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ulti-pod连接
1.2 新增super-spine用于连接不同pod
multi-pod连接如下:
新增一个super-spine层,用于连接多个Pod
这种情况下,控制面协议推荐按照以下方式部署:
- 两个pod之间使用eBGP连接,做到控制面相对隔离;
- RR部署在spine上,减少iBGP的回话数量;
- super spine的存在,使得multipod便于扩展;
如果只有两个pod,可以直接在两个spine之间连接,减少层次,spine无需感知vxlan。
1.2 pod之间通过border-leaf
连接拓扑如下:
这种连接下,border leaf可以充当和外部连接的边界节点。
2 Multifabric
multi-pod场景中,存在多个unerlay 和overlay的控制面,但只有一个端到端跨pod的数据面,数据包在跨越pod时,不存在VXLAN封装和解封装的动作,因此multi-pod被当作一个fabric。在multifabric中,控制面和数据面完全隔离。这意味这各个fabric中的VNI,组播组和其他组件可以自主控制。数据在离开fabric时,VLXAN封装将会被终止,需要使用合适的layer 2或layer 3 hand-off,在进入fabric时,重新进行封装。
multi-pod和multi-farbi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拓扑表示:
3 inter-pod/inter-fabric
由于inter-pod共享一个数据平面,数据包在跨越pod时,没有VXLAN的解封装和封装过程,因此对于一个pod内的广播包会转发到另给pod时,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控制,inter-fabric中,因为在离开fabric时会对VXLAN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可以对书包进行过滤和控制。
3.1 multi-pod
只有一个个数据面,在数据包穿越fabric过程中,没有VXLAN解封装过程,无法对广播包进行控制。
3.2 inter-fabric option 2 multifabric
在border leaf head off之后,使用VRF-Lite eBGP方式和普通太网数据包
传递路由和二层信息,可扩展性不强
3.3 inter-fabric option 3 (layer 3)
在border leaf head off之后,使用MPLS VNP 路由将EVNP路由生成VNPV4路由后进行传播,或使用LISP
3.4 inter-fabric option 3 (layer 2)
在border leaf head off之后, 使用OTV 或EVPN对EVNP路由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