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建设背景
    XX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金沙江下游, 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2°52’ ~105°18’、北纬26°18’ ~28°40’之间,全市辖10县1区, 总面积2.3万km2。由于受乌蒙山脉和五莲山脉以及江河深切割,形成陡峻峡谷,西南高、东北低,北部最低海拔(富源县滚坎坝) 267m,南部最高海拔( 巧家县药山)4040m, 相对高差3773 m。由于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差异,构成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的特点,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粮、油、丝、茶、糖、菜、烟、果、药、杂都能生产。改革开放以来, XX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态由粗放型的传统农业逐步向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转变,生产结构渐趋合理; 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随着XX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对农业生态环境只开发不保护,乱用、滥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情况严重,排污企业在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对环境的保护还未形成自觉行为,造成了XX市农业生态日益脆弱,并将影响到今后XX市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17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突破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的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运用大数据加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让农民共同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运用大数据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快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1.2. 项目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
    3.《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
    4.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5.《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
    6.《国家政务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7.《国家政务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8号)
    8.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1.3. 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本项目旨在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成果,建设“开放融合、动态扩展、随需应用、安全高效”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弹性伸缩,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云应用提供统一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服务,加快农业农村信息现代化建设,提升XX市农业农村局的公信力。
    1.3.1. 实现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建设低碳集约化的服务模式
    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整合XX市农业农村局的基础资源,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与运维监控,为各类农业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持和保障;通过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纵向互联等三种模式进行系统部署,促进跨地区、跨层级平台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与多个部门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制度体系,构建满足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云计算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水平。
    1.3.2. 丰富农业大数据资源体系内容
    建设流程规范、标准统一、运转高效的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实现所有农业农村数据平台的数字化、网络化,丰富行业应用数据的采集方式,尤其对XX市的苹果、马铃薯、花椒、天麻等重点农产品的数据采集,提升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提升XX市各级农业农村单位的数据获取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为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提高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利用效率,提升数据资源的价值。
    1.3.3. 建设全市农业大数据“一张图”
    通过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农业业务数据、农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以GIS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土地确权数据为底图,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网络通讯、计算机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开发XX市农业大数据“一张图”系统。可视化展示方式是在底图上将各类涉农数据横向、纵向进行叠加展示,自动生成各类统计图表,便于农业管理部门统筹全局,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达到以图管农的目标。一张图涵盖XX市所有农业用地,每一块土地都拥有独特的“身份证”,鼠标所及,会跳出每一块涉农土地的详细信息以及相关农事活动信息。
    1.3.4. 构建监测、监管、服务、决策为一体的云精准服务体系
    建设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可帮助政府农业部门打造集监测、监管、服务、决策为一体的市级农业资源大数据精准服务,平台立足XX农业生产,为当地农户、企业与示范区提供实用型农业技术及产销对接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构建全市农业资源库,促进农业生产资源与生产需求的科学匹配,为全市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根据农作物具体的时空信息对其作出定位、定量、定时的管理决策, 并指导机器作业, 达到最优使用资源和实现最大收益的目的。随着数据科学、专家系统等学科的发展, 精准种植、精准喷药、精准施肥等精准农业措施逐渐走向成熟。当前, 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力成本太大, 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 直接导致农药和化肥的滥用。精准农业相对传统农业, 无论在生产效率、成本效益上都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也符合国家政策。
    1.4.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4.1. 社会效益分析
    1.本项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一步强化农业分析、农业监测和公众服务水平,及时全面反映XX市农业新经济的发展状况,推动XX市农业服务全面向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进行转变,使政府的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加速现代化。
    2.以农业农村相关机构准确资料及研究成果作为依据,直接参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为快速精准决策提供农业数据支持和保障,从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XX市农业上下游各个行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农业工作的参与,通过空间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农业数据的智能分析,捕捉市场变化、预判行业发展趋势,才能够保障相关企业发展顺利进行。
    3.在科研效果以及农业监督的效果表现形式上来看,通过向科学研究机构提供农业数据及资料,科研机构收集整理农业调查数据并分析得出整体反映经济社会的科学运行状态,进而促使XX市的农业经济能够依照着客观的规律及要求来协调发展,在这一方面的社会效益也很突出。
    1.4.2. 经济效益分析
    1.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发挥政府投资最大效益通过农业信息资源向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共享,提高信息化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小规模分散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一次建设、长期使用,发挥规模效益,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级政府可以购买XX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服务。
    2.项目建设有利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农田、草原、湿地生态健康,增加城市的外在形象,能够在招商引资,增加潜在工程用地方面提高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同时可以提供农产品的附加值,XX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分享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效益。
    3.项目提供的农业一张图将为基本农田保护、农作物种植规划、农产品溯源等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农业业务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产业一体化,相关业务部门可以购买平台的相关服务。
    4.数据资源就是生产力,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产生的数据价值将十分可观,平台产生的数据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将指导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XX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向其他省市出售相关数据获得收益。
    1.5. 项目建设的创新
    通过本次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充分提升政府农业服务的公信力,推进农业体系和农业能力全面现代化发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更好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运用大数据丰富农业产品,提高数据质量,开发多样化农业信息服务方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方便、及时、丰富的农业服务。本次项目建设最终实现XX市新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突破性的目标和效果。
    1.5.1. 模式创新
    服务模式的创新:实施从业务服务式到一体化的数据业务服务式的运营模式改革,打破传统依据单个项目需求,进行分割服务的理念,将一体化运营服务作为主体,建立以基础设施以及业务服务为主的项目库,建设完成的大数据中心具有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和产业特色,是一个跨界(技术、产业、行业)性质的项目,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当地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大数据交易、政府共享等方式分享大数据成果;基于大数据中心的各种平台的应用,对农业服务的统筹实现集约节约高效,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建设模式的创新:由原来采集、处理、应用单一分段的方式转变为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通过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通过一体化建设,增强农业农村管理的精细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形成人口、产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引领生态城市建设。
    1.5.2. 技术创新
    本项目将空间数据超算、深度并行、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新技术,与项目需求完美融合,保障项目建成后平台技术能力达到领先水平。
    空间大数据超算技术:通过挖掘计算机的通讯、存储和计算资源,合理协同调度,让计算机算力达到极致;该中间件支持分布式、区块链、微服务和云平台架构,采用单机深度并行计算和多机分布式管理、计算机之间的IO优化、数据通讯优化、多机深度并行优化,辅助以FPGA和GPU芯片的计算能力,可数倍甚至数十倍提高多源异构数据生产、数据入库、数据调度、数据发布和数据共享的运行效率。
    深度并行技术:建立专用的深度并行处理计算系统,可有效缓解单机处理面临的速度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时效要求的矛盾,大幅提高情报处理速度和应急保障的时效性。大数据并行处理作业管理,主要完成处理任务的调度、通讯以及系统资源的调度、同步。
    人工智能: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崛起,空间大数据处理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对影像进行信息提取时不再单纯考虑单个像元的光谱信息,而是综合考虑多个像元之间的光谱、空间、纹理、上下文等关系,将影像进行语义分割,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完成样本训练,实现机器从遥感影像中自动识别、获取城市建成区范围,其分类模型适应性与分类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遥感数据图像处理方法,为基于空间数据的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保障。
    微服务:微服务是一种架构概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功能分解到离散的各个服务当中,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支持。把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数个甚至数十个的支持微服务,它可扩展单个组件而不是整个的应用程序堆栈,从而满足服务等级协议。本质是用一些功能比较明确、业务比较精练的服务去解决更大、更实际的问题。优点:开发简单,集中式管理;基本不会重复开发;功能都在本地,没有分布式的管理和调用消耗。
    1.5.3. 应用创新
    大数据应用转变,农业农村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在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日益成为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关键要素。
    服务转型,农业大数据中心的成功运行,有利于各级单位服务转型和产业转型,并能带动数十亿相关产业的发展;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各种智能服务平台的应用,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升相关管理单位服务的职能。
    数据中心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向外部提供服务
    数据中心由数据管理转变为数据服务,为业务创新服务
  2. 项目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分析
    为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总体部署,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推进国家农业体系建设,夯实农业信息化基础,强化服务各相关管理单位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相关管理单位公信力,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变革农业数据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规范农业数据生产流程,强化数据的监督检查力度,提升农业数据质量,提升农业数据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农业数据的了解,同时优化农业指标体系,拓展数据来源,强化大数据应用,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增强服务相关管理单位决策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在公众当中的关注度和信任度。
    农业农村数据历史长、数量大、类型多,但长期存在底数不清、核心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共享开放不足、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农业农村数据载体和应用市场的优势逐步显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快速形成,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具备良好基础和现实条件,为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2.1.1. 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能力,以科学的分析研判为依托,实现对农业、相关企业信息集中的管理和分析,切实反映当前经济走势,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工作预测、预判、预警作用。为各相关管理单位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农业信息;深入开展农业分析,为各相关管理单位准确判断形势、科学制定政策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咨询建议。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运行农业监测,为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判断依据。
    2.1.2. 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农业管理过程信息包含畜禽、作物等的生产信息、贸易信息、国际农产品动态信息等, 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各农产品产地气候、各地贸易信息、农产品产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可以达到精准预测农业整体走向、未来环境趋势、病害趋势等, 从而在宏观上精确把握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
    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可以夯实提高农业农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相关资源利用率,通过农业数据管理、农业数据汇聚与共享、农业数据综合分析等农业技术支撑手段,实现对农业相关资源的集约利用。
    2.1.3. 农业数据互联互通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 农业交易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准化, 各种O2O营销模式, 如订单农业模式、网上团购模式等, 将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 减少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也拓宽了种植者的销售渠道, 减少其交易环节, 大大增加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种植者的收入。同时, 农产品生产、交易、库存等海量数据还能用于大数据分析, 达到精准把握农产品市场, 指导农业生产, 提供营销建议。
    通过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纵向互联等三种模式进行系统部署,促进跨地区、跨层级平台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与多个部门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主要应用系统实现多级政府部门的农业数据共享使用。
    2.2. 项目可行性分析
    2.2.1. 政策可行性分析
    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将建设与整合管理单位基础设施资源,构建一个“开放融合、动态扩展、随需应用、安全高效”的农业大数据中心的要求。XX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建设单位,对全市农业及和农业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与国家政策、规划、要求相一致,与国家数字农业建设发展相适应,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在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
    2.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并且对强化农业数据分析、农业数据监测和公众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各相关单位对于公众服务的质量可以直接性地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当中,及时全面反映农业新经济的发展状况,各相关管理单位以此为依据及时准确的做出决策,同时科研机构收集整理农业大数据分析得出整体反映农村经济社会的科学运行状态,进而促使城市经济能够依照着客观的规律及要求来协调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很突出。因此本次工程建设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2.3. 技术可行性分析
    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将采用业界最成熟的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微服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不涉及探索、研发新技术的内容。政府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该项目采用成熟产品“空间大数据云超算平台”作为项目支撑平台,该平台是一体化全流程完全国产化的平台产品,平台技术完整,对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夯实的保障。
  3. 项目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
    XX市农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需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需求导向、应用为先;重组规范、完善治理;整合联通、创新提高”的原则,确保农业农村业务服务工作安全高效规范。
    3.1.1.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本次项目建设与“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相协调,与建立科学现代化的政府大数据平台体系目标相衔接,要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要求,确保项目的总体性、完整性和协调性。同时还要统筹考虑各项农业工作的具体业务需求,整合农业大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和
  • 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