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之redis.conf

1. 常规

bind 127.0.0.1

用于绑定本机网卡对应的IP地址。
查看本机IP ifconfi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本机有两个网卡,所以能bind 192.168.145.11和127.0.0.1(还有特例 0.0.0.0)
bind 127.0.0.1 ==> 由于127.0.0.1是回环地址,所以bind 127.0.0.1只能本机可以连,其他计算机不能访问
bind 192.168.145.11 ==> 外部计算机可以通过 192.168.145.11这个网卡地址访问redis服务
bind 0.0.0.0 跟注释 #bind 同时具有上面两种性质

port 6379

监听端口

daemonize no

Redis默认是不作为守护进程来运
行的。把这个设置为"yes"让它作为守护进程来运行。(即后台启动)
注意,当作为守护进程的时候,Redis会把进程ID写到 /var/run/redis.pid

protected-mode yes

关闭protected-mode模式,此时外部网络可以直接访问
开启protected-mode保护模式,需配置bind ip或者设置访问密码

pidfile /var/run/redis.pid

当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的时候,Redis会把进程ID默认写到 /var/run/redis.pid。
你可以在这里修改路径。
eg:pidfile /var/run/redis-6379.pid

timeout 0

一个客户端空闲多少秒后关闭连接。(0代表禁用,永不关闭)

loglevel notice

设置服务器调试等级。
debug (很多信息,对开发/测试有用)
verbose (很多精简的有用信息,但是不像debug等级那么多)
notice (适量的信息,基本上是你生产环境中需要的程度)
warning (只有很重要/严重的信息会记录下来)

logfile stdout

指明日志文件名。也可以使用"stdout"来强制让Redis把日志信息写到标准输出上。
注意:如果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你设置日志显示到标准输出的话,那么日志会发送到 /dev/null
eg:logfile “/usr/local/redis-6.0.8/logs/log-6379.log”

2.快照

save seconds changes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
900秒(15分钟)内有1次更新操作
300秒( 5分钟)内有10次更新操作
60 秒( 1分钟)内有10000次更新操作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 dump.rdb
eg:dump-6379.rdb

rdbcompression yes

当导出到 .rdb 数据库时是否用LZF压缩字符串对象。 默认设置为 “yes”,所以几乎总是生效的。
如果你想节省CPU的话你可以把这个设置为 “no”,但是如果你有可压缩的key的话,那数据文件就会更大了。

dir ./

数据库会写到这个目录下,文件名就是上面的 “dbfilename” 的值。 累加文件也放这里。 注意你这里指定的必须是目录,不是文件名。
eg:/usr/local/redis-6.0.8/db/

3. 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本机为 slave 服务时,需要设置 master 服务的 IP 地址及端口,在 Redis 启动时,它会自动从 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eg:slaveof 127.0.0.1 6379

masterauth

当 master 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e 服务连接 master 的密码
eg:masterauth 1234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当一个slave失去和master的连接,或者同步正在进行中,slave的行为有两种可能:
yes:slave会继续响应客户端请求,可能是正常数据,也可能是还没获得值的空数据。
no:slave会回复"正在从master同步(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来处理各种请求,除了 INFO 和 SLAVEOF 命令。

repl-ping-slave-period 10

slave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发送ping请求。

repl-timeout 60

设置大块数据I/O、向master请求数据和ping响应的过期时间。
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确保这个值比repl-ping-slave-period 大,否则master和slave之间的传输过期时间比预想的要短。

4. 安全

requirepass foobared

要求客户端在处理任何命令时都要验证身份和密码。 这对你信不过来访者时很有用。
为了向后兼容的话,这段应该注释掉。而且大多数人不需要身份验证(例如:它们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
警告:因为Redis太快了,所以居心不良的人可以每秒尝试150k的密码来试图破解密码。 这意味着你需要一个高强度的密码,否则破解太容易了。
客户端在连接 Redis 时需要通过 AUTH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eg:requirepass 1234

rename-command CONFIG “”

命令重命名 。
在共享环境下,可以为危险命令改变名字。
比如,你可以为 CONFIG命令改个其他不太容易猜到的名字,这样你自己仍然可以使用,而别人却没法做坏事了。 例如: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甚至也可以通过给命令赋值一个空字符串来完全禁用这条命令:rename-command CONFIG “”

5.限制

maxclients 128

设置最多同时连接客户端数量。
默认没有限制,这个关系到Redis进程能够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特殊值"0"表示没有限制。
一旦达到这个限制,Redis会关闭所有新连接并发送错误"达到最大用户数上限(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
eg:maxclients 0

maxmemory bytes

指定 Redis 最大内存限制,Redis 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 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 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
Redis 新的 vm 机制,会把 Key存放内存,Value 会存放在 swap 区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内存策略:如果达到内存限制了,Redis如何删除key。你可以在下面五个策略里面选:
volatile-lru :根据LRU算法生成的过期时间来删除。
allkeys-lru :根据LRU算法删除任何key。
volatile-random :根据过期设置来随机删除key。
allkeys->random : 无差别随机删。
volatile-ttl :根据最近过期时间来删除(辅以TTL) noeviction -> 谁也不删,直接在写操作时返回错误。

maxmemory-samples 3

LRU和最小TTL算法的实现都不是很精确,但是很接近(为了省内存),所以你可以用样例做测试。
例如:默认Redis会检查三个key然后取最旧的那个,你可以通过配置项来设置样本的个数。

6. 纯累加模式

appendonly no

默认情况下,Redis是异步的把数据导出到磁盘上。这种情况下,当Redis挂掉的时候,最新的数据就丢了。
如果不希望丢掉任何一条数据的话就该用纯累加模式:一旦开启这个模式,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收后都写入 appendonly.aof文件。 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
如果纯累加模式开启了,那么Redis会在启动时载入日志文件而忽略导出的 dump.rdb 文件。
注意:异步导出的数据库文件和纯累加文件可以并存(你得把上面所有"save"设置都注释掉,关掉导出机制)。
重要:查看 BGREWRITEAOF 来了解当累加日志文件太大了之后,怎么在后台重新处理这个日志文件。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 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 everysec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 3 个可选值:
no:不要立刻刷,只有在操作系统需要刷的时候再刷。比较快。
always:每次写操作都立刻写入到aof文件。慢,但是最安全。
everysec:每秒写一次。折衷方案。 默认的 “everysec” 通常来说能在速度和数据安全性之间取得比较好的平衡。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个意味着什么,那么设置"no"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如果丢数据的话,则只能拿到一个不是很新的快照); 或者相反的,你选择"always" 来牺牲速度确保数据安全、完整。 如果拿不准,就用 “everysec”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如果AOF的同步策略设置成 “always” 或者"everysec",那么后台的存储进程(后台存储或写入AOF日志)会产生很多磁盘I/O开销。
某些Linux的配置下会使Redis因为fsync() 而阻塞很久。
注意,目前对这个情况还没有完美修正,甚至不同线程的 fsync() 会阻塞我们的 write(2) 请求。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用下面这个选项。它可以在 BGSAVE 或 BGREWRITEAOF 处理时阻止 fsync()。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子进程在进行保存操作,那么Redis就处于"不可同步"的状态。
这实际上是说,在最差的情况下可能会丢掉30秒钟的日志数据。(默认Linux设定) 如果你有延迟的问题那就把这个设为 “yes”,否则就保持"no",这是保存持久数据的最安全的方式。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自动重写AOF文件
如果AOF日志文件大到指定百分比,Redis能够通过 BGREWRITEAOF 自动重写AOF日志文件。
工作原理:Redis记住上次重写时AOF日志的大小(或者重启后没有写操作的话,那就直接用此时的AOF文件),基准尺寸和当前尺寸做比较。如果当前尺寸超过指定比例,就会触发重写操作。
你还需要指定被重写日志的最小尺寸,这样避免了达到约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指定百分比为0会禁用AOF自动重写特性。

7. 慢查询日志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Redis慢查询日志可以记录超过指定时间的查询。运行时间不包括各种I/O时间。
例如:连接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等。只计算命令运行的实际时间(这是唯一一种命令运行线程阻塞而无法同时为其他请求服务的场景)
你可以为慢查询日志配置两个参数:
一个是超标时间,单位为微妙,记录超过个时间的命令。1000000就是1秒。
注意,负数时间会禁用慢查询日志,而0则会强制记录所有命令。
另一个是慢查询日志长度。当一个新的命令被写进日志的时候,最老的那个记录会被删掉。

slowlog-max-len 128

这个长度没有限制。只要有足够的内存就行。你可以通过 SLOWLOG RESET 来释放内存。

8.虚拟内存

警告!虚拟内存在Redis 2.4是反对的。
非常不鼓励使用虚拟内存!!

vm-enabled no

虚拟内存可以使Redis在内存不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将所有数据序列保存在内存里。
为了做到这一点,高频key会调到内存里,而低频key会转到交换文件里,就像操作系统使用内存页一样。
要使用虚拟内存,只要把 “vm-enabled” 设置为 “yes”,并根据需要设置下面三个虚拟内存参数就可以了。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这是交换文件的路径。
交换文件不能在多个Redis实例之间共享,所以确保每个Redis实例使用一个独立交换文件。
最好的保存交换文件(被随机访问)的介质是固态硬盘(SSD)。
警告: 如果你使用共享主机,那么默认的交换文件放到 /tmp 下是不安全的。
创建一个Redis用户可写的目录,并配置Redis在这里创建交换文件。

vm-max-memory 0

将所有大于 vm-max-memory 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 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 的索引数据 就是 keys), 也就是说,当 vm-max-memory 设置为 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 value 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 0

vm-page-size 32

Redis交换文件是分成多个数据页的。
一个可存储对象可以被保存在多个连续页里,但是一个数据页无法被多个对象共享。
所以,如果你的数据页太大,那么小对象就会浪费掉很多空间。
如果数据页太小,那用于存储的交换空间就会更少(假定你设置相同的数据页数量)
如果你使用很多小对象,建议分页尺寸为64或32个字节。
如果你使用很多大对象,那就用大一些的尺寸。 如果不确定,那就用默认值 😃

vm-pages 134217728

交换文件里数据页总数。
根据内存中分页表(已用/未用的数据页分布情况),磁盘上每8个数据页会消耗内存里1个字节。
交换区容量 = vm-page-size * vm-pages
根据默认的32字节的数据页尺寸和134217728的数据页数来算,Redis的数据页文件会占4GB,而内存里的分页表会消耗16MB内存。
为你的应验程序设置最小且够用的数字比较好,这个默认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偏大的。

vm-max-threads 4

同时可运行的虚拟内存I/O线程数。
这些线程可以完成从交换文件进行数据读写的操作,也可以处理数据在内存与磁盘间的交互和编码/解码处理。
多一些线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虽然I/O操作本身依赖于物理设备的限制,不会因为更多的线程而提高单次读写操作的效率。
特殊值0会关闭线程级I/O,并会开启阻塞虚拟内存机制。

9. 高级配置

hash-max-zipmap-entries 512

hash-max-zipmap-value 64

当有大量数据时,适合用哈希编码(需要更多的内存),元素数量上限不能超过给定限制。
你可以通过选项来设定这些限制。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list-max-ziplist-value 64

与哈希相类似,数据元素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编码从而节省大量空间。
这种方式只有在符合限制的时候才可以用。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编码的情况:数据全是64位无符号整型数字构成的字符串。
这个配置项就是用来限制这种情况下使用这种编码的最大上限的。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与第一、第二种情况相似,有序序列也可以用一种特别的编码方式来处理,可节省大量空间。
这种编码只适合长度和元素都符合限制的有序序列:

activerehashing yes

哈希刷新,每100个CPU毫秒会拿出1个毫秒来刷新Redis的主哈希表(顶级键值映射表)。
redis所用的哈希表实现(见dict.c)采用延迟哈希刷新机制:你对一个哈希表操作越多,哈希刷新操作就越频繁;
反之,如果服务器非常不活跃那么也就是用点内存保存哈希表而已。 默认是每秒钟进行10次哈希表刷新,用来刷新字典,然后尽快释放内存。
建议:
如果你对延迟比较在意的话就用 “activerehashing no”,每个请求延迟2毫秒不太好嘛。
如果你不太在意延迟而希望尽快释放内存的话就设置 “activerehashing yes”。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客户端输出缓存限制强迫断开读取速度比较慢的客户端 有三种类型的限制
normal -> 正常的客户端包括监控客户端
slave ->从客户端
pubsub -> 客户端至少订阅了一个频道或者模式 客户端输出缓存限制语法如下(时间单位:秒)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类别> <强制限制> <软性限制> <软性时间>
达到强制限制缓存大小,立刻断开链接。
达到软性限制,仍然会有软性时间大小的链接时间
默认正常客户端无限制,只有请求后,异步客户端数据请求速度快于它能读取数据的速度 订阅模式和主从客户端又默认限制,因为它们都接受推送。
强制限制和软性限制都可以设置为0来禁用这个特性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当子进程重写AOF文件,以下选项开启时,AOF文件会每产生32M数据同步一次。
这有助于更快写入文件到磁盘避免延迟

10. 包含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包含一个或多个其他配置文件。 这在你有标准配置模板但是每个redis服务器又需要个性设置的时候很有用。
包含文件特性允许你引人其他配置文件,所以好好利用吧。

相关链接

首页
上一篇:jedis
下一篇:主从同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