = 115200;		//波特率(每秒钟发送多少个数据位), 	   一般 110 ~ 115200
	init.Morecommunicate = DISABLE;	//多机通讯允许, ENABLE,DISABLE
	init.UART_RxEnable = ENABLE;		//允许接收,   ENABLE,DISABLE
	init.BaudRateDouble = DISABLE ;		//波特率加倍, ENABLE,DISABLE   一般不加倍
	
	
	//3. 配置串口
	UART_Configuration(UART1 , &init);
	
	
	//4. 打开中断使能
	NVIC_UART1_Init(ENABLE , Priority_1);
	
	//5. 切换串口组合 :: 这句话目前可以不写,因为我们的板子上只接出来的 P30 和 P31
	// 如果以后你的板子,UART1下的所有组合都能使用。就需要在这里选择其中一组来配置。
	UART1_SW(UART1_SW_P30_P31);
	
}

void main() {
	
		//中断总开关:
		EA = 1 ;

    //1. IO模式设置
    GPIO_config();
	
		//2. 配置串口
		UART_config();
	


    while(1) {
			//3. 发数据给PC
			//TX1_write2buff(97);
			
			//PrintString1("abc");
			
			//PrintString1("你好!");
			
			//我们也可以使用printf 来发数据
			printf("你好呀~!~~!");
			
			delay_ms(250);
			delay_ms(250);
			delay_ms(250);
			delay_ms(250);
    }
}
函数代码解析:
(一)头文件导入

拷贝完库函数后,此段代码不用过多解释了,就是导入头文件!

(二)配置IO端口

此处进行IO端口配置,首先定义一个函数GPIO_config(),创建结构体,此处我们需要参考GPIO.h文件中的源代码,如下图所示。

接着向下的代码是实现给结构体成员赋值,第一个成员Mode 是赋值IO模式,Pin是赋值那个引脚。

最后一行代码就是引用函数GPIO_Inilize()

(三)配置串口

同配置IO口相同,去找对应的源文件

第一步:定义函数UART-config()

第二步:定义结构体,并赋值。

第三步:调用函数UART_Configuration( )。

第四步:打开中断使能,此处调用的是NVIC.h文件中的函数,请见下图:

第五步:切换窗口,因为我们现在用的开发板只接出来P30P31,所以可以不写此处,但以后别的板子可能会用到。

(四)主函数编写

第一步:一定不要忘了打开中断开关EA=1

第二步:调用IO端口函数和串口函数

第三步:发送数据到PC端,此处有四种发送方式,发送方式来自UART.h源文件

第四步:调用延时函数进行延时

MCU接收来自PC的数据

函数代码展示:


#include "GPIO.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UART.h"
#include "NVIC.h"
#include "Switch.h"


void GPIO_config() {
    GPIO_InitTypeDef init;

    init.Mode = GPIO_PullUp ;
    init.Pin = GPIO_Pin_0  | GPIO_Pin_1;  // 0x01 | 0x02  =  0000 0011
    GPIO_Inilize(GPIO_P3, &init);

}

void UART_config(){
	
	//1. 串口初始化变量的定义
	COMx_InitDefine init;
	
	
	//2. 串口变量的成员赋值
	init.UART_Mode  = UART_8bit_BRTx;		//模式,         UART_ShiftRight,UART_8bit_BRTx,UART_9bit,UART_9bit_BRTx
	init.UART_BRT_Use = BRT_Timer1;		//使用波特率发生器,   BRT_Timer1,BRT_Timer2,BRT_Timer3,BRT_Timer4
	init.UART_BaudRate = 115200;		//波特率(每秒钟发送多少个数据位), 	   一般 110 ~ 115200
	init.Morecommunicate = DISABLE;	//多机通讯允许, ENABLE,DISABLE
	init.UART_RxEnable = ENABLE;		//允许接收,   ENABLE,DISABLE
	init.BaudRateDouble = DISABLE ;		//波特率加倍, ENABLE,DISABLE   一般不加倍
	
	
	//3. 配置串口
	UART_Configuration(UART1 , &init);
	
	
	//4. 打开中断使能
	NVIC_UART1_Init(ENABLE , Priority_1);
	
	//5. 切换串口组合 :: 这句话目前可以不写,因为我们的板子上只接出来的 P30 和 P31
	// 如果以后你的板子,UART1下的所有组合都能使用。就需要在这里选择其中一组来配置。
	UART1_SW(UART1_SW_P30_P31);
	
}

void main() {
		int i;
		//中断总开关:
		EA = 1 ;

    //1. IO模式设置
    GPIO_config();
	
		//2. 配置串口
		UART_config();
	
		//3. 发数据给PC
		printf("start...");


    while(1) {
			
			//1. 获取串口1的数据
			
			//1.1 先倒数 从 5  一直倒数 到 0 :: 主要是为了不想在串口一边收数据,我们一边去拿数据。
			if(COM1.RX_TimeOut > 0 && --COM1.RX_TimeOut == 0 ){
				
				//1.2 判断收到的数据长度 > 0
				if(COM1.RX_Cnt > 0 ){
					
					//1.3 获取数据 :: 数据装在 RX1_Buffer 数组里面去 拿到之后直接发给PC。
					for(i = 0 ; i < COM1.RX_Cnt  ; i++){
						TX1_write2buff(RX1_Buffer[i]);
					}
				}
				//重置串口收到的数据长度为 0: 这样串口再收数据的时候,就会从第0个位置开始往后装数据
				COM1.RX_Cnt  = 0 ;
			}
			
			//2. 延迟一会
			delay_ms(10);
    }
}

代码解析:

这里代码与上面代码前半部分基本相同,不做过多赘述,主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后半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UART_lsr.c源代码:

  • interrupt是中断函数的标记,说明当前函数是中断函数,后面UART2_VECTOR是源函数规定好的数值。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段代码,首先我们要先找到此代码对应的结构体大家就基本能看到懂他所实现的功能了。如下:

        if判断语句,如果它的字节长度比COM_RX2_Lenth大就变为0,从头开始储存,也就相当于覆盖了之前的数据。下面就是一个数组S2BUF,最后一行是一个标记,此处TimeOutSet2的值为5.

        看我们编写的代码,mcu内部有自己的接收数据的方式,mcu收到数据会存储在缓存区里面,我们就需要隔一段时间就去缓存区里面拿取数据,但是该过程中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判断数据完全接收完了呢,可能我们拿的时候数据只接收了一半,那又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根据源代码的标记,我们编写一个if条件,如代码所示,当COM1.RX_TimeOut减到0的时候就证明数据已经传输完毕了,我们可以拿取了,反之,如果在执行if语句的时数据又传输进来,此时COM1.RX_TimeOut又被重新定义为5,我们就重新在执行if判断。

        随后我们对数组进行遍历,取到里面的数据,此处和之前c语言有所不同,变量i必须在程序定义函数之前定义!最后重置串口收到的数据长度为0.

串口控制led灯亮灭

代码展示


#include "GPIO.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UART.h"
#include "NVIC.h"
#include "Switch.h"

//需求: 使用串口控制LED 亮灭


void GPIO_config() {
	
	//1. P53
  GPIO_InitTypeDef init;
	init.Mode = GPIO_OUT_PP;
	init.Pin = GPIO_Pin_3 ;
	GPIO_Inilize(GPIO_P5 , &init);
	
	//2. P30 P31
	init.Mode = GPIO_PullUp;
	init.Pin = GPIO_Pin_0 |GPIO_Pin_1  ;
	GPIO_Inilize(GPIO_P3 , &init);
}

void UART_config(){
	
	COMx_InitDefine init;
	init.UART_Mode = UART_8bit_BRTx;			//模式,         UART_ShiftRight,UART_8bit_BRTx,UART_9bit,UART_9bit_BRTx
	init.UART_BRT_Use = BRT_Timer1;		//使用波特率,   BRT_Timer1,BRT_Timer2,BRT_Timer3,BRT_Timer4
	init.UART_BaudRate = 115200;		//波特率, 	   一般 110 ~ 115200
	init.Morecommunicate = DISABLE;	//多机通讯允许, ENABLE,DISABLE
	init.UART_RxEnable = ENABLE;		//允许接收,   ENABLE,DISABLE
	init.BaudRateDouble = DISABLE;		//波特率加倍, ENABLE,DISABLE
	UART_Configuration(UART1 , &init);
	
	
	NVIC_UART1_Init(ENABLE , Priority_1);
	
	UART1_SW(UART1_SW_P30_P31);

}

void main() {
	
	EA = 1 ;
	
	GPIO_config();
	
	UART_config();
	
	while(1){
		
		if(COM1.RX_TimeOut > 0 && --COM1.RX_TimeOut == 0){
			  
				if(COM1.RX_Cnt > 0){
					
					//判定数据
					 if(RX1_Buffer[0] == 0x01){ // 亮灯
						   P53 = 1;
					 }else { // 熄灯
							 P53 = 0;
					 }
				}
				
				COM1.RX_Cnt = 0;
		}
		
		delay_ms(20);
		
		
	}
}

中断系统

中断的概念

中断系统是为使 CPU 具有对外界紧急事件的实时处理能力而设置的。

当中央处理机 CPU 正在处理某件事的时候外界发生了紧急事件请求,要求 CPU 暂停当前的工作,转而去处理这个紧急事件,处理完以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实现这种功能的部件称为中断系统,请示 CPU 中断的请求源称为中断源。微型机的中断系统一般允许多人中断源,当几个中新源同时向 CPU 请求中断,要求为它服务的时候,这就存在 CPU 优先响应哪一个中断源请求的问题。通常根据中断源的轻重缓急排队,优先处理最紧急事件的中断请求源,即规定每一个中断源有一个优先级别。CPU 总是先响应优先级别最高的中断请求。

当 CPU 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源请求的时候(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发生了另外一个优先级比它还高的中断源请求。如果 CPU 能够暂停对原来中断源的服务程序,转而去处理优先级更高的中断请求源处理完以后,再回到原低级中断服务程序,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嵌套。这样的中断系统称为多级中新系统,没有中断嵌套功能的中断系统称为单级中断系统。

用户可以用关总中断允许位(EA/IE.7)或相应中断的允许位屏蔽相应的中断请求,也可以用打开相应的中断允许位来使 CPU 响应相应的中断申请,每一个中断源可以用软件独立地控制为开中断或关中断状态,部分中断的优先级别均可用软件设置。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可以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反之,低优先级的中断请求不可以打断高优先级的中断。当两个相同优先级的中断同时产生时,将由查询次序来决定系统先响应哪个中断。

中断源

能请示CPU中断的请求源为中断源。STC8H中的中断源如下图

中断函数

通过 interrupt关键字定义中断函数。示例如下:

void UART1_int (void) interrupt 0
{
}
  • UART1_int是中断函数的名称,可以随意取,按照自己的需求定
  • interrupt是中断函数的标记,说明当前函数是中断函数
  • 0是中断次序,这个就需要根据自己业务,查询用户手册来定。

中断函数,可以理解为回调函数,就是这个函数定义出来了,在什么时机调用,不是我们做的,是系统自己调用的。而我们关心的是,某个事件触发了这个函数调用,我们可以在这个函数中写自己的逻辑。

验证AURT中的中断函数

sfr		P5M1 	= 0xC9;
sfr		P5M0 	= 0xCA;
sfr		P5 		= 0xC8;
sbit	P53		= P5^3;

sfr     T2L     =   0xd7;
sfr     T2H     =   0xd6;
sfr     AUXR    =   0x8e;

sfr		IE		= 0xA8;
sbit	EA		= IE^7;
sbit	ES		= IE^4;

sfr		SCON	= 0x98;
sfr		SBUF	= 0x99;
sbit	RI		= SCON^0;
sbit	TI		= SCON^1;


void uart_hello(void) interrupt 4 {
	if(RI) {
        // 如果接收寄存器RI触发了中断,打开灯
		RI = 0;
		P53 = 1;//开
	} 
	
	if(TI) {
        // 如果发送寄存器TI触发了中断,关掉灯
		TI = 0;
		P53 = 0;//关
	}
}


void Delay100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k;

	i = 57;
	j = 27;
	k = 112;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int main() {
	P5M1 &= ~0x08,	P5M0 |=  0x08; //推挽输出
	
	SCON = 0x50;
	T2L = 0xe8; //65536-11059200/115200/4=0FFE8H
	T2H = 0xff;
	AUXR = 0x15;//启动定时器
	
	EA = 1;
	ES = 1;
	
	P53 = 0;
	
	while(1) {
        // 休眠1000ms
		Delay1000ms();
        // 发送一个数据0x11
		SBUF = 0x11;
        // 将TI位寄存器置为1
		TI = 1;
	}
}

我们主要通过烧录观察核心板led灯的亮灭状态,对于源代码小伙伴们这里可以不必过多纠结。

系统时钟

时钟与周期

系统时钟

系统时钟是指计算机中用于控制各个设备协调工作的定时器。它是计算机的主频,是CPU和外设工作的基础,通常表示为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如1MHz,10MHz等等。

系统时钟的时钟信号,通常以晶振的形式提供。STC8H单片机支持外部晶振和内部晶振两种时钟源,可以通过相应的配置来选择使用哪种时钟源。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是系统时钟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的时间。它的倒数就是时钟频率,即每秒钟发生的时钟周期数。例如,STC8H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每个时钟周期的时间就是1/24MHz=41.67ns

机器周期

也叫做指令周期。指令周期是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早期的STC8H单片机的机器周期为12个时钟周期。现在的STC8H可以有两种配置,一个是1T,一个是12T。

  • 12T也就是早期的配置,假设当系统时钟为24MHz时,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就是12 * 41.67ns = 500ns
  • 1T是芯片架构升级后的,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为 1 * 41.67ns = 41.67ns.

NPO指令

        NOP指令是一种汇编指令,表示“no operation”(不执行任何操作)。它不会改变寄存器的值,也不会修改存储器中的数据。在程序中插入NOP指令可以用于延时或调整代码的执行顺序。

        在大多数处理器中,NOP指令会被翻译成一个或多个机器指令来实现其“不执行任何操作”的效果。在STC8H单片机中,NOP指令被翻译成一条长度为1个字节的指令,不做任何操作。

        NOP指令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于填充一些未使用的空间,使程序的大小达到特定的大小或对齐要求。在编写汇编代码时,程序员可以在代码中插入NOP指令来占用空间,使得代码和数据能够对齐在内存中的特定地址上,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我们可以理解为让程序执行时,睡1个NOP指令周期的时长。

extern关键字

        此处内容前面C语言函数部分多文件编程时有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学习!

总结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重点和难点就是串口调试UART部分,小伙伴们一定要多敲代码!多敲代码!多敲代码!中断系统和系统时钟本期概念性东西较多,后期我们开发过程中用到了在做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把今天学的内容,尤其是系统时钟部分动手用逻辑分析仪分析一下,感受一下不同频率时捕捉到的不同点平。

  • 1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gic'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