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楚PCB板的Gerber文件每一层是什么含义


对于新手电子工程师,特别是没接触过PCB打板的,在听到Gerber文件、阻焊开窗、绿油黑油、开钢网,导出Gerber文件发给板厂,讲这些术语的时候是不是有些懵逼,不用怕。下面我将对Gerber文件进行分析,其他的也都会有提到,大家看完估计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先用AI回答Gerber是什么: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Gerber文件是一种标准的文件格式,用于描述PCB的各层图形信息。Gerber文件是制造PCB的关键文件,它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使得PCB制造商能够准确地生产出设计者所期望的电路板。
下面我来讲人话,以一份开源文件进行举例分析(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恳请请大家评论区指出,以便及时更正)。

1.如何导出Gerber文件

在PCBLayout完成,DRC检查无误后导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导出Gerber文件时有两个选项:
一键导出:根据默认的设置,把全部的层和图元都导出,不包含钻孔表和独立的钻孔信息文件。
自定义配置:根据自行的需要进行修改配置。支持钻孔信息和钻孔表;支持新增不同的配置在左侧列表;支持选择导出的图层;图层镜像;支持选择导出的图元对象。导出的时候选择一个配置进行Gerber导出。
一般来说,直接一键导出就可以了。不必要纠结自定义配置里面的功能。
其他软件也都有Gerber导出功能,这里就不一一细讲了。

2.Gerber文件分析

我用的是嘉立创DFM进行分析(也可以用其他的Gerber查看器,或者CAM工具查看编辑),分析每一层对应什么含义,在实物中又是对应的电路板哪一层。

2.1.图层表格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名类型备注/说明
Drill_PTH_Through金属化多层焊盘的钻孔层内壁需要金属化的钻孔位置,如多层焊盘和通孔过孔
Drill_PTH_Through_Via金属化通孔类型过孔的钻孔层内壁需要金属化的钻孔位置,如过孔。这个文件嘉立创使用
Drill_NPTH_Through非金属化钻孔层内壁不需要金属化的钻孔位置,比如通孔(圆形挖槽区域)
Drill_PTH_Inner1_to_Inner2金属化盲埋孔类型过孔的钻孔层内壁需要金属化的钻孔位置。Inner1 和 Inner2 根据盲埋孔的层类型自动变化。图中没有用到盲埋孔设计,所以没有此层的Gerber。
Board Outline边框文件PCB板厂根据该文件进行切割板形状,嘉立创EDA绘制的非圆形挖槽区域在生成Gerber后在边框文件进行体现
Top / Bottom LayerPCB顶层/底层顶层/底层 铜箔层
Gerber_Inner Layer1内层铜箔层信号层类型
Gerber_Inner Layer2内层铜箔层内电层类型的内层,在输出时是正片输出,在PCB绘制时是负片绘制(绘制的线条则不输出在Gerber)
Top/Bottom Silk Layer顶层/底层 丝印层PCB上看到的元件编号和字符等
Top/Bottom Solder Mask Layer顶层/底层 阻焊层也可以称之为开窗层(即阻焊开窗),默认板子盖油(即绿油或者其他颜色的油),在该层绘制的元素对应到顶层的区域则不盖油
Top/Bottom Paste Mask Layer顶层/底层 助焊层开钢网用,用一块钢板在焊盘位置挖空,把焊盘盖在电路板上,然后方面刷锡膏的时候就只有焊盘上面有锡膏。
Mechanical Layer机械层记录在 PCB 设计里面在机械层记录的信息,仅做信息记录用,生产时默认不采用该层的形状进行制造,该层仅做文字标识用。比如:工艺参数、V割路径等
Document Layer文档层记录PCB的备注信息用,不参与制造生产
Drill Drawing Layer钻孔图层该层不参与制造,对生成过孔的位置以做对照标识用

2.2.感性分析

下面以顶层的丝印层、阻焊层、助焊层、顶层铜箔层进行分析,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

2.2.1.2D仿真图顶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顶层线路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顶层阻焊层(绿色的这一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阻焊层其实还可以叫开窗层、绿油层,它的英文名- solder mask。它是指pcb上要铺绿油的地方,而这阻焊层使用的是负片输出,所以在阻焊层的形状映射到板子上以后,并不是上了绿油阻焊,反而是露出了铜皮。露出铜皮,我们会习惯性叫开窗。
即这张图绿色的部分不会盖上油墨,没有绿色的部分就会盖上油墨,对照仿真图也可以看出。

2.2.4.助焊层(也叫锡膏层)(蓝色的这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蓝色的部分会刷一层锡膏,同时可以看到在同一个焊盘位置,助焊层比阻焊层要略小一点。

2.2.5.顶层丝印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黄色部分是丝印层。

此处要提一下底层丝印层,Gerber文件如下图所示(注意:底层丝印层在预览时看起来就是反的,这样印刷在实物上就是正的(和PCBlayout时看底层的器件和丝印都是反的是一个道理)。如果底层丝印预览时是正的(其实是不对的),那印刷在电路板上的时候就是反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6.小结

过孔层、内层、底层就不放图片展现了,大家可以打开一份Gerber文件自己进行分析(可以自己画完PCB板后导出Gerber文件,也可以问前辈要一份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成长的更快。题外话题外话,哈哈)。大家Gerber分析后,可以直接打板,如果批量的还建议进行可制造性分析。

3.不同板层Gerber的区别

对于Gerber文件,高多层PCB板的Gerber会比单双层PCB板的Gerber要多一些内层文件。
最后再简单讲一下1层,2层,4,6,8等等层电路板的区别。
首先,高多层PCB的层数通常在4层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0层或更多。这些额外的层数允许更高的布线密度和更复杂的电路设计,适用于需要高速信号传输和高频应用的场景。相比之下,单层和双层PCB的布线密度较低,适合简单电路和低速信号传输。
其次,高多层PCB的电气性能优异。多层结构可以优化电源和地平面的设计,减少信号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确保信号完整性。单层和双层PCB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通常不适用于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应用。(在降低寄生电感和减小布线空间这一块,我喜欢用JLC的6层板的盘中孔工艺,此工艺不仅提高我的电路板性能,且不加价,大家有其他各种现在的新工艺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伙们都来学习一下)。

在热管理方面,高多层PCB也具有优势。多层结构可以通过内层设计优化散热路径,提高散热效率,适合高功率和高热量的应用。单层和双层PCB的热管理能力较弱,通常只能通过简单的散热设计来满足需求。
制造工艺方面,高多层PCB的制造过程更加复杂,需要使用层压、盲埋孔、盘中孔等先进技术,制造成本较高。而单层和双层PCB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和快速交付。综上所述,高多层PCB与单层、双层PCB在层数、布线密度、电气性能、热管理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有区别。高多层PCB适用于复杂、面积小的应用,而单层和双层PCB则适用于要压缩成本的应用。

4.最后闲谈

现在市面上啊,很多人说PCBlayout是做拉线工的活,我是不赞同的,其实我想说,拿个四层板或者6层板无脑增加电源层和地层,然后把线连通,这确实是拉线工(大家不要喷我)。但是如果在高多层板上要考虑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电磁兼容、上电时序这些。或者在老板的要求下,使劲压缩成本,空间和层数都压缩(特别是消费类电子),这时候用单层板,双层板。这些对于布局布线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技术含量不差的,你们公司负责PCBLayout的是拉线工呢,还是稳健的产品实现者?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用来估计系统状态的递归滤波算法,适用于线性系统且满足高斯分布的噪声。该滤波器是由R. E. Kalman提出的。 卡尔曼滤波的原理是基于两个假设:系统动态方程能由线性方程描述,测量方程能由线性方程描述。在每个时间步,卡尔曼滤波器通过两个步骤进行估计和更新:预测步骤和校正步骤。预测步骤是根据系统动态方程和上一个时间步的估计状态预测当前状态的均值和方差。校正步骤是根据测量方程和当前观测得到的测量值以及预测的状态,利用贝叶斯定理更新状态的均值和方差,得到最终的估计值。 推导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公式如下: 预测步骤: 预测状态: $ x^- = A \cdot x + B \cdot u $ 预测状态协方差矩阵: $ P^- = A \cdot P \cdot A^T + Q $ 校正步骤: 卡尔曼增益: $ K = P^- \cdot H^T \cdot (H \cdot P^- \cdot H^T + R)^{-1} $ 修正后的状态: $ x = x^- + K \cdot (z - H \cdot x^-) $ 修正后的状态协方差矩阵: $ P = (I - K \cdot H) \cdot P^- $ 其中,x是系统状态向量,A是状态转移矩阵,B是输入矩阵,u是输入向量,P是后验状态的误差协方差矩阵,Q是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H是测量矩阵,R是测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z是观测向量。 通过上述公式的迭代,卡尔曼滤波器可以递归地估计系统的状态,并通过校正步骤利用最新的观测值来更新估计值。这种算法在估计方差较大的实时系统中具有优势,可以去除噪声和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估计精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硬匠的博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